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

一人一故事,一梦一人生
全部原创,转载敬请注明来源
个人资料
海风随意吹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困恼诺奖作者埃尔诺一生的羞辱

(2022-10-25 11:33:12) 下一个

 

 

埃尔诺自传体的小说《耻辱》写于1996-1997年间。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1952年六月的一个星期天,她母亲心情特别不好,在饭桌上一直跟父亲争吵。吃完了午饭,母亲依旧大声责骂父亲,絮絮叨叨,没完没了。父亲开始不作声,突然,他全身抖动,大口喘息着,站起来一把揪住母亲,吼叫着推她走出了厨房,父亲声音嘶哑,令人毛骨悚然,这是埃尔诺从未听到过的,她吓得跑到楼上躲起来。这时,她听到母亲在楼下大声喊叫:我的女儿!救命啊! 

 

埃尔诺跑下楼,在昏暗的地窖里,父亲一手死死抓住母亲,另一只手操起放在砧板上用来砍柴的刀,埃尔诺拼命叫喊,嚎啕大哭,父亲松开了母亲,三人回到了厨房。父母都喘着粗气,父亲仍在颤抖,他不停地对女儿说:你哭什么,我又没打你。女儿说:你吓死我了。这时候母亲故作轻松地说:好了,我们不吵了,一切不愉快都结束了。之后,一家三口骑自行车去附近的乡下散步,谁都没事了。 

 

发生这件事的时候,埃尔诺12岁。虽然几分钟后家庭生活就回到了以前的状态,但是对埃尔诺来说,生活永远不一样了,因为从那天起,她有了羞耻的感觉。

 

 

 

整部小说围绕着作者12岁的记忆展开。女孩的世界是封闭的、狭小的,犹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穷人所处的世界。有限的资源注定穷人没有太多的选择,他们沿袭着世世代代的守则生活着。埃尔诺细腻地描写了她居住的城镇和街区、她家的房子和日常起居、她的寄宿学校和老师同学、她的课外活动和难得的旅行。 

 

埃尔诺居住的小镇经历了二战,千疮百孔,镇中心残留的建筑以及修建好的房屋多半为有钱人居住,象征着财富,越往外扩展,居民越贫穷,埃尔诺家处在中间,那个小镇从富有通往贫穷仅仅是几百米的距离。 

 

她家的房子在街角处,楼下是咖啡厅和杂货店,把两者联系起来的窄小空间是厨房和通往楼上的楼梯间。楼上只有一个房间和阁楼,一家三口住在一个房间里。户外有木板搭起来的厕所,没有自来水,因此需要“保持清洁而不浪费水“,一盆水用来洗脸、洗手、洗脚。

 

跟周围的人一样,女孩生活在传统的守则中,人们谴责离婚者、共产党人、未婚同居、单身母亲、酗酒的女人、堕胎的女人、家门口肮脏不堪的人。

 

埃尔诺的父亲不信教,母亲每周去做弥撒,她的主要目的是求神保佑一家免遭灾难。母亲心心念念要改变家里的穷困,让女儿过上更好的生活。于是,父母送埃尔诺上了私立学校。在这所私立学校里,贫穷女孩与富裕女孩被严格隔离开来。埃尔诺进了富裕女孩的班级,可是同学的家境几乎都比她好,但她的成绩总是在年级名列第一,老师(修女)对她颇为欣赏。为此,12岁的女孩在学校相当快乐。

 

 

然而,周围同学不同的生活方式,如她们的举止、谈吐、衣着、兴趣、身体的发育不但唤醒了作者对高年级女生的性好奇,也让她开始意识到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东西。也就是说,作者童年的天真在12岁渐渐消失,她开始用不同的眼光去审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羞耻成了她的新生活方式。 

 

为什么一个短暂的暴力事件会产生羞耻,而不仅仅是恐惧?暴力之后的几分钟,父母就回复了平静,好像暴力从未发生过一样,这就是他们的生活常态。文明,譬如彼此尊重,都是可有可无的。 

 

 

另一件令她记忆深刻的事是母亲安排她和父亲去参加一个旅行团,他们是整个旅行团里社会地位最低微的旅客。当埃尔诺试图跟她差不多年龄的女孩交往,那个女孩却在挑剔她的服饰。其他的旅客带了零食在路上享用,而父女俩只带了一瓶用于防病加了糖的柠檬酒。别的旅客带了旅行指南和不同的鞋,而埃尔诺除了脚上穿的一双白皮鞋,没带其他的鞋。她穿着白皮鞋爬山,去沙滩,不久白鞋变得脏兮兮的,而他们没有多余的钱让旅馆帮着清洁皮鞋。在就餐的餐厅里,父女俩被安排在角落的餐桌,伺者热情地为其他客人服务,惟独冷落他们。老实巴交的父亲不会抱怨,也不敢抱怨,跟上过私校的女儿又没有共同话题,两人沉默地对坐着。而旁边桌上的一对父女却在高兴地高谈阔论。

