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来,“武大学生性骚扰指控被驳回”事件,持续置于舆论炙烤中——而当事人所在的武大,对于舆论事件的处理,亦堪称是“教科书式”的灾难片!
这其中,作为武汉大学领导的校长张平文,现在已被逼得走上了前台——当《经济观察报》记者电话求询“何时会公布新的处理结果”时,这位校长称:“要等上级的安排……”
此言一出,可以说,再次将武大自身置于更为尴尬的境地中!
其一,如此说法,似有公开将“上级”拿出来,当作“挡箭牌”之嫌吧?
这样的说辞,就容易让其所言的“上级”,就不得不直面舆论前沿了;同时,也似乎有将应对舆论之责,从此推给“上级”之嫌吧?
在一个以“官本位”为管理特征的社会里,当发生舆论事件,在公开的场合中,如果说出“等上级安排”,这显然并非最圆润、最安全的表达修辞。
或许,张校长是位“钢铁直男”,说的也算是真话——因为,此事件现已影响较大,确实要听从上级意见,但是,面对媒体和社会时,在表达上却不能如此直接。
比如,或可以这样回答媒体:“相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意见”云云即可。
其二,一所部级管理的知名大学,面对如此一般性舆论事件,却要走到校长出来,且还是说出一句“等上级安排”来应对,这其实就成了非常令人唏嘘的一件事。
如果这是一个事关政治性、全局性的大事件,校长公开说“等上级安排”,还能令人理解,但作为如此知名的大学,在此事件的处理上,显得如此呆滞、缓慢和一错再错,就不由令人质疑武大在这方面的处理水平和能力了。
比如,怎可能因为一开始有女生单方面施之的压力,在并无确凿的证据之下,就要用随意处分男生的方式,来平息事件的发酵呢?——如果连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都不能坚持和坚守,则“公平正义”和“大学精神”将安放于何处呢?
现在,法院的判决已出,武大最为明智和公正的做法,那就是要“以法律为准绳”,坚守我们的社会最需要的“法治精神”——比如,依法更改对于男生的错误处理;对于涉嫌诬陷的女生予以相应处罚等。
当然,武大其实还可以有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处理与回应——比如,可以这样公开回应称:“我们将根据法院处理结果、事实情况及此后当事人的法律行动等,做出校方的最终处理”,这显然也比校长这句“等上级安排”要高明得多了。
其三,大学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地方,特别是培育文明精神的高地,在处理问题时,如果只是囿于自身利益的权衡,一心想着灭火舆论;或者,仅是目光短浅于“性别对立”的狭隘范畴,而非跳脱出来,站于公平正义的精神高地处理问题,显然就会有愧于“大学”二字了!
其四,言及大学及其精神时,人们多会想到陈寅恪对于北大精神的提炼——“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本来,这样一个并非特别复杂的事件,如果从一开始,或是在任何一个阶段里,武大能够坚持独立、自主与公正、公平的原则和精神,则处理起来并不是多么困难。
但如果每个机构都有了“只求赶紧灭火的心理”,更加之都有了“等上级安排”的官僚心态,那么,就会出现武大在此事件的处理中,“一步错,步步错,错上加错”的情形发生。
一所如此知名的大学,处理这样的舆论事件,其水平与手法都显得这般稚嫩、生疏,这显然与我们大学距离“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越来越远大有关系。
因为,每个人、每个机构都想着推卸责任的心理惯性之下,就会错过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甚至错误地对待和处理事情,便都有可能不断地发生了。
只是,即使姗姗等来“上级”的安排,一切却变得物是人非,此时已是一地鸡毛了……
作者:瑜说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