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到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经济是如何发展的:在我来看,经济的发展是通过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生产是一个对物质和能量进行聚合的过程,交换是一个流通的过程,而消费是一个物质和能量进行分解的过程。比如一粒米,他成长起来是通过能量和物质的聚合,我们来获得这粒米,无论是劳动的交换,还是其他商品的交换,还是暴力抢劫,本质都是一种交换,这粒米进入我们身体分解产生能量,消费的过程就是能量和物质分解的过程。在商品经济的体系下,促使经济发展的一个最大的诱因就是“利润”,而利润的根源在于通过交换可以得到的更多,在这种情况下就促进了交换,促进了流通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至少在现代的体系下,这个利润往往是以货币的形式存在的,而事实上,货币就是一种商品,只不过是一种相对特殊的商品。假设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商品,货币和米,在这样的条件下会产生什么样的状况呢?第一种状况是货币的增速大于米的增速,这就是所谓通货膨胀。米的货币价格会不断的升高,在通过卖出米获得货币之后,大家更倾向于把货币投入到大米的生产,因为未来大米的价格会增长,会兑换成更多的货币,这个时候经济活动是相对繁荣的。另外一个情况是货币的增速低于米的增速,在这个情况下大家更愿意持有货币,因为投入大米的生产之后米的价格下跌,只能换回更少的货币。如果在这里货币是黄金,那大家就更倾向于投入到黄金的开采,就如同之前投入到大米的种植是一样的道理:未来的黄金可以换取到更多的米,所以更倾向于投资到货币这个商品中来。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大家更偏向持有的是生产增长的更缓慢的那种商品,或投入到增长更缓慢的商品的开发中去。
所以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就是只有大米和货币这两种商品,而且保持货币相对大米有稳定的增长的情况下,持有和投入到大米的生产是稳赚不赔的,一是可以保证自己的消费,二是可以换回未来更多的货币,经济是不是就可以永续发展了?然而这中间还有一个消费的问题:当大米换成货币后货币又源源不断投入到大米的生产中,直到大米的生产超出了消费的需求,这时情况就发生了变化:超出消费需求后的那一部分大米的价值几乎为零,在这种情况下是否继续投入大米的生产就成为了一个不确定性因素:因为谁都无法保证自己生产出来的大米是消费需求以内的还是消费需求以外的,在这两者之间有一个巨大的差距,是一个公允价格和零之间的差距,这个变量或许是时间,或许是机遇和巧合,成为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因素,这时候大米对于货币的价值就会产生极大的波动性。在之前的情况下,持有货币本来是一个“稳输”的选择,因为货币的消费去向最终还是购买大米,如果大米的价格一直是上涨的,那对于货币的持有者来说就是灾难:比如假设以黄金为货币的状况下金矿的矿主。(当然我们会说为什么矿主不通过减少开采黄金的数量来增加其相对价值,因为我们通过之前的预设是货币是中增速略高于商品,在这里是大米的增速的情况下的,至于为什么这样的假设后面会进行分析。)在大米产生过剩之后,持有货币就不再是“稳输”的选择了,所以就开始了今天的第一个重点——只有当消费品过剩时才会有大幅的价格波动,只有价格大幅波动时才是资本方的黄金时代。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资本是有推动产品生产过剩的意愿的:就如之前所言,在只有货币和大米的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大家更倾向于选择增速较慢的商品,如果大米的生产相对较快,大家就更倾向于选择资本这个商品,同理,只有资本推动产品生产过剩之后,才会给自身带来更大的价值。
在现代的金融体系中,商品的生产是可预测的,而货币的生产是不可预测的。如果我们把所有的消费品都看作是大米,如之前所言,只要把货币的增速调整到略大于商品的增速,在商品的生产领域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投资”,就如同是大米换成货币之后又投入到大米的生产中去是一样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持有货币就成为“稳输”的结果,因为货币的所谓”消费“就是去购买商品,如果货币对于商品一直是”贬值“的,那未来只能换到更少的大米(商品)。所以就如同之前所言,货币天生具有推动生产过剩的驱动,只有在生产过剩的情况下,货币才会赋予自己更大的价值。
那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们的生产是否过剩?我们的消费是否跟得上产量的提高?我们的商品是否波动性大幅的提高?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是YES,那恭喜我们,马上要进入一个货币为王的时代了。回到之前的那个只有大米,货币两种商品的社会,如果货币的增速低于大米的增速,大家都倾向于持有货币,就没有人愿意投入到大米的生产中去了,经济活动就会停滞,大米去交换货币是充满不确定性的行为,价格区间可能是在一个相对公允价值到几乎为零之间的任何一个数字。
从疫情以来的反反复复,特别是中美之间的金融较量,贸易较量,外交较量等各个方面,目前中国的信号或许比较明确:既然我的大米去交换货币的行为充满不确定性,价格区间可能是在一个相对公允价值到几乎为零之间的任何一个数字,那不如我干脆不卖了。我们可以观察到几个重要的商品制造地,比如上海,深圳,甚至是青岛,都是“疫情遍地”的状况,而就在昨天,一些大的船运巨头,比如马士基,赫伯罗特等,直接取消了几个重要港口的接驳,似乎是一种碰撞升级的表现。
两年多以前(2020年2月1日)在疫情刚刚在美国开始的时候我写过一篇“一场瘟疫,中西方的事实脱钩的预演?“,里面提到当时的中美贸易协定完全没有实现可能;
“中美贸易战伊始的2018年3月份就预测中美贸易脱钩的趋势最大的可能会在2019年底和2020年上半年,只是没想到居然是由一场瘟疫而发,造成事实上的不仅中美的脱钩,更是中国和西方社会的脱钩的预演。这次的脱钩预演来自于瘟疫但绝不仅限于瘟疫,事实上这是中国外交近年来和西方社会桎梏不断加深,矛盾不断深化的一个总爆发。“
如果有些话有得罪中国的外交方面相关人士我非常抱歉,(在Twitter上已经被几位领导屏蔽)我只是忠实记录自己的看法,我的看法很浅薄,然而深入其中的,也未必能够有从浅薄的看问题的角度是吧。
言归正传:这个世界或许要迎来一个有钱换不到米,和有米换不到钱共存的时代,未来必将精彩纷呈。
祝大家安好
市场是通过钱和技术创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