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刚过三十的小夫妻是从上海来的,目前定居湾区,两人都从事高科。两年前,房价疯涨的时候,在众多购房者中,成功抢购到一栋150万的小木房。眼下有房贷要还,还要供养若干猫娃狗娃。
小木房有个院子,妻子小陶突发奇想,可以开辟菜园,种些西红柿。她仿佛看到西红柿熟了,红红的,挂满枝头,去院子里摘下来,一口咬下去,汁水四溢,酸甜可口,从菜园到餐桌,一步到位,太棒啦!
于是,小陶特意去了一个专卖有机植物的苗圃,买了一株西红柿,为了保证其健康快乐地生长,又买了几袋肥土,外加各种有机肥,一拉卡,200多刀。
小陶高高兴兴回了家,栽种了西红柿,几个月浇水施肥,精心护理,或许天气有点阴冷,阳光不足,西红柿长得不尽人意,只寥寥几个,全无挂满枝头的丰收美景。丈夫小高嘀咕,200刀换来几个西红柿,太贵了吧。小陶听了却无动于衷,当时为了开心买的苗,开心过了就好。
小陶对于钱,向来是马大哈,买东西基本是出于需要,有时也会出于喜欢,常常忘了货比三家。别说三家,哪怕事先看看价格牌也做不到。她享受那种立马解决问题(买必需品)和得到满足(拥有喜爱之物)的感觉。再说,钱不就是让人花的吗?能买来快乐就好。
有一次,小夫妻去Whole Food,看到一个外表不错的柠檬,旁边挂个牌子$6.99,小陶随手拿一个,小高虽觉得柠檬7刀一磅有点儿贵,但一个柠檬没多少重量。到家后,小高心算算,觉得那天买的东西有点儿贵,再仔细看账单,才发现贵就贵在那个柠檬,是$6.99一个。他左看右看,看不出这个柠檬有啥特别。小陶也看不出来,不就是一个柠檬嘛,谁知道有这么多花样?再说了,她需要柠檬做菜,满足需要了,这钱就花得值得。
在有些人家,夫妻俩这会儿可能因为花钱理念不同吵起来了,这样稀里糊涂浪费钱的妻子,在有些人看来,简直是在败家,至少是笨。人们吵架的一个原因,往往是觉得自己高明,别人太笨。其实,你要通过争吵让别人接受你是个聪明人,这件事本来就不聪明。
这对小夫妻没有吵架,钱是世间万物之一,各人视角不同,看万物的注重点也不同,我欣赏他俩的互相包容、理解和大气。
我认识的华人中,不少人保持了勤俭节约的传统,购物时比较注重“物有所值”。就像我,去超市买菜会看看有没有促销打折的食品,尽量挑比较实惠的买,而且我绝不会忘记事先看看价格。而我的美国先生会直接走到他需要的物品前,不看价格,拿起就走。在我几十年的言传身教下,他总算知道应该对比一下不同品牌的价格,然而,真的到了店里,又常常忘记看价格。看来,我们是在两个层次思维,他看到的是钱物交换,如此而已,我则深入到分析层次,加入了“价值”这个标准。
其实,我先生那样的购物习惯也没什么错,比我多花了几块钱,却省下了时间和脑筋。不是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吗?
