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系之舟

在世界行走中的随想和随笔,耕耘为一块自留地,送给自己,奉给天地,结识一起同行的伙伴们。。。
个人资料
正文

衣食住行II: 世界变化是永恒的—在变化中不变的选择

(2019-12-29 22:42:06) 下一个

衣食住行II: 世界变化是永恒的—在变化中不变的选择    

人生是你所有的有意识和无意识选择的总和。如果你能控制这些选择过程,你就掌握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你能掌握这些选择过程,你就找到了人生的自由。                     —罗伯特· 勃讷美国著名政家 

无系之舟,2011。11。21原稿,2019。12。29编摘

     出生在印度孟买的伊娃是一个非常招人喜欢的中年妇女,不仅是因为她出众的漂亮,更是因为她的智慧、善良、大度和浪漫,中国人讲的“大家闺秀”用在她身上恰如其分。

     来自等级制度森严的印度贵族阶层的伊娃,却把平等和自由奉为至上的处世原则,而且的的确确将之融入了她的生活实践,无论是对孩子,对丈夫,对朋友,对邻居,还是对同事。她在海外的印度侨民中,在我的眼里,算是特立独行了。也许是职业的原因,她最吸引我的是她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孩子和丈夫的精心照料,对花园植物的爱惜,对室内的健康设计,对衣食住行的健康享受。

     当我打电话说我希望能和她聊天,仔细听听她的一些想法,她哈哈大笑,她说:“我们从1998 年认识起就成了好朋友,对于你,用你们中国话说,我哪次不是和盘托出,你还有什么不知道我,还有什么要这么严肃的‘采访’?”我对她说,这次要正式点。我讲了我的想法后,她的确善解人意,说,如果你认为我的经验教训能给人们一些提醒,那我很愿意悉听尊命。她又笑了,说,正好克瑞斯(她丈夫)这个周末要带孩子去滑雪,这两天时间空间都是我的了,我给你烤你爱吃的甜点,我们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这个安排太妙了,和一个聪明亲近的朋友无拘无束地聊天是一种极大的享受。那个星期天是一个阳光充足的悉尼冬日,天蓝得让人心醉,我们在她的阳台上享受这难得的时光。

     伊娃从英国大学毕业四年后,就随丈夫从伦敦到悉尼定居,已经30 年了。伊娃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会享受生活的情趣归因于留学英国的外祖父和现在定居瑞士的父母亲。是啊,世间没有无根的树,而且人们说,根有多长,树就可以长多高,苹果落地,一般不会太远。

     伊娃对我说,她的人生第一课是在七岁那年的圣诞节前。一天,外祖母、母亲一清早就带她到伦敦的一个社区中心为无家可归的人准备约1400 份“三明治”。她和另外的几个人每人做300 份左右,要做5 种味道的:牛肉、火鸡、火腿、金枪鱼和素食类。她们先把面包一一排列在大餐室清洁的工作台布上,然后按程序放上沙拉油、奶酪、生菜、肉类……她们十二个人整整忙了一上午,到十二点钟时,她们把所有三明治分类装好,把水准备好,把所有供选择的辅助调料(西红柿酱、洋葱、芥末酱、盐、胡椒等)用大盆盛好。一点钟开始发放时,等待领食物的队伍已经很长了,却出奇地安静。人们顺次走来,找到自己要的种类,添上调料和菜蔬,默默地吃起来。后来的人选择较少,有些人拿到就走了,更多的人是匆匆忙忙吃了就离开,少数高大的男人期待着最后没发完的也许能多领一份。伊娃的妈妈事先嘱咐她说要对来领东西的人问好,点头,微笑,伊娃却没敢看这些人第二眼,她不知道为什么。后来伊娃才明白,她第一眼看到的那些眼神让她吃惊和难忘,在以往的生活中,她从没有看到这样沮丧的眼睛。

     那天回来,她沉默不语,外祖母问了一个她没有想过,也答不出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要为这些无家可归的人做品种齐全味道可口的午餐,为什么我们不就简单地做一样,反正他们也没饭吃,他们什么都能吃,不是吗?外祖母接着把她抱在怀里,安慰她说,这不是为了难为她,而是想要她明白一个道理:所有人生来都应是平等的。那些人在生活的路上,因为某种不幸摔了跤,没有能爬起来。他们之中有些人或迟或早会站起来,对于这些不幸的人,要考虑他们的自尊心,不管他们现在的处境如何,他们和我们一样,有不同的口味,不同的需求,我们为他们准备午餐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一点,要尽量尊重和满足。伊娃说,我当时完全是半懂不懂,但不知为什么,却把这些话几乎一句不漏地记在了脑子里,好像成了我一辈子的座右铭。为这些在生活路上不那么幸运的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从此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从伦敦到悉尼都是如此。

