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人间

跨跃中美文化,勾通双項信息探讨人生感悟。
个人资料
正文

杯葛

(2021-12-07 10:16:30) 下一个
Boycott. 杯葛
 
英國有—个叫博伊科特(Charles Cunningham Boycott) 的人,1832 年出生。早期中国人把他的名字翻译成"杯葛"。 他原来是軍人,退役后在爱尓兰某个郡替某个伯爵管理土地。他为维人险恶,欺压佃农、魚肉乡里、中饱私囊。当地土地委员会告知乡民:“如果有人通過把別人趕走佔有一塊土地,那麼無論你們在路上、在商店、在公園裡、在市場上,哪怕是在做禮拜的地方遇到這個人,都不要理睬他,把他從道德上進行放逐———把他和家鄉的其他人隔離,就像他是一個老痲瘋,你們必須把你們對他所犯罪行的憎惡表現出來。”。伯伊科特受到了乡民们的集体抵制,无人替他做工,佃户退租,里里外外无人打理,連邮差都不给他送信。他完全被乡民抛弃,最后精神分裂,被迫离开爱尓兰。為對愛爾蘭農民當年這一抗議形式的肯定,後來把"集体拒绝" 冠以此君名字,稱為"Boycott" " 抵制 "。
美国蒙哥馬利巴士抵制運動是抵制运动最成功的一次。五十年代美囯施行种族隔离政策。在南方的蒙哥馬利,法律规定,黑人必须在公車上给白人譲座。有—次,一位叫Rosa Park的黑人妇女拒绝给白人譲座而遭到逯捕。於是黑人集体抵制汽车公司,不乘坐公交车达一年之久。此杯葛运动引起更大規模的民权运动,最后导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种族隔离是非法的。作为非暴力抵抗运动的杯葛亊件,越來越普便,如工人集体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近一点的又有抵制日货,抵制某一品牌的杯葛。
抵制的力量在於大家齐心合力,协调一致。抵制日货,不能—边有人声嘶力竭地叫喊抵制,一边又有人在商店门口排大队买日货。再有抵制,应該成立戴紅袖章的纠查队在店门口劝阻。
杯葛属於不合作主义的一种抗議形式,是弱势的一方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以牺牲自己部分利益为代价的和平抗争方式。杯葛有大有小,小孩子賭气不吃饭,也是杯葛。杯葛也要讲究斗争艺术,—定要抓住对方软肋往疼处打,父母的软肋就是心疼孩子,所以孩子一不吃饭,大人就软了,一切好商量。另外千万不要做伤害自已的傻事,比如抵制日货,千万不要先把自己家的日本汽车砸了。
中国乡村從来不缺像博伊科特这样的恶人。恶霸地主黄世仁(虽然是虚拟的)最后被鎮压了,他的名字本來有资格用来代表恶势力的下场。比如可以说,某某人的父亲在土改时被黄世仁了。
可这种事在中国终究沒有发生。几乎相同的事件发生在不同的文化里它的处理方法及结局会截然不同。博伊克特被道德谴责,生不如死,最后精神失常,这种事在中国难以想象,也永远不会发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