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系之舟

在世界行走中的随想和随笔,耕耘为一块自留地,送给自己,奉给天地,结识一起同行的伙伴们。。。
个人资料
正文

“门当户对”

(2022-07-03 05:15:08) 下一个

“门当户对”

无系之舟,2022。06。27

      “不管怎么说,“门当户对”的格言是完全正确的,不相配的婚姻在结婚时已经播下了不幸的种子。这句话包含着许多愚昧的,傲慢的,资产者的东西,但它的实质是不错的。一切不相称中最坏的莫过于修养的不相称,唯一的挽救办法就是互相教育;但这需要两种罕见的才能,需要一方善于教育,另一方善于接受教育,这样才能一人在前引路,另一人在后相随。 然而胜利的往往是没有修养的人,沉浸在家庭的琐事中,此外别无其他爱好和兴趣的人;对方给弄得昏昏沉沉,在疲劳中屈服了;不知不觉,他变得庸俗了,狭隘了,他觉得不自在,但无形的网已把他捆住,他只能安于现状。时常还有那种情况,即双方势均力敌,于是同居变成了长期的斗争,永恒的角力,两人的关系便固定在这种状态,一方要往上拉,另一方要往下拉,即维持原来的立足点,双方就这么无休无止 地进行着无益的努力。这种势均力敌的斗争可以吞没生命,最坚强的性格也会给弄的精疲力尽,终于在路上倒毙。但首先倒下的总是修养高的一方;他审美感情杂在这种二重结构面前受到了深刻的侮辱,那些光辉灿烂的美好时刻给破坏了。。。”

       以上这段描述全文摘自俄罗斯作家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是赫尔岑对婚姻关系不对等结果的描述,很贴切,也很真实;回想一些过往思考和观察,这段话不仅对婚姻,对甚至社会不同“圈子”和不同层面中人们的相处似乎也很贴切。

      在这些年中,有意思的是,我的两个朋友,都是高校教师,分别来自知识分子和干部子弟家庭,来到海外没有找到专业工作,作点小工又收入太低,就下决心做生意,一个了做小餐馆,一个做杂货店。。。这些选择是无可非议的,完全可以理解。朋友们当时都支持,而且称赞他们勇敢。出乎预料的是,在他们和朋友走上不同的谋生道路后,大家逐步各奔东西,近十年没见之后,她们就象变了一个人一样!无论是待人接物,谈吐举止,衣着和居住环境审美充满的“金色”,对朋友们变得琐碎,莫名其妙的谨慎,敏感和不自信,交谈中,都是对别人的指责,甚至谩骂。。。似乎充满了他们原来最鄙薄的“小市民气”。。。我很吃惊,我不知道是否自己的记忆有误,还是自己原来的认识有误,还是他们相处的环境真得有那么大的感染作用?难道她们身上“高层次”的东西是那么脆弱和经不住磨损?可我原来一些做生意的朋友也不是这样呀!

       显然,大家都还想念当初的友谊,而且都想努力地维系什么,但却常常相对无语,找不到话题。。。也许这就是我们原来的“门当户对”没有了,她们属于了另外的人群,另外的“婚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2)
评论
随易 回复 悄悄话 我觉得这是一种个例。假想一下如果这两位当年的高校教师走上不同的职业生涯,比如各自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走上教师或者企业或者政府部门,那么他们日常接触的人和事差异很大。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或许他们的今天的个性会显出截然不同的风格。也许他们这种情况是环境影响人的典例呢?
梦回西藏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麦妹,谢谢你的阅读,父母离去,在孩子心上是永远难以愈合的伤口,谢谢你和我一起流泪!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少友谊的渐行渐远是无奈的,人是经验动物,也是环境动物,适者生存? 求同存异,君子和而不同,是最高的友谊境界,但这必然是有基本价值观的底线。
澳洲正在不断的灾难中,多保重!
梦回西藏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aladirk' 的评论 : 谢谢阅读,婚姻关系也许更能非常“赤裸裸”地体现了一个人全面价值观?因此,“门不当户不对”真是太耗费生命了!而其他社会关系也是这样,但似乎牵扯的面没有那么复杂和全面。
梦回西藏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菲儿,谢谢,愿我们大家一起思辨,讨论,互相丰富!
梦回西藏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山里人家168' 的评论 : 谢谢山里的同行伙伴!老一辈的话好多都是懂得是也晚了,经验不少是真理,但也许这就是人生的或精彩或崎岖!
梦回西藏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青青的山' 的评论 : 谢谢青山到访! 是的,人就是经验动物,不到一定的年龄,不到一定的境遇,就似乎缺少认知,能后知后觉就好,就怕永远的不知不觉,甚至撞了南墙还不回头。
梦回西藏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谢谢老皮卡!是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中都在变,我总有点不明白的就是,为什么似乎总是素质高的人滑坡?婚姻,社会圈子。。
梦回西藏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注册很麻烦' 的评论 :
谢谢,非常高兴又见你来我的自留地!是啊,想想看,“门当户对”广义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梦回西藏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海风妹,你说的非常好,“门当户对”于婚姻而言,还是两家人的磨合,让我想起我的朋友,她的父母简直不知如何对待亲家,两家都十分紧张。。。最后的结果就是基本不来往了。
梦回西藏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irefox01' 的评论 :
谢谢阅读和留言!我记得外婆和妈妈都讲过“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朴素的直觉其实就是真理,在其他社会关系上,也许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梦回西藏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歲月沈香' 的评论 :
谢谢沉香!赫尔岑对“门当户对”的这个叙述的确是很准确。非常遗憾的是,在我所看到的社会关系中,几乎都是“修养低”的战胜“修养高”的,否则,就是“分道扬镳”。。。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补读了西藏姐回忆爸爸妈妈的四篇,特别感人的回忆文,让人泪目,抱抱西藏姐。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谢谢西藏姐好文分享,门当户对在友情上确实也适用,以前的朋友由于成长和工作环境的变化会在认知上渐渐产生分歧,渐行渐远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祝西藏姐冬安!
baladirk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门当户对”用于友情的确有道理,第一次听到。进一步推广,无论爱情,婚姻或者友情,可以说双方的价值总和需要对等。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非常同意海风。

多谢博主让人思考的好文!
山里人家168 回复 悄悄话 老一辈的门当户对绝对有道理,婚姻,友情等都需要一些相同背景的条件,要不话不投机半句多。
青青的山 回复 悄悄话 经验就是对人生的深刻认识,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非要等到自己头撞了南墙才醒悟,已经晚了,我的理解是:一定要门当户对。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也许是生活的现实改变了她们,数十年下来,潜移默化了。
注册很麻烦 回复 悄悄话 不同的环境下三观难以一致必然导致问题不断,年轻时不理解,经历过的人都能明白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门当户对有一定的道理,成长氛围影响到个人的三观和举止。婚嫁上尤其如此,中国人的婚姻不是两个人,而是两家人的磨合,相差太大,磨合会比较辛苦。
Firefox01 回复 悄悄话 过去年轻时,我们对“对当户对”嗤之以鼻,觉得是个落后的老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多些,越来越体会到它的道理所在。当然,这句话主要用于男女婚配上,至于用于其他方面,目前还没有体会。
歲月沈香 回复 悄悄话 西藏转发的赫尔岑这段话太准确了!我要收藏起来。我一直认同“门当户对”,无论是婚姻还是友情,门不当户不对早晚要分道扬镳。你的那两个朋友在与金钱直接打交道后,她们对事物的认知肯定发生了变化。我现在回国跟国内有些同学也是话越来越少。谢谢西藏好文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