     伊娃说这人生第一课对于她的影响是多方面和久远的,启迪了她后来的一个重要想法:对人的尊重,一定要包括对自己的全面尊重。她对我说,我知道你努力的一个方向是启发人们健康地生活。而在她看来,人的确需要健康地享受生活,生活的目的就是要满意和幸福,但能否健康地享受最首要的就是要有健全的心理,而健全的心理和童年时代是紧密相连的。这一点我非常同意,我因此也很想知道她在事业和孩子之间选择了孩子的过程。伊娃说这是她人生的又一课,她并不是天生就明白。在从小到大的生活中,她意识到自己和弟弟很幸运,是在传统的母亲相夫教子的家庭中长到高中毕业,但她看到了哥哥的悲剧。由于一些她至今仍不明了的父亲教育思想的偏颇(她不想深问母亲这类问题),哥哥从小被送到寄宿制学校,在很孤独、没有稳定和温暖的家庭气氛中长大,从小缺乏安全感,没有和人相处的能力,因此婚姻连连失败。聪明善良的哥哥因走不出幼年孤独的阴影,不能健康地享受生活。

     伊娃从哥哥身上看到了童年时代家庭生活的重要,成年后,她还不断听到几个年长朋友说到孩子的问题,他们都一致追悔莫及,后悔当初有孩子时没能放下工作带孩子。可是,年轻的伊娃也很有事业心。她刚上大学时,20 世纪70 年代的西方妇女解放运动还在高潮之中,她很兴奋,感到男女平等十分重要,赞同妇女要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要有一个自己喜欢的职业。她是学旅游管理的,喜欢旅行,喜欢和人打交道,大学一毕业就在一家大航空公司做旅游路线开发和管理,她觉得自己毫无疑问一定可以在亚欧大陆的旅游业上有一番创造。所有这些东西充满了她年青的大脑,但她现在回过头看才明白,脑子里想想是一回事,真的身临其境又是另一回事。伊娃说,她一直到结婚,到决定要孩子,都觉得自己一定可以从别人的教训中得到启发,把一切安排周到,既做一个好妈妈、好妻子,又能在亚欧大陆的旅游进上做一个最新的开拓者。当说到这一段,她笑得肚子都疼了。伊娃说,自己当初的想法真是莫名其妙,不可思议,但当时就是这样真诚地认为的。总之,自己对自己太有信心了,仿佛真的可以扮演好人生中的每一个角色,特别是母亲、妻子和职业女性这三大角色。当时,她的母亲、外祖母、朋友,几乎每个人都对她说这是不现实的,她说她当时一点也听不进去,只是很客气地不加反驳。她的美梦一直做到大女儿出世。孩子出生三个月后,要放下孩子开始返回去工作时,她才感到自己是那么不愿离开孩子,却又固执地坚持原来的想法。上班后,她提早两三个小时起来,把一切搞好,把孩子带到单位的育儿中心,中途去喂奶,没出一个星期,她就感到了极度的疲倦,她鼓励自己适应了就好。要出差时,她将孩子交给请来的帮手,并把一切写得清清楚楚,期盼帮手能带好孩子。但随时间的推移,她发现自己的精力和思维完全是分散的,心里充满了内疚,工作时想孩子,觉得对不起孩子,和孩子在一起时,又在思索工作,结果不仅什么都没搞好,而且长时期睡眠严重不足,做事再也没有效率和质量,会出不少原本没有可能出的错。她对自己非常失望,完全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内心深处的理智世界,她明白自己恐怕是没有能力再这样坚持下去了,但在感情上,却如何都不能舍弃任何一边,只是拖着,瞑瞑中期望能突然出现一个奇迹,让这个问题自行有一个答案。

     说到此,伊娃似乎有点回到当初挣扎的情形中。她说:“周围的人,母亲、丈夫、朋友都看到了我的艰难,但没有人能代替我作决定,是外祖母的一个问题给了我最关键的一击:等到你老了点,是孩子因在成长中没有得到的陪伴而对你充满埋怨使你内疚终生,还是没能在开发亚欧大陆的旅游市场上取得成就更让你遗憾?我心里一震,不知为什么一下想到了哥哥的眼神,我接受不了哥哥那种因父母失误造成的结果。”伊娃说:“我放眼看了看我公司里那些事业上有所成就的女性,不少没有结婚,有的结了婚多年没敢要孩子,有的离了婚,我知道,这些都是她们为自己的选择付出的代价。我第一次明确地对自己老实承认,继续试图战胜这种双重挑战恐怕是走不通的,从任何角度讲,我恐怕都要选择孩子和家庭。我提出了辞职。上级和同事们都感到很惋惜,但几个年长的朋友祝贺我最终选择了自己的生活。”

