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局微觀

微觀世局, 遊走政經
正文

不留余地的帝国

(2024-09-08 05:44:07) 下一个

话说在沙利文来访前一周,中美经济金融官员在上海低调地进行会谈。美方参加的是财政部负责国际金融事务的助理部长布伦特·内曼率领,来自美联储与美国证交会的官员同行。所以,很明显沙利文这次来就是为上海金融谈判来达成交易条件的。

美国明白,一旦美联储降息,中美套利交易可能迅速崩溃,普遍预计会有万亿规模的美元资产被出售。估计美国希望中国继续帮助维持其他非美货币的相对弱势地位,缓解全球美元利差套利交易的崩溃速度。看样子中国提出的条件,沙利文有点接受困难。

目前中美双方都利用降息与大选前的间隙,都在努力改善自己的弱点。中国方面,既然选择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单从稳定企业成本的角度,也必须放弃地产泡沫。同时中国主动在“一带一路”输出基建,除了基建一旦落成,后期养护等投入依旧是极为庞大和长期的。这些后期服务就成了未来中国从海外获得的第二份收入,这远比过去集装箱出口商品更有黏性和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带动这些国家向工业化的转型,而他们工业的体系必然是中国的体系,而且可以肯定,中国才有为他们建设工厂的能力。

本来欧美也可以如此,但他们只想压制后进国家。试想,如果东南亚、非洲、中东、拉美、东欧到处都是极为先进的基建,这些发展中国家就有了转型工业化的潜能和便利,交易成本更低。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建立的金字塔式的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就会被打破。美国金字塔式的产业体系的精髓是美国本土只做最尖端的部分,大部分的实际生产在其他国家。而中国则保留绝大部分的生产能力,中国人自己也辛勤劳动,不是要其他国家成为自己的奴隶。因此英美不可能用中国模式。

加上欧美这几亿人口可以过优哉游哉的慢生活,就是建立在亚非拉十几倍人口的苦难之上的。中国这14亿人口,去哪里找这么多殖民地去供养。

中国的策略是透过基建,联系着未来的数字经济、货币结算、军工合作、跨国利润、制造业产能升级等方方面面。这会直接导致兔子的制造业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全球唯一超霸,没有人可以动摇。毕竟,这个体系就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平台、制造业平台和数字平台,那以后美国的产业经济发展岂不是要反过来为这个平台服务?最后全球其实产业领域就变成只有中国标准体系。中国是围棋思维,布局深远,同时具备可怕的执行能力。

因为主动刺破房地产泡沫,要求地方政府化债,经济当然不好。但诡异的是,中国却有不少漂亮的增长型数据能够有力地说明,中国经济仍然在快速增长,而且全球影响力越来越大,并没有出现“麻烦”了的迹象,如中国出口竞争力非常强劲,1-7月出口14.26万亿元,增长6.7%,汽车、船舶等重要领域出现突破1-7月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长7.7%,工业用电量增长6.6%。上半年GDP增长5%,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亿元,增长6.7%,汽车、船舶等重要领域出现突破1-7月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长7.7%,工业用电量增长6.6%。上半年GDP增长5%,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排名靠前。一些消费也能对得上,1-7月,全国餐饮收入30647亿元,同比增长7.1%。社消增长3.5%,汽车等商品降价有影响,实惠型的消费增长不错。

一些互联网企业增长也不差,如在线旅游和在线餐饮增长51.1%和20.8%,携程与美团业绩增长不错,主要互联网企业普遍增长超过预期。消费潜力很大,家庭房地产开支压力大幅减小的消费拉动效应初步显现,一线以外更为明显。

因此,中国出现了全世界没有过的“一边去泡沫一边高速增长”的经济现象,可以说是一场“非典型去泡沫”。乐观者引用高增长领域的数据,多个产业领域确实在高歌猛进,技术突破、市场份额大增汽车、新能源要改变全球经济格局,新质生产力理论有理有据。悲观者强调去泡沫领域的社会气氛也能找出不少迹象。

这并不矛盾,反而很合理,主要原因是中国发展太快了。有一些领域到了转折点,出现了泡沫,再去泡沫都是正常的,多国都曾经发生过。“不正常的是,还有许多领域在快速发展,总体上也有很多调控工具来稳定局面,能够有效对冲“去泡沫”对经济增长的拖累,经济增长率、失业率等宏观经济数据正常,社会安定。全球多国社会乱象极多,我们情况算是很好的。

