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习惯, 终成大事
有些古老的智慧,像石缝间倔强的小草,“滴水穿石”的坚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朴实,小时候听来总觉掷地有声,仿佛是刻在心底的星辰。可不知怎么的,随着镜子里眼角的细纹一条条爬上来,我对这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竟渐渐失去了那份初见的敏感,像是指尖滑过不再拨动的吉他弦,熟悉却没了共鸣。
说好的要增肌减脂,雕琢身形, 往往是那股新鲜劲儿过了,便在疲惫的潮汐中搁浅。信誓旦旦要和手机屏幕保持安全距离,那份决心,在忙碌一天后,窝在沙发里,屏幕亮起的那一瞬间,就溃不成军,缴械投降。曾无数次在心里默念,要把夜晚还给安宁的睡眠,却总是不争气地被那些流光溢彩的剧情吸引,任由睡意像一只被我放逐的小鸟,越飞越远。想要拥抱新的技能,让好奇心的小火苗再燃起来,却总有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或者心里那个懒惰的小人在扯我的衣角,让我寸步难行。
是啊,道理都懂,就像那夜空中的星辰,明明知道方向在那里,却遥远得像另一个时空,触摸不到。我常常觉得自己像个拥有超能力的人,能把那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古老教诲,小心翼翼地供奉起来,放在书架最高处,落满灰尘,然后心安理得地沉溺于眼前的轻松和快乐,明明心里渴望成为更好的自己,却总能找到无数个看似合理的借口,把那些计划好的学习,像一张张废纸一样,随意地丢到一边。
为什么会这样呢?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天生就喜欢待在舒适区,对于那些需要我们付出时间和耐心才能收获的果实,总会发出无声的抗议,试图说服我们“算了吧,就这样也挺好”。但我心里有个小小的声音在呐喊,我不甘心就这样被“半途而废”的魔咒困住。对抗这种“知而不行”的困境,我通过温柔地培育那些微小的、美好的日常习惯, 用系统化的方式, 克服思想上的惰性。
与其一开始就咬牙切齿地发誓,每天要挥汗如雨地锻炼一个小时,我就从每天清晨进行伸展运动、散步、力量训练 30 分钟;为了培养阅读的好习惯, 与其对着厚厚的书本发愁,梦想着每周读完一本巨著,我坚持每天阅读30分钟。为了避免让手机不离手, 我开始把手机放在其他房间好几个小时, 如果我在客厅,它就放在厨房桌子上。如果我在打扫卧室,它就放在客厅里。这样做,我减少了一直拿着手机的需要,这帮助我完成了更多任务,晚上读更多书,并且更专注于当下。为了让自己11点之前上床睡觉, 我晚上10点就开始拔掉Wi-Fi,这样就没法熬夜玩电脑了。以前我经常盯着屏幕发呆,不知不觉就凌晨3点了。现在,我‘被迫’下班了。为了减脂, 我从几个小事入手, 首先改变进食的顺序, 从蔬菜蛋白质开始,把米饭和面食放在最后当作甜点来吃; 选择非淀粉类蔬菜作为配菜的主要部分, 每餐和零食都包含蛋白质来源; 养成阅读食物标签的习惯; 练习正念饮食。
这些微小的行动,看似微不足道,却能悄无声息地绕过我那颗有点固执的大脑的防线,更容易被我温柔地坚持下去。“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但每一滴微小的坚持,都在为那个最终的洞穿,默默地积蓄着温柔而持久的力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一个轻柔的脚步,都在我脚下,铺展开一条通往更远方的,充满希望的小路。重新找回对这些朴素真理的感知,就像拂去我这面有点蒙尘的心镜,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美好和可能,把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拆解成一个个我可以轻松完成的小小习惯,然后用耐心和温柔去呵护它们,看着它们慢慢地生根发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