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

一人一故事,一梦一人生
全部原创,转载敬请注明来源
个人资料
海风随意吹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重新爱上前夫

(2025-08-18 09:13:44) 下一个

 

看完了伊丽莎白·斯特劳特(Elizabeth Strout)小说——《Lucy by the Sea》(露西在海边》;中译本也已出版,为《我知道这关乎失去》)。

 

这部小说是斯特劳特笔下主人公露西·巴顿(Lucy Barton)五部曲中的第四部,2022年出版。书中的露西是一名作家,住在纽约她跟第一任丈夫威廉离婚多年,两个女儿已成年第二任丈夫大卫一年前去世了。前夫威廉有过三次婚姻,前两任离婚,第三任妻子因无法与他沟通也弃他而去。也就是说,露西和威廉现在都处于单身状态 

我曾在旧博文与前夫的复杂关系》中介绍了五部曲的第三部《哦威廉!》。该部作品从露西的角度,探讨了前配偶之间既非爱情,亦非友情的亲密复杂关系。 

看完了第三部,不由好奇,露西和威廉的关系又会朝哪个方向发展?于是,借来了第四部 

———————— 

第四部《露西在海边》的故事发生于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之初。露西的前夫威廉一位寄生虫学家,比普通人超前意识到疫情的严重。他在缅因州海岸了房子,说服居住在纽约的前妻跟自己一起前往缅因州。他告诉露西:也许只去躲避周。 

露西想,既然时间不长,必带电脑了;但威廉坚持把露西的电脑放进车里。在路上,看到威廉戴着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去加油站加油露西很吃惊,难道疫情有那么严重吗?为了减轻露西的焦虑,威廉一再嘱咐她别担心这让露西回忆起他们的婚姻,威廉一贯作风是不与人沟通,不多解释,自管自完成他赋予自己的责任。 

威廉租的是在海边的一栋老房子,房主去了老人院,托一位律师鲍勃代管房产,鲍勃是威廉的熟人,从而替他租下这栋房子。 

他们到达海滨小镇时,露西没料到,这位鲍勃拉开距离向他们喊话,提醒他们要在房子里自我隔离两个星期,不要出门,他已经替他们准备好了两周的食物。就这样,这对离婚夫妻被一起困在了老房子里,不能外出,不能社交。而且,如此一困就困了一年多。 

场景限定了本书没有太多“情节”。只要回想一下我们自己在封锁期间的生活,那倒是一段有规律、能静下心来往内凝视的岁月不难想象,这是一本心理小说,没有宏大叙事,没有戏剧化的情节多半是露西的内心独白。 

作者用细腻、简洁的笔触,描绘露西在日生活中的情感波澜。她的心理演变不是线性的,而像海浪一样反反复复——沉默、回忆、反省,一波一波冲刷着对生活、对自我认识。 

作者斯特劳特延续了一贯的“微观叙事”风格,以极简笔法描绘复杂的情感,把疫情这一宏观事件转化成了个体的心理历程,让女主人公在沉默和记忆中成长。 

———————— 

小说的开头,真实描绘了疫情带来的集体创伤死亡威胁着纽约居民人们不知所措,惊恐地看着身边的人病倒死亡。遗体来不及处理,有些人出门就看到街道上停靠着摆放尸体的冷冻车露西的熟人去世了,可是大家不能像以往那样,去向他告别。她一位生气勃勃的女友约好有空就咖啡馆,可是在到达缅因后不久便得知那位朋友患上新冠,离世了。 

面对外部世界的崩溃,露西陷入了迷茫、惊恐、哀伤。渐渐地,她无可奈何地接受了疫情蔓延的事实可是,这并不意味她喜欢躲在缅因她想念纽约,她熟悉的生活,她喜欢的环境。在纽约,她曾有过多重身份——小说家、妻子、母亲、前妻 