     由于伊娃非常高的专业水准,公司为她保留了一个顾问的联位,她也很感激这一点,因此和这一领域保持了一段时间的联系。说到此,她又笑了,说:“这是好事,但也曾不时让我心痒和心动一下,比如说某个我为之工作过的项目几年后取得很大成功,成为一个经典的成果,而我不在其中了!不过,我看到三个孩子快乐成长,看到我如今的一切,我并不后悔当初的决定,而且随着孩子们上高中、离家上大学,我也在协助丈夫的金融咨询市场开发中找回了一部分工作的乐趣。”

     伊娃对我说,她的女儿明年大学毕业,要真的离家了,你看多快,我们认识时,她才上中学!她也许很快就要面临同样的问题了,年青一代妇女的选择由于时代的变迁,商业化的加剧,也许会更艰难,一定会有一个更矛盾的认识自我的过程。伊娃说,她对女儿所能做的也就是站在背后支持她自己的选择和让她明白自己要接受选择的结果。伊娃说,二十多年过去了,她回过头来看这个过程,发现对于妇女来讲,问题的实质之一就是要尊重自己的生命和生活,可以选择单身,或不要孩子,但一旦有了孩子,就一定要在尊重自己的生命和健康的同时要对孩子的成长负责,不能把自己当成“超人”和“铁人”来使用,也不能对孩子生而不育。她说,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选择也不一样,但有一点是一样的,每个人都要追随自己内心最基本的愿望,要挑战自己,但同时也要懂得尊重自己的限度。

     伊娃感到幸运的是,她有选择的余地,丈夫很支持她对孩子的选择,而且努力提供经济支持。然而,在具体问题上丈夫的帮助是有限的。她承认,对这个选择的结果她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适应过程。伊娃说,辞职以后,可以随孩子转了,时间由自己支配了,但扑面而来的还有经济的转变,似乎一下发现了现代化和钱的冲突!原来不觉得贵的东西一下子好像涨了价似的,感觉自己好像什么都买不起了。有相当一段时间感到买东西不再是一种享受,而且觉得有些对不起孩子,因为不能给他们买自己最中意的东西。

     她又一次感到了生活的难题:如何在收入少近一半的情况下照样过得健康、舒适和有趣?但也是这个难题让她认识了自己长辈的智慧。伊娃说:“对家政很精通的外祖母对我说,你的钱相比以往的确不算多,但是完全可以过得舒适而健康,要学会管钱的本领(有时管钱并不比挣钱简单)和简化生活的艺术,也就是自己要付出另一些劳动和另一种辛苦,但要相信和理解的重要一点是,物质上的清苦简单并不会伤孩子的心,关键是要让他们时时感到父母和家人的全心全意的爱,感到安全,感到自己父母在需要时总是在身边。外祖母特意提醒我,人生中重要的一点,是一定不要和别人比,世间的人和人实在没有太多的可比性,重要的是自己要有所进展。同时,她还要我明白,面子是一个最难把握的事情,人人都有面子,但要坚信一点,真正的面子是自己的人格,而不是钱,也不是地位,当然要在实际中把握住这一点是很难的,但首先一定要努力去提醒自己注意这一点。”

     回想起来,伊娃更觉得是外祖母给了她灵性和智慧,外祖母在外祖父离世后,健康地活到了97 岁,看到了第五个重孙的出生(她自己三个,妹妹两个),非常安详地离开了世界,她一直是伊娃最怀念的长辈。

     中国的俗话“响鼓不用重锤敲”是很有道理的。受外祖母的启发,伊娃决定想各种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心境和实际处境。首先,利用孩子睡觉的时间,她清理了家里的财产,列了每年全家衣食住行的用项和孩子教育所需要的花销,把必要的花销和现有的收入作对比后,她明确了可自由支配的余地有多大。

