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刹海市里的维特根斯坦》
《罗刹海市》最近很火,大家都忍不住插上一句自己的评价。我对中国好声音无知无茫,但“西边的欧钢有老板,生儿维特根斯坦”,关于此句我倒是有些话可说。
此儿维特根斯坦,就是二十世纪大名鼎鼎的奥地利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维特根斯坦这个姓是贵族姓氏,当中本应该加一个“冯”字,但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奥地利成立了共和国,废除了君王,改革也非常彻底,连贵族姓氏也不能保留。
所以,今天德国人姓氏中还有着一个“冯”,在奥地利里你是碰不到一个姓“冯”的。
虽然应该称冯·维特根斯坦,但这也不是他们的真名。这个家族最早有记录的祖先是死于1804年阿隆·摩西斯·麦耶,是个犹太人,在德国的维特根斯坦领地当管理员。
1808年,拿破仑下令所有的犹太人都必须在三个月之内有一个姓氏,麦耶的儿子便用钱买下了维特根斯坦这个响当当的名字。
不久这个有了新名字的维特根斯坦全家就迁移到了黑森的科尔巴赫,那里有无数的绵羊,加上犹太人的聪明和勤奋,很快以羊毛卖买为基础,发家致富了。
这维特根斯坦家族枝叶繁茂,其中一支到了维也纳,后来在1889年出生了一个闻名罗刹海市的维特根斯坦。
他的父亲卡尔是一名巨富,是“西边欧钢的老板”,他的母亲莱奥布丁娜来自布拉格的犹太人家庭,是一名钢琴师。父母虽是犹太人,但可以说是早已同化的,小维特根斯坦是在天主教的熏陶下长大的,而不是犹太教。
这家人有多富呢,当时此家族的26人,在929个维也纳富人榜上有名。
虽然是锦衣玉食,又是全家精通音律。这卡尔的八个孩子中,有三个是自杀的。真可谓是物质解决不了精神上问题,实在的富人家的悲剧。
1911年,维特根斯坦去了剑桥。罗素写到,“当我讲完课后,一个亢????的德国小伙跑过来和我辩论,这是无用的….”,后来罗素又写到,这个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一战时,维特根斯坦参加了奥利地军队,战斗在东线的加里西亚。战争结束前,在阿夏戈当了意大利的战俘。巴黎和会后,在英国朋友的帮助下出狱,直到1951年癌症去世。
这段历史我就不写了,网上都查得到。我主要讲一讲,他在挪威Skjolden的小屋,《逻辑哲学论》的很大一部分是在那里写的。2019年6月,我去那儿参加了小屋重置典礼。
Skjolden是松恩峡湾里的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景色可以说是美的窒息,只有身临其境才能领略那与世隔绝的仙境,笔是无法描绘的。
1913年,维特根斯坦第一次来到了这里,就被这一份无语伦比的静吸引住。在陡峭的山上,他自己设计了一座小木屋,每年夏天都会来这里度假,最長的一次是住了13个月。
百年前的挪威可是穷得要命,漫长的冬季寸草不長,唯有土豆、面包和咸鱼。即便是夏天,农作物也是异常有限,所以生活在挪威可谓艰难,又何况肖顿这样的小村庄呢。
再说,深山里水电不通。维特根斯坦根据电梯原理,制造了一套取水机械。因小屋面朝小湖,边手摇将木桶送到湖面,打完水再摇回山上。
这种原始生活,普通人都吃不消,更别说出生于巨富之家的维特根斯坦。但他却乐此不疲,大概是精神无比坚强吧,精神的食粮吃饱,就不需人间烟火了。
大多数时间,他都和一个英国男人David Pinsent住在一起。那个年代,同性恋还是见不得人的事,可能因此二人逃到了这个地方,精神上的世外桃源吧。
在这寂静的地方,进行着《罗刹海市》的创造。有一次,两个村里人无事拜访,维特根斯坦大怒,无顾被打扰了安静,立马把2人赶走了。
这座称为Østerrike的木屋,他送给了一个村里人,1958被拆掉运到村里重建。就是拆下后,木板扔到结冰的湖面,拖过湖面,运到村里。
2019年,经过一批人的努力,小屋重新竖立在原址上。这年六月,从世界各地来了一大批专家,聚集在肖顿,开了个纪念会,我老公也有幸受邀。
会后去参观小屋,那天下起了小雨,山路泥泞湿滑,最后一段又是陡峭,路边即是悬崖。我手脚并用爬上小屋,站在山石上,景色开朗如画。
我想,这么几十号人浩浩荡荡来纪念他,一定是维特根斯坦最讨厌的吧。
下面是一首小诗,我的挪威语不怎么样。
(Flytting av Wittgenstein Huset i Skjolden)
Vakker natur må ha fjell og vann
Stor sjel er lidenskap med ensomhet
En hytte står i skyene
og vender mot havet
En filosof er stille
på grunn av hvilken man ikke snakke
美丽的风景一定有山有水
伟大的灵魂总是激情伴随孤独
小木屋矗立云端 面朝大海
一代哲人沉默了 世界太模糊
==============
如果只是字面意思,和罗刹海市有什么关系呢?
维特根斯坦的感情生活也是tautology(同语反复)。正如他自己的话:Every tautology itself shows that it is a tautology. 还真不可能有别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