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独立宣言

(2025-04-28 08:29:21) 下一个

 

 

独立宣言


 

计划了好久,准备重整孩子们的书房,改成太阳房。房子是跟着屋里人一起成长的。这书房刚开始是个游戏房。沿着两面墙盖了两大排储物柜和书架,可以当抽屉抽拉的箱子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玩具。每年圣诞节都是一次除旧布新,然而有些却是积攒了两代都舍不得扔,比如那几十万个乐高积木,显微镜,天文望远镜,自制的雷射装置和火箭。难怪都说,孩子是爸爸的第二个童年。

 

游戏房的回忆里,让他们父子三人津津乐道,却让我提心吊胆的是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

波士顿独立纪念日的传统之一,就是波士顿流行乐团(Boston Pops)在查理士河边的表演台(Hatch Shell)演奏《1812序曲》,最特别的是麻州警卫队的炮兵团会配合乐曲在河边放礼炮。

我家的老大儿,带着两个小奶团玩的就是这放礼炮的游戏。木头特别钟情柴可夫斯基,是可以把6号交响曲《悲怆》在心里从头演奏到尾的那种喜欢。所以抓着《1812序曲》的节点放礼炮,对他而言确实是个好玩的游戏。两个小奶团,可不就是最好的炮弹!

 

他在游戏房里放两个特别大的懒人气泡垫。配合乐曲把两个小团子轮流在气泡垫上来回发射。奶声奶气的笑声从房间的这一头飞到另一头,老妈我的心脏也跟着从房间的这一头滚到另一头。

 

孩子渐渐大了以后就不和爸妈玩了,他们和邻家的小朋友一起盖房子、扮家家、编故事,还发明自己的纸盘游戏(board games),从制订规则、设计版面到画图卡,忙得不亦乐乎。

 

后来连玩的时间都少了,除了学校的课业繁重,当然也有我的过错。

 

我逼他们学琴。

 

为了重整书房,进行了全面性的大扫除。

结果奶茶妹把压在箱底十几年的《独立宣言》又给翻了出来,先是自己偷偷地笑,后来还是忍不住捧腹大笑。

那一年姐弟俩大约10到12岁左右,学会打字用列印机了。一张A4纸写得满满当当。不过看口气,绝对是姐姐全权主使,然后逼着弟弟签字。

 

现节译几段:

为效法先圣先贤脱离大英帝国独立的精神。

我们现在郑重宣布独立于练习钢琴之外。

就像年轻的美国充满各种可能性,我们小孩子应该有更多的机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最后还引用两个哲学家的警句:钢琴虽好,但不适合所有人。

 

今天为了写博,特地去查一下这到底是哪两个名人,才看出其中的蹊跷,奶茶妹和兔崽子,他们把自己的名字倒着拼!

 

原来我才是那个被他们从小骗到大的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重要的句子压在最后发布。先抑后扬。赞很高级的凡尔赛。哈哈哈
我也跟着学习了波士顿的城市文化。
硅谷居士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10岁和12岁的孩子,居然如此独立,后生可畏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