     在吃上,伊娃从外祖母和母亲身上得到了指点:保持食物健康的第一要素是新鲜,从原始做起,也就是说,尽可能不买半成品,哪怕是吹得天花乱坠的半成品。的确,这是现代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很重要的一点。伊娃说,她的长辈是很早意识到这一点的朴素的天然健康美食者,从现在的趋势来看,确实应少用半成品和“合成品”(像人造奶油等)。食品新鲜的食物,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很多不健康的因素,如过多的添加剂、如过多的保鲜剂、过多的糖、不健康脂肪等,这一点是现代生活中我们应该做到的自我保护,也是能做到的自我保护。而人体也只有从新鲜的食物中才能较好地摄取所需的营养。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最经济。要真的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经得起现代化食品方便、省事、省时的诱惑,其次,要克服懒惰和急躁,真正从基本功开始学会烹调。

     伊娃有灵性,对食物味道、色彩、种类和质地的搭配似乎是一点就通。她不紧不慢地看电视,听广播,问母亲和外祖母,问朋友,学习各咱烹饪知识,没过多久,就能做出一顿顿大家都喜欢,且在营养、健康和卫生上都可靠的美味。她因此更加有兴趣,每星期制订一次一周菜谱。为了尽量减少储存时间,她找到近处的农贸市场(以前从来没有注意过!),一周买两次蔬菜水果,新鲜调料。伊娃说,一个玩笑很对,从原始做起,并不等于要你像富兰克林那样去发现电的存在,她不会赞同那些反对现代化的人,而是要把现代化提供的工具用得恰到好处,如用烤炉烤面包,用机器磨咖啡和香料等。洗碗等等变得比祖父母一辈甚至父母亲一辈都容易得多,而且从卫生的角度看,洗碗机的高温消毒非常好。过去她的祖父母和父母是用开水来做高温消毒,很费事。她说,自己在克服了所谓“方便省时”的诱惑之后,才发现亲手做一日三餐的许多事,从选择健康的厨房用具,包括木头、玻璃、石头、陶瓷、不锈钢五种材料的,到自己做各式调味料,都充满了乐趣,充满了创造性,才发现自己比想象的更能干和更有创意,从做饭到把一盘盘成果摆在餐桌上都是艺术,这个过程真是一个充满创造而没有专利的一个大天地!

     说到此,我大加赞同,建议她把这么多年学到的菜谱加上自己的创造一起写下来,给是否成家都需要年青人系统传授一点在现代生活中保持健康饮食的小技巧,以便他们容易上路。伊娃哈哈笑了:“让我写中文吗?我从中国人的食物中得到的启发太多了,我是那么爱中国食物,我从小长在英国,也爱西方食物,从小吃外祖母的食物,也爱印度食品,把哪个作为最爱是始终无法解决的。”我说,你不用困惑,厨艺是有共性的,如果你想面向中国人,我为你做翻译。我们一起似乎又发现了一件应做的事。

     伊娃一边说,一边甜甜地笑。以前,也许是父母的宠爱,她总想方方面面都能得到别人帮助,像每个人在成长中都有过的期待,总想多得到一些家庭的支持,但她很快就明白了,得到支持应归为额外的“红包”,而不是“正常收入”。家庭团队合作很重要,在急需帮助时,应明确提出,但最基本的还是要明白一个很矛盾的真理:自己是自己最大敌人的同时,其实也是自己最好的朋友,自己是最靠得住的,而且你会发现自己的真正限度其实是宽广的,是很有余地的。在衣服上,伊娃继承了母亲和外祖母的品味,是一个很讲究的人,无论是对于材料,做工,还是样式。不过,她绝对不是一个名牌的追逐者,更不会盲目赶潮流,就是在她比较富裕的辞职之前,也从不在这一点上奢侈。她说,不要说到了中年,就是年青时,她也是传统美的崇拜者——简单,协调中有对比,设计中体现画龙点睛的匠心。她珍视自己天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味,也有愿望教导自己的孩子养成这种健康的穿衣习惯,即选材料要健康,特别是在内衣上,很多好的天然材料越来越贵,但只要是好质量,就不算浪费钱。在全家的衣服购置上,她努力坚持“不多余,不积压”的原则,尽管如此,许多时候还是有多余,伊娃说到这里,笑笑说虽然不那么聪明,但要原谅自己的爱美之心。她说,孩子小的时候,她选择最好的100% 棉织品,特别是贴身的东西,同时她和朋友交换孩子的衣服,让大部分的衣服都能至少用于三个孩子。每一年圣诞节前,她总是要清理一下,想想下年必须要添置的衣服。每3 年,她一定会清理一些不再穿的衣服送到慈善机构。总之,和任何事物一样,要有一个良好的新陈代谢。

