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风景

本栏将发表一些纪实文章,描写澳洲华裔知名作者、画家、书法家、歌唱家的人生故事以及一些澳洲中国通的故事。
正文

书法奇葩梁小萍

(2021-05-24 17:23:46) 下一个

书法奇葩梁小萍

辛夷楣

她在澳大利亚的土地上传播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三十年来孜孜不倦成绩斐然,她的书法展览在澳洲联邦议会大厦举行,前无古人

2014年9月22日,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大厦大厅隆重举办中国书法展览——“冲天之飞”。展览主题为:庆祝澳洲公民日,同时庆祝梁小萍从艺50周年。1200平米的大厅里,展出了梁小萍创作的8个系列的书法作品,这是中国书法在澳洲联邦议会大厦的首次展出,可谓前无古人的历史创举。你一定会好奇地问:一个西方政府的心脏,何以举办如此大型的中国书法展览?梁小萍何许人也?

一技傍身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澳洲开放教育市场,中国大陆有几万留学生来澳,梁小萍就是其中之一。五十年代后期,梁小萍出生在广州。那正是中国政治运动频仍的年代。她的父亲不断挨整,但是没整多久,总是又被解放出来,因为他是搞航运机械的,没有他,单位就玩不转了。从这种周而复始的痛苦经历中,父亲渐渐悟出了一个结论:每个孩子都要一技傍身。小萍的一个哥哥学画画;另一个哥哥学写作;姐姐学拉手风琴。

小萍先学画画,五岁又开始学书法。她的一个叔叔书法有些名气,小萍对他十分崇拜。家里那时并不富裕,父亲却一卷一卷宣纸往家里背。妈妈一看见小萍拿起毛笔,就不让她做家务了。小萍被送到书画家黄棠门下学艺。老师的指点,家人的鼓励,与先天的灵性契合,小萍进步神速。她不像其他孩子那么贪玩,心散;相反,她非常专心,坐下来一写就是半天,越写越着迷。这样天长日久,她打下了扎实的书法基本功。书法与中国古典文学关系密切,小萍从小喜欢古诗,她整日沉浸在背诗与炼字之中。

那时,神州大地“文革”风暴如火如荼。广东的一些小城如番禺等,因为地方富庶民情风雅,却经常搞一些书画展览与即席挥毫。小萍经常去番禺参加这些活动,认识了许多画家文人,因此大开眼界。后来,番禺师范聘请两名导师教授书法,一是年过七十的老书法家麦华三;一是十五岁的梁小萍。麦华三教楷书和行书;梁小萍教草书。课余,他俩常被邀请四处即席挥毫。这对一老一少,一男一女,一白发苍苍,一青春年少,引起观众极大兴趣。

中学毕业以后,小萍先下乡,后来进入技校学机械,并留校教数学。这一时期,她不再四出参加书法活动,而是潜心钻研数学。这时“文革”终于结束,她用几年时间,获得了大学自学考试数学专业文凭。她发现数学非常奥妙有趣,她喜欢编程序,她想继续深造,读研究生。

那时,留学风气在中国大陆正盛,广东福建一带几乎人人谈论留学。小萍的一个哥哥去了德国,她也准备随后跟上。有一天,小萍翻开世界地图册,发现澳大利亚到处是水和绿地,很像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她又听说,澳洲从来没有战争,她就决定去这块和平的土地。1987年,赴澳留学十分容易,她给纽省大学语言中心交了学费,三个月就拿到了签证。她没有想到,签证易得,孤身闯澳洲可是艰苦异常。

孤身闯澳洲

1987年10月,小萍拎着大箱子,背着一卷宣纸,飞抵悉尼机场。没有人来机场接她,她有一位熟人的地址,但是怎么去呢?她像一个游魂在机场转来转去,不知如何是好。一个澳洲男子好心地问她,是否需要帮忙?她却听不大懂,就把手里的地址递了过去。这时,有人来接这个澳洲人了。他就说:“你如果不介意,我们可以把你送过去。”小萍总算来到熟人住的地方。她与好心的澳洲人告别,从白天等到晚上,终于把熟人等来了。

熟人说,附近有间房,我带你去。小萍没有选择,初来乍到有间房住,已经很幸运了。那间房在悉尼土著聚居区雷德芬(Redfern)的一个破楼里,一排房间共用一个洗澡间。熟人走了,她问一个邻居,垃圾该扔在哪里?那位热情的土著男子伸开双臂,把她搂在怀里。小萍吓得赶紧躲进自己的房间,洗澡间也不敢去了,第二天立即想办法搬家。

