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后雨前的博客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渔荫密树,夜博然明灯。
个人资料
正文

复旦路 心如故

(2021-10-24 10:06:55) 下一个

十月仲秋,金风送爽,在大学毕业33年9个月之后、在人生的金秋季节,我大学班级的24名同学,于2015年10月25日相约母校、欢聚600号、重走"南京路",度过了兴奋、快乐、美好、今生难忘的一天。古人说"他乡遇故知"是人生一大乐事,而在故乡母校与故知、旧友、老同学相逢则更是双重的喜悦。那年6月9日我在新浪博客上贴出了回忆大学与研究生生活的博文《我的复旦七年》,陆续与老同学们取得联系。后经过树林老班长首肯,于6月16日成立了班级微信群,冠名"复旦数77二班"微信群。失联多年的同学们加入微信群后都非常激动和兴奋,大家抚今追昔、天南海北、无惧时差、隔空畅聊。依托信息时代的微信平台,虽然早已"海内存知己",今日方能"天涯若比邻"。

惠霖同学说,毕业三十多年,每当读到老班长在班级《通讯录》上的题诗"复旦夜临灯又明,同窗难觅已西东"时,总有种要落泪的感觉。班群初办之时,王键和天白二位同学不约而同地引用了杜甫《赠卫八处士》中的诗句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33年如白驹过隙,昔日意气风发的青年学子都已到了乐天知命的花甲之年,如今不但"儿女"、连"儿孙"都"成行"了。曾经读到过这样一段文字"是什么让我们不再联系?不是距离、不是话题、也不是交集,而是我们再也拿不出年少时那份血气方刚、那份闲情雅致、那份平静如水的心性,愿意抽出时间和一个人简单聊聊生活琐事,聊聊未来和梦想"。辛苦半生、折腾半生、奋斗半生,是放慢脚步、收拾心情、谈谈往事、谈谈当下、谈谈未来的时候了。

天白、壮一、王键、来武四位同学七月初在北京先期聚会,随后同学们在微信群中商定将在母校的班级聚会日定在10月25日星期天,从此开始酝酿并积极为这次聚会做各种准备,每一个人都希望能为毕业后第一次正式聚会尽"微薄之力",大家的热情可圈可点。仍然在位的来武等同学将这一天的公务排开,原本已计划好去欧洲旅游的若愚同学重新安排了行程,外地和国外的同学早早地订好了机票。大家通过不同渠道寻找失散的老同学,壮一同学动用了上海市公安局的关系,在全市排查同名同姓同龄者,"警察叔叔"十分给力。热心的元龄同学几次根据线索登门寻访,有些寻访过程一波三折,他还不断及时更新班级通讯录。四个多月的时间里微信群内聚集了25位老同学,还通过手机号、电子邮箱等方式共联系到了34位老同学,约为全班同学总数的80%。

在班级微信群开张百日、离聚会日期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晓漫师兄已将聚会日程及诸多细节逐一落实好,并特意将上午茶话会的地点安排在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特殊意义的子彬院 —— 从前的数学楼600号。几位在上海的同学为全体计划前来参加聚会的同学们精心准备了礼品,订购了30本刊登《我的复旦七年》的最新一期《数学文化》,义鸿同学赠送每一位同学印有母校Logo的青花瓷图样无线鼠标。老班长更是全家总动员,班长从复旦档案馆复制了全体与会同学的入学登记表和大学成绩单,班长夫人在含饴弄孙之余日夜加班加点赶制学校纪念章的小绸袋。最值得提到的是班长的女儿、女婿志宏夫妇,两位年轻人为每位同学订做了复旦数学文化T恤衫、制作了ppt幻灯片、并全程担任"御用"摄影师,班长父女还早早地为班级聚会选定了QQ音乐歌单。

志宏是我们进大学后第一年出生的"班级宝宝"之一,还清楚记得三十多年前老班长喜得千金后高兴地告诉我们宝宝的大名、小名时的样子。1984年底我研究生毕业前夕,班长夫妇提了煤油炉子,来复旦借了一间屋子烧菜,请我们几位同学吃饭。如今的志宏比那时的我都要年长好几岁呢,志宏长大后也毕业于复旦数学系,成为我们的小系友,如今又为我们班级聚会作志愿者,真是因缘际会、薪火相传。有这一对青年才俊参与,我们的心仿佛也变得年轻了。聚会前日,我们收到了班长寄来的《重要通知》,其中详述了聚会日的日程安排,并且卖了个大大的关子:"进门领袋,袋内有惊喜 (内容暂时保密)"。

