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那个上私校的孩子(三)上私校和爬藤
平等性
爬藤,这是一个我们华人家庭绕不过去的话题。我们经常提起的虎妈,狼爸,羊妈,猫爸,基本上都是按照是否积极推娃爬藤来划分的。该不该爬藤?爬藤是不是孩子教育的终极目标?关于这些问题,已经有了太多的讨论。我读书少,见识浅,也说不清楚这里面的弯弯绕,只能讲讲我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从七年级开始,女儿考入了我们当地的一所私立中学。如果说当年上小学,关于学校的选择,主要还是着眼于私校和公校是否适合孩子的性格,能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进入到中学,特别是到了高中阶段,我相信很多中国家长送孩子上私校的初衷,是为了爬藤。
在女儿就读的私立中学,我确实发现有不少家长,有着推孩子爬藤的意愿。这里面不仅仅是中国的家长,还有印度的家长,韩国的家长,当然也少不了一些当地白人的家长。
女儿上的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历史上出过几位得了炸药奖的校友,还出过国际级的影星,算得上是我们这乡下地方很拔尖的私校了。物以稀为贵,这学校的声誉一好,学费自然就不菲,而且考进去也是相当的不容易,录取的百分率常年保持在个位数。
这所学校里面的孩子,大约70%~80%是来自公立小学,剩下的那一部分,则是来自和我女儿类似的私立小学。正是因为有了这两方面的对比,我可以粗略地评估一下私立小学和公立小学对孩子的影响。据我的观察,如果仅从这所学校最后毕业的情况来看,那些来自公校的孩子,和来自私校的孩子,就顶尖大学(Ivy Plus)的录取率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区别。那么,这是不是说明至少在小学阶段,上私校完全是一种浪费呢?
我觉得这一点因人而异。毕竟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而且每个孩子在小学期间对公校和私校的适应情况也不一样。就拿我自己的孩子来说,她在小学阶段在私校环境里强化了自信心,培养了自律和专心的学习习惯,有了读书和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而这一切,在公校环境下,是不是会有同样的效果?那就不得而知了。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压根就不认为藤校的录取,能够用来衡量一个学校的好坏,以及一个教育体系的优劣。
我这个人喜欢瞎琢磨,做什么事都喜欢搞纸上谈兵,总是装模作样的先做一个计划。在女儿还很小的时候,我就鼓捣出了一整套对孩子教育的短期和长期规划。我的原则是,在孩子越小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所花的时间就应该越多;而孩子年龄越大,就应该越宽松;到了高中以后,就要尽量放手不管,克制自己不要老想着给孩子出主意。我的想法是,好的习惯是不太容易养成的,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需要非常耐心,要舍得多花时间陪她一起成长;而等到年龄大一些,习惯已经养成了以后,我希望孩子能够尝试着凭自己的判断来审时度势,做出真正属于她自己的决定。很自然的,在这个过程中,她肯定会有不少冒失的甚至是错误的决定,但是如果她能通过这样的错误或是失败,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方法,锻炼自己的意志,那样将会比我们家长每次帮助她都做出正确的决定,要重要得多。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些致命的错误,是需要尽可能避免的,而这一点和鼓励孩子独立自主是颇有些矛盾的。我苦思冥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好的解决方法。后来我鼓励她去考这个私立中学,有一个主要原因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希望女儿在中学阶段,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和一帮积极向上的同学和朋友,来帮助她的成长。这样在我们家长逐渐减少对她的影响的同时,她也不会轻易误入歧途。
说回到爬藤的问题,虽然我在这所学校里认识的家长,有很多是以爬藤为最终目标的,可是我自己并不以为然。我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女儿有机会能进到顶尖的大学,不过,我更希望她能够在中学阶段,培养独立性和探索精神,形成自己的风格,交一些知心的积极乐观的好朋友。如果她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不管女儿以后去了什么样的大学,她都一定会适应得很好,她将来的事业和家庭也一定会很成功。至于说到底有没有达到我的期望,现在女儿才刚刚上大学,做判断还太早了。不过,至少我本人对她的中学是很满意的,她自己也乐在其中。
这些话平时我都不太敢和身边的朋友们说,毕竟后来女儿确实是去了藤校,我现在这样说,就很有些矫情的味道。其实我真的就是这么想的,这不仅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哪怕是现在,我还是这样想的。扯得有点远了,这一个系列主要是谈私校的优缺点,而关于孩子的教育,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探讨的话题。我零零散散也写过不少有关这方面的内容了,大家如果有兴趣,欢迎一起讨论(孩子的教育 — 学习感恩)。
