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半球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个人资料
南半球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坐小火车游阿里山

(2025-01-13 13:26:33) 下一个

今年初,美国《纽约时报》推荐2025年最值得去的52个地方,台湾的阿里山因“搭乘古老车厢进入苍郁高山”而名列第19位。《纽约时报》的推荐没有错,2024年11月我们在台北和美国来的妹妹和外甥女汇合,北上嘉义游览阿里山,是我们四人台湾之行的一个小高潮。

 

阿里山向来是台湾最富盛名的观光景点之一,阿里山的森林、日出、晚霞、云海与铁路,并称阿里山的“五奇”,而这五奇中又以林业铁路最富盛名 ,可谓国宝级的文化资产。 阿里山森林铁路全长71.4公里,从海拔30米的嘉义车站历时近5小时的车程,到达海拔2451米的祝山车站,集”森林铁道”、”登山铁道”和”高山铁道”于一身。是亚洲最高的窄轨登山铁道,超越印度大吉岭DHR,也是最长的762mm窄轨登山铁道。与印度大吉岭DHR、智利至阿根廷安地斯山铁路,为世界上仅存的三条登山铁路。

 

 

1912 年建设通车的阿里山铁道,是为了将阿里山丰富的林业资源运下山去,这是一条以伐木为主的产业铁道。据说小半个日本的电线杆,都是从阿里山运过去的。由于原始林已过度砍伐,自 1963 年起停止伐木,林业铁路开始逐渐转型向观光铁道发展。 阿里山铁路包含世界登山铁道五大工法的其中四项,以独立山的螺旋线与塔山前方的之字形路段,最为脍炙人口。 火车因独立山在前无法直线行驶,因此以螺旋型环绕独立山三圈,约5公里,爬升200米。 另一特色是阿里山碰壁,指铁路以Z字形的方式曲折前进,经过三个分道时,火车就会在前拖与后推中不断的前进;意思是火车头一会儿在前拖,下一刻又在后面推。

 

阿里山铁路在1999年的大地震中严重毁损,之后又在2009年的洪灾和2015年的台风中遭到破坏,直到2024年7月,历经15年修复,阿里山本线(嘉义-阿里山)全线再次全线贯通。小火车汽笛一响,游客们蜂拥而至,人人都想体验一次时光倒流,坐百年老车的感觉,火车票居然一票难求。妹妹在10月份提前2周上阿里山铁路公司网站购票,嘉义到阿里山的火车票已经一抢而光。还好发现从嘉义到奋起湖还剩有余票,赶快付款预定。这次还真靠她先下手为强,总算可以领略阿里山小火车的大部分行程,要是按照我随心所欲的旅行风格,我们的阿里山之行就和小火车失之交臂了。

 

 

 

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小火车上午9点从嘉义车站准时发车,在红色和米黄色涂装的车厢里坐定,前后数了一下人数,整节车厢里只有17位乘客,比一辆巴士载客量还少,真是名副其实的小火车。

 

这辈子出门旅行最喜欢坐火车,虽然阿里山火车小的出奇,却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梦幻感。听著火车行驶在铁轨上的喀擦声,看着两旁绿意盎然的树林,呼吸着带有微微柴油味的高山空气,在摇摇晃晃之中,好像到了某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这让我想起著名的台湾诗人余光中,他也喜欢坐火车。在《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一文中,余光中说阿里山小火车给他留下的记忆最为生动:“在阿里山和东海岸。拜阿里山是在十二年前。朱红色的窄轨小火车在洪荒岑寂里盘旋而上,忽进忽退,忽蠕蠕于悬崖,忽隐身于山洞,忽又引吭一呼,回声在峭壁间来回反弹。万绿丛中牵曳着这一线媚红,连高古的山颜也板不起脸来了。”

 

阿里山铁路全线共有49个隧道,77座桥梁和21个车站,小火车驶过一个个车站,越过一座座桥梁,穿过一条条隧道,持续提升着高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车窗外的景色越来越迷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随着列车的移动,阿里山连绵起伏,峰峦叠嶂,浩瀚的山景犹如一幅中国山水画卷在我们眼前慢慢打开,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小火车开得不快,每小时约20公里不到,给人的感受和几天前在福建坐的高铁绝然不同。坐在每小时2-3百公里速度呼啸前行的高铁车厢,犹如乘飞机那般,一个密闭空间将乘客和周围的环境完全隔离。而阿里山小火车不同,山风穿过可以打开的车窗,带来山野新鲜的气息,车窗外的山体和林木似乎垂手可得。虽然坐在车厢之中,却依然感觉和周围大山融为一体,人和大自然休戚与共。加上我们前排坐着几个日本游客,那断断续续传来的日语,更使我们有了那种时空穿越回到百年前的神奇体验。

 

中午时分,列车抵达奋起湖车站。因为车票的限制,我们不得不带着遗憾的心情在此下车。奋起湖车站修筑在山坡边一块不大的平地上,走出车站就是一条陡峭的小路,两旁都是销售旅行纪念品的小店。我们没有多加停留,接着换乘巴士去阿里山火车站,那里是阿里山林业铁路的终点,同时也是阿里山支线祝山线、沼平线和神木线的起点。

 

原阿里山车站于1999年大地震全毁,2007年重建完工,巨大的原木支撑起两层的车站建筑,古朴庄重,目前是全台湾最大的木结构车站。周围有着许多商店、餐厅和旅馆,是阿里山旅游最大的集散地。我们去旅馆放下行李,回到阿里山车站,搭小火车去1.3公里外的沼平车站。搭乘小火车的过程只有短短六分钟,可说是椅子都还没坐热就要下车了。