 

这一切给12岁女孩的内心带来的是焦虑和羞耻感。她看到了不同阶层的差别,更要命的是,学校教育让她学会了用上层的眼光去审视、去评判自己和父母。

 

 

其实这样的羞耻感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当你身处人群中,又因你的某种”不足“,跟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不免会产生羞耻。譬如我小时候上体育课,同学都跑得飞快,而我永远追不上他们;上大学时去码头劳动,同学扛得动很重的木箱,我则被安排去搬小纸箱......

 

埃尔诺用轻盈平静的笔调把12岁记忆的马赛克拼凑成一幅生动的五十年代的生活画。读者的自身经历会让他们捕捉到不同的亮点,不断引起共鸣。埃尔克的回忆让我不时想起在上海,在那个封闭时代长大的经历。看似组织松散、跳跃性的叙述,呈现给读者的不仅是众多的生动画面,也是一个少女的心路历程。

 

喜欢故事情节的读者不一定会喜欢这部小说,因为小说的不少篇幅描写的是微妙的感觉、孤立的一个场景、一句作者认为有趣的话...... 这一切更需要读者自己去感受。难怪法国人说,只有法国人才能写出这样一本广受法国人喜爱的书。 

 

 

(埃尔诺的照片均来自网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5)
评论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艾唱' 的评论 : 谢谢艾唱鼓励。这本书更注重心理,有些感觉挺微妙的。
艾唱 回复 悄悄话 赞海风好文笔,这个书评写得好棒,人性太复杂啦,书里也呈现的淋漓尽致。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inda1999' 的评论 : 谢谢琳达临帖。静心看书是享受。星期天愉快!
linda1999 回复 悄悄话 博主的每篇书评都有让人想沉静下来去阅读的感觉,赞文笔!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也猫' 的评论 : 猫猫好,我也喜欢作者的文笔,简洁自然,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却让人很有共鸣。夫妻交流的方式各有不同,有些人家是大嗓门,听着像吵架。只要没有暴力行为,这种方式也比冷战好。:)谢谢临帖留言。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QQ' 的评论 : 巧巧好,我现在眼力不好,书看得也不多,这位作者得语言(中译本)读起来轻松,才一口气读了三篇。:)安康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碼農學寫字' 的评论 : 随时欢迎码农光临!
也猫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我也喜欢她的小说。虽然作者比我大,几乎是一代人的差别,虽然作者是法国人有东西文化的差异,但贫穷抹掉了这些差别。描述的场景非常熟悉,夫妻之间的这种关系的表现形式在我们这一代人中非常普遍,这是女儿特别不能理解的事情“这个吵法,为什么不分手?”我说你不懂,这是夫妻交流和关爱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代代相传,似乎社会发展物质财富对此影响不大。作者的文笔非常细腻,用词特别好。获诺奖的小说我一般看不下去,她是个例外。
XQQ 回复 悄悄话 最近看书真少,惭愧。要向海风学习。
碼農學寫字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海风老师的介绍。您的书评像是打开了一扇门,频频招呼门外的我进来看一看。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很喜欢弄弄,总是那么明智务实。你儿子的学校听上去挺好的,根据孩子的为人、脾性,而不是父母的地位。谢谢留言。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评论 : 蘑菇好,看来观念的多元化也有必要,一种声音,一种标准,势必有些人会成为牺牲品,当然多元也会给人混乱的感觉,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女孩子敏感,男孩子比较木纳。我儿子学校学生来源层次基本上差不多,有些强弩的,能看出来,但孩子们好像不这么看,统一校服看不出贫富,最多的还是个性,比如合群的,性格开朗的,会展示个性的,都招人喜欢。所以我觉得没必要让孩子一定上私校,得舒服,精神上的自由开放,才能带来生活的追求欲望:)
