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风景

本栏将发表一些纪实文章,描写澳洲华裔知名作者、画家、书法家、歌唱家的人生故事以及一些澳洲中国通的故事。
正文

能教中文的澳洲人马娜

(2021-07-01 18:27:49) 下一个

能教中文的澳洲人马娜

辛夷楣

 

多年来,这位澳洲女子带着女儿们在中国边工作边学习中文,不仅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还能用中文写作,如今,她在悉尼的小学教澳洲孩子中文

 

二十年前,我的一位亲戚嫁给一位澳洲男子比尔(Bill),他们住在距悉尼两小时车程的中央海岸。接长不短我们会聚一聚,比尔与我的老外丈夫盖瑞(Gary)很谈得来。比尔喜欢学说普通话,他学他妻子用普通话接电话讲电话,惟妙惟肖。前一阵聚会时,我发现,比尔的普通话有明显长进。我就好奇地问:“你最近怎么普通话突飞猛进呀?”

比尔高兴地说:“最近,我在我们那边进了一个中文班,每周六上课,我们的老师是一个澳洲人……”“啊,澳洲人教中文?”我确实吃惊不小。他的妻子笑起来:“所以,比尔的读音这么外国味儿!”我也笑了:“外国味儿倒不要紧,你看他中文进步很大啊!”

比尔受到夸奖,十分高兴。他告诉我,他的老师是位年轻的澳洲女士,曾在中国教书好几年,也一边学中文,现在在这里教中文。我就对他说,我现在正在写一本书,包括一些与中国及中国文化有密切关系的澳洲人的故事,我想采访他的老师,请他帮我问问老师愿意不愿意?

比尔很快打来电话,他的老师很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在比尔和他妻子的热情安排之下,我与他的老师马娜很快约好了采访时间。采访地点就在比尔家里,我和丈夫那个周末住在他们家。

那个周六,我与丈夫一早从家中出发,轻车熟路,中午之前到了中央海岸。我们到了之后不久,比尔就带着他的老师马娜来了,他们刚刚下课。马娜五官美丽,眼睛又大又亮,透出聪明伶俐,身材又细又高,显得格外年轻。她非常坦率健谈。我的亲戚做了一桌丰盛的中餐,马娜很高兴,一边吃一边问怎么做。一吃完饭,我就拿出大笔记本。马娜中文非常流利,她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

 

向往亚洲

马娜的英文名叫Narelle Mallett,马娜是她多年前学中文的时候,广州中山大学的老师给她起的中文名。马娜1971年生于悉尼。她小的时候,父母离婚了,她非常伤心。母亲为了安慰她,就带她去斐济旅游。这个太平洋上的美丽岛国迷住了小马娜,她特别喜欢那里的异国风情。母亲见她喜欢斐济,就一次次带她去。父亲在保险业工作,待遇很好,见她这么欣赏异国风情,就带她去日本旅游。斐济与日本使马娜对异国及亚洲人印象很好。

马娜进入纽省中央海岸的纽卡索(Newcastle)大学。她发现,一些同学对亚洲人态度不好,她觉得很不公平。有一天,她和男朋友正在一个俱乐部聊天。一位亚洲男子进来买酒,旁边的男子粗鲁地说:“你该回你的国家!”马娜就很生气地对那名男子说:“你不应该这样说……”结果,他们俩人争吵起来,还互相对骂。这次争吵使马娜更清楚地意识到:一些澳洲人对亚洲与亚洲人不了解,种族岐视意识很深。作为白人,她觉得自己应该更多地了解亚洲,为澳洲的多元文化事业做点贡献。她决定大学毕业之后赶紧工作挣钱,然后就去亚洲。

1992年,马娜从纽卡索大学毕业,她到悉尼市中心的交通询问处工作。干了大约一年,1993年她攒了一些钱,就与一位女友一起飞到泰国。泰国地方美人好还有很多美食,她们俩玩了两个月,又去印尼。但是印尼当时不太安全,她们决定返回泰国。她们俩人都想在泰国再住一阵,但是手头钱不多了。她向父亲要钱,父亲没有同意。