语言中心的学习并不困难,苦恼的是,总也找不到工,手头的钱越来越少了。同学们都到悉尼内郊工厂区的制衣厂找工。她也去,问了一家家制衣厂,腿都跑酸了,但是没有一家要她。有位女友看她伤心欲绝的样子,就说:“我们会说广东话,可以到中餐馆打工。我带你到曼尼(Manly)的中餐馆试试,我认得那家餐馆的经理。”曼尼风景如画,有悉尼著名的海滩。她俩坐轮渡到了曼尼,餐馆的经理却对那位热心的朋友说:“你看她这么弱不经风的样子,哪能干活?真不知是谁伺候谁呢!”小萍身材苗条,确实显得很瘦弱。澳洲人见了,总是说:“可怜的女孩,多吃点肉吧!”小萍告诉我:“其实,那时我不是瘦弱,而是没有自信。”

后来,有个朋友建议说:“你看来斯斯文文的,不如到报社去找工吧。”那时,留学生们比较喜欢买《新报》。小萍就给《新报》写了一封求职信。热心的朋友说:“我去上班,顺便帮你把信送到报社。”出乎意料的是,当天下午,报社来了电话,让小萍去面试。后来,总编告诉她,看了求职信上的字,非常喜欢。

从那时开始,小萍就在《新报》贴版。我是1990年初进《新报》的,我注意到小萍特别用工,在贴版间隙等待稿件的时候,她就念英语背单词。后来,她的英语进步了,报社就调她去搞翻译、采访。在《新报》工作,小萍信息比从前灵通。她看到华人社团澳华公会常常组织一些文娱活动,就找上门去,说她可以教书法。这样,她给澳华公会开设了周末书法班。

小萍到澳之初,曾与一位澳洲朋友去参观纽省艺术馆。她完全被这座绿树环绕的柱廊式艺术宫殿迷住了。望着四周那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作,她忍不住脱口而出:“有一天,我要把自己的书法挂在这里。”那位澳洲朋友大笑:“澳洲大艺术家的愿望也不过如此!”

在澳华公会教了一阵书法,小萍心中的书法之梦开始复苏。记得,大概是1991年,她对我说,她要辞去报社的工作,租房子,在家里开书法班,一面教学生,一面搞书法创作。我当时担心地说:“这里人少市场小,做什么都分外艰难,你一定要做好市场调查……”

献身书法

在澳洲这样一个地广人稀的英语世界,想以教授中国书法为业,可谓相当大胆。当时,大陆来的留学生大都在工厂、餐馆打工,像我们在报社工作已让众人羡慕不已。不过,小萍是胆识过人的,她认准了要献身书法,就义无反顾地向前冲去。我和周围的朋友都为她捏着一把汗。

小萍租了一个单元,刚刚搬进去,就开始在报上登广告招学生。广告反响不错,但是要想招到稳定的学生可不容易。有的人住得太远;有的人承担不起学费;有的人没有恒心;有的人甚至无心学习而是来猎艳。有一天,一位来面试的男子坐下就不走了,小萍不得不搬救兵。一位男性朋友急忙赶了过去,假装是小萍的男友,那位死赖着不走的男子才不得不起身离去。一个单身女子创世界真是艰辛!

学生虽然不多,小萍教得可是非常认真。她深入细致地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费尽心血让学生理解中国书法的真谛。学生各式各样水平参差不齐,有华人也有西人,有家庭妇女,也有退休人士。对西人和有些海外出生的华人,小萍就得在不认字的基础上来教。为了鼓励奖掖学生,她深感有定期组织书法展览的必要。

在教书的同时,小萍潜心创作,并且不断举办书法展览。记得,1992年4月,她参加了悉尼远西郊金宝镇(Campbelltown)农展会的中国书法展览;6月,她又在悉尼远西郊费菲(Fairfield)市艺术中心举办了来澳后的第一个书法个展;93年2月,小萍又与一位画家在该中心举办了联展。那时,小萍的展览不管多远,我都赶去捧场。可以说,我亲眼看她艰难起步,从乡村包围城市,从悉尼远西郊往市中心进发。

