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

一人一故事,一梦一人生
全部原创,转载敬请注明来源
个人资料
海风随意吹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漂亮的是司令媳妇,能干的是司令女儿

(2021-03-16 12:14:41) 下一个

前两天为我们打疫苗的,不少是加州医疗队的军队卫生员,看着一个比一个年轻,也就二十来岁吧。这让我想起了遇到过的一群年轻军医。

1979年,同事小华侨来找我,让我去上海警备区兼课。那年头,我任教的大学,管头管脚,兼课这样的自由散漫、经济利益至上的资本主义行为,极有可能遭到批判。小华侨十几岁从印尼归来,毕业于上外,无历史问题,却总是不受信任。小批判对他来说,家常便饭,他的不守纪律,爱说怪话,奇思妙想,领导随手拈来,就是子弹。

我任教的大学,文革后复了校,教职员工中有一大批不适合“涉外”的资本家、华侨、海外关系太多的、教会大学毕业的,他们在运动里吃了不少苦头,特别怕事。

彼时,我年少气盛,不谙世故,毫不怕事,路见不平,就一人冲到领导办公室抱怨,由此获得了同事们的信任。领导也不跟我一般见识,偶尔劝我,别耍小孩脾气。小华侨说,兼课这事,别人缩头缩脑的,就你不怕,你去吧。

这是警备区的军医进修班,学员是文革中培养出来的军医,年龄在30岁以下。除了专业课,一周四节英文课,英文课分两天上,报酬是一个月20元,还送公交月票一张(6元)。七十年代末,小青工每月收入36元,我的工资54.50元,一节课时费相当于街道厂工人一天的工资。这等美差,管他什么主义,接下再说。

上课的地点在复兴中路一幢三层楼的小洋房里,黑色的大铁门关得紧紧的,按门铃后,有个穿四个兜军装,挺精神的高个子来开了门。那时的军人一身绿,红领章,根据两个兜还是四个兜决定军阶。进门去,一条水泥车道,挺大的一个花园,关上铁门,一街熙攘嘈杂被隔在了墙外。高个子自我介绍说是进修班班长,热情地把我领进教室。估计那是原来的客厅,挺宽敞的,四扇并排的落地玻璃门直通绿茵茵的大花园。

教室里,也是一片绿,坐了三十多人,有说有笑,有男有女。我刚站到讲台前,班长大吼:起立。一班人齐刷刷地站了起来,立正敬礼,大声说:老师好!吓了我一跳,忙说:同学们好,请坐。屋子里顿时一片静寂,毕竟是军人,哪像大学学生,请坐后还忍不住前后左右嘀咕几句。

这个脱产进修班,开办几个月了。英语课用的是医学英语类的教材,教学是业内说的公共外语课,不外乎讲解语法,英译中,中译英,学生能阅读就行了。不像大学的英语专业课,小班上课,听说读写并进。所学的课文里,有一些多音节的医学名词,如病名:appendicitis(阑尾炎)、gastritis(胃炎)、tonsillitis(扁桃腺炎),至今看到tis结尾的字,就猜想是什么病。讲语法是我的强项,一开讲,下面沙沙沙一片记笔记声。学生还要求我领读课文,他们跟读,有时候,读完了一遍,还要求读第二遍。

提要求的,往往是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女生,身材纤细,嗓门却很大。一班人中,数她最积极,抢着发言,还爱提要求,直截了当,口气不容置疑,课间休息,常听她哇啦哇啦,指手划脚,“某某某,你去跟院长说,就说这三点,一,二,三……”;“某某某,这个星期天的电影票,去找X处长要,看他敢不给我。”给我留下狂妄自大的印象。不用猜,一定是高官家出来的。

其实,这个进修班,光看点名册,就知道有不少军干子女,胜利、和平、解放,还有一个字重复两次,酷似小名的大名,如:平平、燕燕、玲玲。

过了一阵,跟学生熟了,班长私下里告诉我,班里的男生多数来自工农兵家庭,就是军人家庭出身,父亲的官职也不高,而班里的女生,父亲的军职较高。我顺势问了一句,大嗓门的父亲呢?班长说她是华东某省军分区司令的女公子。