     我很赞赏伊娃家居简单、大方、舒适兼有的风格,看起来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家,非常温馨,不像一些家,似乎是旅店,更不像一些家,似乎兼有商业销售办公室的豪华张扬和博物馆的“琳琅满目”。我很想知道她的一些基本设想,虽然我明白这些是源于她的基本的审美,素质,内涵和品味,但毕竟是要讨个说道。她告诉我,在这方面她是非常用心思的,简单、健康是核心原则,但为了让客人,特别是自己感到像家,舒适、漂亮也很重要。

     她说东西最多和最杂的是家里办公和读书的地方,基本所有的电器和电脑都在那里,是一个电磁场最强的地方,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尽量不让孩子去。她笑了一下,说那里也是记忆她和丈夫的历史的地方。为了孩子,想来想去,她和丈夫决定在孩子出生前,把办公室移到了在车库顶端加建的一间房子,目的就是和卧室隔得越远越好。在办公室内有几张装帧在银灰金属框中的黑白照片,中间的一张是欧洲日内瓦的莱蒙湖的清晨,有两张是她和丈夫读书时在北欧旅行的合影,其他的三张是英国和法国不同的乡村风光,那充满了笑意的年青脸庞的两张照片位置摆将恰到好处,给这个空间定了基调:雅致,安静但不失活力。而一个松软的紫红沙发和小小的咖啡色玻璃茶几,是随意翻阅杂志和不经意流揽画报的好地方。空地中一个紫红和红中点缀有黑灰交织的圆形羊毛地毯,仿佛把这个空间内的所有东西,灰色的桌子,书柜,白色的台灯,五颜六色的书籍,少量精致的纪念品,凝聚在了一起,真起了一个画龙点睛的装饰作用!

     她说难度最高的是客厅的设计,要有舒适、放松的感觉,但又不能东西太多。有一点,她很早就坚持用木板而不是地毯,原因就是健康,地板比地毯容易保持清洁多了;一套音乐设备,要满足全家对音乐的不同需求;电视,用的时间不多,看看世界各地的旅行节目,是对自己的一种极大奖赏,朋友一年会有几次聚在一起,看看共同想看的好影片;一套可坐多人的考究的深蓝色沙发,一块淡蓝色基调夹杂小小深蓝几何图设计的装饰性地毯,几个乳黄基调和带有少许典雅紫红几何图状点缀的抱枕,让整个空间都静中有动,非常舒适;一套矮矮的橡木书柜内多是照片集,书柜上是三个孩子从小到大的几张经典照片,上方空间则是全家在澳洲旅行的照片,充满了色彩和笑声,电视的上方,是一幅很宽广的大海风光水彩画,让人似乎能闻到澳洲大海的带有咸味的清新的风,真是一个温馨的客厅。我想起伊娃对我说过,吸引她随丈夫到澳大利亚定居的第一理由,可能就是大海,海滩,阳光。

     而客厅中最让人赏心悦目的杰作是她的客厅和厨房、餐厅之间的植物屏风,那是三盆室内爬滕植物在木竹细菱型结构的隔扇上爬行了两年的结果。隔扇上边,细小而结实的花编织的花链吊在房顶上,到圣诞节,这是一面装点漂亮的银花墙,平时,可以用花园内采摘的鲜花不经意地插在上面,也很别致。不用说,这靠的是伊娃的设计和保养,由克瑞斯施工。这些布置让很大的一个空间保持了宽敞和整体的感觉,但又给了厨房、餐厅和客厅各自独立的气氛和不同的修饰风格。她的厨房有现代化的线条,传统的石头和木质材料,以功能齐全的设备。挂在墙上的一套大小不等的铸铁平锅既是像交响乐符一样的装饰,又是每天都用的工具。

     她的餐厅完全是英国的乡村风味,有橡木的餐桌,餐具柜,几何状彩色玻璃镶嵌在铁灰的金属支架上的大小得当的吊灯。那两幅描绘传统耕作和收获的油画,似乎是在展示中国的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何下土”,在提醒大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农业现代化,机器代替了人力的今天,似乎没有人再想到“浪费粮食”一词。如果商业化带给人类的就是除了对钱尊重,对其他一切都无所谓的话,人类又将向何处去呢?我对伊娃说,我很喜欢这两幅油画,然后才知道那是她最珍爱的东西之一,是外祖父母给她的,不是什么名作,但画得那么生动和有感情,不管如何,人类应该尊重自己的劳动,尊重自然。

