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三月至五月,蒙特利海湾会聚集着许多渔船,捞捕鱿鱼的季节到了。来捕鱼的,有本地渔民,也有来自加州其他地区、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的渔民。渔船时而白天捞捕,时而夜里。夜里捞捕,渔船点上很亮的灯,灯船是这个季节的一景。下面的照片摄于这两个月的不同时间和地点。
蒙特利有两个渔人码头,一个是旅游性质的,餐馆、礼品店、各类食品店林立,到了节假日,游客攘来熙往。哪怕在疫情期间,也有不少游客远道而来。另一个码头主要停靠渔船,码头的末端曾经有三家出售海产的商店。
这些商店早先都是渔业公司的批发站,简陋的仓库里,辟出一角,大桶里满是冰块和刚捞捕上来的鱼,水泥地永远是湿漉漉的,仓库里一股淡淡的鱼腥味,海风透过旧木板的缝隙不停地吹进来,穿着高筒雨靴、系着橡皮围裙的渔民,大多为意大利裔,忙里忙外。
大约二十多年前,这些批发站开始搞零售了,生意做得很随意。营业时间不固定,渔民给了我电话号,让我每次去之前,打个电话,有人接就说明开着,没人接就别去了。那会儿用的是有线电话(landline)。
大桶大桶的鱼,倒是分好类了,没有标价,鱼根据季节变化,鱿鱼、各类石斑、三文鱼、沙石鱼等等,又新鲜又便宜。石斑鱼根据不同的种类,一刀到三刀一磅,鱿鱼一刀一磅,还有“小猫鱼”,用来做鱼饵,地中海一带的人腌了之后,泡在橄榄油里的anchovy,才五毛一磅。每次去,都满载而归。
自然,这是老故事了,白驹过隙,现在怎么一说起以前的事来,就是几十年前了。
现在有一家商业化的水产店,里边的鱼有本地捞捕的,也有别地运来的,甚至有冰冻的河鱼,价格跟超市差不多。店里看不到渔民了,营业员几乎都来自墨西哥。我之所以还去,是因为那儿多多少少有些从本地海域捞捕的野生鱼,比如鱿鱼。
每年的鱿鱼捞捕季节,都去买鱿鱼,去年3.50刀一磅,今年4刀。鱼店防疫工作做得挺好,每次只放进去两名顾客,而且必须戴口罩。
曾经有两年,我白吃了不少鱿鱼。那是我工作的第二年,1988年,在大学附近的 “意大利面条山”(Spaghetti Hill)租房子住。那个街区之所以被戏称为意大利面条山,是因为居民中有不少西西里岛的渔民。
我的房东太太是西西里岛的第一代移民,她过世的丈夫曾经是渔民。他们家人丁兴旺,儿孙满堂,附近住着叔叔伯伯、堂兄堂弟、七大姑八大姨。那条街上,十来家是亲戚。每年夏天,三四十个亲戚聚在后院烧烤开派对,满满一院子的人,哇啦哇啦,四代同堂。
我的房东太太,是二战之后嫁到美国来的。那会儿,蒙特利的渔业已经不太景气,因为海湾中的沙丁鱼突然无影无踪了,不少渔民被迫改行。房东夫妇在市中心开了一家酒店(不是酒吧),外卖各种瓶装酒。
房东太太,我搬去她家的时候,有七十多岁了,手脚不停,脑子也很好使。据她说,她家四卧二浴有海景带大花园的房子是1948年用九千块现金买下来的。由于她善于理财,两年后,又买下了隔壁那栋房子,三卧一浴,才花了七千块。我住在那里的时候,她儿子一家住在隔壁,她住在大房子里,出租三间房间,日子过得挺滋润。
她家不再有人从事捕鱼业,但亲戚朋友中有几个打鱼的。住在她家的时候,打捞鱿鱼的季节来了,朋友就送鱿鱼来,大大的塑料桶,一送一两桶。房东太太整个下午在水池边忙着洗鱿鱼,冰箱里塞得满满的。她总对我说:你要吃鱿鱼吗?自己去洗,洗多少都算你的。在她家住了两年,白吃了不少鱿鱼。
本地的海鲜饭店,招牌菜几乎都是油炸鱿鱼,有时为了招揽顾客,免费赠送的小菜,也是油炸鱿鱼。这里的鱿鱼长这样(见下图),小小的,口感很嫩。但是各饭店的油炸鱿鱼,质量不一,有的粉裹得太多了,有的炸过火了,口感差了许多。
渔人码头,海鲜饭店为主,其中一家叫Abalonetti Bar and Grill,油炸鱿鱼数一数二。该饭店介绍说,Abalonetti的意思是用处理鲍鱼(abalone)的方法来处理鱿鱼。方法是:去皮,切开,用木棰敲打,直到肉质柔软,然后涂上面包粉。之后,可以用准备好的原料用各种方法烹调,确保质地的柔嫩。
这家餐馆提供近十种鱿鱼菜肴,有灼烤、炭烤、西西里式、那不勒斯式等。喜欢吃鱿鱼的朋友,如果来旅游,可以去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