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量子纠缠的男人

我命由天不由我?天是什么?我又是谁?
正文

童年是你的第一次死亡 ———你是什么时候不再做你自己的?

(2025-05-06 15:40:23) 下一个

童年是你的第一次死亡

———你是什么时候不再做你自己的?

 

我认识一个叫林然的女孩。大家都叫她然然。

 

她三岁的时候,会一连几个小时用蜡笔涂鸦。她的画作狂野不羁——紫色的太阳、绿色的兔子,还有在空中倒挂游动的鱼儿。她会跑到妈妈面前,眼睛闪闪发光,像珍宝一样举着画纸。“妈妈,看!这是我梦里的天使!”

 

妈妈会眯起眼睛,皱起眉头,说:“怎么这么乱?你就不能画点正常点的吗?”

 

就是从那天起,然然不再画天使了。她开始临摹“正常”的画——树木、房子,各种无聊的东西。她还是个孩子,但她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那种火花,就这么……死了。

 

不是失去了,而是被扼杀了。

死亡不是心跳停止,而是你学会不再做自己。

 

我们大多数人不会死在医院的病床上。我们死在课堂上,死在父母的责骂中,死在考试不及格的红墨水里,或者死在有人嘲笑“你不够好”的那一刻。

 

我奶奶常说:“孩子天生眼里有光芒,但这个世界很快就会把它扼杀。”她并非引用经文或什么花哨的话——只是从我看着人们逐渐萎缩的人生经历中说出这些话。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变成别人的?

 

我八岁在学校写了一篇作文:长大后我想成为一名宇航员。老师读给全班听,我站在那里,挺起胸膛,感觉自己已经触摸到了星星。但当我回到家时,我爸爸几乎没抬头看着报纸。“宇航员?你连数学都过不了。”

 

我记得我的脸红了,不是因为愤怒,而是因为羞愧。仿佛我竟然做梦,真是个傻瓜。

 

那天晚上,我把“宇航员”从我的清单上划掉了。到了高中,我跟别人说我“大概只会找份政府工作”。稳定。安全。可不是我。

我没有停止爱星星,只是不再相信自己能触及它们。

 

童年不是天堂——而是战场。

 

我们总觉得孩子们很轻松,无忧无虑,天真烂漫。那只是成年人在美化自己的遗憾。真正的童年?它是一门速成课程,教你如何成为别人想要的样子。

 

* 你不再哭泣,因为“大孩子不哭”。

* 你隐藏愤怒,因为“好孩子不顶嘴”。

* 你学会了撒谎,因为说实话会给你带来麻烦。

 

你不是在长大,而是在学习如何生存。

我的表弟曾经告诉我:“孩子就像黏土。世界把他们捏成各种形状,他们甚至都没有注意到,直到为时已晚。”一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所有的喧嚣、期望、规则,让你忘记了自己是谁。

 

然然的故事并没有在三岁时结束。

她长大了,考上了名牌大学,成为了一名设计师。理论上,她很成功。但她却很痛苦。“我一直在画画,”她有一次喝咖啡时告诉我,“但感觉就像……空虚。”

 

几年前,她参加了一个冥想静修。六个小时后,她失声痛哭。她说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三岁,坐在老房子的角落里,画着那轮紫色的太阳。“那是我的灵魂,”她说。“那是我。”

她意识到,她并没有感到沮丧。她只是多年来一直试图成为别人,却被深深地压抑着。

然然三岁去世。她在三十三岁时开始重获新生。

 

现在的你是谁?

 

停下来思考一下。认真思考:

* 你说的话是你自己说的,还是你被教导说的?

* 你的衣着是你喜欢的,还是为了避免引人注目而穿的?

* 你的工作是你想要的,还是父母逼着你去做的?

如今的你,或许只是一堆杂糅的意见,没有留下任何空间表达自己的声音。

我奶奶称之为“行尸走肉”。不是僵尸,而是忘记了如何做回自己。

 

曾经的你仍在等待。

 

你还有另一个版本,那个天真烂漫、相信不可能之事、不怕古怪、不怕喧闹、不怕坦诚的孩子。那个孩子并没有消失,你只是把他们锁了起来。

要想重获新生,你必须回到过去。想象一下年轻时的你,静静地坐在你内心深处某个安静的角落。告诉他们:“我很抱歉把你留下了。我现在就在你身边。”

 

挥之不去的问题:

 

你去世时几岁?是考试不及格的那天,还是被人骂笨蛋的那天,又或是决定不再说真话的那一刻?

 

找到那个时刻。从那一刻开始,你开始挖掘。在那里,你会发现真正的自己,虽然被埋葬,但依然呼吸着。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