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半球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个人资料
正文

云雾深处的城市 - 马丘比丘

(2021-08-20 00:41:21) 下一个

“我看见石砌的古老建筑物镶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间。激流自风雨侵蚀了几百年的城堡奔腾下泄。……在这崎岖的高地,在这辉煌的废墟,我寻到能续写诗篇所必需的原则信念。”

                                                                       《马丘比丘之巅》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

 

秘鲁境内的安第斯山脉深处,5月初的清晨寒气逼人。位于湍急的乌拉巴姆河(Urabamba River)河谷旁的阿瓜苏镇(Aguas Calientens)仍在沉睡之中,唯独汽车站已经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想赶5点30分头班车去看马丘比丘古城 (Machu Picchu)的人们已经排起了长队。天空一片漆黑,密密麻麻的小雨随风飘落。5-60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兴致勃勃地以不同的语言相互交谈着。除了英语,我们听不懂其它的语言,但青春的活力和期望的热情在空中弥撒,使我们也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忘却了今天将看不到日出的沮丧。

崭新的巴士沿着崎岖的土路向上疾驶,轰鸣声回荡在宁静的山谷。随着高度的迅速提升,天空开始放亮。透过车窗外浓浓的雨雾,一边是茂密的雨林,另一边是深深的悬崖。这时从库斯科(Cuzco)开来的头班列车大概已经上路了,每天早晨先后有3班列车发出,行驶约3个半小时后,列车抵达阿瓜苏镇,游客再转乘巴士上山。每天中午时分,当浩浩荡荡的人群拥进马丘比丘狭窄的巷道,山城中幽静和神秘气氛将荡然无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提前一天住到阿瓜苏镇,坐头班车进山的主因。

           

穿过园区大门,天已大亮,雨还在下着,四周一片迷茫。我和妻子将防雨夹克的帽子戴好,冒雨沿着青石板小道向上攀登。走过几座精致小巧的石砌小屋,屋后是成片的梯田,小道在梯田的中间向上延伸。约20分钟后,我们来到了位于山坡顶的茅屋跟前,按照地图,这儿就是观看马丘比丘全境的一个绝佳位置。雨也不知在什么时候已经停了,云雾仍浓浓地笼罩在周围。放眼四周,迷迷茫一片,什么也看不见。我们站在茅屋旁,面对精美绝伦的石墙,仿佛被古老的咒语锁住,久久地不愿动弹。印加 人早已掌握了精密的石块镶嵌和衔接技术,他们通常不在石块间添加任何黏结物,仅利用石块的重量和特殊设计的集合外型使其自然紧密地咬合。事实证 明,经过数百年的风霜雷雨以及地震等自然力,这些石造建筑仍屹立不倒。我们抚摸着茅屋青灰色的光滑石壁,俨然要从它历尽沧桑的智慧中汲取力量和忠告。马丘比丘古城就在我们的脚下,带着一切未解的谜。厚厚的云雾遮住了我们的视线,但这块如梦似幻,美不胜收的古老圣地自有她难以言喻的魔力,在无形中撼动着我们的心弦。

带着青草味的微风徐徐吹来,云层飘动。周围的山体和脚下的城市遗址在云雾中时隐时现。我们屏气凝神,全神贯注于眼前的神秘轮廓,一时间时光倒错,已分不清真实和虚幻,历史和现实。在国土面积上秘鲁是南美洲的第三大国(仅次于巴西和阿根廷),它有百分之六十的人口聚居在超过3000公尺,面积不过四分之一的 高原上,在境内还有11座超过6000公尺的高峰。但是最令人感到玩味的是居住在这个高原地带的印第安人,不论在身材、长相和服饰上都和藏族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据说现在的人类学已经接受了印第安人来自亚洲的理论。但是如果真要把这个民族从西藏一直连线到秘鲁,实在是令人难以想像。

            