然而,眼下她是谁?焦虑迷茫孤独、对未来毫无掌控感,使露西一度怀疑自己是否还能继续写作 

虽然跟前夫威廉同居一个屋檐下,两人各住一室,互不干扰,交流极为有限,甚至连外出散步的时间都是错开的,犹如熟悉的路人。在孤独中,露西常陷入回忆和沉思已故的丈夫大卫、母亲的冷漠、童年的贫困、与威廉的复杂关系以及与两个女儿的互动 

哀伤、怀旧、愧疚、温柔的情绪包围着她,但她逐渐想明白了,不再逃避过去,所有的过去组成了今天的露西。同时,她重新思考自己作为母亲、作家、前妻的身份,意识一个人的身份不是固定的,会随着环境和关系的变化而改变 

———————— 

在重新认识自我的同时,露西开始用心倾听他人的故事——邻居、女儿、威廉——并试图不以自己的经验为中心去理解他 

在缅因州,来自纽约的露西开始观察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与政治立场,意识到了美国社会的断裂人们被分割固守在自己的阶级、族裔、价值观圈子里,互不交流,互不理解。她觉醒到,自己过去对白人、黑人、乡下人、城里人、精英、普通人、左派、右派的理解是片面的。 

经历沉默与怀疑之后,露西重新拿起笔,进入创作。她不再追求“文学上的成功”,写作成为她理解世界的方式。她变得平静、坚定、开放,能接受不确定性,也能接受自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存在。从而,她跳出了作家、母亲等角色成了一个不断感受世界变化 

——————— 

说了那么多,最终回到读这本书的初衷:露西跟威廉后来怎么了? 

他俩可能跟现实生活中不少有亲密关系的男女相似,没有言情小说中的你侬我侬,也没有反目成仇,更多的是一种搭伴过日子的放心和熟悉。 

两人的交流模式会使一些痴迷于交流的人发狂,话向来不说清楚,总存在不确定和多种解读可能,并非由于二人老奸巨猾,而是他们之间的距离和差别。其实,有边界感,多多少少会在内心保留一些秘密。人说话时,也是“看菜吃饭”的,有的人可以多说些,有的人可以不说。 

虽然已离婚多年,但他们曾共同生活过近20年,养育了两个女儿眼下,又在一个屋檐下露西发现威廉仍是她最能依靠的人之一他的沉默与笨拙背后藏着深情。 

他俩初到小镇时,纽约疫情严重,当地人见他们的车牌来自纽约,便有人在车上留下纸条:纽约人滚回去。强烈的敌意令露西崩溃,她情绪激动威廉诉说,得到的回答是:不必纠缠在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上不会安慰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救你。哪怕死了也没关系,但是不能死,必须好好活着 

这段话无疑让露西深为感动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威廉依旧是那个难以琢磨的威廉,无法通过语言跟交心。有时候,他俩一天都难得说上几句话威廉有自己的生活,露西也有自己的,互不依赖,互不需要。 

冷漠的外表下,有一种亲人般的关心体贴。威廉外出散步,露西会牵挂他是否回家。得知威廉得过癌症,却没有告诉她,不由自主地心疼他。换季的时候,露西意外收到 L.L.Bean 寄来的包裹,里边是威廉替她网购的厚风衣、远足的运动鞋、助她安睡的眼罩…… 

另一件小事也让露西看到了新的威廉。他俩的小女儿小女婿在疫情中没有离开纽约,住在一个狭小的公寓里。有一天,女儿无意中发现自己的丈夫出轨了,跟情人频繁互发短信,并且在疫情前已经跟情人商量好要搬出去同住可是,疫情来了,女儿女婿被困在了一起。小女儿发现后,哭着打电话给露西,露西除了为女儿感到悲伤,不知所措。这时候,威廉接过了电话,问女儿是否还想跟女婿住在一起?女儿大叫:No。 

于是,威廉打电话给女婿,问他有什么计划,难道还打算继续欺骗妻子?女婿见事情败露,慌乱,他是一个所谓的诗人,不时需要妻子的资助才能生活。他请求威廉不要插手此事,让小两口自己解决。 

