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louds

行到水穷 坐看云起
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返校参加系庆 2

(2022-11-01 16:06:53) 下一个

接着上文,我带女儿回学校参加系庆的活动。

早上在会议厅门口签到时,拿到一本系里为本次系庆做的专刊,里面讲述了本系的创建史、发展史等等。当年我入学时系里学生并不很多,现在系早就变成了学院。

专刊里有一栏是缅怀近几年逝去的教职员工,介绍他们的生平。在这一栏我看到了一位女教授的照片,她竟然在2019年去世了。这位女教授给我的印象很深。

我进入学校后第一次选课,就选了这位女教授的课。当时和同学们不熟,几个中国同学都说不要选女教授的课,我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没有听。可能是因为女教授胖胖的看起来和蔼可亲?可能是课程简介显得比较高大上?记得当时我还去问过女教授,像我这样刚从国外来的学生第一学期选这门课会不会压力大,她说应该还好。结果很不幸,这门课让我吃了很多苦头。

这门课有十几个学生,其中只有两个女生。上了几次课后,看起来和蔼可亲的女教授露出了真面目,她自己思维快,就好像不太看得上学生们的智商,常常对学生的回答和讨论不满意。我的情况更糟,当时刚来,英语只能听懂一部分,原来的基础课是在国内学的,很多专业术语听不懂,所以在课堂上最怕教授提问。这时才从早几年来的中国学生处知道这女教授挺厉害,是系里有名的杀手之一,中国学生们对该教授都是敬而远之。

可当时知道这些已太晚,过了drop课的时间,只有硬着头皮上课。班上的这些学生,女教授唯一还能看得上眼的是一个从印度来的男生,听说特聪明,是IIT毕业的,如果女教授对其他学生的回答不满意,就会问他。我这是第一次听说IIT,后来和那个印度男生又一起上过几门课,关系还不错。

这门课上课难受,课后也难受因为作业也难,虽然没学明白,还得上去做presentation,那还是这辈子第一次做PPT,磕磕巴巴地照着内容念,根本不敢看教授。磨啊磨到了这门课期末,考试加一个大的presentation,好在是两人小组,组里另一个学生是早一年来的,比我学得明白多了,最后讲PPT是他上去讲的,我当时好像特别怕那个教授提问,压根没敢往前站。好在女教授最后高抬贵手,给了个B+,虽然这是我所有课程中得到的唯一的B,但我在这门课上花的时间和精力是最多的。从此也深深明白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道理,一定要和其他中国同学打成一片啊。

这位女教授去世时年龄并不大,还没有退休。缅怀文章里说她和癌症积极地斗争了很多年,后来她的很多科研都是和本校的医学院合作,希望能用一些技术手段帮助提升癌症的早期诊断。RIP!

晚上的是酒会,地方不大,很多人挤在一起,这时候绝对没有什么安全距离,也绝对没有人戴口罩。其实白天在大会议厅里听演讲,大部分人也不戴口罩,虽然给我们的通知上是说要来宾遵守公共卫生规定、要求都要戴口罩。

我家在疫情后一直比较注意,在拥挤的室内场合都戴口罩,我这次还专门带上了N95。上午我和女儿都戴了,但中午吃午餐就是在会议厅里吃,即使戴了口罩吃饭时也要摘下来,大家都混坐在一起,如果要传染也染上了。下午我和女儿都觉得戴口罩意义不大,反正晚上酒会也得摘。

这次系庆活动中有一项安排是放在晚上的酒会,即授予一位在系里工作40年的老教授以终身荣誉。这位老教授下午也来到会场,就坐在我的前面,满头白发,我一眼就认出了他。当年我刚入校时,他正好是系里的director,我们的很多文件上都有他的签字,所以几十年后再看到他的名字和他本人都感觉亲切和熟悉。

酒会提供些小点心,我带着女儿在各个台子前转。遇到一个中年华人好几次,他还总瞄我的名牌,我想莫非是以前的同学,但又没印象。我带着疑问看向他,他走过来问我是否XX年在校,我们聊了几句,原来我曾做过他本科课程的TA,还帮过他的忙。

那时给本科课程做TA的好些个是国内来的,主要是帮改作业和考卷,平时很少有人到办公室来找我们,但快到期末时就有人来了,多是华人。那时从国内直接来读本科的人极少,因为当时国内收入少、付不起学费。系里本科生能看到的华人要么是东南亚等富裕地区来的,要么是国内来的但已在国外读了硕士博士转专业来补本科课程的。

东南亚来的本科生就几个,平时从来不和我们国内来的人说话。等某门课不好过了而国内来的又当了TA,他们也会找来,这时发现他们是会说国语的,也是会套近乎的。都是华人,我们一般改卷子也都尽量抬抬手。

国内来的转专业的理工底子强,一般都会尽量一学期多选课、希望早点达到要求,如果时间不够用,有些课就会顾此失彼。都是国内来的,只要是打了招呼的,我们改卷子时都会能放水的尽量放水。

像我在酒会上遇到的这位,当年要转专业补的本科课程一定要达到多少GPA,我做TA的这门课的分数就很重要,当年我是尽力帮忙了,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了他还记得。我们聊了一下系里的情况,他也是这次我唯一遇见的原来国内来的故人。

女儿吃了几块cheese和小点心就说饱了,她平时很能吃的。已是晚上八点多,估计这一天她也累了,我带她离场。身后酒会正酣。

第二天上午系里举办本科生的研究报告会,我们又去转了一下。大概有二十个大四的学生把他们的研究课题贴在展板上,然后他们在展板前讲解。放眼望去,一大半都是中国学生,还有几个看起来像印度的,白人学生可能就一两个,这大概也侧面代表了理工领域的学生分布现状。

又带女儿去参观系里,然后我们就结束了这次系庆之行。

最后一站,就是当年我们穷学生“扶墙进、扶墙出”的宝地-中国城自助餐厅。我正好之前写了篇文讲当年扶墙的事,也给女儿看了,她很期待,特意早上没吃早餐,准备去体验扶墙的感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ToCloud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平等性' 的评论 : 谢谢平等兄看文!问好!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好文章,好回忆,赞!
ToCloud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艾唱' 的评论 : 谢谢艾唱。握手!我那时刚来,都不知道什么是presentation,在国内时没接触过。是的,好在都过去了。
ToCloud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谢谢皮卡兄。孩子没吃过苦,不懂我们当年的艰辛。
艾唱 回复 悄悄话 记得第一次做presentation可真是紧张得够呛,不过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很好的锻炼,在国内这样的机会太少了。云起的好文也让我回忆起了来这读书那段艰难岁月,好在都熬过去啦!Yay!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呵呵,带女儿体验扶墙,好妈妈!
ToCloud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歲月沈香' 的评论 : 谢谢沈香来访。是的,我们那时候的中国学生都勤奋也会学习。现在回想年轻时扶墙的经历还是有点怀念的,毕竟能吃说明身体好啊。
歲月沈香 回复 悄悄话 写得真好!也勾起了在美国学校读书时的一些回忆,我们中国学生虽然语言差一些,但聪明,一学就会,也勤奋,教授们都喜欢。记得你的那篇“扶墙”的文章:)赞Clouds 好文!
ToCloud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菲儿来访。菲儿在商学院啊,那可是又贵又高大上的地方。是啊,年轻时大概都扶墙出过,现在吃不动,也不敢吃多了。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写得真好,娓娓道来。我也记得自己刚来读书时的样子,商学院的专业课听得云里雾里的,还录过音回家听,哈哈哈。Clouds对学生好,大家都记得呢!“扶墙进、扶墙出”基本上是年轻时的标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