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00人民币和$500加币的故事

(2025-04-11 17:47:40) 下一个

1987年,我有个朋友去外省招生,招生过程中收了一个学生家长送的500人民币,估计当时他也没多想,觉得这事儿不算啥,谁知道后来被那位“送礼”的家长举报了。

学校一看,赶紧请他“主动离职”,说白了就是劝退。这事儿搞得他灰头土脸,简历上从此多了一条“人生污点”,原本打算一辈子在体制内混个安稳日子的他,顿时发现“铁饭碗”瞬间被弄丢了。

不过,人要是被逼急了,真能爆发。他干脆一咬牙一跺脚,下海经商去了。说来也怪,商场上居然顺风顺水,一路发财,早就实现财务自由了。后来每次见面时他都笑呵呵地说:“幸亏当年被‘踢’出来,要不我现在还在办公室喝茶看报纸呢,哪有今天这滋润的小日子?”

你看,人生就是这样——有时候你以为是祸,结果是福;一个小处罚,换来了一张新船票。

2005年, 我在多伦多学习一门房地产法律课程,教我们的老师是前跨国巨头的法务大咖,退休后来教我们这些学生。

课堂上,有同学开玩笑地问他:“老师,假如做地产交易的时候,有客户想搞点小动作,咱们睁只眼闭只眼也没人知道,还能一起多挣点,这种事该怎么办?”

老师没正面回答。只是给我们讲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他上法学院时候的轶事。

他说他那会儿的老师讲过这么一句话:“你以后当律师或者做官,难免有人送礼,收的时候你先想清楚——这点钱值不值得你整个职业生涯?比如,有人送你$500加币,你要是收了,被发现了,可能这辈子都不能再碰法律行业了。你自己想清楚:这$500加币,值吗?”

老师的一句话,戳在心口。

没人说不能收,也没人逼你收。但一旦你决定伸手,就得能承担后果。你觉得这买卖划算,那你就做;你觉得不值,那就及时收回你那贪婪的小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金米 回复 悄悄话 没听说律师不能收礼物啊。
法官是不能收的。
阳光单宁 回复 悄悄话 错看成500万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