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恋(A River Runs Through It)根据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教授诺曼·麦考连的自传体小说改编,拍摄于1992年。电影中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导演Robert Redford罗伯特·雷德福将重点放在对风景的描摹以及大河对生命的象征意义上,贯穿全片的溪中飞钓(fly fishing),以及奔流不息的河水隐喻命运的跌宕起伏和难以预测。这独特的视角让影片别具一格,一举捧得当年奥斯卡最佳摄影奖。
全片以河流作为生命的象征,探讨了关于家庭、亲情、时间的流逝等主题。这部电影的摄影非常出色,摄影师Philippe Rousselet菲立浦·卢瑟拉德将蒙大拿的自然风景和贯穿其中的河流拍摄得如诗如画,令人叹为观止。作曲家Mark Isham马克·伊沙姆的配乐又与画面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却又不失温暖的怀旧格调。
影片中反复出现的河流是哥哥诺曼和弟弟保罗自小玩耍的地方,也是他们的父亲,一位严格而慈爱的牧师,教导他们信仰和钓鱼的地方。兄弟俩在这里出生、长大、成人,手足情深却性格迥异,哥哥安分守己、踏实上进,弟弟自由奔放、叛逆不羁。
影片中成年兄弟飞钓的场景一共出现过三次。第一次父子三人一起去钓鱼发生在诺曼离家前。这时保罗已经有意识打破父亲教导的四拍钓鱼法,开始创造属于自己的节奏韵律,但彼时的他仍然青涩稚嫩,他看向父亲的眼光依旧充满崇拜,因为此时他尚未达到父亲的高度,更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
第二次与弟弟一起钓鱼发生在诺曼阔别6年后回到家乡。这时诺曼清晰地意识到在他离开的这些年,很多事情已悄然改变,不仅保罗的飞钓技艺已趋于完美,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更重要的是保罗的成长让两人的差异越来越大,保罗追求自由的意志与决心是如此坚定,看着弟弟渐行渐远,诺曼深感无能为力。
垂钓时诺曼仍然遵循幼时父亲教授的技法,节奏,角度,力度,距离等每个步骤都准确规范;反观保罗,此时的他已跳出了规则,不限于章法,行云流水的节奏中张弛有度,举重若轻。这是全片中最为经典的镜头之一,闪亮的钓线在河面飞舞,一道道优雅的弧线在水面荡起串串涟漪,这时的保罗已将他的心神融入自然,将他的情感付诸指端,飞钓于他已是艺术,而非技术。
第三次垂钓发生在诺曼携未婚妻前往芝加哥之前,这也是父子三人最后一次共同垂钓。诺曼预感灾难即将降临,临行前他试图说服保罗跟自己走,这段表演节奏舒缓却暗流涌动,明知保罗不会跟自己走,但诺曼还是试图劝说,他对弟弟的爱和不舍在这段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果然,保罗拒绝了哥哥的请求,他说自己永远不会离开蒙大拿。画面中保罗一直背对哥哥,但好演员真的是后背都会演戏,保罗的情绪波动就算背对镜头都能感觉得到,这时他应该也意识到危险即将来临,一改往日的飞扬爽快,保罗难得露出含蓄的笑容,却更令人怜惜。尽管兄弟俩共同拥有对飞钓的热爱,但不同的是哥哥当其为喜好,而弟弟视其为生命,诺曼为了前程可以远赴他乡,保罗为了自由可以留守故乡。
最后一次钓鱼,摄影师完整呈现了保罗已臻完美的技艺,舒展、回卷,顺流、逆流,浮沉起落之间,收放自如,一气呵成。父亲和哥哥目睹了这赏心悦目的过程,如欣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保罗的技艺俨然是艺术,但正如诺曼所说,“life is not work of art,and that the moment could not last.”。父子三人最后的一次相聚,导演采用了先扬后抑的表现手法,此刻相处的时光越是美妙,随后哀伤的情愫就愈加浓烈。
大河恋是一部感人至深,如诗如画的作品。诺曼年老时回首在河畔成长的岁月,写下了他的家族故事,这里有他挚爱的弟弟、父母、山川、河流、天空、草原,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记忆了家族的历史。影片的最后,老年诺曼独自一人在河中垂钓,“Eventually, all things merge into one, and a river runs through it. 最终,所有的一切都会流入奔腾的大河,融为一体。”。
全片结束。萦绕在心底的忧伤却久久挥之不去。诺曼更像父亲,努力学习按部就班,习惯依照程序做正确的事;保罗自由洒脱,桀骜不驯,不拘束于标准之内,喜欢随心所欲做优美的事。截然不同的性格造就了两人迥异的命运。或许我们很多人心里都愿意做保罗,但面对现实又不得不做诺曼吧,因为做保罗要付出代价。
我也是特别喜欢影片的结尾和全片的音乐,哀伤、温暖、怀旧。
Tina 非常懂电影艺术的语言,分析点评透彻。
冒泡点赞,芬兰摄影和语言都高超,回头让蘑菇把链接加进去:)
我不明白为什么视频看不到,我自己是能看到的。。。。。我之前设置的是私享模式,现在重新设置了公开模式,不知道能不能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