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半球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个人资料
南半球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伊拉克见闻之九:埃尔比勒

(2023-04-09 13:35:15) 下一个

离开摩苏尔,经过两道伊拉克的军事关卡,第三道军事关卡是库尔德特区的入口,这是有他们的海关办公室,所有的外国护照详情被记入电脑,不过并不在护照上做任何纪录。离开海关行驶一段路后,还得再经过一道军事关卡,有军人再看一遍护照,问一些从哪里来,来干什么之类不痛不痒的问题,然后挥手放行。伊拉克的每一个城市出入口,所有历史遗址入口都有好几道的军事关卡,当地人挥一下自己的身份证就能通过,外国护照则被特别关照,总有人不厌其烦地将其登记在案。不得不说伊拉克人还是很有礼貌,我们在伊拉克纵贯南北,经过那么多关卡,军警们人人和颜悦色,个个口说欢迎,他们只是尽着自己的责任,浪费着彼此的时间。

 

一个半小时之后,抵达库尔德特区首府埃尔比勒(Erbil),这是我们在伊拉克的最后一站。库尔德人是西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是中东仅次于阿拉伯、突厥和波斯的第四大民族。耶路撒冷的征服者萨拉丁就是库尔德人,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军事素养,在史书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无论是在中东还是欧洲人的眼里,萨拉丁都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英雄。库尔德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阿拉伯帝国后期曾建立过几个小公国,但从未建立过统一 的国家。库尔德人主要聚集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交界处,历史上称为库尔德斯坦, 面积约四十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三千两百万。

 

20世纪早期, 一部分库尔德人希望建立一个国家,叫库尔德斯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跟奥托曼帝国在1920年的塞夫尔条约中纳入了库尔德立国这一条,但1923年的洛桑条约把库尔德立国的希望彻底摧毁了。洛桑条约就现代国家土耳其的疆界作了规定,没有库尔德斯坦国的地方,之后的八十年里,库尔德人任何涉及独立建国的尝试都遭到无情镇压。

 

美国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府后, 扶植库尔德人在伊拉克北部三省实行高度自治,培养了不少管理人才,也积累了许多从政经验,成为与什叶派、 逊尼派联合管理国家的主要力量。库尔德人大部分属逊尼派,与阿拉伯逊尼派和什叶派都有着良好关系,能在三派中发挥重要平衡作用。库尔德人在对付恐怖暴力活动、恢复国家安全稳定方面与什叶派有共同利益,但不希望什叶派力量过于强大。

 

埃尔比勒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该地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持续有人居住的城市之一,根据考古发掘公元前两千四百年这里就有城市生活。埃尔比勒来自阿拉米语,意思是“四个神”,亚述时期它是女神伊什塔尔的圣地。多个世纪中埃尔比勒属波斯帝国。传说公元前331年10月1日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大帝在此战胜大流士三世而使波斯帝国解体,实际上这场战役在离艾比勒100多公里的高加美拉爆发。帕提亚王国和萨珊王朝建国后艾比勒在此后数世纪中又成为波斯的领地。中世纪时埃尔比勒是巴格达和摩苏尔间的一个重要贸易中心。直到今天它依然是一个交通要道,重要的公路和铁路在此相交,约有一百五十万人口,许多亚洲和欧美石油企业也选择在当地设立营运中心,掌管周边巨大的石油储量。

 

库尔德特区从1991年开始实质自治。2017年6月7日晚,伊拉克库尔德特区政府发表声明宣布,2017年9月25日将在伊拉克库尔德特区以及辖区外的库尔德地区举行独立公投,此项公投立刻遭到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坚决反对,最后无疾而终。这个占地八万平方公里,五百万人口的年轻小邦,在群敌环伺的中东地区能够走多远,那就只有天知道。

 

在旅馆放下行李,我们直奔位于市中心的埃尔比勒城堡。这座土黄色的圆形城堡雄踞在一个小高地之上,于201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沿着古老城墙外的坡道,走上高地俯瞰埃尔比勒市容,喷泉广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一片和平繁荣的景象。穿过厚实的城门洞,城墙之内大部分的房屋已经翻新,有古董店、小卖部、茶馆、小剧场和几个还在装修内部的博物馆,我们参观了库尔德民俗博物馆,里面陈列库尔德民族服装,羊毛地毯和一些老旧木制家具。民族服装看起来和土耳其人相差不大,毕竟他们相邻而居了好几千年。地毯则比较粗糙,其质量、颜色和花纹图案均远远不及波斯地毯。

 

