阿庆嫂与刁德一互生情愫 — 歪批《智斗》
中国的文革时期的文化生活,被后人戏称为“八亿人民八个戏”。我出生稍晚,对那个时代的记忆比较模糊。刚刚到网上去查了一下这八个“样板戏”,它们包括6台“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灯记》、《奇袭白虎团》、《海港》和《龙江颂》,以及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现在回忆起来,其实大多数我小时候是看过的,对于主角高、大、全的光辉形象有记忆,一些唱段的旋律至今萦回在脑海里,也算是时代的印记吧。
这其中,记忆最深刻的是《沙家浜》里的《智斗》。那一段是在伪装成茶馆老板娘的革命的阿庆嫂,与坏蛋胡司令胡传魁,特别是他的参谋长、奸诈的刁德一之间展开。这种说法,是当时我一个幼儿园儿童的认识高度。能分清好人和怀人,智商也ok了吧。
《智斗》中胡传魁作为陪衬,阿庆嫂与刁德一马打盘桓,煞是好看,其设计、唱词、演唱功力、举手投足都很精彩。一时间被大江南北群众广为传唱和模仿,其风靡程度,我估计假如柳永在世也要羡慕嫉妒恨。我记得我爸妈他们单位在某个活动上也有人演过,台下笑翻一片。作为角色,两人一好一坏,好似水火不容。但满朝的模仿者,都是文化生活贫乏的年轻人。可以想见,那些年因模仿这段《智斗》,不知引发了多少爱情、成全了多少姻缘呢。
然而,阿庆嫂与刁德一这两个人,难道立场就那么不容,相互之间就那么排斥吗?我高度怀疑。老毛讲“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刁德一遇到风姿绰约的阿庆嫂,又是自己老板的救命恩人,怎么就那么怀疑?阿庆嫂见到玉树临风的海归公子刁德一,怎么就会天生反感?不合人性嘛,对不对?
咱们再分析一下。刁德一是去日本留学的,那年头留日多憋屈啊,没准儿他就是郁达夫《沉沦》里的那位呢。带着屈辱黯然回国,见到阿庆嫂,一个来自上海的美貌小媳妇,简直是人间四月天啊。于是马上献殷勤:“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 阿庆嫂马上笑答:“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瞧,热聊上了。
胡司令问老公阿庆在哪里,阿庆嫂的回答就更有意思了。她本可以说走亲戚啥的,几天就回来。可她却说“跑单帮”(做买卖)去了。这不是“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琵芭行》)吗?潜台词刁德一能不懂?这还远远不算,刁德一站在一旁,阿庆嫂跟胡司令细述原因:“跟我拌了两句嘴,就走了”(片中49秒) 哦,原来老公是被你气走的啊。
老公离家出走,老婆不得急死啊?非也,她情绪非常稳定。至于老公在哪里,是死是活,她压根儿就不care。直到“有人看见他了,说是在上海跑单帮呢”(她对胡司令的原话)。可见,她跟阿庆没啥感情,她一个人在沙家浜过得挺滋润。最后她再加上一句,说她老公 “不混出个样儿来,不回来见我。” 您这是说给谁听呀?
所以,把阶级斗争那根弦松一松,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不难发现,阿庆嫂、刁德一之间根本没有啥“智斗”,而是一见钟情。借用糙一点的歇后语,那叫“王八看绿豆 — 对上眼儿了”!
----------
哈哈,歪批、歪批……博大家一乐。
贴一个《智斗》儿童版,顺祝网友春节愉快!
下面是《智斗》的唱词。撇开政治因素(如文革、江青等)不谈,应该为词作者、文学家汪曾祺鼓个掌。这段长长的唱词层次清晰,用字考究。特别令人称道的是,它通篇押韵,一韵到底(新韵“十唐”韵部,平仄通押)。共用了43个韵脚字,选择非常妥帖、巧妙,完全没有束缚意思的表达。
那些作歌词的、写自由体诗的,甚至想写好打油诗的,都应当好好分析一下,从汪老的这篇作品里学点东西。我个人坚持认为,不论是歌词还是自由体现代诗,是要有基本的押韵的。有人认为,只要有意向,不需要押韵,就可以写出好的自由体诗,对此我很不认同。至于歌词,以台湾的罗大佑、香港的林夕和内地的乔羽的为例,想想他们写的歌为什么成功,就清楚了……
胡传魁: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大难一场。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刁德一:这个女人那,不寻常。
阿庆嫂: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
刁德一: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这也是司令的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
刁德一: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
阿庆嫂: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
==============
【论坛交流】
https://bbs.wenxuecity.com/romance/998868.html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1737237.html?
https://bbs.wenxuecity.com/joke/1511104.html?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9954/202502/236.html?
我对这段元曲不太了解,刚才去网上看了一下,确实押韵很好,谢谢。
过年之前调侃一下,图个乐,其实对这段还有些喜欢的。
我叫老师是尊称哈,没有别的意思啊。另一场合,我得知一位网友是大学教授后,也称其为老师。但不是教授,也可以被称老师啊。看来您不喜欢,我下次不称了。
此文真是别开生面,令人笑个不停,岁末岁时很应景的娱乐于文,赞!
(老太婆顺便悄悄问一句,这里管老头老太太都叫老师吗?我十分很厌恶这个烂了满城的称呼呢,lol)
谢谢羽音老师临览。很高兴您喜欢。祝新春愉快!
哈哈,我们理科生一进行逻辑分析,问题和本质就出来了。。。祝春节好!
好文,好文,好文!
有趣,有趣,有趣!
笑,笑,笑,笑个年始年终!
那三位娃儿,了得!
我这样歪批,花姐是不是有点不高兴了?
其实除了调侃之外,我也觉得它好。
根据您的补充,还有 “郭建光抢亲兵神速,东洋军困惑马不前”。。。哈哈。
哈哈哈,高,实在是高!
兄弟你赶快按这个框架来个中篇,连载60次,这样你没有一次写完的压力。我是不善写剧。如果你不想写,就“开源”放弃知识产权。这城里头有一众好笔,定能写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