     伊娃夫妇、他们的女儿和一对双胞胎儿子的卧室的确都是比较简单的,里面就是床,床头柜,衣柜,穿衣镜,孩子们的还多了做功课的书桌。床头上方的画都是安静、轻松柔和的。在女儿的床上方,是大片淡雅、似乎可以闻到香甜味道的紫罗兰;儿子的则是两只在微风中前进的白色帆船,背景是点点白帆,在整个淡蓝色的墙面上,这张湛蓝的水彩画象是融在其中的一个镜头。每间卧室内都有一个舒适的精细布料的塑料豆椅,作为装饰和舒适的坐处。它们和墙面形成对比,女儿的豆椅是红色的,墙面淡粉;两个儿子的豆椅淡黄,墙面深蓝。

     孩子们的玩具绝大部分已经送给别人了,由他们每个人选留下的童年纪念品也仅是作为装饰摆在他们的衣柜上面。他们从上学起,就由伊娃引导和培训保持自己室内的清洁和整齐。如果他们自己不做,提醒也不听,就会受一定的惩罚,或减少玩的时间,或增加其他的家务活,让他们懂得对自己和别人责任。

     每一间卧室的床单和贴身的被单一律是白色棉布,但孩子们的盖被在他们上学后都是自己选择的棉布类设计。在女儿小的时候,伊娃并没有采用纯西方的方法,而是和孩子在同一床上睡觉,等女儿快三岁、她有了双胞胎身孕时,她才逐步训练女儿自己在小床上睡。训练两个儿子自己睡要早一些,每天由他们的父母轮流讲故事而入睡。后来,三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电脑,但都已养成了读书入睡而不是看电视或玩游戏入睡的习惯,这是很少见的。我很赞同伊娃说的,关键是习惯,一旦形成,做起来就很自然,难怪人们说,习惯是第二天性。所以,就教育孩子而言,最关键的是让其在成长过程中养成衣食住行上的良好习惯。虽然孩子长大独立后自己能修正很多习惯,但从小就修枝剪叶自然会长得更好。

     在伊娃看来,卧室就应该很简单,因为就是一个放松和睡觉,起居更衣的地方,作用很单纯,而不是看电视和用其他电器的地方,何况形成过多的电磁场,对健康是不利的。

     我最初认识伊娃时,最惊讶的还是她卫生间的简单,后来又看到她洗衣房的简单,我才意识到她对使用现代化学清洗用品十分慎重,所以没有那么多的各式各样的瓶瓶罐罐。我问起来,她说,你是唯一问我此事的人,并反问,你怎么会注意到的?我说我是学化学的,因此对用化学的东西很小心,但都没做到你这样仔细。她说,虽然她的家族中没有人学自然科学,但对于科学一点也不怀疑,还很尊重,也许是因为她的外祖父有几个学生物科学的朋友。那几位生物学家在她小时候是她家的常客,对她的父亲影响很深,她父亲学金融,但业余爱好就是采集自然标本、喂养小动物和研究动物的饮食习性和种类。

     她告诉我,一般来讲,她的清洁剂不出四样,白醋,苏打粉,柠檬水和开水,几乎用于家内90% 以上的地方,厨房、厕所的清洁都够了。洗衣用的是最原始的肥皂片,不过要先用热水泡开再放进洗衣机,衣服的轻柔剂也是采用1% 的白醋。一切简直比我这个学化学的还在行。只有一个现代工具她很欣赏,就是蒸气吸尘器,用于定期做卧室地毯的清洁,是个不小的投资,但日常的清洁用品一年下来已省了很多钱,而从健康的角度看,更是很值得。

      讲到妇女的化装和护肤问题时,她说,你很了解我自己是个很爱漂亮的人,到了40 以后,就怕自己老了。她说,看到那些广告上的处理过的照片,真是让人对美的追求难以抑制,就是再理智也禁不住要试一试。但很快就会明白了,那些叫得很响的东西往往只给你一个短期效果,从长远来说,用得越久,老得越快。尽管如此,对几个说得非常好的产品真是无法不动心,最后找到了一种符合外祖母朴素的尺度的,也就是能吃的东西才能用在皮肤上。这个道理,她是一步步明白的。护肤和补充营养一样,没有简捷快速的通道,是要根本改善皮肤本身的营养代谢和更新换代的问题,追求快速功效只会后患无穷,越用越老。另外,伊娃的原则是尽量少用化妆品,除非为了必需的社交场合礼数,她不化妆。的确化妆品的重会属都超标,而且很多用惯了化妆品的妇女,一旦不用,到了自己也接受不了自己的尴尬境地。对于护肤,由于制造标准的误解,从表面看各种添加剂的数量,就单独一样而言大多都控制在无毒范围内,然而这些化学制品的综合累积数量却是大大超出人体的承受能力,这种化学毒素是现代退化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皮肤是要吸收它们而送到全身的。从这个意义上,妇女更是化学添加剂的更多的受害者。伊娃说,外祖母的大半辈子一直保养是每天洗冷水脸,到了晚年才用一点最简单的霜类。她响,也许我们也应有勇气这样试试?是啊,在现代化中,如何回到简单和健康,似乎要有知识,也要有更多的勇气?

