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城墙内山茶花》
倘若说牡丹是丰腴的少妇, 茶花就若及笄的少女, 在茶树中倘佯, 唱着山歌, 采摘嫩芽。
这是滇缅的日常, 南方的风、南方的雨滋润着的花是无比的娇嫩, 叶则是绿得欲滴。
山茶花是常绿灌木, 只長在温带气候湿润的地方。白色的洁精如玉, 粉的温馨羞涩, 而红的便是灼灼地热情似火了。
她的叶深且厚重, 好似绿色橡皮, 绝无一丝薄情。
酒面低迷翠被重, 黄昏院落月朦胧。这是辛弃疾的词, 意韵十足。
辛弃疾一生被弹劾七次, 南宋时期被流放也只能是更南方。他当过大理少卿, 至于这是否是今天的大理, 我没有考究过。
但他一定亲眼看到过山茶花, 因为这首词的名字为“一朵忽坠地”。
其它的花, 凋零时是一片片地坠落, 山茶花则不然, 整朵花连同花萼一起掉下。这有点像人头落地, 被日本武士忌惮, 至今在日本探望病人时是不能携带山茶花的。
山茶花原产于中国, 不过日本人却说日本才是山茶花原产最多的地方, 山茶花的拉丁文名也是 Camellia Japonica。
山茶花在日本叫椿(つばき), 很早在《源氏物语》就有记载, 是用来破邪的, 紫式部写道, 正月初人们用椿制成卯槌、卯杖。東大寺的正倉院里还藏着758年孝谦天皇在破邪仪式上使用的“卯日椿杖”。
丰臣秀吉酷爱茶道, 也特别喜欢有椿的茶具, 而日本更有许多关于椿的传说, 最有名的是“椿姬物语”。
“椿姬”是一则白色花精的凄婉故事, 翻成中文也就是“茶花女”。
《椿姬》就是日本的《茶花女》, 情节也有些雷同, 只是不如大仲马的赫赫有名。
茶花女因茶花而得名, 茶花在中国叫“山茶花”, 在日本叫“椿”, 但在几乎所有的西方语言中都叫“Camellia"。
Camellia常被用着女人名, 大名鼎鼎的有查尔斯三世以前的情妇、現在的妻子兼王后卡蜜拉。
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名字从何而来的呢?
我老公当年在菲律宾时发现这个名字起源马尼拉的王城之中, 我简单地介绍一下。
1683年, 一个叫乔治•约瑟夫•卡梅(Georg Josef Kammel)的耶稣会教士来到了馬尼拉, 在王城里开了一家药店。他出生于布鲁恩, 今天在捷克境内, 而当时属于奥地利皇国, 卡梅是一个讲德语的日耳曼人。
当时, 菲律宾在西班牙的统治之下, 传教士们在大肆传播基督教的同时, 急需医疗人员, 于是向欧洲的耶蘇教会请求帮助。
这样, 卡梅经过墨西哥, 来到了马尼拉。此后近20年, 他一直在王城中为当地人治病, 学会了塔加罗语, 悉心研究了本土植物, 并把这些研究成果绘成画册, 这就是当时欧洲盛行的植物学。
卡梅留存在世的画册只有二本, 一本在英国, 一本在比利时的一个修道院。
1706年, 卡梅过世后, 被埋在王城内的伊格纳齐奥教堂, 本来就这样湮没人世, 不料冥冥之中注定他名字会留传于世, 他的努力不会被忘记。
瑞典植物学家林奈50年后出版了有名的《自然系统》, 在书中他把各种植物统一冠上拉丁文名, 为了表彰卡梅的成就, 林奈把一种原产于亚洲的植物冠名为Camellia。
也就是山茶花, 只是卡梅终其一生都没见过山茶花。
我老公在写书的过程中,无意间发掘出这一段历史, 觉得很有意思。一个为菲律宾人尽心尽责的欧洲人, 死后默默无闻, 也足以让人叹息。
文章发表后不久, 王城区把Camellia称为王城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