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游人生

小散文回忆旅游日志
正文

夏日挪威4 大西洋之路也

(2021-07-24 02:25:25) 下一个

《大西洋之路》

         大西洋之路被誉为世界上最美最危险的一条路, 到了近前, 我却以为这实在是高估它了。

         因为久闻大名, 所以我提出一游, 本以为大西洋之路是指沿着挪威西海岸线, 从特隆赫姆到卑尔根的路, 不料我家两个男人在计划路线时说“ 老妈, 大西洋之路才区区5哩而已啊”。

         但怎么说, 还是在计划路线之内, 总不能枉了它一世的英名。

         早上从克里斯蒂安松出发, 开在风景秀丽的阿沃尔群岛, 忽見一路标 Kvernes Stavkirk, 开车的哥哥连忙让妹妹谷歌了一下, 回答是“挪威最老的木板教堂之一”。

         哥哥犹豫了几秒, 便调转车头。车离开大道, 顺着蜿蜒的沿海山路开了20公里, 便到了克韦尔内斯木板教堂。

         关于木板教堂, 维基上有日文、韩文, 就是没有中文, 日文的解释相当详细, 这对于我这个从自称文化大国来的中国人来说, 实在是有点情以何堪。

       后来查了下百度, 百度虽有此条, 但都是一些各教堂的介绍, 大概我们太不屑与国际接轨了吧。

       话说回来。十一世纪初, 基督教逐渐取代了本土的异神教, 但在挪威建立教堂还是200年以后的事。初建的教堂不像欧洲其它地方是石筑, 技术不行,  但维京人会造船, 当年木制的维京海盗船可是漂洋过海到过美洲的, 坚固的很。

         于是维京人用他们造船的本领用来修建教堂, 巨大的木支柱、木顶梁, 还有精美的木雕, 无处不在维京船的遗影, 特别是屋檐上高昂的龙头, 像极一艘扬帆起航的海盗船。

        其实我以为把它翻译成木板教堂或百度的木条教堂都很蹩脚, 不能神绘, 但又找不到更确切的词, 有时想不如日本的片假名, 音译, 一下子就懂这是舶来品。

         因此种教堂多在斯坎得纳维亚, 何不叫斯式教堂, 或是维京教堂, 更可以引起些联想。

         话说克韦尔内斯教堂座落在小山顶, 真可谓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只是绕了一圈, 看了简介, 让人大失所望。

        据2020年最近的考古调查, 此教堂不是14世纪末, 而是建于1633年, 且里面陈设有当年的珍品, 教堂本身1896年被摧毁重建。

         到头来我们拜访的不是挪威最古老的木板教堂, 而是最新的木板教堂啊, 这真让人有点哭笑不得。

        但这一趟朝圣还是物值其所, 一路的风景美得就像一幅幅山水画。我在想, 倘若我们宋朝的大师能到过挪威, 那中国的山水画就更有另一番极致了。

        不过, 当天的重头戏还是大西洋之路。之前和一个波兰朋友谈这趟旅行, 他说得有暴风骤雨才有意思, 车开得摇摇晃晃的。

        我说你别吓我, 桥是斜的, 风大車稳不住咋办?

        大西洋浪大。我看过照片, 白花花的浪头激在岩石上, 撞出的浪花飞溅到桥头, 煞是壮观。

        儿子说这种照片都是空中拍摄才显得出桥的气势, 到了近前一看, 真的感觉不到宏伟, 就是一座桥而已, 有点斜。

        到了桥下, 正下着瓢泼大雨, 等了好久, 总算雨小了点。绕着景点走了一圈, 大西洋海面宽阔, 风大加上被雨淋得湿漉漉的, 冷得直嗖心。

         后来我们在桥上来回开了二趟, 上了桥, 也感觉不出它的弧度, 但心里还是很满足的, 又一个景点打了卡, 可以吹嘘吹嘘了。

         桥只不过是大西洋之路的一段, 真正让我感受到的是大西洋的波澜壮阔。年青时, 看《简•爱》, 有一段她走在小山坡上, 风吹着她黑衣飘荡, 山上没有树, 只有摇曳的草, 她那瘦弱却坚强的身影很让我感动。

         后来我才知道, 大西洋风强劲, 海边長不了树, 只有礁石挡得住浪, 也只有小草坚韧不折。

        但比起开阔的大西洋, 我更喜欢幽静的峡湾。

         奥地利有许多湖泊, 也是冰川时期形成的, 景色优美和挪威的峡湾不相上下。我老公却更喜欢挪威的峡湾, 他说湖泊有尽头, 而驶出峡湾, 就是无尽的世界。

        而我却更愿坐在峡湾的尽头, 去想像世界的辽阔, 因为我知道, 出了峡湾就是大西洋。

        大西洋风高浪大。

第一张图网上下载, 最后一张是我画的20米長卷《挪威海岸千里图》一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