她俩决定去找工,一天之后,她俩就找到了教英语的工作。但是,她俩都没有教过书,不知该怎么教,不免有点紧张。校长说,下周有教师节和儿童节,你们不用来。她俩不相信校长的话,以为校长不要她们了。当时,她俩回悉尼的机票还没到期,就天天跑到机场去等位,终于等到空位,就回来了。

回来之后,马娜有了男朋友。1996年,她生了一个女儿贝贝。但是,他们的婚姻却没能延续,两年之后,他俩就离婚了。马娜与丈夫的父母却关系很好,一直保持来往。她希望继续学习,读一个大学的教育文凭,但是贝贝很小,离不开人。她就决定读阿米代尔市(Armidale)新英格兰大学的函授文凭。

这时,马娜找到一个工作,帮一个人收集资料,画图和写书。那个人给她提供了住房,还在需要的时候帮她照顾贝贝。这个人正在写一本关于柴油机车的书。马娜就这样一面工作,一面读函授课程,一面照顾孩子。两年之后,她拿到了大学教育文凭。她决定带着小贝贝去亚洲教书。

 

从泰国到台湾

泰国给马娜的印象太好了,她上网申请去那里教幼儿园。这样,贝贝和她可以在同一个幼儿园,照顾起来方便。1999年,她拿到位置,去泰国南部合艾市的一个双语小学附属幼儿园。孩子们从4岁到6岁,由她与一个教泰语的老师共同负责。她很喜欢那些孩子和她的同事,但是学校的老板不太好,老师们都想离开。

马娜只得一面坚持工作,一面又上网找工。她想去日本教英文。找工代理给她找到一个位置,但是听说她带着小孩,其他老师不愿与她合住一间宿舍。日本住房窄小紧张,马娜很失望。找工代理告知,教英文的机会大多在台湾与中国,问她愿不愿意考虑台湾。

    就这样,2000年初,马娜带着快满3岁的贝贝飞到台北。她到台北有名的双莲幼儿园教书,贝贝也在那里入托。马娜搞不清是什么原因,找工代理一直不能给她拿到长期签证,她每个月都得去香港一次,然后再入境。每个月带着贝贝这样飞来飞去,实在太麻烦了。后来,找工代理建议她去学校念书,这样可以拿到几个月的学生签证。马娜很想学中文,就到台北语言中心报名。没想到,她对台湾刚刚熟悉,学中文刚刚入门,她的签证又到期了。

签证问题使马娜苦恼不堪。她喜欢学中文,也喜欢华人,既然台湾的签证这么难弄,她决定索性去中国大陆。找工代理说,广州的一个机构正在为学校招聘英语教师,我们可以为你申请。

 

从广州到海南

2001年初,马娜带着贝贝从台湾飞到泰国,玩了一圈,然后到达广州。那是春节前夕,中国人都回家过年了,学校也放假,根本没有人管她们。她们母女俩又寂寞又孤单。那时,马娜还不太会讲中国话。她带着贝贝去餐馆吃饭,想吃鸡,又不会说,只好学鸡叫,又学鸡的样子扇动翅膀,引得周围人都笑了。

一个月后,学校开学了,发了工资。马娜是当时这个机构雇佣的所有外籍教师中唯一具有大学教育文凭的。她被分配到东方东路一所非常好的学校,每周教18小时英文。中国学生好学上进,马娜的教学方法生动灵活,学生们非常喜欢她。四个月后,雇用机构换了一个新老板。新老板很好,马娜心情愉快。

马娜还在另一所很好的幼儿园教英文。贝贝也进了这所幼儿园。她很淘气,也很任性,不肯午睡,但是老师对她非常耐心。贝贝渐渐适应了新环境。

马娜非常喜欢广州。她觉得,人们坐在小巷里喝茶聊天打麻将,很有生活情趣。广州外国人很多,市民对外国人已经习惯了也很友好。马娜很快就结交了一些朋友。她和贝贝幼儿园一个小男孩的妈妈交谈起来。她会讲英文,丈夫正在加拿大读博士。周末,两个妈妈就带着贝贝和小男孩一起出去玩。贝贝和小男孩成为好朋友。他们两家的友谊一直持续下来,马娜母女离开广州之后,他们一直保持联系。