1993年的一天,梁小萍去悉尼日本文化中心,观看一位70多岁的日本书法高手即席挥毫。他表演完了,就请其他人也来表演。见其他人写得不怎么好,这位日本人面露得意之色。小萍忍不住了,她上去挥笔写了两个大草,周围人啧啧称赞。这位日本高手马上问她:“你是不是天天练?”小萍淡淡地说:“差不多。”这位日本人把小萍的字举起来,大声说:“我要把她的字带回日本。”

这时,纽省艺术馆的一位负责人走上来与小萍交谈,问她能不能去纽省艺术馆开设几个书法讲座。小萍高兴地答应了,她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能在这座艺术殿堂里开讲座。她精心准备,反复诵读英文讲稿,甚至连自己的服装也费了一番心思挑选。讲座与即席挥毫很受欢迎,艺术馆的大厅里挤满了观众。后来,纽省图书馆、一些大学和画廊也请小萍去办讲座。九十年代末期,小萍还被纽省大学汉学系聘为客座讲师,教授中国书法。她用英文写就的教材《中国书法》由该大学出版。

日本文化中心的事给小萍很大启发。过去在国内,她像其他书法家一样,只考虑如何提高自己的技艺,发挥自己的才能。如今在海外搞书法,她却必须考虑到人们如何看待中国书法,如何看待东方艺术,如何看待中华民族。她决心要写出第一流的书法作品,要在澳洲社会广泛宣传中国书法。她不但在创作上极认真,在装裱上也不惜工本,力求庄严地推出高档次的作品。

1994年,当一些书法界人士酝酿成立澳大利亚中国书法协会时,他们一致推举梁小萍来举大旗当主席。他们决定,每年举办一个大型书法比赛暨展览。小萍很能团结人,也很有组织能力,还善于搞宣传鼓动。书法协会一成立,她就对我说,想在悉尼市中心达令港的中国花园办第一届展览,但是出不起租金。我笑起来:“那你只好去试试看!”

她对中国花园的负责人说:“我们在这里要搞很大规模的开幕式,来的人都要买门票,想看展览的人也都要买门票,会给你们增加门票收入,又给你们带来中国文化的高雅气氛,你们何乐而不为呢?”中国花园的负责人被她说动了。开幕式非常隆重,侨领、澳洲的中国通们济济一堂,连中国驻悉尼总领事段津都被她请来了。

1995年时,小萍突然对我说,她在写《心经》。为了心静,她现在吃素,节食节水,不接电话。我听了很不放心。她一向刻苦,整日价教书练字读书学英文,睡眠很少;如果再吃素,节食节水,身体受得了吗?但她说:“书法是佛,你放的是什么,你得到的就是什么。”我心想,她真是在为书法献身啊!

她告诉我,《心经》全称《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显密共崇的宝典。历代书法大家都以他们见长的一种或两种体来书写《心经》。《心经》全文260字,加下款近300字,要一气呵成,特别困难,一般人布局就布不了,别说让你写了。文中有21个“无”字,十个“是”、“不”,要变体,每个不一样。她说:“要趁现在年轻,尚有体力,创作状态又好的时候写《心经》。”我不敢阻拦,只有祝福。

小萍把《心经》背得烂熟,用12尺长5尺宽的大张宣纸写,既要照顾大小,又要照顾疏密,颇费心思。她写了一张又一张,写得浑身酸疼,贴满膏药。不过,她不抱怨。她对我说:“成功的艺术家必定经受磨难,这包括经济上、物质上和心理上的磨难。如果没有磨难,几乎成不了艺术家。艺术家走的道路是要寻找一种心理上的力量,要传达一种心理的信息。”后来,她终于完成了草、行、楷、隶、篆五体《心经》。她说,写《心经》是对她的最好磨练;写完《心经》,她对其他事的失败与挫折都不在意了。

植根东西沃土

1996年9月,位于悉尼市中心维多利亚大厦内的卡迪威(Quadrivium)画廊举办梁小萍书法展,纽省艺术馆馆长艾德蒙德·凯彭(Edmund Capon)主持了开幕式,发表了热情的讲话。他还宣布,纽省艺术馆将以一万三千澳元买下梁小萍写的一幅《心经》。这是纽省艺术馆第一次购买、收藏与展览中国现代书法作品。小萍到澳之初的宏愿实现了,她的书法终于悬挂在这座美丽的艺术殿堂里。