这些是题外话了,回过头讲女儿在这个私立中学的体验。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关于孩子的教育和发展,公校和私校在教育的理念上是有很大分歧的。很多朋友可能听说过“木桶理论”。木桶理论也被称为短板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是指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 这也就是说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那块最短的木板。我发现公校的教育,就是遵循了这个理论,它会尽可能地去弥补每一个孩子的不足,尽可能地帮助每一个孩子不要落伍。而私校则正好相反,它会鼓励每一个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让孩子们的强项更加突出。
比如说,在女儿的学校,孩子们都是自己选课,很多孩子会跨级选课。甚至有些孩子提前就学完了高中的某些课程,这个时候学校就会和附近的大学联系,为这些孩子提供到大学上课的机会,而他们在大学所修的学分也会纳入到成绩里去。女儿有一个好朋友,她在数学上非常有天赋,很早就在大学里上课了。在十一年级的时候,她已经在大学里选修纯数学专业高年级的课程了,诸如实分析,高等代数之类的,而且门门都拿A+,比那些数学专业的大学生学得还要好。
除了学习,女儿学校的课外活动也是丰富多彩。一个不到一千人的学校,有几百个不同的俱乐部。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参与好几个俱乐部的活动,拓宽自己的兴趣和眼界。学校还鼓励孩子们自己组织俱乐部,这对培养领导力和组织能力无疑是很有帮助的。学校对孩子们的课外活动也非常支持。比如说我女儿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出去打比赛,而且经常周五就要出发,而国家队集训的时候,更是要缺课两三个星期。而学校一直都大力支持,给她提供了足够多的自由度。
我自己的体会是,一个学校,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校风和师资很重要;可是,最重要的,还是学生们的素质和精神面貌。我非常喜欢女儿的这所学校,主要就是因为同学们之间非常团结,她们彼此理解,相互支持,同时又能够保持积极的良性竞争关系。这种peer pressure,鼓励着每一个孩子积极向上,健康成长。女儿多次和我提到,在学校里,她们会彼此欣赏,赞叹同窗们的优秀表现,同时每一个同学都非常自信,相信自己也有独特的长处和闪光点。这一点和我当年所在的国内中学很不一样。我当年是在重点中学的重点班,我所感受到的,只有彼此的竞争和高考的压力,几乎没有体会到同学之间所应有的互助和友情。我觉得那算是一个不小的遗憾吧。
我是个懒骨头,到了高中以后,更是完全放手,去女儿学校的次数屈指可数。每一次去的时候,见到学校的那些孩子们,总是看到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那种纯真的发自肺腑的愉悦。看到这样的笑意,连我这个油腻大叔,都会格外的开心,为他们感到高兴。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幸福了。
当然咯,私校不足的方面也是有的,就留到下一篇再讲吧。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有点晚,但祝福再多也不多,再晚也不晚,对吧?:)今天2024-02-24,4个2,2个4,2个0(圆满安宁),加起共16,8+8好数字发发发发:)值此吉日,祝平等阖家元宵圆满康乐,顺心如意。祝愿我们各家都蒙恩得福,家和万事兴,甜美圆满,如软糯热暖的汤圆,温馨温暖,吉祥如意,四季平安。一生一世,康泰安宁, 相扶相持,相濡以沫,执子之手,白首偕老。
昨天就欣赏了平等的好文,因为当时手头有事儿,就把有限的留言时间“lady first”地给了城里的姐妹,先感谢平老师的宽容大气:)
特别喜欢平等关于“良性竞争关系”的分享。这也是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通过参与学校的活动,所深刻感触到的,也让我为咱们小时候的竞争环境脸红。记得当时我们小城的学校里,如果谁手中有一本权威性“什么什么题解”,那便是拥有了众生皆羡的“葵花宝典”,不跟Ta求情搞关系是借不到的,好在我没有宝典也能混及格,最后也有大学上,哈哈哈。。。
感谢平等的好文分享,也愿你汤圆一口入,甜糯一整年;月圆一入眼,美满几万天~O~
我以后可以从我的角度聊聊美国的学校和教育,但不打算太个人化。
我的孩子是公校。两个孩子的朋友和竞赛队友们,几乎全部进入包括普林斯顿以外的好学校。而普林斯顿是因为前面跟中学有故事,他们不申请。
记得某次我在投坛发帖,下面有网友怀疑我为了省钱、没有把孩子送私校,是一个守财奴。我哑然失笑,哈哈哈。
我觉得在中学期间,学习课堂里的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是开阔眼界,尝试不同的领域应该是同等重要的。你所列举的这些活动,我女儿当年都尝试过,而且从中学到了很多课堂里学不到的东西。我觉得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人生经历。
不过呢,我觉得还要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学校里的同学们。如果在一个很积极向上,很有活力和激情的群体里,孩子不仅可以结交很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她们的人生之路也不太容易走偏。
赞,平等兄这篇论文对有孩子的家庭非常有启发。
"无法弄" 说得对,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世间哪有“帮助每一个孩子不要落伍”这么好的事? 他们只是尽可能把长的木条锯断, 让每一个孩子看起来没有落伍而已。
To only way to "leave no children behind" is to make all children beh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