PeonyInJul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哈哈,姐也有粗心的时候, I feel better. 说实话, 我提问题的时候不知道是typo, 纯粹是因为自己无知。 尤其不知道作者的名字在英文里怎么写。 后来从留言(第一篇的留言)看到丹黎写了Ernaux, 我猜想,也许作者的中文译名有两种, 埃尔诺和埃尔克。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回复 悄悄话 海风姐的书评真是简洁又深刻,父母的争吵固然给孩子留下阴影,跨越阶层送孩子上私校,是好是坏还真是难说,孩子需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一点感觉现在也是如此呢。问好海风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pot321' 的评论 : 谢谢点点,顺祝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万湖小舟' 的评论 : 小舟言之有理。埃尔诺还是幸运的,身处一个开放的社会结构,让她能展示自己的才能。我喜欢美国人说的, 你是谁你认识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做什么。当然这也是比较理想的说法,在现实生活中,“你是谁你认识谁”还是起点作用的,只是在开放的社会里,起的作用相对小一些。谢谢小舟临帖。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iaoPan_DE' 的评论 : 小潘说得对,那些在孩子面前打打闹闹的父母,该多为孩子考虑,管好自己的脾气。周中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谢谢麦子。我喜欢连续看一个作家的作品,每篇里会有些雷同,看起来就“事半功倍”了:)诺奖的作家也不是每位都喜欢,这位算是喜欢上了。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问好葱葱。这三篇写得比较早,看过了可能更容易理解悠悠岁月了。周中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hniu' 的评论 : 谢谢临帖留言。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菲儿。菲儿聪明,一句话抓住了埃尔诺作品的本质“特别佩服安妮这种将个人的经历置于法国文化与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展开和比较的能力和写作方法,让所有的人都可以“感同身受”。”有些书之所以喜欢,就是因为能引起共鸣。顺祝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寒一凡' 的评论 : 谢谢一凡临帖鼓励!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PeonyInJuly' 的评论 : 谢谢七月纠错。我第一次打错,却被AI记住了,每次自动打出错名,一错再错,只好等下了城头再改了。我的粗心大意可见一斑吧?再次感谢。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谢谢皮卡謬夸,只看了三个中篇,她作品的一点皮毛而已。不过这三篇让我喜欢上了埃尔诺:)顺祝安康!
spot321 回复 悄悄话 跟着海风读经典。受益了。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歲月沈香' 的评论 : 问好沉香。我一点都不厉害,这三篇小说篇幅不长,每篇才70多页,算是中篇小说吧,又是中译本:)期待看你的书评。有一段时候迷诺奖土耳其作家帕穆克的作品,精通法国文学的土耳其朋友告诉我,帕穆克是法国人的写法,这才知道法国作家擅长写内心活动。谢谢沉香鼓励。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笑薇.' 的评论 : 谢谢笑薇临帖鼓励!
万湖小舟 回复 悄悄话 多谢海风分享。社会按经济地位的不同,分着阶层。不同阶层的人行为举止,社会关系不同。会使一些人感到自惭形秽。也有一些人,虽然经济地位不高,但和纨绔子弟交往时,人穷志不穷,后来做出很多成绩的人也很多。我比较肯定西方社会英雄不问出处这一点,底层有可能走向高层,高层的人也可能滑向低层,社会总是在双向流动。影响世界的IT巨头,以及特斯拉电动汽车的老板马斯克都不是出生豪门的子弟,但现在他们是世界的富豪。我并不赞赏或羡慕富豪阶层,但一个社会应该有从底层通往高层的道路。公平竞争,穷不过三代。作者埃尔克也受惠于这样的道路。
XiaoPan_DE 回复 悄悄话 书评写得太棒了,谢谢分享!父母之间绝对不能在孩子面前吵架,更不要动手,否则将是孩子一辈子的阴影。问好海风!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海风姐的书评细腻但不失简洁,我可能不习惯读这样的小说,但喜欢你的书评。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父亲把母亲拖到地窖扬言杀了她,《悠悠岁月》提了一句。谢谢海风,让安妮埃尔诺的形象立体了!
ahniu 回复 悄悄话 典型 羡慕嫉妒恨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寒一凡' 的评论 : +1海风姐真是把小说的精髓呈现给了读者!