威廉说:你觉得在疫情期间你应该跟我的女儿同住在一个公寓里,同时偷偷给情人发短信 

女婿反唇相讥:你不是也对妻子做过同样的事吗?你不该向玻璃房投石头 

这时候,威廉睁大眼睛,看着露西。露西可以看到他眼中掠过一丝犹豫,随后充满了怒。他大声说:是的,我做过。但是你知道我为什么那么做吗?因为我曾经是个混蛋(asshole)!这就是为什么我做了那样的事你这该死的笨蛋,欢迎你加入混蛋俱乐部。说罢,威廉挂断了电话。 

露西回忆起,当年她发现威廉出轨后,独自一人爬上房顶大哭,哭了很久很久,忍不住大声叫着妈妈。明明知道冷漠的母亲不可能来救她,但这是人的一种原始本能,母亲象征着安全和保护,就像她的小女儿来找她哭诉一样。 

露西与威廉之间既有旧日的伤痕,也有新的理解。就是这样,在疫情中重新建立起一种复杂的亲密。 

一个夜晚,露西的焦虑症发作了,她独自一人冒雨去了后院,试图减轻焦虑。当她披头散发哆哆嗦嗦回到房子里,威廉怜惜地把她拥入怀中他们又走到了一起这种“非传统”的亲密关系重新定义了爱、依赖独立之间的界限,挑战了婚姻与家庭的定义。 

—————— 

让我引用《哈佛评论》的一句话,作为本书的总结 

“这部小说真正讲述的是,在任何时代与某人偶然相遇的短暂奇迹。”