在广州,马娜还碰到一个中国女孩咪咪。咪咪曾在美国留学8年,英语特别流利,她的丈夫是美国人。马娜请咪咪教她说中文,咪咪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此后,每天中午,马娜都到咪咪家来上课。咪咪喜欢吃马娜学校食堂的饭菜,马娜每天都给她带一盒来。咪咪的教授很成功,马娜口语进步神速。

大约一年以后,老板与马娜谈话,说对她的教学非常满意,问她还有什么要求。马娜就说,她想去大学学中文。老板说,我们支持,我们把你的课时调整一下,以后,你每天上午学中文,每天下午教英文。

马娜非常高兴,她就到中山大学去报名。中山大学是广州最好的大学,1924年由孙中山亲手创立,几十年来为中国培养人才无数,师资非常雄厚。马娜兴高采烈地去报到。她的班上都是各国来的外国学生。她发现,自己的中国话说得比同学们好,但是她不识字。

老师很喜欢她,给她起了马娜这个中文名,又耐心地劝她学认中国字。马娜起先想不通,她说:“我不识字,不就不能考试吗?”老师说,你学会了认字,学会了读写,你就能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与中国人更好地交流,中国文学丰富多彩。后来,马娜终于想通了。她开始学习认字写字,她发现她需要很多时间。

这时,咪咪对她说:“你要不要雇一个保姆?我家保姆的表姐妹小潘正在找工,她可以帮你接送孩子照顾孩子,买菜做饭,这样你可以有时间念书。”马娜起先不同意。她说:“和一个生人住在一起多别扭。”咪咪却说:“她可以住在我们家。”

那天傍晚,小潘来了。她马上就动手给贝贝洗澡,贝贝很喜欢她。小潘那年18岁,她来自广西乡间。她14岁就缀学了,但是人很聪明伶俐。她们三人相处得很好。

这时,马娜决定到海南师范学院去学中文,那里的学费便宜很多。马娜希望集中精力学习,不想再教那么多的课。中山大学虽好,她却必须教很多课才可以维持生活与学费。小潘愿意跟她们一起去海南。

2002年,她们三人坐飞机,从广州飞到海口。那是小潘第一次坐飞机。马娜到海南师院报了到,就带着贝贝去师院附属小学报名。她对小学的领导说,我可以教英文。校领导又惊又喜,给了她住房,还给一些报酬。

房子就在师院校园里,贝贝特别高兴,她每天自己上下学,不用小潘接送。马娜也非常高兴,她每周只要在贝贝的小学教10小时英文,其余时间都用来学中文。家务与孩子有小潘,马娜一心一意钻进中文里。

海南师院前身为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的琼台书院,是一所很有规模的师范学院。马娜太喜欢念书,太喜欢学中文了。自从在中山大学学认字以来,她就迷上了汉字。汉字是象形文字,她觉得这些字的演变历史真是太有趣了。

她也非常喜欢海南。海口比广州落后,但是有更多小摊,生活情趣更浓。海口郊外的乡村景色很美,气候比广州要好。

马娜发现中国人特别喜欢孩子,关心别人,爱帮助人。象在广州一样,好多人热情地邀请她和孩子到家里玩,吃饭。小潘与她们母女的关系越来越亲近。

 

苏州执教

在海南师院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马娜不想离开中国,她想在中国继续教书。这一次,她在苏州找到位置。2003年暑假之前,她飞到苏州,赶去给暑期班上课。这是新加坡人办的一个国际性连锁幼儿园。

