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民国带货网红——康克令小姐

(2023-09-07 09:48:48) 下一个

CANKLIN钢笔是美国人康克令(Roy Conklin)发明的,并于1891年获得专利,中文音译为康克令。

康克令钢笔曾邀请小说家马克吐温代言,成功的推广策略为其打开了广阔的市场,康克令笔先后销往欧洲,南美洲及亚洲。早在1921年12月《申报》就刊登了康克令钢笔的广告,不过直到1926年才由永安公司签下其独家代理权,此后康克令笔成为该公司力推的商品之一。

永安公司独家代理康克令笔之后,广告风格也随之改变。相较早期强调质量优美和书写流利的特性,后来的广告则将康克令包装成“完美的礼物”,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合金笔尖的钢笔如同今天的苹果手机一样是爆款商品,能得到康克令笔礼物的人,等同于获得对方的重视和厚爱。

1933年永安公司创建15周年纪念日之时,康克令笔则以另一面貌出现——一名士兵扛着炸弹,旁边附上“炸弹是战争利器,康克令为文化先锋”的文案。这则广告刊登于1933年9月16日,距离“九一八”事变将近两周年,显然百货公司想利用这一时机,把令人热血沸腾的“救国”元素融入广告之中。图中的炸弹与康克令笔被置于平行的位置,意味着两者具有相同的作用,即钢笔具有和炸弹同样的意义,都是保家卫国的武器。值得注意的是,永安公司对于康克令的外籍身份毫不遮掩,似乎在暗指洋货不但无损于救国,可能还因其“书写流利,助长文思”有着正面的积极作用。

上世纪30年代,永安百货公司面临与其他百货公司的激烈竞争,但永安百货第二代掌门人郭琳爽是个商业奇才,他层出不穷的营销手段令人耳目一新,如在商场文具部特设康克令金笔专柜, 由清一色明眸皓齿的美女做导购,她们烫着时髦的卷发,穿着合体的旗袍,戴着精致的胸针,讲着流利的英语,康克令金笔经她们之手变得非常热销, 一时间“康克令小姐”红遍上海滩,我想这恐怕是中国第一代带货网红了吧。

另外,郭琳爽还非常善于对康克令小姐进行包装, 如巧立“康克令西施”等头衔为商品助销,一些报刊杂志也三不五时地报道康克令女郎的动态和花边新闻等吸引读者的眼球,毫不夸张地说,康克令西施当年在上海滩的号召力绝不亚于今天受追捧的主播李佳琦。

1939年《永安月刊》前三期都是以康克令小姐作为封面女郎。

郭志媛(左,郭琳爽之女,1939.5);吴丽莲(中,1939.6);钟凤华(右,1939.7)

郭志媛 郭琳爽之女

吴丽莲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善于经营,郭琳爽还是一个狂热的粤剧迷。“永安乐社”就是在他的领衔倡导下,一度成为上海滩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一个粤剧票房。由于上海会唱粤剧的广东姑娘不多,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郭琳爽赴香港办公,在香港的永安公司认识了钟凤华,这个女孩外表清秀、端庄大方,而且唱做俱佳,郭琳爽随即将她带回上海,安排在上海永安公司康克令专柜工作,她也一度作为康克令小姐登上《永安月刊》的封面,而且后来她还成为“永安乐社”的当家花旦。

钟凤华

事实上,康克令笔在美国不是多么优质的笔,它比派克笔的档次要低很多,但永安公司将它引进后,承诺在保质期限内,如果笔损坏了可以随时更换。有年轻人为了看康克令小姐就常常去换笔尖,甚至有上海小开为了追求康克令小姐,每天都会花四块大洋买一支笔,渐渐地这股风气成为引领社会时尚的新潮流。当时用钢笔的多是男性知识分子和有钱人家的公子,可以说这种营销方式成功抓住了这类目标客户群的心理,很多人慕名而来就是为了一睹康克令小姐的绰约风姿。

当时最著名的康克令小姐之一是谈雪卿。谈雪卿是广东番禺人,在如此众多的顾客中,有一位公子哥每天必到,出手阔绰,举止潇洒,没多久谭雪卿就结束了自己职业女性的生涯,和公子哥同居并诞下一女,但公子虽然多情,却抵不住父亲的反对,谈雪卿与公子哥的私生女后来被章士钊夫妇收养,她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章含之,也就是洪晃的妈妈。