如果你也曾经偶遇某人,有过短暂奇迹,说不定你也会喜欢这本书。

原创图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4)
评论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枣泥' 的评论 : 枣泥啊,我也被这些暖心的细节打动。也难怪,女作家写的,女读者容易有共鸣,可能男读者看了是另一种感觉:)。
枣泥 回复 悄悄话 海风啊,太感动了。弄的我心里软软的。喜欢海风的介绍!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评论 : 蘑菇好!这本书里还真没硬汉,或特别令人喜爱,敬佩,感动的人。可能就是要学会如何包容,接受,欣赏有一堆毛病的人吧。:)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梧桐之丘' 的评论 : 梧桐好,好故事诱惑很强啊:)
梧桐之丘 回复 悄悄话 哈哈,好故事总是吸引人,想知道以后会怎样,看了一部又一部。我们跟着海风读书笔记也算掌握这部书的精华了。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回复 悄悄话 看标题以为是海风姐写的朋友故事呢,原来是书评。感慨以疫情为背景的书已经出来了,且有了中译本,真是time flies.
海风姐的书评很有画面感,“沉默与笨拙背后藏着深情”,很多电影的“硬汉”男主角有这样的特性,感觉是一本值得慢慢读的书,谢谢介绍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蓝山清风' 的评论 : 蓝色言之有理。人的经历有限,书,写实的和虚构的,让我们看到无数人生故事。所以需要像蓝山这样的作家,描述生活,解读人性。谢谢蓝色临帖留言。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黑贝王妃' 的评论 : 谢谢王妃临帖,读书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Tina_芬兰' 的评论 : 跟Tina同感,我们对人的解读,都是主观的,可能那个人并不是我们认为的那样。人心太复杂,无法完全了解一个人。哪怕住在一起,还有同床异梦呢。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雅佳园' 的评论 : 问好园园。经历或目睹了生死,什么事都不是事了。
蓝山清风 回复 悄悄话 威廉和露西离婚多年,之后两人又都经历过不同的婚姻,他们的所思所想肯定超出我们一般人的理解。这本书无疑是一个窗口,让我们了解我们经验之外的人和事。喜欢海风姐写的书评,尤其对混蛋俱乐部的一段描写。试想一下,如果威廉没踏进这个"俱乐部",那他又有怎样的一种人生?如果没有一场世纪瘟疫,他们俩的关系会不会有惊人的转变?虚构类作品可以让我们从中审视自己的人生,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引发更多的思考。我们可以在虚构类作品中体验各种各样的情感,但不能有样学样,还真以为可以玩一把,个人行为的脱序是要有代价的,威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谢谢海风姐的精彩分享!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有趣的故事,去读书!谢谢分享了。
Tina_芬兰 回复 悄悄话 人性是复杂的,多面的,绝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人们对生活的理解以及表达情感的方式可以天差地别,有时候我们自认为了解一个人,其实对方只是我们认为TA是的那个人,并非TA真的是的那个人。哈哈哈,是不是有点绕?但愿我说清楚了哈。
雅佳园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海风姐介绍好书! 找时间来跟读。 新冠令人重新思索人生。 我新冠后回国, 发现大家平和很多, 很少像以前一碰就要吵相骂的。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小火花' 的评论 : 所以是在任何时代与某人偶然相遇的“短暂奇迹”:)。
小火花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海风姐的详细导读,这种亲密关系真是够复杂的,一大堆无法忍受的过去,又有令人动容的当下,特殊环境下重新归好,正如海风姐所说”这种“非传统”的亲密关系重新定义了爱、依赖与独立之间的界限,挑战了婚姻与家庭的定义“ 。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燕麦禾儿' 的评论 : 问好禾儿,能够做一个经历、思考世界变化的人,而不是用传统的身份或类别去定义自己,似乎跳出了尘俗,达到了一点儿“detachment",一旦所遇到的一切只不过是经历,人生给我们的礼物,我们应该可以活得更豁达、乐观、主动。希望我能学会一直保持这种健康心态。新周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最西边的岛上' 的评论 : 西岛好,疫情确实给原本就生活在边缘的人最后一击。当时经济的崩塌影响了许多人的生计,至今还没完全复苏。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碼農學寫字' 的评论 : 问好码农,我开始看,也觉得比较凌乱,好像没有什么主题,后来才看出点名堂来。
燕麦禾儿 回复 悄悄话 海风姐姐好!特别喜欢书评里的这句话:“接受自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存在。成了一个不断感受世界变化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是在”麻木“地、被动地活着,能够去倾听、去感受的人,是活明白了的人。谢谢海风姐姐的精彩书评!
最西边的岛上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 这本书写的是后一种人,这种人在世界上不多吧。维多利亚的秋天快来了吗?”

嗯,这里早晚的风里已经有点儿秋意了。 明白书里写的是 deep thinker ,会想一般人可能感觉不到或不愿意去深思的事情。

我是在去年开车去加州的路上,很吃惊几乎每个我们住宿的小镇都有流浪者的帐篷。和当地人询问时,被告知那些都是疫情中出现的,以前没有过。所以感触感叹。

再谢海风姐。
碼農學寫字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海风姐的導读。两年前看过,当时不怎么喜欢,读了您的解析,发现自己根本没看懂。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悉采心' 的评论 : 问好心心,我也是读到这段,印象深刻,主要是因为“混蛋”这个词,本想来个直译,更形象,后来选择了温和的混蛋二字:)。能这样面对错误的男人够爷们吧?也难怪前妻又爱上了他。他在书里不那么讨人喜欢,有不少性格上的毛病。
这本书,你不妨去图书馆借来看看,再决定要不要收藏。我觉得写得不如第三本,语言不像第三本简洁到令人惊艳的地步。叙述也是多方位铺开,猛一看有点儿凌乱,最后才发现都跟某个主题有关。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哈哈哈,为了写这篇书评才去看了一篇,领略一下高大上:)。
悉采心 回复 悄悄话
这时候,威廉睁大眼睛,看着露西。露西可以看到他眼中掠过一丝犹豫,随后充满了怒火。他大声说:是的,我做过。但是你知道我为什么那么做吗?因为我曾经是个混蛋(asshole)!这就是为什么我做了那样的事。你这该死的笨蛋,欢迎你加入混蛋俱乐部。说罢,威廉挂断了电话。 ——这段令我难忘,作者通过威廉的真情表达,来想露西认错,——虽然他并非刻意想那么做。。。