艾德蒙德·凯彭热情洋溢地说:“我认为书法是中国艺术的高峰之一。梁小萍把它体现得如此之好,如此之美。你们看,这些作品体现了何等的平衡与和谐。那每一笔划都发自她的内心,通过她的手臂与手表现出来。我热爱中国书法,我崇拜她,我感谢她把中国书法带到澳洲。”他的话可谓掷地有声,全场嘉宾报以热烈掌声。

艾德蒙德·凯彭对梁小萍书法的真诚欣赏与高度赞扬,是梁小萍艺术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也是中国书法艺术在澳洲大地崭露头角的开始。艾德蒙德·凯彭毕业于伦敦大学东方非洲学院中国艺术与考古系,后来又在伦敦大学进修二十世纪绘画。七十年代,他曾担任伦敦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东方部负责人;自1978年到澳以来,他一直担任纽省艺术馆馆长。他发表了一系列专著与大量文章,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的古代艺术与考古新发现。他不仅是澳洲,也是世界著名的东方艺术专家。艾德蒙德·凯彭对梁小萍倾注了巨大的支持。此后,他多次出席梁小萍的书法展,每次都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讲,不遗余力地向澳洲公众推介梁小萍的书法。

梁小萍这次的展览不仅以大幅的五体“心经”让人震撼;还以带有西方意味的书法作品,让人耳目一新。她的这些作品,从运笔到构图,从色彩到装裱,都强烈地体现了东西方艺术的融合。展览非常成功,她的书法作品售卖一空,画廊大为高兴,其他的华裔画家书法家羡慕不至。

梁小萍对文化界前辈十分敬重。她知道,中国的书法名家黄苗子与夫人画家郁风正住在布里斯本,就主动与他们联系,邀请黄苗子来担任书法比赛的评委。这对驰名中外的中国当代文艺界“双子星座”高兴地多次飞来,与书法后进们相聚切磋。他们与梁小萍也建立了深情厚谊。

1999年3月,两老再次来悉尼时,送给小萍一本散文集《陌上花》。这本书是两人的散文合集,叙述他们的人生苍桑与感怀,淡淡道来,意境幽远。苏轼的诗《陌上花》,风流蕴籍,背后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五代十国时的吴越王钱镠的爱妃每到春天就回娘家省亲。有一年,钱镠思念爱妃,就写信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黄苗子和郁风欣赏这个浪漫的故事,思念故国,正计划着归国之旅,因此给散文合集命名《陌上花》。

小萍收到书,爱不释手,掩卷遐思,做了一首回文诗“读前辈苗子郁风散文集《陌上花》感怀”:

陌上飞花动婉情,烟尘半纪逐空明。

迹留艺海痴云逸,英落凄风听雨惊。

奕奕文诗凝喜怒,缓缓韵律伴枯荣。

碧萝绿泛幽春梦,夕照萍踪抚晚晴。

《陌上花》散文集问世时,正值苗子、郁风两老五十年金婚,真可谓小萍所说:“夕照萍踪抚晚晴”。

小萍经常在一些场合碰到梁羽生。有一次,这位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对小萍说:“你看,黄苗子比我年长十岁,但是他的身体比我好,记性比我好,他现在还能写诗。我想,这是他常写书法的原因。你好不好教我书法?我教你对对子和做诗。”

小萍欣然同意,他们都住悉尼北区,相距不远。小萍于是开车去“梁大侠”家,她尊称“梁大侠”为“生公”。“大侠”学得很认真。第二周,师母问小萍:“我能不能也跟你学?”小萍当然说可以。

小萍告诉我:“梁羽生和师母的性格简直是鲜明的对比。对师母,你要细声细气耐心温柔地给与鼓励;对梁羽生则要大声鼓励大声赞扬才行。梁羽生送别人的字,都要先让我审查把关。他们俩人学得认真,我也教得高兴。我一直教了他们好几年。后来,2006年底,梁羽生去香港得了小中风以后,我们才不得不停下来了。”

梁羽生第一次就给小萍讲平仄,还讲了一些康熙字典上的东西。小萍觉得很难,她就告诉她的学生陈亭甫。陈亭甫古典文学功底很深,常写古诗。他给小萍拿来许多有关平仄的资料;又说,“我们广东话与普通话不同,有九个音。”小萍反复看他拿来的这些资料,突发奇想:假如参照编程序的方法,按读音把所有的字分类,记住读音是阴平与阳平的字,那其余的字就都是仄声了。她就按这个思路来背记平仄。

