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前,小镇发生了一起严重车祸。车速是两名未成年人,因为极度超速,车辆失控撞毁。两人都被紧急送医,其中一名孩子,昏迷了两个星期,最终还是没能醒来。因为两个孩子都同属于小儿曾经的赛艇队,大的那名,可能还会来过我们家的 Party,我更是格外难过。
更诡计的是,死去的那个孩子,在车祸发生的若干秒之前,还在社交媒体发视频,显示当时的车速是限速的三倍以上。且这不是孤例,两年前,镇上一个高中生,100 迈以上的摩托车超速,当初死亡,同时死亡的,还有另一辆车里,一名无辜的未成年人。
我还曾听之前的闺蜜说,镇上十来年前,还发生过一起,运动队的少年,趁父母不在家,邀请同学们来聚会,喝了不少父母放置酒柜的酒,继而,酒后驾驶,最终导致一个很优秀的女生死亡。听说,所有的孩子,包括当事人父母,都被告上法庭。
这些事给整个社区,都带来了很大震动,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年轻人,愿意冒着生活危险去挑战规则?
其实,我的工作经历和背景,已经告诉我很多的答案。其中一个最常见的,就是控制与反控制。生活中决定权太少,借抗拒找回权力。我有一个客户,长得非常好看的高中生,用不吃饭去抵抗母亲对她的控制。继而,最终真的是,习惯性吃不下饭了。
还有的,会去偷东西,甚至去偷自己并非多需要的物品。哪怕偷了之后,就扔掉。他/她享受的,是自己做主的快感。
“孩子这些行为,表面上看是藐视规则,本质上多半在说:
我想被理解。我想有选择权。我害怕失败或被否定。我需要知道我依然被爱。反抗规则,往往是对规则背后的关系,做反抗。“
我的观察,大致有这几类原因,孩子容易,也会惯性,藐视规则。
父母管教方式太严苛,或是,太 random。即,过度惩罚,或是情绪化管教。
父母自己言行不一。自己也不受规则,或是,三天两头换规则。今天行的,不一定明天也行。
生活中,孩子的自主性太低。什么都是父母说了算。父母永远都是对的。
我们说,孩子出现问题,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如果家长不修正孩子的成长环境,还有彼此的互动关系,基本没可能得到好转,直至悲剧发生。
诊疗中,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父母是孩子的药方。其实,都不用外求。或是,孩子出现了问题,父母首先要去看心理医生。
我最早参与的诊疗项目,如今看来,对我的诊疗非常有帮助。那是一个四方项目。即,一个青少年出现问题,我们需要多方去提供支持。父母为一方、孩子自身为一方、父母和孩子共同为一方、校方为一方。四年的实践,我非常认同这个系统。后来,我还参加过一个项目,那是针对 Probation 的孩子的,专门针对父母。但我是非常不认同这个系统的。就是我说的,他们用控制的方式,继续去控制 Probation 的少年。我以为是没用的。这个系统,还曾要求诊疗师,字字句句,严格按照他们的方式,去“教化”这个家庭。他们真的是想多了。最后,连我这么一个,认同这项事业的,经验丰富的,且持牌的诊疗师都离开了。
即,任何的系统,家庭系统也好,学校系统也罢,靠单纯的控制,就能改变人的行为,我是持非常保留的态度的。
作为家庭系统的领导,父母需要放下尊卑,或是,也要给与青春期孩子应有的尊重。而不是,你是领导,所以一切都是你说了算,没用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一辈子都是巨婴,或又是一个独裁者。
父母问我,那怎么办?任他们来?那自然也不是。他们毕竟是未成年人,哪怕就是成年人,只要你还居住在我的屋檐下,基本的规则是需要的。但这个规则要少,要清晰,且要 including 孩子,即,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且给他们选择权。我提议父母最多的就是,不要动辄拿走孩子最心爱,最在意的事物。父母说,只要这些,他们才在意啊。我说,不行。惩罚的目的,不是让他们害怕。比如,可以考虑用家务时间,或是,让孩子自己选。还有,孩子出现问题,不是马上就惩戒。先要共情情绪,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情?情绪平稳后,再谈规则。等等。
如果说,这个世界有我最在意的,第一,一定是孩子,父母是孩子的天。我们的改变会成就他们一生的幸福。这是最大的公益,值得去做。第二,婚姻关系。一个家庭,如果父母关系融洽,哪怕什么都不作为,孩子也大概率错不了。
我愿意尽我一生,在以上领域,付出我的精力和时间。生命不息,撰文不止。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