小潘想顺便回家看望父母,马娜安排她把贝贝带回广西老家度假。那里非常贫穷落后,要从井里打水吃。但是,小贝贝喜欢那里,她天天跟着大人喂鸡,四处捡鸡蛋,高兴得不得了。

刚到苏州时,困难很多,马娜和小潘彼此宽慰配合默契。有时,她俩也吵架,马娜用英文,小潘用中文。到苏州半年以后,小潘就会说英语了。马娜太忙,没有时间教她,她老听马娜跟贝贝说,是听会的。这时,贝贝也大一些了,小潘就去一个中餐馆工作,但是仍然与马娜母女住在一起。马娜还介绍小潘去给一些外国人家工作。

一年以后,马娜又到另一间伊顿(Eton)国际小学工作。这也是新加坡人办的一家国际性连锁小学。校长是澳洲人,老师也有不少澳洲人。大家相处非常愉快。

马娜发现,七、八岁的贝贝满口中文,完全像个中国孩子,她的英文却很差。马娜担心女儿将来回了澳洲学习跟不上,就让她来伊顿上小学。伊顿的数理化全用英文教,英文课时也比较多。

这时,小潘的英语已经讲得很好了。马娜就介绍她到伊顿小学当秘书,后来,该校又聘她当助教,与外国老师一起组织教学。

马娜不喜欢苏州,夏天太热冬天太冷。她也不喜欢小里小气的苏州园林,苏州城里的河水很脏,令人窒息。周末,她很想带贝贝到郊外野餐,但是,到处都是工厂,哪里能找到野餐的地方?

马娜没有想到,她在苏州堕入情网。那是一位爱尔兰男子,在中国的外资机构供职,也在学中文,他们有很多共同语言。马娜非常爱他,不久,她发现自己怀孕了。想来想去,她只好放弃在伊顿小学的工作,放弃在中国的一切,回澳洲生孩子。马娜与爱尔兰男友及小潘告别,挺着八个月大的肚子,带着贝贝飞回悉尼。她嘱咐小潘去大学学英文,小潘听信了。

自从1999年带着贝贝去泰国教书,马娜和贝贝已经在亚洲连续生活了6年,先后居住在合艾、台北、广州、海口与苏州几个城市。9岁的贝贝蓝眼睛白皮肤,却满口中国话,是实实在在的白皮黄心。马娜的中文也相当流利了。中国与中国文化给她俩的印象太深了。在苏州教书之时,2004年,马娜就在澳洲新英格兰大学注册,进修人类学与中文函授文凭。马娜下了决心,无论孩子多小,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都要继续学习中文。

 

沉醉蓝山

在悉尼,马娜在前夫的父母,也就是贝贝的祖父母家暂住。三周后,她在蓝山地区的维多利亚山租到房子。蓝山山脉位于悉尼西部,山区覆盖着大面积的原始丛林与亚热带雨林,空气中散发着尤加利树的清香,给人一种返朴归真世外桃源般的感觉。马娜买了一些二手家具,把小木板房布置得温馨舒适。

2005年,二女儿诞生,远在中国的小潘给她取了一个十分诗意的中文名——涟漪。马娜一面照顾涟漪与贝贝,一面学习函授课程,尽情沉醉在蓝山的静谧与幽远中。贝贝刚回澳洲,走进学校的英语环境,真觉得满头雾水。但是,她很快跟上学习进度,而且成绩越来越好。马娜认为,贝贝勤奋好学,很象中国学生,明显得益于那几年中国环境的熏陶。

早在纽卡索大学时代,马娜有一位要好的男友斯考特(Scott)。当时,他希望大学一毕业,两人就结婚;但是,马娜无意那么早结婚,她想工作挣钱,然后去亚洲闯荡。他们分手之后,斯考特与别人结婚,有了两个儿子,后来又离婚了。知道马娜从中国归来,斯考特到蓝山来看她,他们旧情复燃。

斯考特家住纽省中央海岸,开车来蓝山单程3个多小时。他每个周末都来,来回要花费7个小时。他希望马娜带着女儿们搬到中央海岸去,特意在那边买了一个有海景的大房子。但是,马娜很独立,她舍不得放弃自己的独立,也舍不得蓝山的静谧。斯考特的父亲生气地指责马娜不顾儿子的安全,让儿子每周长途开车。

