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只有内虚的国家才会频繁以阅兵来展示“强盛”的国力。
01
1994年的冬天,莫斯科异常寒冷。
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恢复每年5月9日的胜利日阅兵(简称红场阅兵)。
之所以有此决定,实在是迫于无奈。
1991年底,苏联解体,“新生”的俄罗斯继承了苏联70%的遗产。
但苏联留下的负债更多,数十年的矛盾积累让灭亡前的苏联遍布巨坑。
当看似耀眼的强大如气泡般破碎后,留给后来者的只剩一地鸡毛。
1992年,黔驴技穷的叶利钦决定听从总理叶戈尔·盖达尔的建议,推行“休克疗法”。
在简中平台上,不少人将“休克疗法”视为阴谋,叶利钦上当了。
他们似乎认为自己的智商比一代强人叶利钦要高,非常遗憾,事实可能不如他们所愿。
“休克疗法”曾获得过巨大的成功,那是在1985年的玻利维亚。
彼时的玻利维亚经济已经全面崩溃,无能为力的玻利维亚政府聘请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为经济顾问,进行了全面改革。
在萨克斯的努力下,玻利维亚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被世人称为“玻利维亚经济奇迹”。
由于萨克斯的手段太狠,短期内极大冲击了玻利维亚的经济体系,以至于初期的玻利维亚经济从崩溃转化为瘫痪。
出现了类似人体的“休克”状态,因此得名“休克疗法”。
但不管怎么样,“休克疗法”取得了成功,萨克斯也被誉为国际金融界的“金童”。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像极了玻利维亚,财政赤字不断扩大,政府为了弥补赤字大量增发货币,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面对严重的通胀,叶利钦下令一次性放开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希望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供求关系。
结果导致物价飞涨,在短时间内居然上涨了数倍甚至数十倍,给民众生活带来了巨大痛苦。
面对烂泥般的俄罗斯经济,叶利钦除了选择有过成功先例的“休克疗法”赌一把,还有其他更好的选项吗?
包括那些嘲讽叶利钦“上当”的人们,他们有更好的解题方法吗?
当然不会有,他们除了会贴标签,还能指望他们干什么。
就在“休克疗法”猛烈冲击俄罗斯经济体系时,叶利钦在1993年10月上演了“炮打白宫”的闹剧。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权分裂出了两个权力机构。
一方是总统叶利钦掌控的行政机关,掌握最高行政权;另一方是鲁斯兰·哈斯布拉托夫领导的俄罗斯联邦立法机关,掌握最高立法权。
与美国三权分立,彼此牵制不同,两边都想成为主导者。
斗争在1993年10月达到顶点,9月29日,叶利钦强硬解散议会,命令所有议员离开议会所在地 - 白宫。
不是美国那个白宫,别混淆。
议员们不肯,双方陷入僵持。
10月3日,支持议会的数万民众走上街头抗议叶利钦的决定。
被激怒的叶利钦命令军队包围白宫,10辆坦克和20辆装甲车开进白宫区域。
10月4日上午10点,在叶利钦的强压下,俄军坦克炮击了白宫大厦。
军队随后冲入白宫,鲁斯兰·哈斯布拉托夫被当场逮捕。
示威群众则在军队的镇压下被驱散,事后统计,200多人被杀,1000多人受伤。
自此以后,总统成为俄罗斯的绝对主角,俄罗斯政体也与西方渐行渐远。
故事还没结束,1994年,车臣战争爆发。
车臣战争的背景不介绍了,篇幅有限。
大家只要记得一点就行,第二次车臣战争把车臣揍趴下了。
但第一次车臣战争,俄罗斯打得稀烂,阵亡+受伤+失踪+被俘的俄罗斯军人多达2.3万人。
最无语的是,付出惊人代价后,俄罗斯居然从车臣撤军了。
没错,尽管付出了可怕的伤亡,也占领了车臣。
可叶利钦政府无力维持车臣地区的稳定,恐怖袭击活动不断。
为了息事宁人,莫斯科只好在名义上确认对车臣的统治权后,黯然跑路。
在当时的俄罗斯人心中,叶利钦就是一个治国无能、御敌无方的白痴。
从1993年开始,到1999年主动退位,叶利钦的支持率就没有达到过两位数。
如果是在西方国家,叶利钦早就被赶下台100次了。
尽管没有下台之忧,可叶利钦也明白,如果再不做些什么事来凝聚人心,他这个总统真就该当到头了。