感谢海风介绍这部书,要买来读:))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最西边的岛上' 的评论 : 问好西岛。疫情期间,多数人都被迫呆在家中,有人虚度了三年,有人趁着这段时间,看遍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本书写的是后一种人,这种人在世界上不多吧。维多利亚的秋天快来了吗?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海风老师信手拈来哈佛评论这样highbrow的书评杂志,在如今刷抖音油管年代是不是有点空谷足音的感觉:)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跟晓青同感,疫情改变了世界和我们的生活。感谢有作家详细记录了疫情时的情况。
最西边的岛上 回复 悄悄话 海风姐的书评介绍打动了我。

觉得新冠疫情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很大,或者说打开了我们以前没看到的pandora box。

这个故事是从一个女人,一个家庭,几个地方的角度扎下去看这些影响。站出来看,整个世界失去了近三年的时光;一批年轻人在网上度过了本来应该在校园里的大学生活;一批老人提前去了遥远的地方;一群本来生活在边缘的人们成了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美丽的和丑恶的人性都更突出明显地展现出来 。。。

唉,“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谢谢海风姐的好分享。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疫情改变了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已经有关于疫情期间的故事书了。海风书评写得真好!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世界在我心中' 的评论 : 谢谢世界!新周快乐!
世界在我心中 回复 悄悄话 一本好书,多谢介绍,让我也了解了 该书的内容。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幑宁' 的评论 : 问好幑宁!转眼疫情封锁在家的日子过去两三年了,许多细节竟然忘了,直到看到这本书里的细节,才发现人竟是那么健忘。顺祝新周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问好菲儿。Strout的书才看了两本,感觉都是内心描述多于外部情节,西方人比较擅长写心理,琐琐碎碎的却不烦。新周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傻猫儿' 的评论 : 谢谢猫猫,这本书挺容易读的,不错。新周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谢谢葱葱,新周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哈哈哈,水星兄太逗了,我哪有结婚离婚再结再离的艳福啊:)只好从书上去看看人家前夫前妻重新坠入爱网的故事。疫情确实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白白浪费了我们准老年的大好年华,害得我们错过了更多游玩的机会。对我来说,好处之一是进了文学城这个虚拟世界来解闷吧。新周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多伦多橄榄树' 的评论 : 问好小树,我喜欢这本书的主题之一,别过于沉溺于角色,更注重做一个人,一个好好体验生活各种滋味的人。
幑宁 回复 悄悄话 疫情留给我的温情就是能在网上看世界最棒的芭蕾舞剧、交响乐和各种演唱会。希望这部小说的情节背后有真实的故事:)。赞海风好书评!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1

Elizabeth Strout原来只读过她的“Olive Kitteridge”。海风姐一如既往的的精彩书评,尤其喜欢最后的结尾。“疫情+封锁”,永远谈不完的话题,特别容易让人共情。。。。这本书似乎外部情节少,重点在人物的心里变化和关系上,这也许正是Strout的风格。谢谢分享!
傻猫儿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海风分享。以后也到图书馆借来读。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海风介绍好书!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看到文章的题目时,我还以为海风在诉说自己的事情,大吃一惊,幸好写的是书评。露西和威廉的故事让人深思,疫情让很多家庭失去亲人,但是也给露西带来了新的生活,真是歪打正着。我痛恨疫情,它改变了我本来正常运行的生活轨迹,至今无法完全修复。谢谢海风的分享,很有感触。
多伦多橄榄树 回复 悄悄话 一个美丽的才女,也有权脱离常态一下,毕竟人生有太多的戏剧化了~~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