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前】庚款留学的唐山交大校友考(1909-1918,上)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404/24689.html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裁撤游美学务处,成立中等留美预备学校 “清华学校” ,设中、高等科各四年共计八年学制。1913-1929年间,每年派送高等科毕业生赴美留学。除本校毕业生外,清华学校每年或每隔年还负责从全国招考选录不超过10名男生(大学毕业)和不超过10名女生(高中毕业)庚款送美留学,被称为 “专科生” (Tsing Hua fellowship)。清华学校还以官费、代培、其他学堂转入等方式培养派出留学生,统称 “特别生” 。
1912 -1914年
国民政府曾于1912&1913年派遣稽勋留学生,以奖励一些为建国作出贡献的人士,以及为革命中断留学回国的志士。第一批稽勋生乘坐蒙古号(Mongolia)邮轮,于1912年11月19日抵达旧金山。
杨铨(Yang Chien,1893-1933,左),字杏佛,以字行,江西清江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吴淞中国公学时加入同盟会,1911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辛亥革命爆发后赴武昌参加革命。临时政府解散后,杨杏佛等请求政府资助出国留学,先入康奈尔大学攻读机械工程,1916年在哈佛大学学习工商管理,参与组织中国科学社, 出版《科学》杂志。1918 年毕业回国,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兼任商科主任、东南大学工学院院长,从事教学和经济学研究。杨杏佛是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权运动先驱、中国管理科学先驱,1932年出任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筹备委员会副会长兼总干事,次年被军统特务暗杀。
在1917年清华学校《游美同学录》上,还有另外两位唐校毕业生的记录,也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留学的唐校大学毕业生:黄霭如(Huang Ai-Yu),字悦民,1883年出生于广州。1911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学号90。1912年官费留美,1915年密歇根大学土木工程学士。回国后曾任宜昌川汉铁路副工程师、上海美孚公司建筑副工程师,以及在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审计部等部门任职。顾延同(Ku Yen-Tung),字幼卿,1892年出生于天津。1914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学号322。1914年自费留美, 1916年普渡大学机械工程学士,次年回国。
1916年
1916年留美学生84人,乘坐中国号邮轮,9月9日从上海出发,9月30日抵达旧金山,其中第一批十名清华专科男生中有两名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毕业生。这十人是最早成批赴美留学的中国大学毕业生,之前无论是庚款直接留美生还是清华学校毕业生,除少数个例之外,大部分出国时尚未达到大学毕业的程度。
茅以升(Mao Thomson Eason,1896-1989,左),号唐臣,江苏镇江人。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学号393,毕业成绩名列第一。1917年6月康乃尔大学硕士,1920年卡内基理工学院博士,是该校第一位工学博士,论文题目为《桥梁桁架次应力》。回国后曾四次出任母校唐山交大不同时期的校长,并先后担任国立东南大学教授和工科主任、国立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院长、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北洋大学校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茅以升是1943年民国教育部部聘教授,1948年第一届中研院院士,1955年中科院学部委员。他是中国近代桥梁事业的先驱、铁道科技事业的开拓者,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
黄寿恒(Huang Shon-heng,1896-1968,右),字镜堂,原籍江西清江,出生于江苏扬州。1914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学号301。1917和1918年先后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士、航空工程硕士学位。毕业后在美国不同航空公司和工程师事务所实习和工作,1920年回国后在四洮铁路任工程师。1923年黄寿恒应聘回到唐山交大担任数学教授,此后终身服务学校,是著名的“唐山五老”之一。在抗战南迁时期,他为复校奔走策划不遗余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于1946年撰写了《湘潭复校经过纪事》一文,详细记录了九年辗转播迁的艰难历程。
【注】清末民初的文人学者仍承古风,有名、字、号之别,汉字注音系统尚无统一规范,因此中英文名字常常前后不一。例如王绍瀛在庚款考试和入境美国时的中文名字是王绍礽,回国后才改为王绍瀛。郑华入境时的英文名字是Cheng Fu Hua,进康乃尔后则使用Chen Phoo-Hwa。茅以升入境时是Mao I Sheng,进康奈尔后是Mao Thomson Eason。谌湛溪在京师大学堂时的名字是谌祖恩,入境美国时是谌立,留学期间及回国之后是谌湛溪。另外关于谌湛溪的简历,网上有一些年代错误,本人参考了刘家仁、陈履安的文章《贵州地学先驱谌湛溪》给予订正。
1917年
1917年留美学生乘坐委内瑞拉号邮轮,于9月12日抵达旧金山,其中第二批十名清华专科男生中有三名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应届毕业生,而且先后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还有一名清华学校高等科毕业生,学成回国后曾在唐山交大任教。
过养默(Kuo Yang Ho,1895年出生),江苏无锡人,1917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学号484。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深造,1919年麻省理工建筑系硕士。1920年回国后,与吕彦植、黄锡霖一起,在上海创办了集建筑设计和施工为一体的“东南建筑公司”并出任总经理。过养默是中国最早的建筑大师之一,设计承建了上海银行工会大楼、南京国民政府最高法院等著名建筑。1937年底,他随中国工程师学会撤至重庆,担任西南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任,为战时中国培养了大批土木工程人才。抗战胜利后过养默回到上海,继续经营东南建筑公司,1940年代末移居英国。
