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一篇,人生最重要的是成为自己。其实,这是一个博大的话题。以我的“临床”实践心得,绝对部分心理问题的源头,都可以归宿到这里,即,无法身心合一做自己。
我看有同学说,做自己是伪命题。我不同意。在我这,这是真到不能再真的命题。是我们穷尽一生,要去搞明白的问题。这个问题糊里糊涂,这辈子就是糊里糊涂。当然啦,如果你信奉,难得糊涂,也是一种活法。只是,如若这个“难得糊涂”影响了健康呢?比如,睡眠障碍?两性关系障碍?
围绕睡眠,大把人去用药、去购买昂贵的床上用品、要绝对的静音,要锻炼到体力疲倦,等等。其实,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
那什么是不真实做自己呢?一个简单的答案是,不能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举个例子,我有个七、八岁光景的孩子,很可爱,很聪明,但太多成人的话语。比如,说,暑期去朋友家玩,看到一个狗狗很可爱。我问她,你想要自己的狗狗吗?她说,我还不到可以养狗狗的年龄。我不能胜任照顾它的角色,大致这个意思。很显然,这不是她真实的想法,真实的想法啊,我很想要自己的狗狗。但我的爸爸妈妈不让,说… 。渐渐的,这个孩子会将父母的话,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指南。但这个行为指南,和她的内心真实,是有距离和冲突的。
她没有能力去想,爸爸妈妈的话是对的吗?她这么小,其实,很多她想做的事情,都是需要大人来提供帮助的。还比如,当弟弟伤害了她,妈妈会说,别什么事情都找爸爸妈妈,你自己直接设立边界啊,告诉他,你不可以对我这样。其实,这本不是她的责任范围,孩子应该心安理得去提出需求,而不是,当她的需求没有办法得到满足,都是因为她的问题。
还有个客户,也是个十岁不到的小孩。说,朋友给了她一大把糖,我问,你喜欢吃她的糖吗?这个孩子说,我不能拒绝她呀?为什么?我要考虑她的心情啊。“谢谢你,我不爱吃这种糖,”这个话就那么难说出口吗?
我对另一个,如是这般长大成年人说,谢谢你来到我的诊室,丰富了我对一些问题的认知。即,我这个成年客户的问题,正是因为,他就是如是这般长大的。太多的压抑,导致情绪和压力没有出口。这位高智商的同学,因为他的找 outlet行为,短暂进了监狱。细节不表。 他对我说,感谢我的帮助。我昨天对他说,我要感谢你。我每周那么多客户,不是每个人都会有,如你的反思和进步的。你的努力让我看见,这个方向是正确的。
真实做自己,第一步是,找到自己。其实,这项工作应该在青春期完成。心理学上叫 identity/self-identity. 但更多的孩子,在青春期受到太多的外界指点和干预,困扰于真实的自己,这也是为什么,那天我在 CNN 上看到,美国差不多有四分之一,还是三分之一,忘了,的高中女生,有抑郁症倾向。当然了,社交压力面前,不能自由做自己,自然会出现精神困扰。这个话题也很大,我写过,有机会慢慢写。
第二步就是,真实做自己。怎样的行为是不能做自己的表现呢?比如,明明想拒绝,却不得不答应。有话想说,但想到可能的副作用或结果,算了,不说了;累了,想休息,却碍于情面,甚至是学业压力,勉强自己继续;当下很想哭却告诉自己,这是软弱的表现,或担心别人说自己矫情;内从冲突不断,外表上却云淡风轻,维持平静;明明累了、痛了、不想了,却强迫自己,表现得和正常人一样。明明想一个人呆着,却不敢说出来,反而显得是最合群的那个….
我还可以举出文学城的案例,有同学说,看很多“名人”来自己博客留字,想着来而不往非礼,说,也要去回访去留字。这些其实,都是碍着情面,不得不,而不是,自己真的很想。我爱阅读,我也会看同学们的文字的。有的有共鸣,就留个字;有的有共鸣,但适逢自己没空,就错过了。那也没啥。有的,看了,没什么话想说,那就不说。
接受自己这样,不用对他人的善意有负担。同时,也接受他人这样,不用因为自己的付出,未有反应,而有负担。这就是我以为的,做自己。
不能做自己,继而,压力、焦虑、情绪冲突,和自我压抑,这些都是影响睡眠的重要心理变量。以焦虑为例,多半也是因为,曾经的年纪,不能自由做自己。举个例子,我有客户,8 岁不到就承担家庭责任了。要照顾弟弟妹妹,甚至还要为晚归的父母做饭,如同“乔家儿女”里面的老大,乔一成。即,他们在身心尚未可以承担那个多的时候,非自由地做了自己。如今的她,因为能力很强,生活无忧,但焦虑和 Panic,不知道会在哪个夜晚或是清晨降临。
简言之,当一个人不能做自己时,外在行为是,迎合、压抑、强撑、假装没事、合群。内在真实是,想拒绝,想表达,想休息,内心乱,想独处。引发的状态为,紧绷、憋闷、神经兴奋、高警觉、能量耗尽… 如是这般,自然会影响睡眠。
真实做自己重要吗?那是当然!
当我们真实做自己,就是让行为、情绪、想法与内心一致。这样,你不用掩饰或迎合,心理防御机制放松,紧张感降低,心理压力就减少。当我们心理压力减少,身心相对一致,这样,神经系统更容易进入休息模式,睡眠更深、更稳。如果我们接受真实的自己,面对挑战时更从容,不易焦虑或抑郁。
当我们真实做自己,容易和他人建立信任。别人可以感受到你的真实性,建立更深、更稳固的人际关系。虽然表面上,容易担心产出冲突,但长远来看,因为你表达真实需求,避免隐藏或压抑情绪引发的误解或积怨,反而有利于关系的可持续。
当真实做自己,会减少能量消耗,不必一直“演”别人期待的角色,生活更轻松,精神上更自如。
说,真实做自己,是心理健康、睡眠质量、人际关系和长远幸福的基础。身心一致的人,生活更有能量,决策更清晰,内心更平静。
我非常赞同。这篇算是抛砖引玉。这个话题,以后我会慢慢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