根据当地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南美土著,也就是印加人的祖先来自目前秘鲁和玻利维亚交接处,海拔3808公尺的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传说居住在那里的太阳神和他的妻子月神把他们的子女送到人间,并且要他们找到一块像肚脐那样既柔软又充满养育生机的土地,在那里抚育后代并建立他们的王国。这就是印加国都库斯科 的由来,而这位太阳之子就成了第一位印加王。在当地语言里,库斯科的意思就是肚脐。从开国到第八代的印加王(从12世纪到15世纪初),印加王国只不过是一个以库斯科为中心的山间小国。为了消除邻国给他带来的威胁,1438年,野心勃勃的第九 代的印加王帕查库提(Pachacuti)以“地球震撼者”自居,改变了治国的方针,开始大规模地向四周用兵。当他的小儿子自立为第十代印加王后,常备军队扩充到近20万之多。到 1493年,第十代印加王去世时,印加王国的疆土已经扩张到包括今天的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的全部、哥伦比亚的南部、智利的大部和阿根廷的北部,将印加的千年文明推向巅峰,其文治武功实在可与罗马帝国和秦帝国有的一比。可惜印加文明没有文字流传,只留下成堆的绳结让后人头痛。据考古学家的发现,马丘比丘就是印加帝国鼎盛时期的产物。

为了统治这样大的范围,印加帝国建立起沟通全国的山道,设置了专业信使传递的制度。但是,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交通干道的形成固然使得王权的统治成为可能,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西班牙殖民者铺平了道路,种下了印加覆亡的种子。首先沿着山道长趋直入的是从西班牙传来的天花病菌,第十二代印加王和他成千上万的臣民就此一命呜乎,国力大损。 当1532年西班牙征服者皮扎罗 (Francisco Pizarro) 进入这个地区时,他的骑队就沿着山道势如破竹地杀入,在短短的一年之间,整个印加王国就在腥风血雨中被消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命运女神的所做所为总是那样的令人无从琢磨。

阵阵山野的凉风吹来,让人不由得打了个寒颤,硬是把思绪从500年前拉了回来。马丘比丘古城显露出自己恢弘的气势。呈V字形的古城建筑群,错落有致地铺洒在老年峰和青年峰中间陡峭狭窄的山脊上,四周被崇山峻岭重重包裹。在这没有人烟的地方,印加人却建起了他们的城市。从我们所站的山顶下望,马丘 比丘古城似乎随时都可能从狭窄的山脊上滑下万丈深渊。古代印加人通常在山间盆地建立神庙和城市,为什么要在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绝顶上建造城市着实令人费解。这与世隔绝的城市,好几百年都没有被西班牙殖民者发现,因此 也免遭劫掠和破坏。当1911年美国探险家宾汉姆(Bingham)偶然发现马丘比丘的时候,它已经被几个世纪以来的树林灌木、苔藓藤蔓遮盖,光是隐约看到的断壁残垣,已经让宾汉姆欣喜若狂,他席卷约5千件文物而去,就此功成名就。今天,杂草藤蔓显然已被彻底清除干净,城中宫殿、神庙、祭坛、广场、街道、水道、梯田,花园,监狱、仓库等历历在目,一应俱全。因 为被人遗忘在高山之巅数百年,所以一切都还保留着当初的模样。遥望这样一座完整的古城,内心不禁发出一阵阵惊叹。

               

