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夏威夷旅游,一定要去珍珠港。那里的亚利桑那号战舰(The USS Arizona BB-39)纪念馆和密苏里号战舰(USS Missouri BB-63)纪念馆务必要去看看,因为从那里可以更多地了解这个国家。
先说亚利桑那号战舰,她1941年12月7日在珍珠港被日本袭击沉没。今天的亚利桑那号战舰纪念馆就建在她的残骸之上,但是没有接触到残骸。下面仍有1,102具阵亡将士的遗体,残骸中的燃油还在不断渗出,人们将其称为“亚利桑那之泪”或者“黑色之泪”。
自上空看,白色的纪念馆如30年前的大哥大,中间窄,两头大。两边和顶板分别开了7个天窗,寓意战舰沉于12月7日。总共21个天窗,象征国家最高级别的敬礼——鸣放21响礼炮,以表示对珍珠港阵亡将士的最高致意。所有将士的名字刻在一面大理石墙上。为表示对将士们的尊重,纪念馆内不可大声说话,不允许打电话。
纯白色,通透简明的纪念馆,在蓝天和海水中显得格外平静,轻盈。然而,脚下无声无息的战舰残骸,将士的尸骨,如海啸一般,使人心中产生强烈地冲击。无论是否经历过战争,这样的纪念馆都足以令人震憾。
进入纪念馆前,有一个介绍短片,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这个纪念馆同样是为纪念世界上因战争而失去生命的人们。”我想,如果短片里的说词是:为了纪念“珍珠港阵亡将士”,或者“美国阵亡将士”,我们会觉得隔着一层,因为再怎么说那是人家的事。但是人家把我们,把所有来到此地的人都囊括了进去,让我们暂且忘记宗教信仰、国界族群、胜负输赢。以人的角度去思考战争和生命。这是一种世界观,是对人类生命的尊重。一个持有这样价值观念的国家,能不令她的国民深感骄傲吗? 这样的爱国“宣传”才真叫“厉害了”。
让我有些惊讶的是,纪念馆的设计师不是本土美国人,而是来自“敌方阵营”的建筑设计师阿尔弗雷德·普莱斯(Alfred Preis1911-1993)。此人出生在奥地利。1938年,纳粹实现“德奥合并”,奥地利与德国纳粹成了同壕战友。德奥合并的第二年,普莱斯逃离,定居在美国夏威夷。1941年珍珠港被袭,他被拘留在夏威夷的日德集中营三个月。
当年美国海军从多个设计师的方案中挑选出普莱斯的方案,想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选择过程我已无从查找。在今天介绍的文字中,还是留下了来自“敌方阵营”的字迹。可见总会有人考虑“身份认同”的问题。
这让我想到美籍华裔建筑设计师林璎,林徽因的侄女。她是我们华人为之自豪的华盛顿“越战纪念碑”的设计师。她说:当时如果不是以代号选择,她的设计不可能从1,412个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后来因她华裔身份,确实产生了争议,甚至不得不重新组织陪审团。结果她的设计仍获第一名。可贵的是,有规则在先。制度保证所有参赛者在平等的舞台上竞争,而不是以某个人的意愿或部分人的喜好为前提。同样,胜出者享受结果的公平。
是制度,法律保证了这个从来没有“统一思想”的国家,在相对平等、公正的前提下发展至今。
夏威夷的晚霞千变万化。
亚利桑那号战舰纪念馆全景(照片自网络)
阵亡将士名单
中间白色的是纪念馆,横跨在战舰残骸上。
模型
纪念馆内(照片自网络,我的没照好。)
残骸的油库,依然在渗出燃油 —— “黑色之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