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的清晨,余杭区仁和街道、良渚街道的居民拧开水龙头,迎接他们的不是清澈水流,而是刺鼻的恶臭。死老鼠腐烂味、下水道反水味、塑料燃烧味、农药味……这些令人作呕的气味迅速弥漫在厨房与浴室。有人在不知情下用臭水做了早饭,饭后洗碗时才惊觉异常;有人洗澡时被臭水淋透,连家中的猫都本能地做出埋屎动作。
恐慌蔓延,超市桶装水被抢购一空,有人甚至开车去别的城区开钟点房洗澡。而余杭水务的回应迟缓得令人心寒,当日晚间通报才姗姗来迟,轻描淡写称“已切换水源”,对刺鼻恶臭的根源却只字未提。
煎熬三日之后,7月19日,余杭区的“权威”通报终于落地。短短几行字,将恶臭归咎于“特定自然气候条件下藻类厌氧降解产生的硫醚类物质”,并宣告“水质已恢复正常”。
但老百姓的水龙头不认这轻飘飘的结论。有居民用棉柔巾包裹水龙头放水,深褐色沉淀赫然在目;刺鼻的消毒水味掩盖了原本的恶臭,却掩盖不住居民心底的疑虑:为何只测常规指标?关键的有机物、微生物数据为何不见踪影?第三方独立检测在哪里?
更令人寒心的是所谓的“补偿”,每户减免7月份5吨水费,区区十几元钱。可居民抢购桶装水、更换净水器滤芯的开销呢?那些因使用问题水而腹泻、皮肤瘙痒的健康隐忧呢?一位居民算得清楚:光洗澡,一天就要耗费20升桶装水,花费远超那点象征性的水费减免。这何止是敷衍?这分明是对民生疾苦的漠然践踏。
这已经不是杭州第一次被“水”刺痛。2020年西湖区双浦易腐垃圾处置点污水混入供水管网,五年过去,余杭水务在预警滞后、信息遮蔽、推诿责任上竟惊人地“传承”了前车之鉴。余杭水务控股集团自身也非“清白之身”,合同纠纷、健康权纠纷案底在前,2023年还因擅自改变林地用途被处罚。当生态环境局余杭分局一句“不在管辖范围内”将皮球踢给水务公司,居民们只能面对浑浊的水质和更浑浊的真相:苕溪原水为何突变?藻类厌氧降解是否暗指水源污染?水务公司的检测设备形同虚设?专家何时直面公众?
余杭区那份通报不忍卒读。短短200余字,自说自话,空洞自夸,字里行间甚至透着股“水泊梁山式”的蛮横。
一个曾经的城市标杆,其危机应对何以沦落至此?那份迟来且不及格的通报,那份打发乞丐般的补偿,竟妄想重建信任?是自来水喝多了失了智,还是茅台喝高了迷了眼?
信任碎了,拿什么补?
当家里的水龙头流出的是未知的恐惧,再高的大厦也只是冰冷的空壳。有人开始依赖桶装水,宁愿多花钱,也不敢再赌一次信任;有人迫于生计,只能硬着头皮喝下带着忐忑的自来水;甚至有人心灰意冷,萌生去意,这不该是杭州的模样,更不该是余杭的未来。
西湖的水,曾是白娘子的泪,是千年诗篇的韵脚,是杭州刻入骨髓的骄傲。
千岛湖的水曾甜入万家。而今日余杭的水龙头,流出的却是2025年杭州人真实的、苦涩的泪。
余杭区的领导们,请端起那杯水。
不是坐在会议室里浅尝辄止,不是在镜头前摆拍作秀。请你们走下高台,走进千家万户,走进那些被臭水困扰的厨房与浴室,走进老旧小区的出租屋,走进孩子哭闹的家庭,走进因水质问题而痛苦不堪的居民家中。请亲手拧开那曾流出恶臭的水龙头,接一杯水,坦然地喝下去,坚定地喝下去。
请发起一场真正“应喝尽喝”的行动!走进百姓家,随机地喝,直播着喝,欢迎全国的眼睛来监督这堂关于信任与重生的公开课。用你们的行动,身体力行地告诉每一位提心吊胆的市民:这水,真的安全了;这城,依然值得托付;这里的干部,骨子里流的还是“浙江味”的血;这里的人民,办事依然只需“跑一次”!
这不是刁难,是沉甸甸的民意;这不是挑衅,是迫切的恳求!
日本内阁部长敢为立场喝下核废水,特殊材料锻造的领导干部岂能畏缩于一杯自来水?
请用最朴素的行动,践行最根本的初心。争分夺秒,去缝合那被水质撕裂的信任鸿沟。告诉所有失望和观望的人:杭州的高度从未跌落!杭州的尊严,不在GDP的数字里,不在宣传片的光鲜中,而在千家万户水龙头里流淌出的、清澈见底的信心。
余杭区的领导们,请端起那杯水。喝下去,喝下市民沉甸甸的期待,喝下这座城市不能蒙尘的尊严。
作者:难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