后来,马娜发现她怀了斯考特的孩子。2008年,她生了一个女儿。她给小女儿起了中文名——马吉。马吉出生以后,她终于决定离开蓝山,带着女儿们搬到中央海岸去。她没有想到,中央海岸地区华人远远多于蓝山地区,她在那里结交了许多华人朋友,她的生活有了新天地。

 

西安深造

2009年的一天,马娜在函授中文课中遇到问题,她决定带着教材,去附近的中餐馆求助。中餐馆的华人男子说,我的英文不好,普通话也说得不好,我认识一位退休教授,我请他来帮你。10分钟之后,这位退休教授来了。他看了马娜的教材,满腔热情地给马娜讲了两个小时。老教授原是中国一所大学的数学教授。他很热心地说,你可以到我家里来。马娜去他家,他一连几个小时诲人不倦地给她讲解,连吃饭都忘了。后来,教授夫人从中国探亲归来,也对马娜特别好。马娜申请奖学金去中国学习,老教授夫妇帮她写了推荐信。

2011年,马娜成功地获得了澳洲政府与一个香港大公司联合设立的成康奖学金,去陕西师范大学学习中文。她决定带着15岁的贝贝、6岁的涟漪和3岁的马吉一起去。9月,她们一到西安,三个女儿就不适应。她们想澳洲,想爸爸,哇哇大哭。马娜想方设法安慰她们。她给贝贝买了一辆自行车,让她骑车带着涟漪,一起上下学。

贝贝在澳洲的英语环境生活了6年,原来学的中文已经忘得差不多了,现在,实在不可能跟上中国中学的进度。她的亲生父亲已经去世,但是她与后父斯考特关系很好,马娜决定让她回澳洲。她把贝贝送上飞机。没想到,贝贝在香港转机时,被拦住了。机场的工作人员说,她未满16岁,不能独自乘坐飞机。贝贝很聪明,她说:“我的妈妈在西安,你难道让我再飞回西安?”结果,她等了2个小时,机场的人终于同意让她飞回澳洲。

陕西师范大学的老师与同学特别友好,马娜的学习生活非常愉快。她的学习成绩优异,尤其在口语、写作和视听说三门课上,表现突出。有一天,老师说,大学要举行外国学生中文朗诵比赛,谁愿意参加,就来报名。同学们都不说话,没人敢报名。老师说,那我就挑几个人,我挑了谁,谁就得参加。老师挑了几个人,其中有马娜。马娜用中文写了一篇文章,给老师看。老师高兴地说,文章写得很好,风趣幽默。

比赛那天,马娜拿着一张纸,一边说一边念,听众笑声不断。一个美国学生获得第一名;她获得第二名,得到了奖状,还有奖品。然后,大学又让马娜去西北交通大学参加中文朗诵比赛。这一次,两个女儿涟漪和马吉都去了。马娜有点紧张,背好的文章忘了一些,但是观众掌声热烈。

当我读到马娜的这篇文章时,我又惊又喜。她感情真挚,文笔生动细腻,娓娓道来,直抒胸臆。假如,我是她的中文老师,我会非常骄傲的。请允许我录下全文:

 

我成了大明星

马娜   澳大利亚

 

大家一定都喜欢拍照片吧?但我是个例外,我特别害怕照相,对自己的外貌没什么自信,每次看到我的照片,我都觉得很不好看,甚至很想把它撕毁。

在我的国家,我是个特别普通的人,走在街上没什么人会注意到我,但是在中国,我却一下子成了大明星,特别是我带来的三个女儿,不管我们去哪里,做什么事,都有很多人来礼貌地问我:哇,你的女儿长得像洋娃娃一样,可不可以跟她们拍照?我的一位朋友说,不如让孩子们站在公园里举着一个牌子说:拍照,5元一张。那样的话我们就发财了。

