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我和某人都约会了家庭医生。听了两位医生的高见之后,我俩只剩下大眼瞪小眼的份了。
先说某人的约会,这个约会来之不易,等了足足有十个月,终于见到了内科医生。
去年八月,因对于是否需要手术,希望得到“第二意见”,某人联系了旧金山大学医院,却被告之,由于三年未去医院就诊,已被取消看病资格,需要由家庭医生重新转诊。他联系了家庭医生,又被告知,由于三年没去看家庭医生,也被解除了医患关系。因为某人有这样那样的慢性病,经常看不同科的医生,这些医生及时给他医嘱,为他开药,变得没有必要再去看家庭医生了。
为了转诊单,我们上网去找家庭医生,发现内科医生非常少,而且几乎都不接受新病人,唯有两位70多岁的老医生(一位78岁,一位73岁)还接受新病人。念及这二位几年内可能退休,看不了多久又需要重新找医生,便联系了当地一家大诊所。这个诊所有两个门诊部,一个干脆拒收新病人,另一个说要等10个月医生才有空。
当时某人找 Doctors on Duty 救了急,同时也约会了诊所的医生,先排上队再说。上个星期,终于排到了,某人兴冲冲去拜见了“哈迪” (Hadi)医生,从简历上看,这位内科医生曾在一著名医学院教过书,对减肥和营养学很有研究。
不愧为是减肥专家,哈迪医生精瘦精瘦的,50来岁,白头发,小平头,看似来自南亚。精瘦医生一见白胖病人,便语重心长告诉他:你需要减肥,减肥对你的健康会有好处。接着,他告诫某人,肉要少吃,特别不要吃牛肉,实在馋肉,只能吃鸡胸脯肉,一顿不能超过3盎司;鱼要少吃,三文鱼胆固醇高,大鱼有水银,吃点白肉的小猫鱼还行;贝壳类海鲜最好别吃,某人这会儿有点儿沮丧,因为他爱吃龙虾螃蟹;奶制品要少吃,牛奶和奶酪最好少碰;甜食是绝对不能吃,什么巧克力冰淇淋饼干蛋糕,再不要出现在你家。
某人这会儿沮丧透了,因为他非常喜欢甜食。哈迪医生又说:油要少吃,盐要少吃,如果你跟一些老人一样,有胃泛酸,酸的辣的都别吃。要减肥,米饭别吃,面包别吃,面条别吃,土豆别吃,什么苏打饼干、玉米片、土豆片之类的都是垃圾食品,全要戒了。
某人惶惶然问道:只有蔬菜水果可吃吗?坚果呢?
哈迪医生说:蔬菜可以多吃,水果也要看,太甜的要少吃,西瓜、菠萝、草莓、苹果、橘子...... 某人这时已快崩溃,世界上还有什么能吃的?最后,哈迪医生又补充道:坚果只能吃几粒,哦,差点忘了,鸡蛋也别吃。
某人垂头丧气回到家,告诉我这不能吃那不能吃。哈迪医生深知,对这种七老八十的胖子而言,减肥一定非常困难,这个年龄的胖子不可能再去奔跑跳跃做激烈运动,搞不好摔断腿拧伤腰,血压升高手冰凉,都不是闹着玩儿的。因此,他给某人定的目标是很人道的,一周减肥一磅,过三个月再去看医生,那时候,某人必须减掉12磅。
为了帮助他达到目标,我开始每天色拉、炒素(有时是水煮蔬菜)、蔬菜汤、豆子汤,不过老人不是需要蛋白质吗?我还是每顿加点儿荤菜,只是量比较少。几天下来,他减了3磅了。
朋友说,到了一定的年龄,旅游游不动了,物质不追求了,美食成了主要的享受,可是年龄大了,器官老化,代谢失调,这高那高的,连吃美食都不能随心所欲了。所以各位年轻朋友,赶紧今朝有酒今朝醉。
接下来,轮到我去看家庭医生了,这位医生看了有30年了。今年他已经73岁,不再每天看门诊,一周只看三天半。他最喜欢我这样的病人,半年看一趟,看之前验个血,他只需要解释一下验血报告。之所以每次验血,是因为我胆固醇有点高,高了30多年了,但好坏胆固醇比例在正常指标之内,心脏病风险因素不高。每次他都会问我:有什么健康问题吗 (Any health issues)?我的回答总是:No。
看病一般不超过10分钟,但是因为胆固醇高,每次他都要告诫我不要吃垃圾食品。虽然我再三再四告诉过他,一直吃得比较清淡,不过他不相信。又告诉他,我家有胆固醇高的基因,这点他倒是相信了。可是为了没话找话,还是叫我少吃垃圾食品。然后要我多运动,我几乎每天步行30-50分钟不等,他说不够不够,要疾步如飞,大步流星,走到心跳加速,大汗淋淋才能停下来。
夏天容易做到,冬天西北风呼呼的,我走半天都不一定出汗,难道还要一天到晚在外边喝着西北风健步如飞?这样的老年生活也太惨了吧?