10月25日,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殷殷期盼中、在一天天扳着手指的倒计时中,终于来到了。虽然在上海已是深秋季节,今年的这一天却依旧秋阳高照,气温25摄氏度。但是再热的天气也热不过同学们盼望团聚的心情,为了这一天我们足足等待了三分之一个世纪。外地和国外的同学们都已提前赶到上海,一大早就和本地的同学们一起,从四面八方奔向复旦园、奔向600号。王键和壮一同学特意到读书时住过的三号宿舍楼前拍照留念,尽管那里现在已改成女生楼了。从加州赶来参加聚会的方向同学提早在校园内转了一圈,感慨地说:"真好像乘上了时光机,时间倒流了"。我和舜培学姐、天白室友三人一同来到学校,见到校门时那种"近乡情怯"的感触真是难以言表。

复旦的标志性建筑 —— 于1926年落成的具有欧陆风格并装修一新的600号为昔日学子敞开了大门,我们楼上楼下依稀辨认着过去的教室、图书室、计算机房所在地,感觉既熟悉又陌生。聚会茶话会安排在600号的会议大厅,从前是我们上大课的611阶梯教室。那时我们总是早早地来到教室占座位,认真地听各门老师讲课作笔记,政治课上偷看小说写家信,这些就好像是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情。走进会议大厅,伴随着歌曲《同桌的你》,迎面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时长3分40秒的幻灯片,看到那一座座我们度过四年大学时光的熟悉的楼房、那一位位年迈或故去的老师们亲切和蔼的面容、那一本本我们读过的纸页已经发黄的教科书、那一张张老照片上同学们曾经的青春飞扬的笑脸,不禁感慨万千 —— 感慨我们的八十年代和那一去不复返的青葱岁月。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很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却各奔东西 ......"。是啊,毕业后我们"再见再也不见",走天涯、闯世界、各奔东西,虽说曾渐行渐远,如今又殊途同归。上午九时左右,同学们陆续来到会议大厅。耳畔响起老班长一声声"欢迎回家"的贴心话语,双手接过一份份充满惊喜的精美礼品,每个人都在签到长幅上写下了自己的大名,真是宾至如归,回家的感觉真好。"我们已经离别得太久太久",很多同学自毕业之后就没有再见过面,老同学相见,握手言欢分外高兴。特别是那些曾经在同一间寝室"蜗居"四年的上下铺的兄弟们,历数当年各自的轶闻趣事,仿佛昨日重现。三十多年过去,青山在、人未老,容颜改、心如故。义鸿同学开玩笑说"我们这是一次中青年的聚会",理由是根据网传,世界卫生组织将划分中青年的新界限规定在66岁。

虽然几个月来在班级微信群中大家多有互动,但面对面的亲情交流毕竟不同,不是远程可以替代的。茶话会上老班长首先回顾了自班群建立以来筹备这次聚会的整个过程,晓漫师兄介绍了600号的前世今生,与会的每一位同学也都简单讲述了自己三十多年来的经历。我们为每位同学的杰出成就鼓掌,也为有些同学的坎坷经历唏嘘,同时缅怀早逝的同学和指导员。同学们无论是身居高位的官员、事业有成的专家,还是旅居海外的游子或普普通通的老师,这一天都恢复了老顽童的本色。24位同学济济一堂,调侃打趣、谈笑风生,那句写在最后一张幻灯片和印在文化T恤衫上的话,道出了全体同学的心声。我们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复旦数77二班"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7718是我们永远的ID。