     说到家居中的健康生活,让环境养心,伊娃的一大爱好的就是窗边的花盒,这显然是她欧洲生活的延续。她按每个窗的阳光状况种植不同的花,这些花是最要照管的东西,因为一般都是草本类,每年都要更新。在有的窗盒中,她还会种些吊兰和短藤类,它们是最不用花工夫的植物,在有闲空时,插上一些草花类的修饰,又有装饰性,是一件简单的园艺。她告诉我,她放松的一妙法就是修饰花园,特别是在孩子小的时候,要是她很累又不能睡觉,就将孩子放在身边的小车内,自己给树修修剪剪,除草。也许是在英国长大的原因,她最喜欢自己家小花园内的玫瑰天地,每当夏日玫瑰盛开的季节,她都要请朋友们来赏花,并剪下来给朋友带回家。

     小小的花园是伊娃放松自己,静思瞑想的好去处。她告诉我,在夏日清凉的早晨或是冬天冷冷的空气但充满阳光的日子,送走了上学的孩子和上班的丈夫捧上一杯浓浓的热牛奶和蜂蜜调制的咖啡,仔细地看每棵玫瑰的变化,看每个植物的状态,那种感觉是无与伦比的舒服和畅快,好像真是达到了一切难题都可以化解的境界。伊娃说,花园里的这些植物是她的健康调节剂,和植物在一起时,她像爱孩子一般给它们关怀,它们则报之以清新的空气和天然的放松。管理花园时,她不用杀虫剂和化肥,而是专门买牛粪、鸡粪。她还观测到一个和人一样的植物营养道理,玫瑰花常见的黑斑病一般在肥料充足的条件下就自行消失了。一点也不奇怪,任何生物都有自我修复功能,要的就是充足的营养作为修复的工具。对植物,对家人,在营养这一点上,伊娃是从不掉以轻心的!她很同意我的理解,我们这一代和祖父母一代的生活有很多区别,他们有他们的环境和食物优势,而我们的确是生活在人造的毒性围困中,要力求自我保护,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全面营养自己。许多东西无法等待科学完全证实的那一天,要的是在一定知识基础之上的直觉引导,如果缺乏这种直觉,一贯等待政府或什么权威的恩赐,那就只有听天由命了。

    我们把最精彩的话题留在了最后,那是我们共同的爱好——生活中的旅行或旅行生活。一说到这个话题,伊娃很兴奋,她依然是行家。伊娃说,她和丈夫尽管经济力有限,没有实现带孩子旅行的全部心愿,但还是创造了不少和他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的机会。另外,他们做到了在大女儿高中毕业后,送她到欧洲去看在瑞士的外公和外婆,并在欧洲大陆和英国与两个同学一起背囊旅行了60 天,见了亲戚朋友,让孩子第一次独立面对了世界。他们现在正努力给两个儿子准备同样的礼物,他们明年就要双双高中毕业了。

    伊娃全家80% 的旅行是在州内的不同地方野营,多是到海边,也会到山里或农庄,每两到三年则有一次远距离的飞行,看过澳大利亚著名的大堡礁,爬了世界独一无二的巨石山,一边开车一边骑自行车走了墨尔本的大海路……全家唯一的一次出国是到新西兰的南岛,看了真正的天涯海角。孩子们每次大大小小的旅行归来都非常高兴,而且都各有收获,女儿喜欢捡贝壳,大儿子喜欢石头,小儿子喜欢树根,也许都是受外祖父的影响。伊娃对带孩子旅行的看法是,没有条件带孩子到国内国外更多的地方旅行,其实只是她和丈夫的遗憾,孩子从没有要求,也不感到遗憾。他们小的时候,要的就是父母亲能和他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度暑假,一起玩,不少时候,最好是和他们一起疯玩,玩得越久越好(虽然很多时候她丈夫的时间有限,但他会努力安排)。到什么地方对孩子似乎真不重要,即使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他们能找到的乐趣也比大人多得多,他们甚至能把你带到一个你已经忘了的或根本没有注意的世界。