再说,我这样的退休人员,可以无休止地走下去,要是还在上班的怎么办?这位医生也有点理想主义。不过像我这类爹妈已经去世的孤儿,如今还有人愿意管你,就该感恩,是吧?我像儿时应付长辈一样,摆出恭敬的样子,连声称是。一出了诊所大门,就我行我素了。
这么大年纪了,对于生活是怎么回事,多少有了点感悟,医生的话要听,但多少还是要留给自己一点自由和快乐的余地。我很喜欢这句英文格言:Be moderate in everything including moderation. 中文的大概意思是:凡事皆中庸,中庸亦适度。
感觉海风住加州好久了。加州/美西的Kaiser Permanente系统就医很方便啊,作为保健功用更是有很多优势,不妨去考量一下这个系统对你是否更合适。
从医疗体制来看,还是台湾最健全。首先是看病迅速,然后就是关于医保很到位。
肥胖和寿命很多和基因有关系。一般人还是吃得杂吃得平衡比较重要。
旧金山医生荒,我不得不忍受自己现在那个说话像打机关枪的小医生。
上年紀的人,新成代謝趨緩,進食量應該減低,至於種類還是應該多樣,以能夠消化為適度,寧少勿多,不用嚇自己,給享受過不去。
祝海风姐新周快乐!
相信医生都是好心,为病人好。但病人也有各种情况,有些多因疾病象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家族基因在发病年龄上有很大影响,很多人40多岁就开始了,并不是不自律。下半生什么都不能吃,了无生趣呀。
还是该吃吃,该喝喝,不要过分的肥甘厚腻就行了。
我有个朋友的丈夫就是这样,我朋友的女儿十几岁时开始,也是这样子。
一个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最健康的蔬菜烹调法是蒸。
CNN: “Steam, don’t boil”
https://www.cnn.com/2016/05/05/health/healthy-vegetable-cooking/index.html
该吃吃该吃药吃药吧,光靠不吃治不了病。也不是所有病都是吃出来的。
You adjust it based on the need. You don't need to always follow the instructions word to word.
有一天碰到89岁的邻居老太太,她家是有长寿基因的。她说她
要去看92岁的有糖尿病的姐姐,她姐姐一直不肯打胰岛素针,并且也不特别忌嘴。我当时就想,确实,人们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要么每天挨一针并这个不吃那个不碰,要么享受食物但有适当节制,并且也不要太多的医学干预。
我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一对老年夫妇上了天堂,看到长长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美食,他们就问天使是否可以吃,天使说,你们随便吃,想吃多少吃多少,能吃多少吃多少,不必担心体重、胆固醇、血糖。老夫妻对看一眼,说:“要知道天堂里可以随便吃任何食物,我们何必在人间约束自己,不能吃很多美食呢?”海风啊,不行咱们就去天堂,天天吃好吃的,哈哈哈!
美加两国的医学院不同於其他院系:在所有的学科里(比如理工科以及法律系)都不如医学院的学期长,还有学费高,加上毕业后考取医生执照的不容易,所以当取得行医的资格并在对待患者的时候,医生自然就会小心翼翼,有时一些医疗检查宁可重复拍片,也决不能让自己承担责任(否则一旦发生了医疗事故,行医执照被吊销,这个代价承受不起)所以名义上是为患者负责,实际上是折腾病人这还让你有口难言,有苦却说不出什么、、、
至於医嘱:我们都是成年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有时候对於一些教条的医嘱你完全可以当做耳边风,听后就可以置之不理,就像当年毛爷说的那样:医生的话不可不信,但不可全信。人辛苦了一辈子到老年后,医生告诉你这个不能吃,那个也不能吃,谁信这说法--谁就是在犯傻!
我爸爸在晚年的时候,医生也是叮嘱这不能吃,那不能吃,我弟弟是拿着鸡毛当令箭,他就真相信了医生的话,不让我爸爸喝酒(一小杯也不行)看到老头子的那可怜劲,我心里挺难受的,刚强了一辈子最后竞、、、后来我发脾气啦,爸爸喝杯酒又怎么啦,那五粮液是毒药吗?
说实在的:我们都有思维能力,有最起码的判断常识,有些病~有些东西的确是不能够吃,这是一个常识,这就像我们(能够识别香与臭,好与坏一样)所以说千万别犯傻,就算他是医生也不能全信,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这样才对得起自己,这样才能多一点满足,少一点遗憾!
上述言论属衷言逆耳,信可纳之,不信可弃之。
我这边冬天的选择比较少,我还能每天吃3-5种水果,夏天的时候,我每天至少吃8种水果。水果的好处我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我的体会是每个人都要吃水果,越多越好,不要担心什么糖分,吃就对了!
老朋友也該如此。死也要是個胖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