我这篇读了一点点,安妮直白又惊人的语言从第一句就显露了出来::“6月的一个星期天,正午刚过,我父亲试图杀死我的母亲。”。我原来第一次看到这篇小说的题目《耻辱》,还以为是南非作家库切的《耻》。:)很显然完全不同的主题。

特别佩服安妮这种将个人的经历置于法国文化与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展开和比较的能力和写作方法,让所有的人都可以“感同身受”。我觉得这篇里面有很多如鹿葱书评中提到的和中国的相似的地方,我们从里面可以看到自己曾经经历过的“耻”,如海风所说的“也是一个少女的心路历程。”
寒一凡 回复 悄悄话 抽丝剥茧,娓娓道来,把小说的精髓呈现给读者,海风的书评太精彩了!
PeonyInJuly 回复 悄悄话 海风姐的书评太好了,勾起我的阅读欲望了。
BTW,埃尔克和埃尔诺是同一个人吗?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海风老师太牛了,差不多是埃尔诺小说的专业解说了,佩服!
歲月沈香 回复 悄悄话 海风姐好厉害,连续读了埃尔诺的三本书,每篇书评都写得很精彩,埃尔诺的生命仿佛就是为这些书而活着的。我最近在读另外一个法国知名女作家的书,也是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发现跟埃尔诺的写作风格极其相似,或许这就是法国味。
笑薇. 回复 悄悄话 写作真是个gift, 好文笔!!感谢分享!!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南山松' 的评论 : 谢谢松松,找不到作者童年少年的照片。一个人的一生过得好快啊!
南山松 回复 悄悄话 非常好的书评。父母在孩子面前真不能无所顾忌,不然给孩子留下的心理阴影太大了。配图也好,展现了作者由少到老的变化。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鲁冰花' 的评论 : 冰花好,成年人在孩子面前的暴力行为,对孩子的心理伤害太大了。父母最好能管好自己。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梧桐之丘' 的评论 : 梧桐言之有理,下层的无知放肆,上层的虚伪势利(虽然作者没有用这样的字眼),都描写得淋漓尽致,她更多的是内省,而不是把责任归咎于外界。很有层次、读头的作品。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觉晓好,你应该会喜欢埃尔克的作品,描写得很细腻,有许多细节。我没读过英译本,中译本是朋友发来的PDF版。因为好奇“故事情节”和大概的写作模式,一目十行读完了中译本。中译本的语言有点儿粗糙,即便如此,因为作家的水平高,还是能让人感受到她文字的魅力。因为她的写法特别对胃口,所以读起来很享受。
鲁冰花 回复 悄悄话 童年受的伤害需要一生来治愈,可怜的女孩儿。。海风书评很精彩!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读了三篇书评,很想读了。好奇海风老师这三篇找的图,都很有情调。第一篇写父亲的,你选用的图,十足的二十年代。我觉得无意在带出第二篇写母亲的年轻时候了。另外,不知中译与英译那个版本好。比如,我看见你写到中译里提及“母亲”年轻时剪男孩头,我想会不会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流行的Bob头呢。细细碎碎的描写很对我胃口的。海风老师的书评写的引人入胜,兴起阅读潮流了。真好!
梧桐之丘 回复 悄悄话 父亲高高举起砍柴刀满脸凶相肯定像极了撒旦,给12岁的姑娘脑海里植入了永不磨灭的恐怖阴影。父母的言行举止影响子女一辈子。另外,当然也是糟糕的,学校教育让她学会了用上层的眼光去审视、去评判自己和父母。介绍得好,谢谢海风。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anling_1965' 的评论 : 谢谢翰林鼓励!新周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丹黎过奖了。埃尔诺的作品写得好,我是把大意总结一下,没学过文学批评,不敢乱评。若能引起读者对她作品的兴趣,我就很高兴:)谢谢鼓励!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宗键专栏' 的评论 : 谢谢宗键抬爱。我比较喜欢埃尔克的写法,看似有点儿天马行空,实际上是有主题的。跳跃式的叙述可以启动更多的联想、推测、分析、综合,我喜欢这类让读者多开动脑筋的作品。新周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问好晓青,言之有理,父母老吵架打架,小孩长大了都有不同的心理包袱。新周快乐!
hanling_1965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介绍,些的真好!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用12岁女孩的眼睛和体验,来折射法国社会深刻的阶层概念、生活、人性, 以及它们给人们一生带来的影响。 这三部自传体小说,似乎是相似的手法。 父亲的死, 母亲的死,以及这一部, 父母之间/父女/母女之间。 海风的书评写得超赞, 客观简洁; 脉络清晰;文笔流畅。 即总结出故事梗概和作者的写作手法;又不以自己的感想来煽情, 给读者留出自己体验的空间。 太棒了。
宗键专栏 回复 悄悄话 这篇介绍《一个女人》的压轴文非常精彩!不长的篇幅而能将小说的灵魂境界传达给读者,说明海风与埃尔诺灵犀相通。这样的书评很有意义,吸引读者超越戏剧性情节故事,去理解欣赏那些艺术性的小说,在貌似平常的生活里的复杂深刻的感受与理解。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任何不快都不要当孩子面发生,因为他们的承受能力太有限了。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