用这种方法来记平仄之后,对对子就容易多了,她一周就写了40多副对联,第二周又写了60多副。“梁大侠”很惊讶地说:“你怎么学得这么快?两周前还完全不懂,现在平仄竟区分得这么快?”后来,“梁大侠”说:“你的对联一学就上手了,那我给你讲诗词吧!”小萍说:“生公,我写对联是写着玩的,等你精神好了再教我吧!”梁羽生说:“那你光教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我们怎么好意思呢?”小萍说:“你们这么大年纪,还这么好学,我很高兴来教你们!”

“梁大侠”夫妇晚年远离故土,思乡之情自然绵绵不已。小萍像一名文化使者每周翩翩飞来教授中国书法,使两老尽情沉浸在中国文化的氛围中,身心获得很大安慰;而小萍得以从“梁大侠”那里获得平仄知识的启蒙,又得以经常与学养高深的“大侠”晤谈切磋,也是获益非浅的。

萍心写国魂

1997年9月,作为澳大利亚书法协会创会主席,梁小萍应邀参加国庆观礼团,访问中国。在北京,中国文联主席兼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接见了她。一见面,高占祥就直率地说:“我真没想到你这么年轻,还是位女士!我看到了你的‘萍’字,都没想到。”是啊,中国书法界一向是男性的天下,而且以长者为善,以本土为优。

也是书法同好,而且已经出版过几本书法集的高占祥看了梁小萍作品的照片,立即坦诚地表示要向她学习。他说,你的作品融汇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特别是构图丰富,显示出厚实的基础。他又热情地说:“你为什么不来中国展览和交流?你应该来,必须来,而且越快越好。”之后,文化部同意办展览的批文很快就下来了。

1998年5月,名为“觉之唤”的梁小萍书法展在北京美术馆举行。五百平方米的展览空间,展示了70多件展品。在北京的我的全家,八十高龄的父母与两对弟弟弟妹和侄子都出席了隆重的开幕式。爸爸在电话里激动地对我说:“没有想到,小萍的基本功这么过硬,她写的《心经》非常漂亮,国内大概没有几个老书法家能写得这么好,年轻的更写不了。她很不容易,很了不起!”

在随后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梁小萍书法艺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纷纷发言,好评如潮。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盛赞小萍的书法很有魄力很有气派。香港回归纪念碑碑铭作者、中国著名诗文书画家董一致用“小手书大气,萍心写国魂”为题,评价道:梁的艺术是“中国书法融入西方新鲜血液,而东西方都能接受,恰到好处,继古开今的大家手笔……她昂然跻身于卓然有成之书法群雄之中,光彩照人,独树一帜,而彪炳于世界书坛。此当今世界吾华人中之奇女子也。”

2001年12月,梁小萍又与她的23位学生联袂在香港大会堂举办了“书道贯中西”书法展览。梁小萍的澳洲华裔学生中有好多位来自香港。他们很为自己的进步自豪,很想在香港办个书法展览,以告慰大群的亲戚朋友。小萍就与他们商议,要搞就搞好一点,在香港最好的场地大会堂办,大家来出场租。小萍的学生们热烈响应,结果有23人参加,约半数没有中文背景。澳洲驻香港领事馆知道了他们的想法,大为高兴,决定鼎立支持,拿出了大笔赞助。

参展的学生们每人都有不同的故事。有一个在澳的日本女留学生,她的父亲是日本书法家,她来跟小萍学书法。小萍就教她写楷书。她回日本探亲,把写的楷书拿给父亲看。她父亲激动地说:“你一天不离开悉尼,你就一天不要离开这个老师。她教得太好了,这个楷书太漂亮了,在日本没人能写。”

马来西亚华裔陈丽萍完全不懂中文。小萍也是从楷书教起,但是陈丽萍怎么也写不好楷书,急得哭起来。后来,小萍鼓励她:“通常应该从楷书学起,但是,每个人情形不同,我们先学其他的体,看看怎么样。”陈丽萍就先学别的体,她进步很快,后来等其他体都学得很好了,小萍才又教她楷书,结果她学得非常好。