跟学生越来越熟,大嗓门变得不那么讨厌了。她的嗓门是有点大,也不会看脸色,但是直爽热情,自来熟。下了课,还拉我去楼上她的宿舍小坐。上了楼才知道,几个大房间里,挤满了双层床,学生在往日富豪的大洋房中过着非常简朴、集体主义的军营生活,只有周末才能回家。

一屋的女生,随便东扯西拉,话题无非是文革那几年,你在哪里干什么。宿舍里的女生,都有了十年以上的军龄,她们参军时,大的18岁,小的14岁,进了部队就当卫生兵,什么杂活都干,洗玻璃瓶,煮针筒,打扫卫生,护理病人,开始干的就跟现在的“护工”差不多,慢慢升级到了护士,学会打针量血压,后来又上了军医大。

她们跟我是同龄人,曾经是我羡慕的对象,不像我,她们不用去农村插队。可能因为在与世隔绝的军队里度过了青少年和青年时期,她们对大千世界的复杂险恶,没切身体会,思想单纯,就象一群中学生。聊天中得知,平平、燕燕,平时不声不响不张扬,三十岁不到,居然是营级干部,住在淮海路警备区司令部对面的光明公寓里。这让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我的小学同学,不少来自光明公寓,他们的父亲曾经是团长营长,白驹过隙,营长成了同龄人了,而且还是女性。

还有个女生,叫秀梅,性情温和,身材苗条,长相甜美,白皙端正的瓜子脸上一双灵动的大眼睛,走在路上回头率极高。一个周末,在路上遇到了秀梅,才知道她家住在安福路,离我家两三条街。她身边是个四个兜的军人,中等身材,腼腆寡言,忠厚老实得一塌糊涂。秀梅介绍说,那是她丈夫。漂亮的秀梅怎么找了这么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丈夫?

过了几个月,五一节到了,大嗓门命令我,她说是邀请,去参加她30岁的生日聚会,大声地重复了两遍时间和地点。我推说有事,她呵道:“啰嗦什么啊,叫你来就来。”

到了五一,我犹豫不决。大嗓门可厉害了,知道我住在淮海路附近的一幢公寓里,快到饭点了,骑着自行车就冲过来了,进了公寓门,哇啦哇啦四处一问,一下子打听到我住在几号,就跑来敲门。我打开一看,大吃一惊,她不由分说,拉起我就走。想着在路上拉拉扯扯不是回事,又是跟女军人,路人会把我当做坏人,只得乖乖跟她同行。

她家住在吴兴路一个小院里,两层楼的小洋房,隔着篱笆,看到隔壁有一栋同样颜色的三层楼大洋房,可以猜出,这里曾经是车夫厨子们住的仆人楼。楼下原来是两个车库,现在改造成了住宅,一间是她家的厨房加饭厅,另一间住着一家军人,她医院的同事。大嗓门的先生,很普通,穿便服,已经做了一桌的菜,席间也少言寡语。在座的还有一名能说会道的军人,是大嗓门的发小,光听他们俩侃了。终于得知大嗓门有个三四岁的儿子,由于她脱产学习,无法照顾,被外公外婆接去了。吃完饭,去了二楼,那里有两个大房间,都是她家的。这是1980年,上海的住房非常紧张,一家三口人,住三间屋子?地方上的部局长也没有这个待遇。

我很好奇,你们这是哪门子医院,房子多得分不掉了?大嗓门倒也诚实,一五一十道来。原来她曾跟公公一家住在三层楼的大洋房里,公公去世了,婆婆回了南京,部队让她家腾房子,就腾过来了。原来如此,看来公公也是大官。

有一天,刚走出公寓大门,听到有人叫我,是一名矮矮的女军人,满脸笑容。仔细一看,竟是曾经住在光明公寓的小学同学,六年级她父亲调防,转学去了浦东周浦镇,我们当时觉得,她去了非常遥远的乡下。老同学相见,分外亲热。她15岁当兵,卫生员,十多年来,转战华东各部队医院,现在上海的部队医院做药剂师。她父亲也已经从当年的团级干部晋升为警备区副司令,搬到了巨鹿路。巨鹿路那一片小洋房,当时被军队控制了不少,包括空四军招待所,林立果搞571工程所在之地。

