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奶酪会有的
有一位年老的智者说过一句关於年龄的話,他说," Age doesn't matter unless you are cheese".( 年龄无所谓,除非你是奶酪)。我对这句話不甚理解,也找不出相对应中国的说法。即然把年龄和奶酪扯到一起,就要從奶酪方面找答案。奶酪是种发酵食品,好的奶酪需要儲藏一段时间,在慢慢继续发酵中产生轻重、浓厚不同的味道,所以奶酪的年龄很重要。美国從欧洲进口的原装奶酪一般都注明它的age(年份),以便喜欢不同口味的人挑选,所以 Age does matter to cheese(年份对起士很重要)。
很多中国人不喜欢奶酪的味道,管它叫美国的臭豆腐。他们不喜欢那种味儿,但不排斥王致和所制造的那种恶臭。
北京王致和臭豆腐的臭味真不好意思用不雅之物做比喻,只能说在從一到十的刻度上它已经到了頂,second to nothing(第一)。奶酪与之相比只是微臭,而且一不小心就被浓郁的乳香强压下去。这两种中外食品都有悠久的历史,而且都是在偶然中被发明的。
奶酪是阿拉伯人六千年前发明的,他们过沙漠时骆驼背的羊奶发酵蒸发水分后变成了奶酪,后來奶酪传到欧洲。從罗馬时期开始制做奶酪的技术层出不尽,日益精良。
中国的臭豆腐也有三百年的历史,发明者叫王致和是一介书生多次进京赶考落榜,却在无意中用发霉腐败的豆腐做成了臭豆腐。几百年悠悠而过,王致和的臭豆腐一点儿末变,從形状大小,到颜色、味道都一絲不苟地保留下來。它的生产过程依然是纯手工劳动作坊式的,把切好的豆腐块密封在罈罈罐罐里加上盐水等它发酵。臭豆腐從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食品,它只是一个上不了台面的佐食小料。从前北京的劳工、苦力和城市贫民家里总常备几块端上歺桌,五十年代酱豆腐两分錢一块, 臭豆腐三分钱两块。卖臭豆腐的还兼卖各种咸菜,独輪車推進胡筒,随着一声哟嗬,各家都端着小碗出來了。如果买四块一定坚持要白饶一块,还要多加点湯。解放初期许多拉洋車的中午饭就是一个窩头、一块臭豆腐、一颗大葱,再耒一碗大碗茶。其实臭豆腐没有什麽營养,没听说有誰吃臭豆腐吃胖了的,它只刺激嗅觉和味觉,帮助嚥下难吃的棒子面窩头,所以從來没听说誰家吃饺子就臭豆腐的。
说完了臭豆腐再说说奶酪 。2019年全球奶酪产量己达到20779千吨。現代人越来越把奶酪看做是人体重要的蛋白質来源。在欧美国家,任何一个超市都少不了一个奶酪专柜,陈列着來自世界各地(主要是欧美各国)生产的奶酪,明朗滿目应有尽有。奶酪己渗入到食品的各个领域,如汉堡、披萨、三明冶、意大利面、色拉、零食、糕点真是躲也躲不开。
这番对比不是貶低中国的饮食文化,不是厚彼薄已,而是说明两个文化在继承与创新上存在很大差距。以小比大,正如中国人最早发明和使用了指南针,但始终没发明G P S。自己发明了火药,但始终用冷兵器打仗。几百年过去了那块臭豆腐的气味依旧熏得人睁不开眼,为什麽不能把它的味道变得更柔和一些,營养更丰富一些?
要改革臭豆腐首先要有创新精神。三百年來王致和立下的规矩没人敢破,因循守旧,不思变革。要创新首先要有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願望,不能死抱臭豆腐就是天下第一香的态度,自己闻惯了臭味也不许别人开窗子換換空气。以前相信"世上最宝贵的是人,有了人就有了一切"的说教。当今在激烈竞争的国际舞台上光有人还不行,这句話应改成"世上最宝 贵的是人,有了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就有了一切" 。
=====================================================================
你吃过乳扇吗? 是什么样的味道?
杜康,传说中的的酒祖,把剩饭倒入树洞,结果出来酒。
王致和臭豆腐就是太咸了。以前人穷,菜里有盐就好。
高中时一个同学把臭豆腐带到寝室,当时快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