茶话会后同学们在600号前的大草坪上拍照留念,感谢志宏夫妇和班级的小老弟树人同学,拍摄了许多宝贵的照片并将所有影像资料上传到百度云盘,将美好的回忆和同学间的深情厚谊永久留存在无垠的云端和我们的心中。聚会之后元龄、子毅等同学还不辞辛苦,将礼物送至原计划前来却因故未果的本地同学家中,与他们分享重逢的喜悦。没能参加聚会的外地或国外甚至友班的同学,也通过微信或邮件纷纷送上祝福。聚会的下一个日程是到东校门外的燕园餐厅共进午餐,师兄为此作了精心周到的安排。同学们举杯"对酒当歌",共叹"人生几何",边吃边谈,大快朵颐,不知今夕何夕,十分开怀尽兴。真是"凝聚力来自复旦的同窗情谊" (壮一语),"河深海深不如班级友爱深"。

午餐后同学们三五成群在校园中漫游,寻往日之踪迹、发怀旧之幽情。我和舜培、传瑚、天白四姐妹结伴,沿着从前俗称"南京路"的复旦主路光华大道一路向西走去,观看路边景物,回想当年岁月,真是走过的路还在,过往的人不同。读本科时住过的12号和读研时住过的9号女生宿舍楼都已夷为平地,现在是学校新主楼光华双子楼前的大草坪——大概就是人称"光草"的地方。光华大道两旁当年传播新思想的墙报栏也已荡然无存,毕竟一个时代终结了,然而从墙上到网上,不过是载体的不同。

经过第二教学楼和图书馆时,想起当年每天晚自习时间像打仗一样去占座位的情景,不禁莞尔,那是多么青春无敌的年龄。大概由于校园内的树木都长高了一大截,校门口的毛像也没有从前看上去那么高大了。发觉图书馆设置了门禁,600号也不是能随便进入的,处处可见现代化的元素,却少了几分旧日的随意。由于时间关系,这次来不及到从前常常去看电影、打牙祭的江湾五角场看看,那里现在已是上海最繁华的CDB商圈之一。虽然遗憾,却也为来日再聚埋下了伏笔。聚会结束后,我和几位同学又分别拜访了大学时代的老师或研究生导师,再次聆听先生们的教诲,听他们讲些过去的故事,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愿望。可惜的是有些师长却是天人永隔,再也见不到了。

在接下来的两天中,老同学精心安排了各种游玩观光活动。我们驱车前往同里古镇,欣赏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品尝鲜美无比的"太湖三白",参观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的退思园,细细玩味"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的意境。我们还登上了去年刚刚竣工的黄浦江边高632米的亚洲第二摩天大楼上海中心大厦,感叹三十年变迁沧海桑田,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王键和方向同学分别制作了班级聚会和同里古镇游的微信炫拍视频,摄影高手发烧友方向同学还分享了他拍摄的诸多风光照片,大增游兴。在上海的几天里,我与舜培学姐朝夕相处、相谈甚欢。聚会前一晚,天白室友从北京赶来,灯下夜话、畅叙别后,"三个女人一台戏",学姐家瞬间变回大学"女生宿舍"。班级里的几位兄姐对我处处关照,还当我是多年前那个不喑世事的小姑娘,心中全是感动。

离沪前一晚恰逢农历乙未年九月十五,一轮明月当空悬挂。我和学姐乘地铁到外滩赏月,流光溢彩、景色绝佳,真是九月十五浦江夜,月是家乡故里明。这次沪上行,收获亲情友情同窗情,又以浦江明月收官,圆圆满满、满载而归!分别的时刻到了,同学们又要回归各自的"新常态"生活。大家依依惜别,互道珍重,相约再聚。亲爱的老同学们,每个人只能年轻一次,但是每个人也只能中年一次、老年一次。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很宝贵,让我们珍惜今日、活在当下。数年同学复旦路,今朝重逢心如故。人生中有些记忆,不会在时光中消磨; 有些美好,不会在岁月中黯淡。让我们记住共同走过的路,记住青春,记住时光!

原稿:2015-11-25                 修改:2021-10-24

相关博文链接

我的复旦七年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104/38443.html

旧时王谢堂前燕 —— 复旦奠基石引出的故事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105/14495.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春后雨前SE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你!还是六年前写的文字,马上就是毕业40年了。
噢颜颜 回复 悄悄话 此文让我想起那首喜欢的歌:风雨兼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eqHxAyVV7c
附注:我是第一百位读者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