从老同学嘴里得知,平平、燕燕、秀梅、大嗓门都是她同事,那个部队医院里,一转身,不是司令女儿,就是司令媳妇。虽然那么多干部家的女眷在一起工作,却鲜有争风吃醋,互相打击的事发生。那个年代,一般的军干家庭,对子女要求严格,不许张扬,不许狂妄,当然也有管不住的,如天生的大嗓门。他们都是十几岁当兵,生活在人事关系相对简单的部队环境里,思想单纯,不通世故,彼此之间像是学校的同学,保持着一份纯真,不耍心机。

我也终于得知,大嗓门的公公,曾任南京军区副司令,这些军分区警备区的正副司令,都是他的下级。想到大嗓门的先生,为人低调,脚踏实地,买菜做饭,刷碗洗锅,跟小说电影里,脸谱化的高干子弟,大相径庭。大嗓门呢,跟她接触久了,发现就是上海人说的“吃相难看”,骨子里却是古道热肠,有情有义,而且也很敬业,四十不到就成了科室主任医生。最吸引我的,是她的好奇心,她愿意去了解,去理解跟她不一样的人,有好奇心,说明她是一个思想开放的人。

后来跟大嗓门夫妇成了朋友,经常走动,每次去,她家都人来人往的,多半是来求大嗓门帮忙的,看病、上学、参军、买车票、买机票、搞内部电影票、补课、找保姆,大大小小,七零八碎,什么事都有,大嗓门是天生的“老百搭”,各行各业都有熟人。将门虎女,豪爽大气,来者不拒,做雷锋做得高兴得不得了。