我们走下山坡,走进只容2人并行的城门,一条石板小道盘旋而上贯穿全城。山脊上土地稀少,当年的印加建设者惜土如金,巧妙地将人工建筑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许多地方将人工雕凿的石块与地面岩石拼接,既省了石料又坚固。城中有公共取水池和蓄水池,以水管和沟渠将泉水从1公里外的山里引来。壮观的“三窗殿”和“主神庙”之后,穿过“神圣广场”,在金字塔般高高耸立的祭坛上方中央,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石被凿成三级平台,上端是一个倾斜的棱形石柱垂直而立,岩石的四角分指东 南西北方向,这就是被印第安人称作“印蒂瓦塔那”(克丘亚语:太阳钟)的“拴日石”。当年印加人将它作为观象台和指南针,依石柱投影 判断时间、节气和方向,同时还把它作为向太阳神献牲祭祀的圣坛,每年冬至(北半球的夏至)都在此祈祷太阳重新回来。以15世纪印加人的技术条件和设备,他们如何将巨大的石块运上约700米高绝顶山梁已经让人惊讶,他们又如 何把这些石块垒成城堡,使其能历尽约500年的风雨沧桑而不倒就更让人无法想象。更何况石块之间结合严丝合缝,有时连一根针都插不进去。如此精密细致的建筑,巧夺天工的规划,却没有任何可以查证的 历史记录,确实让人叹为观止。

当我们走回居高临下的小山坡时,太阳开始在云层中时隐时现。马丘比丘古城在青翠欲滴的山峰环抱下,显得庄重肃穆,却又无比的圣洁高雅。500年的时光隧道,仿佛抬腿就可以跨过。一个沉落已久的辉煌,好像就要东山再起。从人类的历史来看,一个文明的特征,最终是由她的建筑,甚至只是由她的建筑体现出来,留传下去。我们从长城看到中国的源远流长,从斗兽场感受到古罗马的气势磅礴,从帕特农神庙触摸到古希腊的精美风尚,从金字塔推测到古埃及的宏伟信仰。印加是一个没有文字,仅靠口传绳结来记载历史的民族,当事人的消亡常常就意味着历史的终结,好在精于石器建筑艺术的印加人留下了虽不能开口,却能够永恒的马丘比丘古城遗迹,即便这世上再没有印加人,但只要地球还在,印加文明留下的痕迹就将永远无法磨灭。

呼吸着山野间清新的空气,在温暖的阳光下俯视着如诗如画的马丘比丘古城,让人有置身世界之巅的感觉。销魂的美景,传奇的故事使人陷入如痴如醉的境地,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而平静的感受,一股从未体验过的安详悠远的降临,甚至已经令人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啊!啊!”“噢!噢!”阵阵不由自主的惊叹声和嘈杂的人声从身后传来,打破了周遭的宁静。原来已是中午时分,今晨从库斯科坐火车来的大队人马气喘吁吁地上山来了。我们将自己所站的位子让给了他们,恋恋不舍地向山下走去。

是谁决定在马丘比丘建城?为什么选在这儿?这是宗教的圣城?还是皇上的夏宫?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是地震吓跑了人们?还是温疫摧毁了信心?或是干旱断绝了生路?-------。无数的问题也许永远没有标准的答案,每一个来访的游客只能带回自己独特的感受。唯一可以确定无疑的是:沧海桑田,永无止境。生命之河在我们降生之前就已存在,在我们身后还将继续流淌,带走我们的美梦和遗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老兄真是周游世界的旅行达人,去过那么多人们不太容易去的地方,佩服!
19428182 回复 悄悄话 To me, The most rememberable experience in Machu Picchu is to claim on to the top of Huayna(?) Picchu. Thanks for sharing.
南半球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朋友们关注留言,还介绍好书,非常感谢。印加人如何搞运输至今仍是一个谜,科学家搞不懂他们是如何把数吨重的巨石搬到马丘比丘山顶的。
ahniu 回复 悄悄话 一个从来就没有马的地方,如何运输?
深海浅滩 回复 悄悄话 真好,必须去。
另推荐一本记实文学— Turn Right at Machu Picchu — 非常生动有趣。国内也有了中文版。
五湖以北 回复 悄悄话 本来去年订了五月的门票,因为疫情去不了,只好看你的图满足了
悠悠信步 回复 悄悄话 好文好图,也有好运气,能在一天里,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欣赏这个历史遗迹。我当年是从印加小道上走过来的,不同的体验,同样的叹服。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