澳洲前总理基廷的妻子阿妮塔·基廷(Anita Keating)也参加了这个展览。九十年代末期的一天,阿妮塔到悉尼一家中国文具商店买东西。她和店里的人聊起来,说想学中国书法,店里的人就介绍她去找梁小萍。梁小萍让她来家里面试。阿妮塔说她特别喜欢东方艺术,想学中文与书法。她带了一些自己的摄影作品与画来,小萍一看有点禅味,就同意教她。后来,她就用一半课时教她中文一半课时教她书法。阿妮塔很有灵性,进步很快。

梁小萍师生书法艺术展成为当年的重大文化事件轰动了港岛,给小萍的学生们极大的鼓励。2004年6月,梁小萍又与她的学生们一起举行了命名为“管颂”的大型书法展览,以庆祝她从事书法艺术40周年。小萍在书法界的老朋友赖健华曾担任澳洲西人书法协会的副主席;而另一位副主席则是纽省议员约翰·埃文斯(John Evens)。赖健华多方游说,约翰·埃文斯征得纽省议会同意,在议会大厦底层大厅举行这一展览。

展览空前成功,澳洲政要、文化界名人以及各国驻澳使馆文化参赞们都来参加开幕式,纽省艺术馆馆长艾德蒙德·凯彭、中国驻澳文化参赞汪志刚等发表讲话。小萍在演讲中激动地说:“在我从艺的四十年中,将近十七年我是在澳洲度过的。我高兴的是,我可以把生命中最宝贵的青春,用我民族赋予的知识与智慧,为这片土地服务。而这片土地又为我的艺术注入新的养份,使它能在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

天虹驾雾领风流

非常有意思的是,纽省的议员与议会大厦的工作人员才是这个展览的最大受益者。那几周,他们天天上下班都忍不住驻足欣赏这些中国书法。他们由最初的好奇而渐渐心生喜爱,当展览结束,底层大厅各面墙上的书法作品被撤走,他们突然觉得若有所失。他们竟纷纷提议议会向梁小萍订购一幅书法作品,作为永久藏品悬挂在议会大厦底层大厅。

小萍思索再三,终于决定写一个大草“虹”,来象征将中西文化连接在一起的彩虹。这个大字右下方,小萍还写了一幅对联“骊影依涛歌浪漫,天虹驾雾领风流”。这幅作品被镶嵌在巨大的金色金属镜框中,显得潇洒空灵,仪态万方。

当小萍把这幅《虹》送到议会,上议院议长与下议院议长激动不已。他们说,要在两个月后的2007年中国新年举行正式揭幕仪式。在举行揭幕仪式那天,他们又宣布,为庆祝2008年北京奥运,要在议会大厦举行大型中国书法展览,并委托梁小萍全权负责。

那天,小萍与她的学生陈亭甫,还有《新报》文艺版编辑何与怀一起离开纽省议会大厦。他们三人激动地议论着,议会大厦这个庆祝北京2008奥运的书法展该如何搞。小萍说:“我要写一首纪念奥运的回文长联。”

何与怀若有所思:“那这副长联该多少字呢?”

陈亭甫说:“不如就写384字,这是《易经》的爻数。”

到了小萍家,陈亭甫与何与怀只顾聊天,小萍钻进书房就开始写庆祝奥运的长联。半小时后,她已写了70多个字,就拿出来,念给两个朋友听。他们两人都很惊讶,小萍文思敏捷,写得竟如此之快。小萍在两天之内,就写完了这副长联,后来又精心删改成384个字。

想起百年来中国的贫弱、列强的欺凌及“东亚病夫”的屈辱已经一去不返;想起中国正以飞速发展的全新形象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小萍心潮澎湃,文思汹涌。那一段儿,她日思夜想全是奥运,诗句喷薄而出。就这样,她又写了一首540字的奥林匹亚回文长诗,另外还有几十首奥运内容的古诗、格律诗及大量对联。

自从几年前,“梁大侠”给小萍讲了平仄,小萍按照自己的方法背记以来,做诗变得十分容易,她突然发现自己诗兴大发,诗如泉涌。她从小喜欢背诗,背《诗经》、背《楚辞》、背《汉赋》,从小到大未曾间断。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此话其实不假。她背了一肚子的诗词歌赋,久而久之,不但加深了文学积累,也对音韵耳熟能详了。这当然成为她诗如泉涌的根基。

她的朋友与学生很喜欢这些代表他们心声的诗作与对联,就商议说:“老师,我们大家都来写你创作的这些奥运诗词和对联,合在一起,不就是一个大型奥运书法展吗?”当澳大利亚奥委会的官员看到小萍这些美不胜收的奥运书法时,他们说,这些奥运书法这么美,又是自己创作的对联,应该作为礼品送给北京奥委会才对!

