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

一人一故事,一梦一人生
全部原创,转载敬请注明来源
个人资料
海风随意吹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重新爱上前夫

(2025-08-18 09:13:44) 下一个

 

看完了伊丽莎白·斯特劳特(Elizabeth Strout)小说——《Lucy by the Sea》(露西在海边》;中译本也已出版,为《我知道这关乎失去》)。

 

这部小说是斯特劳特笔下主人公露西·巴顿(Lucy Barton)五部曲中的第四部,2022年出版。书中的露西是一名作家,住在纽约她跟第一任丈夫威廉离婚多年,两个女儿已成年第二任丈夫大卫一年前去世了。前夫威廉有过三次婚姻,前两任离婚,第三任妻子因无法与他沟通也弃他而去。也就是说,露西和威廉现在都处于单身状态 

我曾在旧博文与前夫的复杂关系》中介绍了五部曲的第三部《哦威廉!》。该部作品从露西的角度,探讨了前配偶之间既非爱情,亦非友情的亲密复杂关系。 

看完了第三部,不由好奇,露西和威廉的关系又会朝哪个方向发展?于是,借来了第四部 

———————— 

第四部《露西在海边》的故事发生于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之初。露西的前夫威廉一位寄生虫学家,比普通人超前意识到疫情的严重。他在缅因州海岸了房子,说服居住在纽约的前妻跟自己一起前往缅因州。他告诉露西:也许只去躲避周。 

露西想,既然时间不长,必带电脑了;但威廉坚持把露西的电脑放进车里。在路上,看到威廉戴着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去加油站加油露西很吃惊,难道疫情有那么严重吗?为了减轻露西的焦虑,威廉一再嘱咐她别担心这让露西回忆起他们的婚姻,威廉一贯作风是不与人沟通,不多解释,自管自完成他赋予自己的责任。 

威廉租的是在海边的一栋老房子,房主去了老人院,托一位律师鲍勃代管房产,鲍勃是威廉的熟人,从而替他租下这栋房子。 

他们到达海滨小镇时,露西没料到,这位鲍勃拉开距离向他们喊话,提醒他们要在房子里自我隔离两个星期,不要出门,他已经替他们准备好了两周的食物。就这样,这对离婚夫妻被一起困在了老房子里,不能外出,不能社交。而且,如此一困就困了一年多。 

场景限定了本书没有太多“情节”。只要回想一下我们自己在封锁期间的生活,那倒是一段有规律、能静下心来往内凝视的岁月不难想象,这是一本心理小说,没有宏大叙事,没有戏剧化的情节多半是露西的内心独白。 

作者用细腻、简洁的笔触,描绘露西在日生活中的情感波澜。她的心理演变不是线性的,而像海浪一样反反复复——沉默、回忆、反省,一波一波冲刷着对生活、对自我认识。 

作者斯特劳特延续了一贯的“微观叙事”风格,以极简笔法描绘复杂的情感,把疫情这一宏观事件转化成了个体的心理历程,让女主人公在沉默和记忆中成长。 

———————— 

小说的开头,真实描绘了疫情带来的集体创伤死亡威胁着纽约居民人们不知所措,惊恐地看着身边的人病倒死亡。遗体来不及处理,有些人出门就看到街道上停靠着摆放尸体的冷冻车露西的熟人去世了,可是大家不能像以往那样,去向他告别。她一位生气勃勃的女友约好有空就咖啡馆,可是在到达缅因后不久便得知那位朋友患上新冠,离世了。 

面对外部世界的崩溃,露西陷入了迷茫、惊恐、哀伤。渐渐地,她无可奈何地接受了疫情蔓延的事实可是,这并不意味她喜欢躲在缅因她想念纽约,她熟悉的生活,她喜欢的环境。在纽约,她曾有过多重身份——小说家、妻子、母亲、前妻 

然而,眼下她是谁?焦虑迷茫孤独、对未来毫无掌控感,使露西一度怀疑自己是否还能继续写作 

虽然跟前夫威廉同居一个屋檐下,两人各住一室,互不干扰,交流极为有限,甚至连外出散步的时间都是错开的,犹如熟悉的路人。在孤独中,露西常陷入回忆和沉思已故的丈夫大卫、母亲的冷漠、童年的贫困、与威廉的复杂关系以及与两个女儿的互动 

哀伤、怀旧、愧疚、温柔的情绪包围着她,但她逐渐想明白了,不再逃避过去,所有的过去组成了今天的露西。同时,她重新思考自己作为母亲、作家、前妻的身份,意识一个人的身份不是固定的,会随着环境和关系的变化而改变 

———————— 

在重新认识自我的同时,露西开始用心倾听他人的故事——邻居、女儿、威廉——并试图不以自己的经验为中心去理解他 

在缅因州,来自纽约的露西开始观察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与政治立场,意识到了美国社会的断裂人们被分割固守在自己的阶级、族裔、价值观圈子里,互不交流,互不理解。她觉醒到,自己过去对白人、黑人、乡下人、城里人、精英、普通人、左派、右派的理解是片面的。 

经历沉默与怀疑之后,露西重新拿起笔,进入创作。她不再追求“文学上的成功”,写作成为她理解世界的方式。她变得平静、坚定、开放,能接受不确定性,也能接受自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存在。从而,她跳出了作家、母亲等角色成了一个不断感受世界变化 

——————— 

说了那么多,最终回到读这本书的初衷:露西跟威廉后来怎么了? 