一天我们去大雁塔玩儿,决定在那里穿古装的衣服照一张比较好看的照片。孩子们都穿好衣服,站在红色的地毯上准备拍照,这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过来掏出手机对着他们拍照,我家三岁的女儿受不了了,她开始失去控制,把她的帽子往人群里扔,脱掉她的披肩,然后忍不住大声地哭起来。摄影师有点儿失望地说:“孩子哭,不能拍!”他走过来要把孩子身上的古装裙脱掉,但是我女儿很喜欢那条裙子,结果是她更加大声地哭起来,并且踢那个摄影师。我只好威胁她说:“如果你不好好配合拍照片,我就不给你买好吃的东西。”

还有一天,我碰到了一个年轻人,他打算调查来中国的外国人的想法和经历,我说我可以帮他的忙,但是没想到,早上八点钟在学校大门口跟他见面的时候,他竟然背来了一台很大的录像机来。我担心地问:“你打算用这个东西干什么?”随后他举着录像机一直跟着我拍摄,我完全没有心理准备,不停地担心:“天啊,我的衣服这么难看,头发支楞着,脸上还有痘痘……”上课的时候我根本不能集中注意力,只是一直斜着眼睛看着摄影机。

这些经历虽然有的让我感觉很惊讶,有时候也很尴尬,但是我知道这是中国人喜欢我们的一种方式,我现在渐渐可以理解他们的好奇,并开始能够配合他们。但会不会等到我习惯以后,他们又不给我拍照了呢,那样的话我会不会失望呢,所以现在还是好好享受我在中国当明星的经历吧。

 

马娜在西安交了许多中国朋友。一位中国女士希望她能教自己的儿子英文。马娜理解中国父母的心。她就抽时间在星期五晚上,带着两个女儿,长途跋涉,换乘公共汽车去那家。那家人对她与女儿们很友好。好多中国朋友都请她们母女去吃饭,带她们去爬山。马吉的幼儿园学费很贵,中国朋友就给马娜出主意,说你去跟他们谈判,每周教几小时英文,让女儿免费上幼儿园。果然一谈就成,马娜觉得很轻松。家长们知道有外国老师来教英文,特别高兴。

马娜非常欣赏在西安的学习生活,她对中文学得越多,爱得越深。她发现,中国文化中有许多关于道德的内容,这不能不引起她的深思。她也喜欢西安城的古朴建筑,喜欢西安周围的古迹,但是她发现西安周遭环境很差,到处在开矿,去华山的路上尽是光秃秃的山。一年的学习生活转瞬即逝,2012年9月,马娜依依不舍告别古城,带着两个女儿回到澳洲。

 

中央海岸的文化使者

纽省的中央海岸风景旖旎,海边是一连串美丽的海湾与滨海小镇,内陆则分布着大片的国家公园、葡萄园和牧场农场。这里交通方便商业繁荣,人烟疏密适当,是旅游与居家的理想之地,也住着不少华人。马娜一从西安返回,就去看望教过她中文的退休教授夫妇。

有一天,斯考特对马娜说,附近的图书馆有个文化节,我们去看一看吧。马娜他们到那里一看,有个中国摊位,退休教授的夫人正在那里。她把马娜介绍给另一位华人女士茹比。茹比相当活跃,她是澳中友协中央海岸地区的负责人。与她的相识,一下子拉近了马娜与华人社区的联系。

茹比一听说马娜既能教中文又能教英文,就说我们来办一个班,你教华人妇女英文,教她们的澳洲丈夫中文,下了课我们一起练习跳舞。马娜欣然同意免费教课,茹比找到地方,他们的班就在每周六上午开始了。这就是比尔上的班了。马娜与学生们日渐熟悉,渐渐成为朋友。马娜跳舞不太灵光,但是她认真练习与排练。2014年中国新年,马娜和贝贝都穿上中国服装,边走边舞,参加了大游行。

一位华人朋友很热心地打电话给纽卡索的孔子学院,说我们这儿有一位澳洲女士中文很好,可以当老师。孔子学院的工作人员说,我们把她放在名单上,有了工作机会,我们会找她。过了不久,孔子学院来电话说,悉尼市克朗(Crown)街小学需要中文老师,你可以去试教一下。茹比也积极推荐她。结果,马娜顺利地拿到这个位置,每星期二去教一天。

