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澳夢子

澳洲早期華人的故事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新金泰 Sun Kum Tiy

(2022-07-06 04:04:04) 下一个

前段日子寫葉威記Way Kee”時,考慮過續寫他的侄子南澳華商葉繡華,不過按時序或在對華人社區的影響來說,暫時還排不上。腦筋卻轉動到早期華人的吃飯問題上去,廣東南方的人主食是大米,如何供應是個問題,於是乎又找大米進口的資料去了,續後寫的是“澳洲絲苗米”。在後一篇文章中一間公司惹起我的注意,那就是“Sun Kum Tiy”。他進口大米之多,及這間公司在我所閱的早期華人報紙上又很少看到他的字眼,只好一頭埋入舊報紙中尋找他的蹤影。在“南方華裔研究雜誌”2019年第八卷中有Darryl所寫的一篇文章為“Lost Opportunities:The Case of a Chinese Merchant of Late Colonial Sydney”,其中內容不少,我是有點不滿足,主要是人物沒有交代得很清楚,數據也不算多。翻尋四邑各地的縣誌或華僑史則更失望,幾乎沒有片言隻字提及到這間公司或相關的人。於是直接埋頭到舊的英文報紙上找資料及數據,也順便補充回早期華商的一些資料(1860年到1895年)。陸續搜集的資料嚇了我一跳,沒想到Sun Kum Tiy這一間公司在1865年到1890年間竟然活躍在雪梨的中英商界。

從早期的英文報紙所見的資料中看,凡涉及華商或華人的一般都有十多個商人為代表,領頭的是安昌及新金泰。從歷史資料看,安昌的合股成員包括東莞增城兩縣,而新金泰則被疑Low Choy來自香山縣。Low Choy的說法不無道理,先看看早期澳洲華人的來源:

上圖的“T”型中紅粗線基本上曩括早期澳洲華人的來源地,兩側的細紅線則是主要華人來源分佈。左側的團體有寶安堂Bow On Tong﹑(東莞同鄉會)及公義堂Koong Yee Tong和東增同鄉會,右側就更早有中山的陽和會館和蔭德堂Yam Tak Tong。換言之,安昌及新金泰分別為兩大地區的代表。前者的地區鄰近香港,更容易移民來澳洲,是故有可能人數比後者的地區來的更多,所以在排位較新金泰為前。

這一次的資料挖掘,略為理清了一些思路,也較為清楚理解當年劉汝興弄得聯益堂解體的前因,這是後話了。

“新金泰”的名稱在澳洲華人報紙上最早出現的是在廣益華報1895年6月14日第5頁 “感德銘心” 的名單上,英文名稱及地址卻沒有。按後來各商號的中文與英文的對比來說, “Sun”基本上可譯為“新”, “Kum”則可譯為“金”或“錦”,“Tiy”無疑問是譯為“泰”;同期並沒有“新錦泰”這個商號,後期也沒有,故可斷定“Sun Kum Tiy”的真正中文名稱為“新金泰”。這僅是推論,另一證據則是另一篇文章“跑遊元朗八鄉 (12) - 黎屋村 黎氏大屋 植桂書室”( http://blog.terewong.com/archives/11810),文中稱“黎金泰是澳洲海外華人,在淘金熱時期往澳洲工作,賺錢後在香港上環經營金泰貿易公司,他先後建立黎屋村、黎氏大屋,以及在旁的植桂書室”。1900年2月21日澳洲東華新報在第5頁中刊有認保皇會捐款會份中排名第一的是“植桂堂500份”(每份4員,合共100英鎊),“植桂堂”可以與“植桂書室”對應起來;問題在“新金泰”已在1900年前撤離雪梨,這份捐款應是在其他渠道捐出。

黎金泰在 1899年前興建植桂書室,作為教育黎氏子弟的私塾,其後同時祭祀祖先,也就是說黎金泰將早期在澳洲賺的錢部份捐作興建植桂書室及教育黎氏子弟的基金上,保皇會捐款中的“植桂堂”只不過是以植桂書室為名立的堂口(是否實際運作是個疑問)。

另外,“黎金泰”有否誤傳也是個問題。據新金泰的主持人Chun Soy稱“新金泰”有四位股東,兩個在澳洲,兩個在中國,換言之“新金泰”商號是出自四個人之手,而香港上環的“金泰貿易公司”或許是不在澳洲的其他兩個人在主持。Chun Soy不容易翻譯,能譯出的太多了。

另外早年在澳洲的英文報紙在報導時多是華人的英文名在前,後面則在括弧中說明所屬的商號。華人報紙則略有不同,在同一次捐贈中既有公司名稱,也有其東主另列,在一大堆名單中找不到相關,所以要查一個人的資料真不那麼容易。除非某些社團收錄的職員名冊,則有可能連年歲籍貫所屬公司及其職務都有羅列(會員名單卻是欠奉這些資料)。

這裡需要回顧一下香港的歷史:1898年之前,香港九龍的界限街以北直至現時深圳的所有土地均屬新安縣範圍,而九龍城公園則是管理中英日常事務衙門的所在。1898年清廷根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大幅度租借新安縣深圳河以南土地和大嶼山等島嶼,唯當時未有把同屬新安縣深圳河以南的萬山群島納入租借範圍內,九龍寨城在大清外交官員據理力爭下仍歸清廷駐軍管轄,所以直至1997年之前,九龍寨城是大清民國到現時的中國都是一塊三不管的外飛地。城寨內不歸香港政府管治,民國或現時的中國都不淌這塊渾水,故而在九七回歸前得中國政府同意下將九龍城寨清拆改成公園。

即使是九龍,也是租借999年期,依然是滿清(或中國)領土,華人是可以隨意進出的,所以直到1976年之前,中國人進入香港是可以領取永久居留的身份證。故而“新金泰”的人在澳洲的時候仍是大清子民,後來在香港上環的“金泰貿易公司”時是否有歸屬英籍就很難查到了。

對“新金泰”的情況可以作一些修正了:

1.“新金泰”的成員應該是現在香港新界元朗上村黎姓人,而不應揣測為香山人了。

2. 澳洲“新金泰”公司或許是香港上環 “金泰貿易公司” 的外派公司,資金股份情況待考。而並非“跑遊元朗八鄉 (12) - 黎屋村 黎氏大屋 植桂書室”( http://blog.terewong.com/archives/11810)中所稱“黎金泰是澳洲海外華人,在淘金熱時期往澳洲工作,賺錢後在香港上環經營金泰貿易公司。

3. 有一點待考的是,在"跑遊元朗 (19) - 從炮仗坊「元朗新墟成立碑誌」認識元朗新墟:五合街合益街市”一文中說“黎翌才:估計黎翌才即是八鄉黎氏大屋的主人黎金泰,黎金泰是澳洲海外華人,在淘金熱時期往澳洲工作,賺錢後在香港上環經營金泰貿易公司,他先後建立黎屋村、黎氏大屋,以及在旁的植桂書室” ("http://blog.terewong.com/archives/13207/comment-page-1)。那麼Chun Soy的廣州話音與黎翌才對不上號,Chun Soy則不一定是黎金泰本人駐在澳洲了。

(待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