谈雪卿的广告文案

章含之的前夫洪君彦曾经在《我和章含之离婚前后》一书中有过描述,章含之曾经瞒着章士钊夫妇,到上海和自己的生母谈雪卿见面。谈雪卿后来嫁给一顾姓进出口商人,育有三名子女,1953年家里仍拥有洋房、汽车,生活颇为富裕。据章含之自述, 她的生父是国民党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陈调元之子陈伯权,她出生8个月后生母谈雪卿就决定抛弃她,生父陈伯权曾想要这个孩子, 但谈雪卿就是不给。

原来一枚小小的钢笔背后也藏着很多人的前世今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7)
评论
邵丰慧 回复 悄悄话 有意思的的故事。那时的生意人,也很会做生意呀。美女也各有千秋,风姿不同。
没想到,章含之是如此身世。
Tina的视角,挖掘的故事,总是给人惊喜。
momo_sharon 回复 悄悄话 和芬兰总是心有灵犀。我阳了几天,一直没进城,写吴莺音之前没读到这篇文。连标题都差不多。

这个品牌以前还真不知道,多谢芬兰好介绍,涨姿势了。
Tina_芬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丹哥' 的评论 : 哈,谢谢丹哥,马上要回国了,已经没有时间更博了哈。
丹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Tina_芬兰' 的评论 : 过来问候一下tina.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25182/202309/10262.html

写了老上海,请Tina指教:)
Tina_芬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丹哥' 的评论 : 谢谢丹哥喜欢!每件旧物背后都有生命,有温度,有故事,承载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记忆。人会走,但老物件会流传下来。
丹哥 回复 悄悄话 刚刚回城,就欣赏老照片,我喜欢的tina的各种介绍,无论专业水准的摄影,还是建筑物集锦,都曾经给我带来美的享受。这次的老照片,老杂志,老故事,给我带来了对文化和社会变迁的一种视觉上的体悟感。
沧桑感,一直是我对于人生的理解。老与新带来的记忆和反思,才无愧于我们有大脑这个玩应。
玫瑰本来是玫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Tina_芬兰' 的评论 :谢谢你的史料文章,勾起一些老辈告诉的杂忆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Tina_芬兰' 的评论 : 太客气了,你的都是史料!:)
Tina_芬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你写上海肯定好看啊,我这么个半吊子不行的,等着看你的好文哈!
Tina_芬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歲月沈香' 的评论 : 我没敢展开写,其实郭琳爽本人以及洪君彦的故事也很精彩,以后再写吧。我也喜欢用钢笔写字,现在长久不写字很多字都不会写了,唉!
Tina_芬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玫瑰本来是玫瑰' 的评论 : 谢谢临帖,长知识了,原来当时的上海还有这样的三六九等啊!
Tina_芬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满池娇' 的评论 : 当年广东女人在上海滩很活跃,我之前倒是没这么想过,及至看到上面玫瑰朋友的发言才意识到的确如此。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歲月沈香' 的评论 : 我只知道派克笔,最近还从家里翻了出来,准备给喜欢写诗的女儿。Tina对上海的历史很清楚,多谢好文分享,我回头也写写上海。:)
歲月沈香 回复 悄悄话 赞Tina历史文化好文!我以前知道派克笔和康克令钢笔,但并不知道康克笔背后那些故事,更不知道引出很多人的前世今生。我喜欢用钢笔写字,觉得更能展现出汉字的美。遗憾现在没有人用钢笔了。我家里还保存着几只以前的钢笔,舍不得丢。谢谢Tina好文分享!
玫瑰本来是玫瑰 回复 悄悄话 当时上海三个地方的人是上层社会,一个是苏州人,和少部分无锡,江浙附近的,大都是有家世的出生良好在苏州无锡等地有大宅的世家子弟,读书人,知识分子,教授记者或商人等;一个是广东人,三大百货公司都是广东人开创,很多生意人,资本很足,有自己的圈子,有专门的全部讲广东话的高级幼儿园和学校;另一个是宁波人,有开钱庄,饭店,当铺等各种大小生意。苏州人广东人他们出门讲上海话,私下圈子聚会讲苏州话广东话,这个是上等社会的习惯;与之对应的是扬州人,安徽人,江北人等是所谓下层人,住闸北杨浦等棚户区,这些人来的时候也是满口方言,但是极力学上海话,会讲以后就十分看不起讲其他方言的人
满池娇 回复 悄悄话 看来当时的上海滩上活跃的女人里面 大部分是 广东女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