     伊娃说,她觉得到悉尼生活最大的幸运之一就是非常容易接近大海,看日出。沿悉尼大区的几十个海滩,很多都是看日出的好地方。喷薄而出的太阳是非常壮丽的景观,给人生活的热情,经常看日出,对生活是一个内在的无形激励。他们要在孩子离家时嘱咐孩子,就是再忙,一年至少要看一次日出。和大自然的接触能让人懂得人的渺小,这种感觉会根植于孩子的心灵深处。此外,伊娃夫妇很注重培养孩子在海中游泳,因为在大海中游泳可以让孩子知道人有能力驾驭波浪。伊娃说,他们不属于能给孩子车子、房子的阶层,但会尽力让孩子成长在轻松愉快和爱的环境里,并让他们从小接触大自然,让大自然熏陶他们的灵性和悟性,给他们一张“生活地图”,让他们能保持对生命生活的爱和对自己的信心和勇气,在迷失方向时有力量可凭依。  

     和伊娃聊了大半天,我正感谢她完美地回答了我的话题“如何在享受现代化的便利中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不想又提醒了她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她感到在这个她起名叫“高速动感& 被动享受”的时代,在TV、ipod、电子玩具、游戏机、手机满天飞的环境中,有一点十分重要,那就是保持孩子读书和去图书馆的习惯,让他们依然能安静地玩培养多方面动脑和动手能力的游戏,能有兴趣到户外活动。伊娃感到满意的是自己和孩子在这个巨大的挑战中稳住了阵脚。三个孩子都能专心读书,却能离开电脑用手做很好的笔记,都对高难度的拼图有不懈的兴趣,同时还和同学有不错的交往,各自都有要好的朋友。

     伊娃说我促使她总结了她这些年的生活。她很感谢自己学的旅游管理。旅游管理要求多方面、多层次的协调,可能在行业管理中属跨度最大的一类。这种职业思维让她把一个家的方方面面组织得还不错。现在孩子就像三只要出港的小帆船,要相继离家了。她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将面临一个转变。随着孩子的离家,如何健康地过好下面的生活篇章?这是现代生活中又一个要面对的课题,是在中年后继续保持自我,创造自我,让生活继续快乐和有趣的挑战。

     最后,伊娃特意告诉我,印度的瑜伽让她能在焦虑不安和碰到困难时保持心情的冷静和思维的清醒。她除了在孩子们小的时候断断续续中断过几段短时间外,很自然地坚持锻炼了多年。她把这种锻炼视为能在现代化中保持相对自然生活的一个因素。我完全同意这一点。睡眠期间各种激素分泌较多(像生长激素70% 是在睡眠时分泌的),因此良好的睡眠对于细胞修复和更新十分重要,像瑜伽这类锻炼,不论是柔韧的拉伸,这是暝想、沉思、整个身心就像电脑关闭的过程一样,做了一个极大完美的归位的整理,是让身心放松的积极方式。

    在科技的层面上,人类的现代化速度快得惊人,特别是电脑普及化的这20 年,从社会经济结构到通讯交流方式,围绕这个突变而来的一切似乎年年甚至月月更新,好多时候有对瞬息万变难以把握的感觉。毫无疑问,世间的变化是永恒的,电脑的使用只是让整个社会的交流速度加快了N 次方,由交流而产生的“能量辐射”的半径也变得巨大了。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在这千变万化中,人性的各个层面是相对不变的。我同意伊娃所讲的,作为一个社会的中产阶级的普通一员,要在现代化中保持身心健康,要在“心怀天下”和“独善其身”间取个平衡。在个人无法改变世界,减缓不了现代化步伐的同时,能在现代化的千变万化之中把握住做人的核心价值观,归结起来,就是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的责任,对己的自尊和对人的平等、善意和尊重。从健康的视角,就是主动积极地尊重自己的身体,热爱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健康!

     是的,现代化生活中充满了无数的诱惑,我们几乎是被围困在各式各样的诱惑之中。说到这伊娃笑了,她说有时这些诱惑真是很难抵御,因为它们都迎合了人的弱点,即贪图快速、简便、省事、一蹴而就的心理,但如果人们能坚持环境第一、健康第一,就会好好计算一下这些方便而捷和舒适的代价,从而不仅在衣食住行的选择上做到健康,更能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生活乐趣按预防原则来生活,让人生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