 

 

 

如今的沼平车站,以不用任何一颗铁钉的日本木造技术重建,成为一座兼具功能与美观的车站。这里是阿里山森林景区的起点,我们用散步的方式慢慢走向神木车站。沼平车站海拔2278米,神木车站2138米,鉴于两地的高低差距,绝大部分游客都会这样走,比较轻松一些。步道以石板铺设,蜿蜒于树林之间。沿途以杉木为主要树种,树干虽然不粗,不过长得挺拔高耸,密度又高,使得阳光不易透至地面,呈树影婆娑之姿。漫步在微凉、宁静和清幽的山林,冰凉清新的空气中,有着淡淡的草木和泥土的芬芳,最纯净的自然美景令人陶醉。

 

 

 

在经过一片茂密不见天日的柳杉林后,眼前出现两个平静无波的小水潭,它们就是有著凄美传说故事的姐妹潭。首先看到较小的水潭是妹潭,形状呈圆形,约半个篮球场大小。妹潭一侧为日本人在 1930 年种下的红桧林,是目前阿里山园区内最密集的桧木群。再往前走就是姐潭,面积要大上好几倍。两座潭都是由高山溪涧汇流而成,水色碧绿,毫无波粼,宛若明镜。姐妹潭的传说故事,讲述的是山中一对姐妹爱上同一个男子,但不愿彼此伤害争风吃醋,于是分别投入姐潭与妹潭殉情。看着姐妹潭清浅见底的湖水,很难想象有人可以在此投水自尽。不过一个风景区多了这样的传说,倒是增加了点神祕凄美的色彩。

 

 

 

很快来到一座金碧辉煌的庙宇 - 受镇宫,庙中供奉玄天上帝。据说1927年间,阿里山林业工作者为求平安,向南投松柏岭受天宫玄天上帝求香火,因神迹灵验吸引信奉者;但时值日本皇民化时期,禁止台湾人建庙祀神,1948年才由当时在阿里山的工人发起建庙,1993年重建庙宇与后殿。我们抵达时,正逢一辆白色轿车驶抵庙前停下,一位中年男性司机下车,去庙中取了一束香,用香冒出的烟雾在汽车里外熏炙,大概是给这辆车祈福,让玄天上帝保佑这辆车永无车祸。世界各地,人们总是不约而同祈求神灵保佑,但是如此求神保佑一辆汽车,倒是第一次看见,不得不佩服台湾人的想象能力。

 

 

我们在受镇宫吃些零食,短暂休息之后继续出发,去看周边的景点三代木和香林神木。顾名思义,三代木就是三代桧木共生交错再一起。最底部横倒的为第一代老树根,树龄 1500 年;枯死后 250 年,桧木种子飘落其上长出第二代;二代木经过 300 年岁月荣枯演化,逐渐根老树空,再度萌发新芽,长出至今仍枝叶繁茂的第三代。我们人类有富不过三代之说,不知道这桧木能不能顺利长出第四代。

 

 

香林神木,旧名“光武桧”,因推算神木落地发芽的时间约为东汉光武帝年间而得其名。神木位于慈云寺及香林国小旁,树高45公尺,树高直径4.1公尺,给人粗壮厚实高耸入云之感,为阿里山最大巨木之一,在 2007 年正名为“香林神木”,成为延续阿里山神木生命力的象征。神木周围有许多游客静静地席地而坐,许多人面色沉静若有所思,似乎在向这株千年巨树感受岁月的沧桑,讨教生命的智慧。

 

 

 

最后一段通往神木站的路,是巨木栈道,呈 S 型下坡。一路经过八-九棵高大的巨木,虽然树龄没都没有香林神木那样资深,不过同样非常壮观,也让人肃然起敬。神木车站有一座木造的候车亭与岛式月台,比起沼平、阿里山这两座车站来说,显得相当原始,却给人更原汁原味的朴实感。看看时间还够,我们放弃坐车,选择走回阿里山车站。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身旁是郁郁葱葱的大树,树林里的空气清新扑鼻,置身其间好像能够从大自然中吸取能量,我们丝毫没有疲劳的感觉。

 

 

第二天一早,我们摸黑来到阿里山车站,去赶每天只有一班的小火车,前往阿里山海拔最高的祝山车站,去看慕名已久的阿里山日出景观。走出车站,爬上楼梯,来到祝山观景台。天空已经放亮,蔚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棉絮般的云彩。能不能看到日出的担心,到这一刻总算彻底放下了。我们和许多游客一起静静地站立着,翘首遥望东方。这时左手边一群年轻人的对话飘入我的耳中:“我已是第三次来阿里山了,这次总算看上了!”“这周连假才来阿里山,大部分人都是来了两三次才看得到。”“公司一个同事来了11次都扑空,我们运气不错。”最后这句话说到了我的心坎里,我们运气真不错!

 

 

 

约20分钟之后,等候的人群中传出激动的低语:“来了,太阳升起来了!”只见一个闪光的亮点,从巨大的黑色山体上缘跃出,带着喷薄四射的光芒,为微冷的高山带来丝丝暖意。晶亮耀眼的太阳,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山林亮了,幽谷亮了,溪水也亮了,旷野青翠欲滴。阳光普照大地,也点亮了每个人的心,一场绚丽无比的日出将阿里山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