叶利钦之所以治国无能,因他是苏联僵化官僚体系培养出来的,满脑子都是苏联那套。但俄罗斯“新生”之后,叶利钦又想把俄罗斯改造为民主国家,彻底融入西方。可改造过程中,叶利钦发现他有丧失权力的风险,于是又不愿意放权,最终把俄罗斯搞得一团乱糟。普京不同,他也想融入西方,但不是以把俄罗斯改造为民主国家的方式。而是部分恢复苏联体制,把俄罗斯打造成一个西方民主外衣+苏联专制内核的怪胎。然后忽悠西方接纳自己,奈何西方国家又不是白痴,根本不上套。
02
俄罗斯军队在车臣的糟糕表现促使叶利钦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恢复红场阅兵。
经济崩溃、战场表现一塌糊涂、社会动荡不安,以叶利钦为首的统治集团急需调出一桶足以稳定全国民众的粘合剂。
阅兵几乎可以说是最佳选择。
苏联数十年的统治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尽管俄罗斯民众深知面包比坦克更重要,但绝大多数俄罗斯人默认了宏大叙事所牵动的精神力量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苏联时期,能玩宏大叙事的领域多了去了。
重大科研项目突破、火箭卫星上天、苏联体育代表团在奥运会上的突出表现等等,阅兵只是宏大叙事中的一项。
可到了俄罗斯时代,能宏大叙事的领域一塌糊涂。
梳理来梳理去,似乎只有阅兵还能拿出手。
很多人会说了,1995年恢复红场阅兵是因为恰逢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并没有其他因素。
事实并不是如此,俄罗斯取代苏联后一直想与苏联割席。
红场阅兵作为苏联的标志性产物之一,俄罗斯压根不想继承。
因为俄罗斯作为苏联的颠覆者,继承苏联的阅兵式,怎么说都说不过去。
给大家举几个例子,2025年5月9日的红场阅兵,正好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咱们这边的媒体,包括官媒报道,大量充斥着“俄罗斯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或者“俄罗斯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等等一类的词条标题。
事实情况呢?
俄罗斯官方,以及官媒,从来就没有用过“纪念苏联……”的字样。
比如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报道原文:“5月9日,纪念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的阅兵式将在红场隆重举行……。”
俄罗斯塔斯社的报道原文:“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星期五(5月9日)在红场举行,总统普京在中央观礼台发表讲话……。”
还有普京本人的讲话:“亲爱的俄罗斯公民们!亲爱的老兵们!尊敬的来宾们!士兵同志们!军官同志们!祝贺大家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节日快乐!”
只有在讲话的后半段,普京才提到苏联。
俄罗斯自己都在避谈苏联……,伟大……。
邻居却在大谈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相当滑稽。
除了在宣传语境上尽量避谈苏联,其他去苏联化行动上,俄罗斯官方也是不遗余力。
2015年,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反对红场举行阅兵期间遮盖列宁墓。
苏联时期的红场阅兵,主席台都搭建在列宁墓上,隐喻苏联一直继承列宁的意志。
可到了俄罗斯时代,只有1995年的阅兵,叶利钦站在列宁墓上检阅部队。
此后历次的红场阅兵都是在列宁墓前搭建领导人临时检阅台,并在临时检阅台检阅部队。
由于临时检阅台(主席台)太大了,完全遮挡了列宁墓,因而引发了俄共的强烈不满。
可反对归反对,俄罗斯政府依旧坚持遮挡列宁墓。
另一个去苏联化的痕迹是俄罗斯国旗的位置。
2005年,俄罗斯国旗没有在红场阅兵中出场,出场的只有苏联旗帜。
2015年,俄罗斯国旗与苏联旗帜并列出场,但在通过主席台时,苏联旗帜在前,俄罗斯国旗在后。
2025年,俄罗斯国旗在前,苏联旗帜在后通过主席台。
而且必须要指出,在2015年,苏联国旗与俄罗斯旗帜的高度是一致的。
可在2025年,苏联旗帜已明显比俄罗斯国旗矮了一头,可对比下图。
所有迹象都表明,俄罗斯既想利用继承自苏联的红场阅兵做文章,但又不想与苏联绑得太深。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1995年恢复阅兵与所谓的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没有关系。
