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闻一先生编著的《俄罗斯通史》中,提到前苏联的一个铁腕手段,那就是伴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并扩张,个人的意识形态统统被收归国有。
这个乌托邦的最大特征就是国有化,不仅工厂国有化,土地国有化,生产资料国有化,就连人的意识形态也要颗粒归仓。
意识形态国有化是精神领域的征服,它涉及人们的信仰、传统、习俗、道德、文化等多方面的统一和严控。
苏维埃要把人们的意识形态收归国有,首先要对付的就是东正教。东正教是俄罗斯人近千年的心灵依托,渗透到精神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苏维埃执政者认为,只有割断俄罗斯人与东正教之间的联系,他们才能成为苏维埃的合格公民。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就开始大规模关闭教堂和修道院,查抄和剥夺教堂及修道院的财产。教堂被炸毁,修道院被改造为国有农场。
与查抄教堂资产同时进行的,是一批批神职人员遭到逮捕和枪决。1923年,俄罗斯东正教最高会议被解散,东正教牧首吉洪被逮捕,在关押中死于狱中。
1937-1938年“大恐怖”期间,内务人民委员部更是把东正教士列为“反革命分子”重点清除对象,仅1937年就有超1600名教士被处决。幸存教士多被送往古拉格劳改营,1941年苏联监狱中登记在押的东正教士达3.1万人,其中多数死于非人待遇。
十月革命前,俄罗斯有很多思想家和作家团体,报刊书籍大量出版发行。苏维埃政权建立后,1921年12月,颁布相关法令,要求任何一本书都必须经过审查并获得出版许可,“未经许可出版的书籍予以没收,对出版者追究刑事责任”。
为了加强审查制度,1922年6月,俄共(布)成立“书籍和出版事务管理总局”。1925年,出版总局和列宁格勒出版局查禁了221部书;1926年禁行了4379期国外期刊、5276部书和2674件印刷品邮件,还裁削了975部作品;到1938年,仅前9个月就查出12588条不能公开出版的信息,还查出了23512处属“政治思想方面歪曲”的内容。
十月革命后,俄罗斯著名作家高尔基对新政权持批评态度,他说:“布尔什维克断送了、掏空了、毁坏了祖国,把俄国作为一个疯狂的大试验场,把人民变成他们的试验品。”
为了表示抗议,高尔基离开俄罗斯,在德国和意大利生活了十年时间。但后来,他却心甘情愿地成为斯大林的御用文人,为其出谋划策,帮助斯大林统一知识分子思想。
高尔基说,俄国文化界有一种“自制力失控”的综合症,他们一有缝隙就会说“不该说的话”,有一点才华就喜欢闹独立。艺术家都是有个性的人,喜欢强调俄罗斯自古以来知识分子不依附于制度的传统,这些人需要在布尔什维克的帮助下,从偏离的岔道上回到正确的航道上来。
在高尔基的建议并策划下,1932年,联共(布)中央建立了苏联作家协会。
苏联作家协会成立大会上,联共(布)主管意识形态的官员日丹诺夫说,与腐朽的资本主义文学相比,苏维埃文学具有史无前例的优越性,应当少讲我们的缺点,不要让苏联的敌人钻空子,所以在文学作品中一定要反映出“我胜敌败”的趋势。
俄罗斯文化专家金艳说,这次大会以后,文学在苏联的人文精神已经消失,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宣传,“歌德文学”就此诞生。
前苏联时期,非作家协会会员写作被视为非法。一个叫布罗茨基的小伙子就因发表诗歌受到当局调查,审讯人员问他:“谁批准你写诗的?”
因为写诗,布罗茨基被定位“社会寄生虫”,判刑5年,后因舆论压力服刑18个月后被释放。1972年6月,他被剥夺苏联国籍,来到美国。他在美国自由写诗,198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苏联作协成立之后,所有作家不管是党员还是非党员,统统被管制起来。随后,整个知识界以作协为样板,接着成立了美术家协会、音乐家协会、电影戏剧家协会........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就此上交国有。
那些不愿意妥协的知识分子,或者被驱逐出境,或者被关进监狱,或者被直接枪决。
没收财物就完事吗?不,还要没收思想
1922年夏天,俄罗斯思想家别尔嘉耶夫遭到逮捕,随后被驱逐出境,理由是别尔嘉耶夫“已经不可能转向集体主义信仰”。
多年后,别尔嘉耶夫在一篇文章回顾这段历史说:“我不是因为政治原因,而是意识形态的原因被驱逐出自己的祖国。”
别尔嘉耶夫说,在精神、宗教和哲学意义上,我是反集体主义者,因为集体主义是否定自由、否定个性,否定精神的。而人是个体,是至高者的形象,贵有自由的灵魂。我坚决反对把个人良知交给集体,因为良知是个体深藏不露的地方,人在那里与至高者对话。
把个人的意识形态上交国有,人便丧失了自由思考的能力,甚至丧失了最基本的分辨善恶是非的能力。这样的人,不过是机器上的一个个螺丝钉而已。
人贵有独立思考,贵有不受他人操控的个人信仰和道德良知,这是人之为人的最高尊严。丧失了这样的尊严,一个人的生命还会有什么价值呢?
本文写作参阅《俄罗斯通史》、《倒转“红轮”》、《哲学船事件》等著作。
作者:诗意恩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