城堡所在的小山坡下,散布着大大小小的茶馆,许多当地人悠闲地坐在一起,他们或喝茶,或抽阿拉伯水烟,或聊天或发呆。在他们身边慢慢地走过,感觉库尔德人和阿拉伯人很难区分。如果一定要找出他们的不同,似乎库尔德人的肤色相对白一些,鼻梁窄和高一些,眼睛多为深色和粽色,而阿拉伯人的鼻子要宽大一些,眼睛黑色居多。在街心绿地旁的一条长凳上,坐着两个年轻的姑娘,一个头巾加面罩捂得严严实实,一个西式服饰甚至头巾都不带,两个人的形成强烈的对照。我走上去想给她们拍个合影,谁知那个穿西式服装的姑娘象触了电一般地跳起来,躲闪到了一边,坚决不让我拍她;而那个唔得只露出两个眼睛的姑娘,却扭扭捏捏地摆出姿势让我拍照。女人心海底针,想不到外貌打扮和内心思维完全不同。

 

相比伊拉克的其它省份,库尔德特区有着更宽阔流畅的道路,更多崭新的楼房,更为西化和商业化,物价明显要高许多。对一些店家来说,对利润的追求已经压倒好客的传统,这在一些高档饭店表现的尤为突出。我们在一家茶馆喝茶,茶水还没有到,他们先端上矿泉水和一些果仁,以虚高的价钱出售,而且我们没有拒绝的权利。走进店里就得全盘接受这样一个套餐,喝茶吃些果仁还说得过去,但是硬性搭配瓶装水就完全没有道理,店家这种急吼吼挣钱的样子,实在让人反感。倒是在小巷深处当地居民用餐的饭店,依然可以感受到热忱待客的古风。孔子曾言:“礼失而求诸野”,看来老夫子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啊。

 

在埃尔比勒我们结束了伊拉克之旅,13天的时间里,我们行进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南北贯穿了伊拉克全境,自由地探索这个古老的国家。尽管沿途有着数不胜数的军事检查站、普遍缺乏旅游基础设施、我们完全不具备阿拉伯语技能、而美国人多年的军事占领并没有教会几个人当地人英语。但这一切没有妨碍我们迷失在一个接一个史前文明的废墟之中,领略大名鼎鼎的美索不达米亚风情。最让人拍案惊奇的自然是苏美尔文明,他们仿佛从天而降,几乎发明了构成人类文明的所有要素。有苏美尔文明的珠玉在前,让以后的古希腊、古埃及、古罗马、甚至华夏文明都逊色许多。西方的文明其实有些短,充其量只有三千多年历史,于是他们很想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也包括进去。不过这个地方现在战乱频繁贫困交加,西方人实在不好意思认这个穷祖宗,于是说起话来常常吞吞吐吐,这其中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只有来过西亚这片土地的人才能真正体会。

 

伊拉克古老的文明遗址固然令人惊叹,对伊斯兰教也有了新的认识, 旅行中伊拉克人告诉我们,默罕默德留给后人一句名言: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受世界主流媒体长期负面宣传的影响,今天人们很难想象伊斯兰教也有这样浪漫的情怀。当然让我们留下最美好记忆的还是这里的人民。有史以来,伊斯兰国家一向治安良好,人民好善乐施。伊拉克是没有旅游者涉足过的地方,这是一块还没有被文明世界污染的处女地。他们显然比土耳其和伊朗人更穷,却更淳朴率真,热情友好,充满人情味。在整个行程中,除了遇到一个想占点小便宜的警察,所有的人都对我们露出真诚的笑脸,尽情表达他们令人暖心的善意,有人请我们喝茶,有人请我们吃饭,有人送我们物品 - - - 。伊拉克充分显示了一个前现代化国家的无穷魅力,提醒我们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已经丢失,却往往没有认识到的那些宝贵东西。

 

 

埃尔比勒城堡

 

 

库尔德民俗博物馆

 

俯瞰喷泉广场

 

茶馆内外

 

身着民族服装的库尔德汉子

 

热情的茶馆小哥

 

来茶馆谈恋爱的两口子

 

穿黑袍也讲究颜色搭配

 

交谈的老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谢南兄带领我们深入古老神秘又破败危险的伊拉克!比一般老一套大路货游记精彩得多!谢谢分享!
南半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清漪园' 的评论 : 谢谢鼓励,旅行促进读书,这次中东旅行之前,恶补了半年历史,总算知道了些粗浅的线条,离学者还差的很远。您说的美国人口普查的事很有意思,谢谢。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笔误:顾剑教授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读您的游记,觉着您特有文化,像一位中东学学者。上一次我认真读的伊拉克游记是文学城大侠顾间教授写的,他去时很多地方还没有开放,也是一步一岗的。

上一次美国人口普查,(忘记是2021年还是2022年了),调查表已经将中东各国去的移民人口统统纳入white一栏。西人可以不认中东地区文明,但却认他们的人,哈哈,逗乐吧。我记得人口普查表上的分类还有黑人,原住民和亚裔。奇怪的是,人口普查表竟然把亚裔分成很多分支,包括Chinese等等。我拒绝划出,在表上我写明:这是种族歧视,如果细分,请把white也细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