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人间

跨跃中美文化,勾通双項信息探讨人生感悟。
个人资料
正文

买花儿

(2025-05-06 10:48:15) 下一个
买花儿
周未遇到难得的好天气,我和太太驱車,到长島costco补货,顺便逛了几家花店。当下正是栽花种树的好时节,又赶上月初,美国人刚发完工资,不差錢,买花的热情很高,花錢也爽快,拎起一盆花,就像拎起一棵白菜。
我見到一对白人夫妇,
帶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推着购物车,各自挑选自己喜欢的花,互不过问,不像我们在花錢的时候,加上一个互相商量和决断的过程。
其实我家不缺花,缺的是好花、名花,而一般花店又很难买到,所以常在网上订购。知名的大花场一般遠在加州、佛州,我们订购了两次,花都没有活下來,我想这大抵是水土不服造成的。好在商家退了錢,还搭上了几句表示欠意的話。 
我们这次逛花店是找一种叫‘’达芬奇‘’的爬腾玫瑰,据网上介绍它非常漂亮,非常稀有,也非常难买到。
我们在几个花店搜了个遍,真是No stone left unturned,终不見达芬奇的踪影。
逛了几次花店,我观察到华人和美国人在买花方面有很大的差別; 我们华人比较喜欢买perennials ,即‘’多年生植物‘’,这种花种下去,不用管它,每年春天都会活过來,价錢虽然比annuals‘’一年生‘’的贵,但一劳永逸,從长远看,更省錢、省时、省力。还有一种更经济实惠的perennials,它不但经年不死,还会自我繁殖,越发越多,这种花至少是我们家的最爱,花枝多了可以请朋友来挖,买这种花就像买了一只下蛋的母鸡,一次投资永遠有蛋吃。近来,有‘’种花达人‘’在油管上介绍一些玫瑰花的吃法,花瓣可以做湯,可以做酱,捣碎了抹在臉上,还可以美容。这又大大增加了华人们对玫瑰花的喜爱。
相比之下白人群体,不大喜欢perennials.他们喜欢每年春天用新的annuals來装饰他们的庭院。这些花争奇斗艳,十分抢眼,突显屋主的个性和品味,但花费不薄,我家鄰居每年用皮卡往家拉,舍得为庭院花大錢。这附合他们的性格和价值观。他们不算计,只要喜欢,决不委屈自己,強调活在当下,而我们华人精於計算,有自我约束力,决不花不该花的每一分錢。
我们华人说到底,种花的积极性远不及种菜。华人家庭只要有后院,一定会开出一片菜地,这在美国家庭是难以想象的。他们只种花不种菜,偶尔种几颗西紅柿也只是当花养,並不指望收获。
美国人以为中国人和他们一样有爱花之心。他们来你家做客,双手捧上一束花,显得十分高雅,而我们去他们家做客,花是拿不出手的,要大盆小碗地帶上几个菜,东西帶少了,自觉不够热情。
中国人对花的感情是复杂的,八十年代盛传这样一个笑話,老婆过生日,老公高高兴兴地送上了一束玫瑰花。老婆滿臉的不高兴,说,"花儿能当饭吃吗,有这錢咋不给我买双鞋穿哪!"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