那是苏联的产物,俄罗斯不想碰。
至于纪念活动,形式有许多,叶利钦也可以采取招待会的方式。
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盛大聚会,邀请外国政要出席。
可如果只是举行这种聚会,俄罗斯民众就看不到了。
大家都懂吧,有些事是要做给民众看的。
俄罗斯老百姓日子过得不如意,对叶利钦政府有满腹不满,需要用宏大叙事给他们来一针强心剂。
红场阅兵就这么恢复了。
效果自然也是有的。
看到俄罗斯军人列队走过红场,电视镜头不断扫向主席台上的数十位外国贵宾,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尽管肚子还饿着,可精神食粮有了。
精神食粮满足了,对俄罗斯政府的怨气多少也能消散一些。
2021年红场阅兵,注意!在2021年,就已经是俄罗斯国旗在前,且高苏联旗帜一头。
红场阅兵是俄罗斯政府精心烹制的一道精神大餐,目的是让俄罗斯民众忘记现实困境,陶醉在宏大叙事中。
03
俄罗斯政府很少透露阅一次兵需要花多少钱,上一次公布花销还是在2015年。
红场阅兵组委会主席,时任总统办公厅主任伊万诺夫接受“今日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透露,共花费了285亿卢布。
按照2015年的卢布兑美元汇率,约折合4.8亿美元。
费用包括参阅士兵的日常饮食、训练花销;所需商品的采购花销;安全保障支出;彩排的费用;参加阅兵老战士的补贴等等。
光是为红场阅兵打广告,就花了3000万美元。
时过境迁,大家觉得一次阅兵,4.8亿美元还压得住吗?
考虑到必要的通货膨胀,就算5亿美元吧。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才5亿美元,不算多吧。
凡事最怕对比,现在给大家做个对比。
2024年8月,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了2025年预算草案,分给科研的预算只有40亿美元。
而俄罗斯军方拿到了1706亿美元的预算,比2024年高出240亿美元。
40亿美元的科研投入是什么概念?
202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共投入了38亿美元的科研经费,位列全美高校之首。
俄罗斯在2025年预计投入的科研经费,仅仅比2023年美国一所大学的科研投入多2亿美元。
40亿美元/年的科研投入,仅相当于美国科研投入的0.66%;中国科研投入0.85%;日本科研投入的2.6%;韩国科研投入的5.2%。
因为战争,俄罗斯经济很困难,所以莫斯科一直在截留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事实上,截留养老金这事,俄罗斯政府早在2014年就开始干了。
当年普京签署总统令,冻结俄罗斯养老金。
说白了,就是是扣留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部分,暂不转入养老基金池,转而补贴国家财政。
如今2025年了,通过这一手段,俄罗斯政府至少截留了750-900亿美元的养老金。
这部分养老金去哪了?没人知道,也没人敢问。
更搞笑的是,俄罗斯联邦养老金池的政府管理运营费用一直居高不下,每年都要支出12-14亿美元。
怎么要花那么多钱?没人知道,也没人敢问。
俄罗斯官方数据显示,他们的人均养老金是20941卢布,折合人民币1682元。
但俄罗斯老人实际到手的养老金有多少呢?俄罗斯民间的调查数据:9300-10500卢布。
也就是说,4000多万俄罗斯退休人员只能拿到政府公布的平均养老金的一半,可能还不到。
说到这里,还觉得5亿美元少吗?
如果转化为科研投入,可以增加全俄科研投入的12.5%。
如果转化为养老金,按20941卢布计算,可为近16万退休人员发一年的养老金。
但站在克里姆林宫的角度,账不能这么算。
科研投入是投入了,出成绩还不知道猴年马月。
养老金是增加了,可出不了政绩。
阅兵就不同了,宏大叙事不能停,事关国家脸面。
至于其他的,你都有那么宏大的阅兵式可看了,还不够你骄傲吗?还在乎拿到的养老金太少吗?
俄罗斯政府和民众的逻辑是不同的,所以……,这是一场无法调和的政治游戏。
作者: 淮河雨
-------------------------
嗯,阅兵却能够会让老大变得更“自信”。这是迷幻药,能让老大越打越上瘾。
打吧,打到像老齐和他太太那样的一天到来。
那些看到阅兵就激动的人,那就像手术前打麻醉药一样,有效期就是一小会,真正强大的国家都是在战场上-真枪实弹的玩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