马娜告诉我,那个小学有华人教中文,但是教学方式比较死板,小学生不感兴趣。澳洲特别注重教育方法的灵活多样。马娜在新英格兰大学教育系学习过,又教了多年的幼儿园与小学,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她用教英文的活跃方式来教中文,孩子们很喜欢。教认字时,她拿出许多中文字的卡片,上面有汉字、汉语拼音与图画。然后,她说:“马!”孩子们就很快地去找出“马”那张卡片。她还把孩子们熟悉的英文歌翻译成中文,教他们唱。她甚至把全班同学带到中餐馆吃午饭,指着美食一样样地教孩子们说中文。

每星期五,马娜去中央海岸的一个市政厅,给市议员与工作人员讲解中国文化、中国礼仪以及与中国人交往的注意事项。中央海岸地区与澳洲其他地区一样,与中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所以他们请马娜去开课。而马娜从自身在中国的经历出发,给他们现身说法,当然效果奇佳。

每星期一,马娜教英文;星期二、星期五与星期六,她教中文,介绍中国文化。每星期二一早5点,她就得出家门,赶火车去悉尼市区,教一天中文课后,星期三再坐火车回家。说她是中央海岸的文化使者实在是再恰当不过,而她又是一位多么辛勤的文化使者呀。

马娜告诉我,她的父亲生病了,她每星期四都去探望。孩子们占用了她很多时间,她不仅要在生活上照顾她们,还要关心她们的学业,并且送她们去参加各种兴趣班。第二天采访之前,马娜打来电话,说家里有一点事,要晚来一会儿。等她到了,她告诉我,她给贝贝讲解功课,贝贝嫌她不够耐心,只有批评没有鼓励,不高兴了,她只得耐下心来与贝贝交流。马娜真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这么多年来,她带着三个女儿,在中国在澳洲不停地奔波忙碌,这需要多大的毅力与决心!

第二天采访,马娜带着8岁多的涟漪来了。小姑娘长得很秀气,性格沉稳安静。我与她妈妈一聊就是两、三小时,小姑娘一点怨言都没有,一直在专注地写写画画。涟漪的父亲已经搬到澳洲,成为澳洲公民,他受雇于一个爱尔兰公司,所以常常有机会回爱尔兰探望父母。他的父母也曾几次来澳,看望马娜与涟漪。马娜说涟漪像她的姐姐贝贝一样,勤奋好学,马娜一口咬定这是因为从小在西安受了中国环境的熏陶。

我也很想知道小潘的近况。马娜告诉我,小潘后来一边在大学里学英文,一边工作。她遇到一个澳洲人,两人堕入爱河。他们在南澳省会阿特雷德市结婚,马娜飞去参加婚礼。后来,小潘与丈夫一起去北京工作,她在北京国际小学教书。现在,她生了一个女儿,在家里收学生教英文。小潘14岁缀学,从当保姆到会说英文,到在国际小学当助教,直至上了大学,现在以教英文为业。她自己的聪明勤奋自然是主要原因,但马娜的帮助提携也是重要因素。小潘有福,遇到这样充满爱心的贵人。

马娜的上进心之强,让我惊异。她一再地抱怨,自从2012年下半年从西安回来,没有机会进修提高,中文会话与写作水平退步了。她说:“我很希望再有机会去中国学习。我现在教澳洲孩子中文,我自己应该对汉字的笔画和偏旁部首有深刻积累才成,但是我过去没有学过这方面的知识。假如再有机会去中国进修,我要集中精力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我相信,她一定有机会再去中国进修深造。机会属于自强不息的人,机会属于不断争取的人。马娜就像一只辛勤的蜜蜂,她四处学习不断采摘花粉,然后酿造出甜美的蜂蜜,奉献给孩子,奉献给学生,奉献给社会。她在澳洲大地教授中文,传播中国文化,澳洲与中国都将受益。

 

选自在澳出版新书《这边风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