金融战方面,中国开始合并券商,估计会大量裁员,同时也是人事的重新安排,把原来以融资为主的既得利益排除出去,为转变成投资市场做好最根本的人事安排

而美国方面,据路透社报道,美国与伊拉克达成协议,明年开始撤军,第一年撤出数百人,2026年全部撤离。其次,伊拉克需要完全获得其石油收入,这些收入目前由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控制。如果这个传闻成真,意味犹太复国主义者已经明白,以色列在中东的生存已经成问题,他们需要一个可靠的人,如川普安排后路。

另外川普还明确表示,如果他成为总统,他将取消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他说:“你失去了伊朗,你失去了俄罗斯。中国正试图使其货币成为主导货币。与所有这些国家的冲突如此之多,以至于你将失去美元的主导地位,并解释说,他认为对俄罗斯等国家的制裁正在削弱美元。我想尽可能少地使用制裁。”

马斯克最近也频繁向中国示好,还在自己的X上盛赞中国的游戏《黑悟空》,还用AI把造了一张自己是悟空的照片。这些都可能预示美犹背后的大财团已经达成共识,重新推行“门罗主义”,以整个美洲为自己的核心势力范围。而马斯克也出面干预委内瑞拉的选举,巴西为了防止马斯克的X帮助CIA进行颜色革命,封禁了X。

今天是巴西独立202周年,成千上万人涌上街头庆祝;很多巴西人高举支持X的标语,抗议左派大法官查封X平台。他们还高举马斯克的头像,受访时盛赞这位捍卫言论自由的科技天才。他们说,封禁X的大法官不应该坐在法庭,而应该在监狱。可见美国已经开始要着手重新控制南美。

但战略收缩是美国立国以来的第一次。美国不像英国,英国强盛以前,有一千多年先后遭受过罗马人、诺曼人以及日耳曼人的征服,学会了如何谦卑做一个蛮族的边缘政权。因此,大英帝国的统治者至少能够理解弱势一方的心理,知道如何不将失败者逼入绝境,否则可能会因此付出更大的代价;明白何时跟对手达成妥协,而不是将所有好处都吃干抹净,不留任何余地。此外,大英帝国在崛起的全过程中,始终面临着法国、德国、俄国等欧陆列强的威胁。英国对外政治的一大主题便是想尽办法,如履薄冰地维持着列强之间的平衡。这也造就了英国长袖善舞,擅长操弄政治议题,精通妥协之道等特点。

美国则相反。纵观美国历史,其内部的利益集团缺少达成妥协的传统,一向是以物理消灭对方的激烈斗争或者再次成功进行对外扩张来缓解内部压力。这是由于美国建国拥有绝佳的地理位置,非常有利于扩张。每当内部出现矛盾,向外扩张就充当了美国的“泄压阀”。当1860年代,美国对外扩张的空间耗尽,泄压阀消失,南北双方的矛盾立刻变得不可调和,演变成了内战。

当西部还有大片领土还没有消化时,南北双方虽然争论异常激烈,但是矛盾始终处于“可以调和”的程度,因为人们正忙于探索西部的财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四年间,加利福尼亚的人口从1848年的1.4万增加到22万人。而到了1860年代,没有新领土可以继续开拓的时候,南北双方的矛盾立刻变得不可调和。

当国家的内部矛盾爆发时,压力首先会沿着最容易的方向释放。如在十五、十六世纪,英国的毛纺织业盛行,对羊毛的需求非常大,因而发生了“圈地运动”,造成了“羊吃人”的惨剧。而英国的对外殖民活动恰好发生在圈地运动之后。因为有大量失地农民为早期艰难的殖民活动提供了充沛的人力。又如,十六世纪的航海技术和地理大发现,正好为西方国家用扩张的形式来解决内部矛盾。这是早期资本主义能够在欧洲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美国具备先天地理优势,扩张比欧洲国家更容易。每当内部发生冲突,就对外扩张一轮,缓解内部矛盾,这种太过廉价的解决方案如果说有什么坏处的话,那就是美国内部自我管理的能力没有机会得到锻炼。胜利来得太容易,把美国的利益集团养成了极其强势,不懂得自我约束的行事风格,抓住每一次机会不惜一切代价地攫取利益,甚至明知这种行为可能导致整体的崩溃。然而,一旦扩张不利,内部的利益集团很容易就开始受不了,轻易地就掀桌子,甚至自我增压,走向加速主义。这一特点在内战爆发前夕体现的淋漓尽致。