谭真(Tan Chen,1899-1976,右),广东中山人,1917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学号490。1919年麻省理工学院土木系水利卫生工程专业硕士,回国后历天津运河工程局任副工程司、天津允元实业公司经理兼总工程司、北洋大学教授兼秘书长、河北工学院兼职教授、交大唐山工程学院教授、天津工商大学兼任教授等职。抗战胜利后,担任天津塘沽新港工程局总工程师,1959年曾任交通部副部长。谭真是中国筑港工程奠基人之一、著名筑港工程和航道专家,组织领导了多个大中型港口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
薛卓斌(Hsuch Cho Pin,1896-1991),字孟允,安徽寿县人。1917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学号489。1918年麻省理工学院工程硕士,随后在美国纽约铁路公司、费礼门顾问公司任工程师及副总工程师。1921年回国后分别在吴淞商埠局、青岛港工局工程科、上海浚浦局工作,1937年成为上海浚浦局史上第一位任总工程师的中国人。新中国成立后在同济大学任教,并先后担任上海航务学院、大连海运学院、大连工学院教授。
裴冠西(Pei Kuan Hsi ,1897-1967),江苏吴县人。1917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1年获密歇根大学道路工程学士学位。1924年8月起先后在江苏省立工业专门学校、苏州市政筹备处、江苏省土地局、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大夏大学、同济大学等任职任教。1928年起任唐山交通大学卫生工程副教授、1935年任教授。建国后担任同济大学教授,从事土木工程领域的教学研究。
1918年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共有约150人乘南京号赴美,邮轮于8月14日自上海十六铺启程,9月4日到达美国旧金山。第三批十名清华专科男生中两名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一名毕业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并在唐山交大终身执教,另外一名唐校毕业生是教育部派遣赴美进修。
王节尧(Wang Chieh Yao,1893年出生),号琢珉,浙江鄞县人。1915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学号367,毕业成绩名列第二。1916年12月,王节尧和茅以升的作业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高校作业展览评比,唐校名列榜首,教育总长范源濂特嘉奖“竢实扬华”匾额。1918年王节尧赴美就读康奈尔大学,学成后回国服务。1930年代起跟随被称为中国“铁路巨擘”的唐校学长杜镇远,先后在湘赣、滇缅铁路工程局工作,曾任滇缅铁路工程局副局长兼副总工程师、川滇东路工务局局长、交通部公路总局副局长,对保证战时交通运输作出重要贡献。
侯家源(How(u) Chia Yuen,1896-1959),江苏吴县人,1918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学号509。1919年获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1926-1929年在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任土木工程教授,30年代起先后任浙赣、湘黔、黔桂铁路工程局局长兼总工程师。他和多位前后校友(其中不少是英美留学生)对于民国铁路工程建设,特别是打通和保障战时交通大动脉,作出重要贡献。1946年经茅以升建议,与薛卓斌等17人一起,应聘为钱塘江海塘工程局顾问工程师。1949年去台湾,任交通处处长,主管全台交通建设。
顾宜孙(Koo Nee Sun,1897-1968,右),字睛洲,出生于江苏南汇(今属上海市)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1915年考入上海工业专门学校,1918年进入康奈尔大学,研究方向以结构工程为主兼铁路工程及力学,1919年获硕士学位,1921年获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一铰拱桥的研究》获“金钥匙”奖。郑华、茅以升和顾宜孙在康奈尔均师从美国著名桥梁专家Henry Sylvester Jacoby(1857-1953),顾宜孙毕业后在纽约Moran-Maurice-Proctor顾问工程处任技术员一年,1922年回国,终身在唐山交大执教。曾任院长、副院长、教务长、土木系主任等职。1956年评为一级教授,为“唐山五老”之一。
裴益祥(Pei Yi Hsiang,1894年出生),1917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学号390。教育部派遣到康奈尔大学的进修教师,回国后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混凝土工程兼市政工程教授。1930年代曾任湘黔铁路工程局副局长,1937年底学校南迁湖南湘潭后曾出任临时校长,其女儿裴明丽、女婿陈能宽均为唐山交大1946届校友,后者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之一。抗战期间,王节尧、侯家源、裴益祥等人为南迁的交大唐院复校出力甚多。
在中国近代史上,庚款留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站在中西文化交汇点,学成归国后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拓者,给未来中国的科学、教育、工业、文化等各个领域均带来深远影响,波及整个20世纪直至今天。唐山交大校友中的多位庚款留学生,为中国的铁路高等教育和交通运输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成就斐然,并以各种方式回馈母校,他们的名字将永远被铭记。本文参考了文城博主@元亨利、@西北东南 的文章,特此致谢!
【注】本文被《唐院春秋》公众号推送
相关博文链接:美国著名土木工程教育家亨利·雅各比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204/19354.html
陈广沅的回忆:百余年前的大学城风貌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312/22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