不少人觉得,生活经历可能会影响一个人对钱的看法。小陶不在乎钱,是不是因为家里有钱?其实不然,小陶父母是普通的工薪族,中等收入,但因为她是独生女,加上国内又流行“女儿富养”的说法,从小到大,父母都会尽量满足她的物质需求。偏偏小陶也不特别追求物质,注意力都在别的事上,父母足以满足她有限的需求,她也从未遇到过无钱寸步难行的窘境。
小陶是好学生,高中毕业考进了复旦。在复旦才念了一年,全家移民到美国。初到美国,家境不好,一般人可能会就此认识到钱的价值,学会“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而小陶那时候在社区大学修普通教育课程(general education),心思都放在如何尽快修完课,转学去所好大学。后来她去了伯克利,毕业后又去剑桥拿了硕士。之后找工作顺风顺水,工作不多久就有了六位数的年薪。
在伯克利的时候,小陶遇到了复旦同学小高。他乡遇故知,两人成了亲密好友,继而谈起了恋爱。等小高拿了博士后,两人就结婚了。小高也是上海人,老爸是某银行总管,家底雄厚,父母早早做准备,为他买了浦东的公寓作为婚房,前两年上海房价飙涨时,那套公寓的价值过了千万。父母满心希望儿子媳妇回上海定居,可是小两口没有海归的打算。
在这种情况下,小高蛮可以卖了上海的公寓来买湾区的小木房,但是小夫妻有志气,那是父母的钱,他俩认为靠自己是上策,可以生活得更随心所欲,心安理得。
小高博士毕业后进了一家著名的高科公司,收入不菲。但为了“诗和远方”,辞职去了初创企业。他是在疫情前跳的槽,那时候,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投资者也大手大脚,钱哗哗地投进来,小高干得热火朝天。可要创出个名堂来,也非易事,几年过去了,产品仍在完善中。值得庆贺的是,公司还活着,并能开给小高一份薪水,年薪10万刚过头,与他同学同僚相比偏低,但为了理想,牺牲点收入也无妨。
由此可见,小高也不把钱看得很重,但毕竟他爸是管银行的,近朱者赤,耳濡目染,对如何保证家庭收支平衡,小高还是挺上心的。小高买东西货比三家,挑实惠的买,很会过日子,根本猜不到他出身于富裕之家。
目前,小陶的收入高于小高,两人收入加在一起,有计划地用,足够还房贷和日常开支。小夫妻目标一致,要经营好自己的小家。小陶知道自己对钱太无感觉,还是让小高管理比较妥当。为了防止乱花钱,信用卡由小高统一管理,只给小陶留了一张,带在身边应急用。平时买东西,小陶只能用借记卡,卡里仅有200刀,用完了,再由小高往里转钱。这一“止损”之招不错,有时小陶稀里糊涂买东西,但一次不会超过200刀,从而小陶依旧可以享受花钱的自由,却又不会影响家庭的整体财务。
当然,小夫妻俩能达成协议,关键是互相信任,夫妇同心。倘若有一方疑心重重,斤斤计较,估计已经吵翻天了。这并非说不在乎钱的一方一定要把财权拱手相让给另一方,万一另一方是控制狂、铁公鸡、骗婚者呢?但是,倘若对方靠得住,交出财权既避免犯错误,又省心了,何乐不为?还是套用一句老话: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长话短说,统筹学讲优化程序的事,如何思考计算什么是成本最低,效果最佳的方法。
感谢分享!! 好故事。
结论是,自己加油省下的钱worthless 。可是要强迫自己去做一件自己最不喜欢的事。
年轻时, 有一门以前称为统筹学,现在称为运筹学的学问。通过统计运算分析得出最佳运作程序。
我现在买米面油,饮品副食都在楼下超市每周一次的购物日购买,95折。
鱼肉蔬菜馒头包子等,都在深圳过来办的小超市钱大妈买,价钱比照深圳的,算很便宜。
衣裙大部分在玛莎买,英国牌子,经典的设计和布料,佷适合我穿。略迟点季节买,很便宜,价格比照内地。
所以,现在是我最好的时光,搞清楚了过日子的密码,胸有成竹,每天开开心心,快快乐乐。
照片拍得棒,构图活波,色调轻盈,夏日感满满:)
俺跟那位小陶差不多,在钱上一向都是马大哈,还好,钱没稀得跟俺一般见识,该咋地就咋地,哈哈哈。。。
海风新周愉快!
看海风文,又想卡麦尔了。
生活其实就是零零碎碎,啰啰嗦嗦。二人铸造的世界,需要二人合力再铸造,直至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