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安37岁了,依旧单身。四年前,获得了伯克利心理咨询的博士,并受聘于旧金山一家心理诊所。毕业时她就提醒自己,要把跟异性约会提到议事日程上了,为之还注册了一个约会网站。遗憾的是,初入职场不久,疫情爆发,需要心理咨询的病人激增,忙得她应接不暇。一天下来,精疲力尽,毫无精力再去约会网做选择题。
那个约会网站推行的是“女选男”,网站每天给女会员推送十名“匹配”的男会员信息,女会员如果感兴趣,就在照片上勾一下,这时候,如果男会员也有兴趣,就可以开始跟女会员联系了。而如果女会员不主动打勾,男会员是不能跟女会员联系的。
至于“匹配”,自然是 AI 的选择,譬如某女称自己喜爱运动、旅游、阅读,正好某男也喜欢其中一二项,这两位就配上了。这样马马虎虎的拉郎配,使得该网站能保证每天为每位女士推送十名候选人。
玛丽安供职的心理诊所开始让她着重于青少年的心理咨询,尤其是患有厌食症的青少年。这一板块非常难做,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就医,基本都是家长逼来的,而他们完全意识不到,或坚决否认自己病了。跟这些病人沟通异常困难,不少病人对心理咨询师抱着抗拒,甚至敌对的心理。每次咨询完,都要花时间记录下咨询的过程,每天还要跟团队其他医师讨论下一步治疗方案。与此同时,不少家长也会怪罪心理医师,我已经付了那么多的诊疗费,怎么孩子的心理问题依旧存在?他们不了解,心理治疗有无效果高度取决于病人的主动参与和医患配合。为了帮助患者,玛丽安费尽脑筋,面对工作中的一个个挫折,连她自己也需要不时去看心理医生,述说自己的困惑和压力,免得自己也抑郁了。
由于心思不在约会上,玛丽安虽然见过几名男士,但都以失败告终。审视了自己的生活之后,她终于决定放弃厌食症这一板块。从业四年,她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病人资源,调整工作重心后,终于有精力认真面对自己的婚嫁大事了。
前几个月,玛丽安在伯克利的同学为她介绍了一位男友。男友离异,有个10岁的女孩,跟前妻共同抚养,本人是律师,有自己的事务所,业务经营得不错。男友的谈吐和风度都大气有范儿,玛丽安相当满意,但是男友年龄比较大,已经49岁了。
玛丽安不在乎男友的年龄,但是男友似乎对两人的年龄差相当敏感。约会了几次,双方挺合得来,男友突然问道:你比我小十多岁,为什么不找个年龄相仿的呢?
玛丽安答:也找过年龄相仿的,但遇到的都有点儿慌慌张张,我希望男人比较沉稳,有责任心。
男友又问:如果我们合得来,决定在一起,那你是否想过,我比你大十来岁,你愿意帮老夫换尿布吗?
问得玛丽安措手不及,她说:为什么想得那么远?这恐怕是三十年之后的事吧?三十年中不知会发生什么,我们需要现在就去讨论吗?
男士没有再追问下去。过了几天,他便邀请玛丽安去他家共度复活节,顺便让她见见自己的母亲和女儿。玛丽安那时刚认识他一个多月,感到有点儿意外,八字还没一撇,需要如此郑重其事吗?不过,这也显示出男的对他俩的关系还是认真的。
到了他家,他母亲见多识广,非常和善,但那个10岁的女孩,对玛丽安非常抵触,常常无缘无故大喊大叫,企图打断玛丽安跟父亲和奶奶的对话,倘若大人制止她,她几次三番冲过来,拉开玛丽安的鞋带。亏得玛丽安是学心理学的,知道这孩子无非就是想激怒她,便对孩子的举动置之不理。
晚上,玛丽安躺在客房的床上,隔壁是女儿的房间,男友在跟女儿大声谈心,玛丽安听得清清楚楚。男友问:你觉得玛丽安怎么样?
女孩说:我恨她。
男友说:玛丽安是很不错的女士,我喜欢她,以后你会经常见到她。
女孩大叫:我不要见她。
男友说:不见她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以后可能天天跟她在一起。
女孩问:你要跟她结婚吗?
男友说:我不会跟她结婚的。
听了这番话,玛丽安开始审视这段关系,她究竟想从中得到什么?如果男方不打算结婚,而她对婚姻抱有希望,是不是还应该继续交往下去?
事后,玛丽安问了男友对婚姻的看法,男友说因为上次离婚,为了财产打得不可开交,因此觉得不必再要那张纸了,两人相处快乐就好。如果玛丽安真想结婚,那就做个婚前契约,以防万一。
玛丽安现在也有点举棋不定了。找老夫的优点是人生阅历丰富,沉稳老成,比较靠谱。缺点也是人生阅历丰富,知晓花开花落,月圆月缺,万事应该做好最坏的打算。男友想到了换尿布,虽然不一定成为现实,但老夫少妻的晚景,多半是少妻服伺老夫。
我倒是觉得这位男友非常实际,在两人关系尚未深入下去之前,先给对方来个休克疗法 (shock therapy),把尿布、婚前契约、任性的女儿,一齐推了出来,假如这些都无法阻挠两人的继续交往,或许就是真的有点儿缘分了。
如果不爱,那换尿布就是肮脏事,不喜欢,可能还会诅咒。
我们都年轻过,也都经历了风风雨雨而有一些年龄了。
感性和理性的天平,也从左到右的倾斜过,年轻时感性远远大于理性,然后是平衡区,直到理性大于感性,我们开始老了,也世故了,也变得越来越实际了。
哈哈哈,我也觉得这么早就想到换尿布有点煞风景。海风姐的故事,总是能让大家有热烈的分享,赞好文。:)
来芬兰的头两年一切还算顺利,没想到芬兰男人身体越来越差,慢慢发展到记忆模糊,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等等等,朋友原想着来芬兰享福,没想到变成整天伺候一个病人。她在国内退休了领一份退休金,在芬兰也退休了也有一份退休金,同时按照芬兰的福利政策,她每天照顾丈夫算一份工作,也可以领一份很不错的工资。
这样一来她骑虎难下了,跟芬兰丈夫没有那么深的感情,离婚回国吧经济上损失惨重,可是呆在这边又实在不快乐。她每天度日如年,最大的快乐就是疫情前每年回国3个月,每次回国都呆不够舍不得走。我说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彻底离开芬兰?因为她真的不适合呆在任何西方国家,从来没有真正融入过,始终保留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做派,更没有理解过西方国家真正的好,除了挣钱她几乎一无所获。
她说女儿有2个孩子,为了家庭不得已做了全职主妇,她要挣钱为女儿还房贷,另外周围人都知道她嫁到国外了,认为她过着人上人的日子,如果回去了会被人笑话。其实她女儿有大学文凭,孩子稍大一点后就可以出来工作,女婿也是有工作的。真正的原因只有她自己知道,难不难受也只有自己知道。。。。。。
俺感觉这俩人之间像是做生意谈条件,根本没有多巴胺。互相没有吸引力和很享受的恋爱感,在一起多别扭啊。
也期待结局:)
等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