这个想法使梁小萍激动不已。她的好朋友赖健华建议说:澳洲向中国出口大量铁矿石,为了纪念牢不可破的中澳友谊,我们应该用不锈钢来做材料,把你的书法镌刻在不锈钢板上。小萍的一些朋友学生热情地给以财力支持。

2008年4月7日下午,在北京中国奥委会总部气派非凡的大厅里,远道而来的澳大利亚奥委会代表团、澳大利亚晋京送礼代表团郑重地向中国奥委会主席刘鹏献礼。十六件巨型钢座呈八字排放于大厅两侧,上面镌刻着梁小萍的奥林匹亚回文长诗与回文对联。这份独出心裁的奥运礼物,被视为中国诗联与书法合璧的珍品,由中国体育博物馆永久珍藏。

2008年7月4日晚,梁小萍奥林匹亚回文诗书法艺术展览在悉尼纽省议会大厦开幕。梁小萍送给北京奥委会的厚礼被装裱与制成屏风,在这里展出。在这一长列屏风的周围,还有小萍三十位学生的书法作品,他们都取材小萍创作的奥运诗词及对联。

2009年下半年的一天,小萍接到一个电话,悉尼音乐学院的秘书说,学院准备搞一个大型学术活动,探讨视觉艺术与音乐的关系,已经找过一些画家,但是都不理想,有人推荐了她的书法。

2010年4月8日至10日,悉尼音乐学院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艺术盛事。悉尼音乐学院与悉尼大学孔子学院联合举办梁小萍书法艺术大型活动,首开海外对中国书法艺术从广度和深度进行高层纯学术探讨的先河,为当时来自世界各地正云集悉尼音乐学院的学者提供一个别开生面的学术天地。

这一活动非常成功,随后悉尼音乐学院又要求永久拥有一幅小萍的书法作品。2011年3月,梁小萍用油画布与油画颜料写就的大草“云山共色”被悬挂在悉尼音乐学院大堂之上。她是用“云山共色”来比喻音乐与视觉艺术的相得益彰。

     小萍并没有被眼花缭乱的展览与好评如潮的声浪冲昏头脑,她锲而不舍地向书法艺术的高峰挺进。她告诉我,近来在写《千字文》,非常艰苦。南朝梁武帝萧衍命当时的古文大家周兴嗣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1000个字,编撰成文。这篇《千字文》乃四言长诗,首尾连贯,音韵谐美,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头,一千四百年来,成为中国流传广泛的童蒙读物,也成为历代书法大家进行书法创作的重要载体。

我明白,《千字文》比《心经》更难写,是更加艰巨的挑战;但是,我深知,小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式的艺术家,是苦心钻研厚积薄发式的书法家。果然,她后来创作了27种书体的《千字文》,出版了《千字文系列》,创造了书法史上书写《千字文》书体的惊人纪录。在她的《千字文系列》中,既有根据毛公鼎、张迁碑等首创出的12款《千字文》,还有王羲之草书、褚遂良楷书、颜真卿楷书等9款《千字文》,这实际上是她多年来对中国传统书法精心继承的集大成。在2014年澳大利亚联邦国会大厦的展览上,亦为这本《千字文系列》举行了首发式。我相信,只有在继承文化传统上肯下苦功的人,才能创造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2014年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大厦举办的书法展览“冲天之飞”上,梁小萍说:“在我的人生中,我选择了书法艺术作为自己的使命,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对于一个移民来说。这种选择就更加匪夷所思。但是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政策和社会的宽容给了它最大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与其说是我选择了艺术,倒不如说是艺术选择了我。”值得庆幸的是,这种选择惊人的成功。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氛围给了梁小萍养料与土壤,以她的底气和定力,这朵融合东西神韵的书法奇葩肯定会越开越娇艳。

 

选自在澳出版新书《这边风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唐西 回复 悄悄话 斋托,just talk.
花果山庄主 回复 悄悄话 说了半天一幅作品也没有
Brit_英伦97 回复 悄悄话 好字养眼,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应该贴几幅同乐。
我的庭院 回复 悄悄话 为何不贴几张她的书法作品让大家欣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