至于漂亮的秀梅,原以为是哪位司令的女公子,同学告诉我,她是某副司令的媳妇。站在她身边那老实巴交的丈夫,是又一名不露声色的高干子弟。我这同学,快人快语:我们医院啊,漂亮的是媳妇,能干的是女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5)
评论
f2022f 回复 悄悄话 毛时代高干子女最大的好处就是参军,当工人。对比现在真是一个平等的世界。 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全军一致。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上海说大也大,说小也小,绕来绕去,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巨鹿路的小学同学搬走了,小莲搬进了空军招待所旁边七十二家房客的小楼。另一栋有几年常去的是675号,记得你提起。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我每次回上海,去巨鹿路老同事家,警备区的房子,原来楼底是离休的副司令,我记得他挥手。我老同事父亲原来是参谋长。你的经历丰富。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谢谢鼓励。这些军医的单纯,至今难忘。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很多军人有独特的个性,写得好!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吾道悠悠' 的评论 : 谢谢!正是正是,多数是85的。
吾道悠悠 回复 悄悄话 思忖了下,上音旁的那院子是警备区下属的警备师师部,后警备师划归武警。警备区司令部从50年代起一直在常德路北京西路,原来大门朝常德路,现改建在北京西路上。
当年你的学生是警备区85医院军医吧。
谢谢你的文章,让我回想起很多往事。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吾道悠悠' 的评论 : 司令部曾经在淮海路音乐学院校园的旁边,门口有军人日夜站岗,可能是九十年代搬迁的,有一年回国发现没人站岗了。外滩以西的一篇文章“淮海中路繁华地段上藏着都市里的村庄”曾有过描述。该文访问一位光明公寓的原住民,其父是警备区司令部团级参谋,每天过条马路去上班。谢谢你的问题,让我去核实信息,写的时候基本凭记忆。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omo_sharon' 的评论 : 不喜欢霸道的,霸道代表了陈腐的封建观念。喜欢上海人讲道理,有分寸,代表了较为公正的公民社会。
吾道悠悠 回复 悄悄话 警备区司令部不是在北京路常德路吗,浦东周浦镇是警备区15师师部驻地。
momo_sharon 回复 悄悄话 你是老前辈了呀!高干子弟高调的不多见,我认识的都很霸道。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梅华书香' 的评论 : 梅华有投资远见 :)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雅佳园' 的评论 : 欢迎欢迎。这一带还有很多不露声色的名人,资本家,高知,老白俄,挺有意思的多元社会。
雅佳园 回复 悄悄话 都是熟悉的路和地方,前辈分享的故事有意思, 当年很多这一带的高干子弟都是不露声色, 低调中的“威武” :)
梅华书香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是啊,上海一套房子留到今天可以买乔州3,5个小房啦,呵呵!!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古树羽音' 的评论 : 欢迎古树。祖上上海人不多,我妈也是,上海本地人,抗战逃难到租界去了。上海的故事说不完啊。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你们是正统的考进去的新三届,我是插队推荐上来的,后来只好逃出来正正名,比多数人早走一步,机会较多。
是啊,警备区好房子多得不得了。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你很厉害啊,1979年就已经在大学任教了,我们那时才刚刚是乖乖读书的学生呢:),名副其实的前辈!
你上课的地方估计是在复兴中路茂名南路口的地方,阿拉以前称为三角花园的,文革时是少儿图书馆,文革后还给了部队,属于警备区的地盘。
古树羽音 回复 悄悄话 阿拉妈妈的祖上是上海宁(人),出差也总是住在淮海路一带,没想到世界就那么小。你写的生动得很呀,那个时代就是那样。谢谢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湾区范儿' 的评论 : 欢迎新朋友湾区范儿。上海人吗?眼光很准。
湾区范儿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博主分享。看来您以前住在上海淮海中路、复兴中路、常熟路法租界一带啊。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格利' 的评论 : 欢迎格利!人来人往的城市,容易遇到故事。
格利 回复 悄悄话 经历奇特。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梅华书香' 的评论 : 谢谢梅华同行,教书挺好的,我喜欢跟不同的学生在一起。
梅华书香 回复 悄悄话 哈哈,一群漂亮的女军人都被你镇住了呀,你当老师的时候我还在读高中,82年当老师,也是从此走遍当地各方各校,不过不是在大海啊,在我们那个地级市!谢谢好博文分享啦!!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夕阳给往事抹上了一层金黄色吧:)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心中之城' 的评论 : 谢谢来访鼓励!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远山W' 的评论 : 谢谢留言。同感,任何族群里都有各种各样的人。
心中之城 回复 悄悄话 “漂亮的是媳妇,能干的是女儿”。这是文章的亮点啊!好文!
远山W 回复 悄悄话 中小学同学中,有一大群军队干部子女,大多低调律己,踏实肯干,到社会工作后也算正常发展。个别张扬跋扈的,后来也结果不佳。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华府采菊人' 的评论 : 哦?79年上海青工工资不是36元吗?街道厂好像是一块多钱一天。谢谢赐教指正。
华府采菊人 回复 悄悄话 时间工资等等不太match啊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不问收获' 的评论 : 哈哈哈,还有一种可能是各取所需吧。
不问收获 回复 悄悄话 曾经与某上将的儿子是邻居,那媳妇真的貌美如花,据说是军艺毕业。很好地诠释了鲜花插牛粪。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好,过去的生活丰富多彩。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hufang' 的评论 : 谢谢chufang,我八十年代初就离开上海了,只记得政法学院,不知后来有了二外。
chufang 回复 悄悄话 上海二外是上海市在原华东政法学院里成立过一个光华学院,专给没考上大学的学生补习,后来改为二外,也是专给没考上大学的学生。里面请了许多老人员为老师。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是啊,这些人都退休了。一年老一年,一辈催一辈。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哈哈, 老黄历了。 :)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hufang' 的评论 : 没有教过。二外是北京的吧?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上海大城市,千奇百怪,藏龙卧虎,上海宁格故事讲勿光。
chufang 回复 悄悄话 你以前在第二外国语教过英语吗?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海风的经历真有意思,上海宁啊:)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的确有两栋,里边是七十二家房客,现在还是,房管局等着里边的住户自然淘汰呢。
铁钉 回复 悄悄话 唉,当初巨鹿路那一长排花园洋房,只有中间两家的大门院墙年久失修,一看就是老百姓住着的。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