从1848年美墨战争结束算起,美国主要的领土扩张行为结束后短短6年,美国政坛就因为分赃不均,完成了极化和分裂。除了在1850年达成“”1850年妥协外,另外在1854年,为了争夺铁路建设权,通过了《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此后,国会再也没有通过任何有价值的妥协案。南北双方的裂痕越来越大。

当时,棉花出口使得美国在世界经济占有一席之地。在内战前夕,原棉占美国所有产品出口总值的61%。在18世纪80年代棉花繁荣开始之前,北美一直是全球经济中一个有前途但处于边缘位置的角色。19世纪50年代末,美国棉花产量占英国8亿磅棉花消费量的77%。它也占法国1.92亿磅棉花消费量中的90%,德意志关税同盟1.15亿磅中的60%,以及俄国1.02亿磅中的92%。

如此雄厚的实力加上美国南部各州与北方在争夺西部地盘的斗争越来越激烈,美国南部希望独立。他们相信欧洲贸易伙伴出于维护他们的商业帝国将支持南方独立。维持棉花王国,不仅需要丰富的土地和劳动力,而且也需要保持奴隶制;同时也需要扩展美国西部的新棉花产地的政治能力。奴隶制领土的持续扩张,对于确保其经济可行性,甚至是其政治可行性至关重要。最终内战打响。

内战结束后,美国工业急速发展。之后又幸运地碰上了两次世界大战,借机走出了美洲,成功向全球扩张。不过美洲孤悬于欧亚非洲大陆之外,曾经是优点,不过二战之后,其缺点也慢慢显露出来了。

美洲远离欧亚大陆这个是非之地,如果欧亚大陆是乱世,则北美是天堂;如果欧亚大陆是治世,则靠边站。海运再便宜,能有跨过国境线铺跟管道便宜?再说,欧亚大陆的沿海不是海了?离岛不管大小,到最后就只能搞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不可避免的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是离岛天然的障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二战彻底砸烂了欧亚大陆两端的世界,并且控制了大半个世界的产能,最后还是搞不了实体,70年代放弃美元与黄金挂钩,产能也一步步丢回欧亚大陆。

欧亚大陆的实体产能越强,对美国来说一方面意味能刮到的利润越多。但工业产能转化为硬碰硬的实力,也会成为美国压榨欧亚大陆的巨大障碍。因此,对美国来说,关键是掌握好世界的大乱大治平衡,治的时候养猪,趁乱的时候杀猪。哪一天又肥又壮的猪太多,獠牙太长,杀不动了,离岛绝无可能退居第二。靠打家劫舍天天山珍海味的土匪被缴了械,靠种地能过个衣食无忧?

本来按照美犹的计划,二战结束以后,伴随着工业生产链条依次向日韩、东南亚、中国等地迁移,每一轮扩张都带来了全球整体生产效率的提升,也给美元资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但是,经济全球化也给美国内部带来了冲突:美国本土的制造业工人失去了经济价值,社会阶层跌落,但是仍然拥有一人一票的政治权利,长此下去必然会颠覆美国原有的政治版图。实际上,美国两党的建制派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也做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那就是通过“掺沙子”的方法,用大量移民不断稀释这群人的投票权。

但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同时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巨大市场,对入世贸以前的美犹来说,也只有中国这样巨大人口的国家同时有极佳的动员组织能力,才能满足欧美的产能需求。因此,如果重新给欧美选择,还是会同意中国入世贸。

以川普为代表的犹太派系慢慢觉得中国已经成为霸权的威胁,因此才出来中断全球化,重新部署。但原来的全球化派系不愿意改变,因此才有2020年舞弊,赶川普出白宫。

当贸易战,科技战与金融战失败后,美国如果最后被迫进入战略收缩,重新以美洲为基地,毕竟美洲也有丰富的人口,资源与能源,可以作为未来美元的依托。但地盘收缩太多,怎样平衡美国国内的各派势力,才是美国最大的考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tudiren 回复 悄悄话 其实美国不能算是离岛。美国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两边靠着两个大洋,自身所在北美和南美两个大陆资源都极其丰富,加上自身原本完善的工业产业链,关起门来,日子可以过得很好。稍微一点缺陷就是人口比不了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大国,市场有限。
卢冠霖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owwoman' 的评论 : 对啊,我们走一步看一步吧
cowwoman 回复 悄悄话 或者可以把美国看成新欧亚,各种人早晚要各自成气候对抗和分家。
cowwoman 回复 悄悄话 帝国没敌手,做成全球老大,地缘上两边都是海,没有俄罗斯,法国,德国。如果美国内部不分裂,就太完美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