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游人生

小散文回忆旅游日志
正文

年味

(2023-01-22 08:11:39) 下一个

《年味》

        大年夜亲自下厨,最不能缺的就是我的拿手菜,红烧肉。

        席中说起春节,老公说我们家没什么年味,很多年前他甚是责怪我,他把圣诞文化灌输给我,每年都搞得隆隆重重,而我却一点都不在乎传统。

        其实我也是很委屈,我所经历过的春节就是大吃一顿,没有其他了。

        那个时代的中国很穷,谁家都无余钱,红包是想都不用想的,恭喜发财也没人说,谁也没有发财的机会,说了也是白说。

         至于精美的窗花,上海是没有什么人会剪的,至少在我的周围。这大概是北方的习俗吧,像什么山西窑洞呀,贴上红红火火的窗花,立马满窑生辉。

         还有什么舞龙舞狮,应该都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吧,这些我不清楚,反正我小时候沒見过。这种气势澎湃的舞狮也只能在辽阔空旷的陕北高原才能充分发挥,上海狭小弄堂里若来了一条龙,地头一抬,晾衣竿上短裤挂在耳边,地尾一摔,水龙头旁的淘米水晒了一地,弄堂之大,容不下一条龙啊。

        即便来了,大概率也只能乖乖地侧着身子走吧,舞是绝对舞不起来的。

        红灯笼、中国结,这些都是春节必不可少的装饰,红红火火过大年,这是中国人的讲究。

        这些节日的装饰,都是以后发展岀来的吧,我儿童时代是看不见的。

        如今过年最不能缺的就是红包。阿拉家中的两个小洋鬼子,什么礼仪都没学到,春节讨要红包却是最积极的。

        我小时候从没收到过红包,到了红包流行的时候,我己成了给红包的人,给得少被人小瞧,给得多自己肉痛,所以我特别不喜欢红包这个习俗。

        红包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不清楚,有人说从压岁钱演变的。不管怎样,反正我认为,红包是让春节走向世界的阻碍。

        圣诞节现今已被世人广为认可,12月份,每个公司每个群组都会来一场圣诞活动,各种族群的人交换礼物,以候新年。

        还从来没有人组织过春节派对,然后互相交换红包的。虽然有人说春节是家庭聚会,但圣诞节更是家庭节日,只是以交换礼物的形式便很容易让人接受吧。

        用心去挑选礼物,贵重与否不重要,只要送出去的是你的一颗心和一份爱。而红包里是满满实实的钱,发红包发的是钱更是面子,虽然实惠,大力推广好像是不太可能。

        春节,实在就是中国人专有的节日。日本早已废除了阴历,只有韩国人和越南人还庆祝春节。

        我在韩国待了4年半,比起中式的热闹他们的春节未免有点凄凄惨惨戚戚,什么装饰都没有。因为韩国人没有自己的节日,又不肯承认,所以他们庆祝春节也就是半吊子,想庆祝又不是自己的节日,想不庆祝又没有自己的节日,两为其难。

        撇开朝鲜人不说,听袁腾飞老师讲,传统春节也就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古时,冬至可以休息了,是个大节,立春需要下地干活,也是个大节,元旦是阴历一年的开始,但不是个节日。民国政府学西洋,硬把元旦定为阳历一月一号,而老百姓不服,要自己的土节,于是袁世凯政府把立春并到了春节,所以我们现在只庆祝春节,不庆祝立春。

        若真是如此,那这些剪春花舞龙狮就不是传统意义的春节习俗了,借用了。

        女儿查了一下手机,新年的第一天不能扫地,正月不剃头,妈妈你讲的都是真,又继续读,哦,文革时期,1967年开始禁止春节了

        许是她觉得我可怜,就走过来搂住了我。可是我想告诉她,虽然那时物质不富裕,没有什么装饰和仪式,没有红包,年味却是十足的浓,比今天浓得多了。

        春节前一段时间家家户户就开始囤年货,金针菇、香菇、大核桃、小核桃,干货一大包一大包,塞满了床底,旁边就是痰盂罐,现在的孩子听到这就会拉長脸,满脸嫌弃。

        年夜饭是全年之中最丰盛的,做蛋饺是功夫活,一年之中唯有这天吃得到蛋饺细粉黄芽菜。鸡鸭鱼肉尽管吃,我们童年时是天天盼着过年。

        如今的孩子每天都大鱼大肉,谁又稀罕。那时候,过年过年就是为了一顿好吃的,吃饱喝足,年夜饭就是幸福的象征。

         正月初一清晨,我爸爸一定会用竹竿挑起一串爆竹,劈劈啪啪,99响。隣居也放,爆竹声此起彼伏,爆竹声中一岁除。

         接着就是走门窜访,一句句阿姨,爷叔,新年好” ,回家兜里满满都是带壳花生,夹杂着几颗包着糖纸的糖,大白兔奶糖会有几颗,运气好的话还夹杂着颗牛轧糖,牛轧糖里有花生,那个年代,绝对是顶级,也只有大城市里才有。

        大年初一就是走亲戚,提一蓝苹果就很有气派了。记忆中我们全家大小十几口人都会聚集在太外婆家,后来太外婆走了,刚开始大家还聚,后来就各走各的,印象深刻是有一年大舅婆在埋怨,我的小舅舅没去参加春节聚会,去了女朋友的家。

        所以,在我记忆中,春节就是一桌好菜,一桌丰盛的菜,这便是我对年的记忆,春节的味道。

        “妈妈,再多说些,难道除了吃,春节于你没有任何其它印象?

        我想呀想呀,我86年出国,在中国短短21年,21个春节,记忆中只有一桌的佳肴。家人们都怪我没有创意,感受不到春节的气氛,孰不知,这就是我的春节。人们总是把自己的感受传承下去,孰不知,今天的孩子们天天好吃好喝,日日都在过年,哪里会珍惜。

        倘若真说我记忆中的年味,不是窗花也不是春联,再回想,便是水仙和腊梅,江南的特产。

        水仙小小的白白的,开在正月,球茎浸在清水,婀娜多姿,隐隐的有股香味。腊梅自然不用说,暗香浮动。那个年代,花店还没有,水仙腊梅都是在市场里卖,妈妈买菜随手带回几枝梅,于是满屋清香,飘着的是年味。

        童年时期我的上海,没有大红大火的装饰,却是满满的年味,因为年味是在心里,用心去感受,空气中弥漫的全都是年味,无须装饰,无须钱财,年年让人期盼,年年让人牵挂。

        几十年后,我对我的孩子们道歉,恕我不能给你创造更多的新年气氛,但我们一定要过年,这是你们母亲的节日,虽然平平淡淡,就是一桌平常的菜,但岁月都沉淀在里面,年味,说不出什么是年味,但只要有点中国人的血,你们都会感受,这便是春节,这便是年味。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味不同。

        味,只能是自我感受,我的年味就是一桌佳肴,满屋亲人,伴着江南丝丝的梅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