他俩可能跟现实生活中不少有亲密关系的男女相似,没有言情小说中的你侬我侬,也没有反目成仇,更多的是一种搭伴过日子的放心和熟悉。 

两人的交流模式会使一些痴迷于交流的人发狂,话向来不说清楚,总存在不确定和多种解读可能,并非由于二人老奸巨猾,而是他们之间的距离和差别。其实,有边界感,多多少少会在内心保留一些秘密。人说话时,也是“看菜吃饭”的,有的人可以多说些,有的人可以不说。 

虽然已离婚多年,但他们曾共同生活过近20年,养育了两个女儿眼下,又在一个屋檐下露西发现威廉仍是她最能依靠的人之一他的沉默与笨拙背后藏着深情。 

他俩初到小镇时,纽约疫情严重,当地人见他们的车牌来自纽约,便有人在车上留下纸条:纽约人滚回去。强烈的敌意令露西崩溃,她情绪激动威廉诉说,得到的回答是:不必纠缠在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上不会安慰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救你。哪怕死了也没关系,但是不能死,必须好好活着 

这段话无疑让露西深为感动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威廉依旧是那个难以琢磨的威廉,无法通过语言跟交心。有时候,他俩一天都难得说上几句话威廉有自己的生活,露西也有自己的,互不依赖,互不需要。 

冷漠的外表下,有一种亲人般的关心体贴。威廉外出散步,露西会牵挂他是否回家。得知威廉得过癌症,却没有告诉她,不由自主地心疼他。换季的时候,露西意外收到 L.L.Bean 寄来的包裹,里边是威廉替她网购的厚风衣、远足的运动鞋、助她安睡的眼罩…… 

另一件小事也让露西看到了新的威廉。他俩的小女儿小女婿在疫情中没有离开纽约,住在一个狭小的公寓里。有一天,女儿无意中发现自己的丈夫出轨了,跟情人频繁互发短信,并且在疫情前已经跟情人商量好要搬出去同住可是,疫情来了,女儿女婿被困在了一起。小女儿发现后,哭着打电话给露西,露西除了为女儿感到悲伤,不知所措。这时候,威廉接过了电话,问女儿是否还想跟女婿住在一起?女儿大叫:No。 

于是,威廉打电话给女婿,问他有什么计划,难道还打算继续欺骗妻子?女婿见事情败露,慌乱,他是一个所谓的诗人,不时需要妻子的资助才能生活。他请求威廉不要插手此事,让小两口自己解决。 

威廉说:你觉得在疫情期间你应该跟我的女儿同住在一个公寓里,同时偷偷给情人发短信 

女婿反唇相讥:你不是也对妻子做过同样的事吗?你不该向玻璃房投石头 

这时候,威廉睁大眼睛,看着露西。露西可以看到他眼中掠过一丝犹豫,随后充满了怒。他大声说:是的,我做过。但是你知道我为什么那么做吗?因为我曾经是个混蛋(asshole)!这就是为什么我做了那样的事你这该死的笨蛋,欢迎你加入混蛋俱乐部。说罢,威廉挂断了电话。 

露西回忆起,当年她发现威廉出轨后,独自一人爬上房顶大哭,哭了很久很久,忍不住大声叫着妈妈。明明知道冷漠的母亲不可能来救她,但这是人的一种原始本能,母亲象征着安全和保护,就像她的小女儿来找她哭诉一样。 

露西与威廉之间既有旧日的伤痕,也有新的理解。就是这样,在疫情中重新建立起一种复杂的亲密。 

一个夜晚,露西的焦虑症发作了,她独自一人冒雨去了后院,试图减轻焦虑。当她披头散发哆哆嗦嗦回到房子里,威廉怜惜地把她拥入怀中他们又走到了一起这种“非传统”的亲密关系重新定义了爱、依赖独立之间的界限,挑战了婚姻与家庭的定义。 

—————— 

让我引用《哈佛评论》的一句话,作为本书的总结 

“这部小说真正讲述的是,在任何时代与某人偶然相遇的短暂奇迹。”

如果你也曾经偶遇某人,有过短暂奇迹,说不定你也会喜欢这本书。

原创图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看到文章的题目时,我还以为海风在诉说自己的事情,大吃一惊,幸好写的是书评。露西和威廉的故事让人深思,疫情让很多家庭失去亲人,但是也给露西带来了新的生活,真是歪打正着。我痛恨疫情,它改变了我本来正常运行的生活轨迹,至今无法完全修复。谢谢海风的分享,很有感触。
多伦多橄榄树 回复 悄悄话 一个美丽的才女,也有权脱离常态一下,毕竟人生有太多的戏剧化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