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随翻随摘随忆 能感受得到 , 那块绕在南院上的云,又来了,看着厚。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南京见闻(二零零二年)

(2025-05-17 03:37:35) 下一个

南京见闻(二零零二年)

 

欲与兄妹聚餐。小平道,“只有在某处了。其他地方全满了。周五,都这样。。食肆,举目比比. 有惊。‘公费吃喝’。大姐道。

 

车至。有穿制服者问什么。连襟大吼:吃饭的’。南京话 。问者不觉。回答如素。甚觉有趣.

 

距大姐家不远,有市场. 极眼熟,当年所谓“自由市场。照数张。大姐见,道:你真像外国人,尽照这些.

 

经过的店铺,沿红山路,曹都巷,卫岗.,多简陋无歹。谋生的艰辛扑面,毫无繁荣的感受.

 

树木真可怜,无不灰头土脸,薏头耷脑。

 

高铁的列车员,行为有致。闻乘客抱怨,微笑以对。

 

在书店选书,店员女一侧喋喋:“这书精彩。”反问:何为精彩?其愣。代答曰:写了别人没写的。”“奥.”。喋喋不再。

 

有道,下雨后,空气见好.。去车站路上,适逢雨停。仍目不至远。

 

没听过一次开怀大笑,没见过一次由衷的高兴。

 

飞机晚点。打长途。站台小姐言语温和,解释有加。使有久居嘈杂,乍闻清新的感受.

 

机场等候不耐,欲回市中心,问磁悬浮票价:八十好儿.咂舌而退。

 

每临食肆,一片'欢迎光临"好走'之声。乍闻见暖,再闻有怜。

 

戴先生闻各医院收红包有不成文的规矩后道:这就是潜规则.。连襟解释:哪儿都有潜規则。连襟,某公司办公室主任。

 

戴先生教养见于行,知识闻于辞.见解自由,有清风表里。

 

不少行人戴口罩。

 

会议中心,总院饭店等处均有人抽烟。室内禁止抽烟的法律已公布有日。

 

来回数趟,望窗外,觉得,这南京已然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景物了。

 

敲开陈平的门。谈小时余。他历数几年著述。书香盈盈。其文化教养,使觉远离喧嚣,深临书院。我不断想到 original这词。真是如诗如画的境界。一侧繁华竞逐,一隅屋如当初,人如既往。使明白:什么叫过眼烟云,什么叫历史积淀。临前,陈平道:我为什么和你说这么多,就是叫你不要一味赚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7)
评论
如斯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姚顺' 的评论 :
我读的《大地》介绍讲,这是赛珍珠用中文写的小说。后来好像还听说过鲁迅对赛不以为然,自己没读过。
=============================
你读的中文版?好奇哪一家出版社介绍说赛珍珠用中文写的。我素不太敢相信简中体,但这么离谱的还是超出想象。
刚查了英文维基,可没有说是用中文写的。1931年在美国出版,32年获得普立兹小说奖。
鲁迅并没有直接评论《大地》,而是间接的颇有微词。他的观点是:“中国人的事情,总是中国人做来,才可以见真相。” 照我看,,嗨,不说他坏话啦,说道理。中国农民,鲁迅写了个阿Q不假,但写出中国农民视土地为命根子的是赛珍珠。阿Q给安了个农民身份,你要说他是城市底层贫民也可以。但王龙,只可能是农民。
姚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如斯' 的评论 : 文学有别裁。李清照有,贺双卿有,张爱玲有。柳永屈原李安也有,但仅几成。自己认为,文学,女性。越来越觉得是这样。但好多女人不下笔还挺文学,一下笔就不见多少了。男人最多写出点文学性。爱读张爱玲李清照有点像男人爱看好看的女人。
姚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如斯' 的评论 : 我读的《大地》介绍讲,这是赛珍珠用中文写的小说。后来好像还听说过鲁迅对赛不以为然,自己没读过。 我不喜欢大地,正在怜悯。《赤地之恋》《秧歌》的的白描功来惊人,虽不及索尔任尼琴的厚,但有索氏不及的女性的敏与锐。张爱玲的情怀不就和环境,土改间看到的,其实是一番景象和有了段经历,有如她有上海弄堂经历。她不写历史,不写真相,写自己的感受,这个感受还不是与人交流的。 同学说,可信。那人还加了句,不要信网上说的。
如斯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姚顺' 的评论 :
《大地》,仍是有人说中文不道地。
===========================
这个有点不明白。《大地》是英文的,是有人说英文不道地?我读过,我的英文程度差,感觉不出其英文之不道地。赛珍珠对中国社会的理解,这么说好了,对中国农村的了解,远胜过张爱玲。她字里行间透出的悲悯心也是张远不能及、或者说根本没有的。
你这样喜欢张的文学,推荐virginia woolf。我很喜欢她的文字。
如斯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姚顺' 的评论 :
什么原因呢?就想到她早年学了英语。
=============================
我觉得是她个人的语言天赋。她的双语和你孩子的不同,不同在思维方式。黄仁宇他们的表达没有公家话的党八股,是为关键点,我以为。
我也读了《红楼梦魇》,感觉的到她是真爱红楼之人,和简中体学者不一样的爱法。
如斯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姚顺' 的评论 :
先说感谢。后讲学习到府学原址在现在的市政府。
但是,“李鸿章在市府一带进府学,分文德武德,并将移至夫子庙。未竟。曾国藩督两江,续之。” -- 我理解府学移到朝天宫去了。今天查了维基,也是说太平天国后府学移到了朝天宫,市府那边文庙改成了武庙。没讲原先的武庙下场如何,估计被长毛毁掉。
那位地方史博士的说法,,我有点不知道该信他还是信维基了。
姚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如斯' 的评论 : 乱想,也不想整理。 《大地》,仍是有人说中文不道地。其实做文学的学语言,终不道地,恐怕也算个优点。要紧的是能不能从中找到美,更美的点。读过赤地之恋和秧歌。后来写成控诉土改的东西很多,但太政治。对比张爱玲的这两篇,文学性差得远。另外,读后,觉得和完全中文语境的有些不同。总之,它记述事实,但记述的精,美感和记述的事实一样,让人看过不忘。这有点《古拉格群岛》的味道。仅以中文的修养,很少能做到这一点的。近人柴静,做的不错,但感受到的多是专业性。 鲁迅的日文也得去问內完造。但内山完造写不出鲁迅水平的日本文章。 总觉得,张的文学是膺服欧美文学审美并照着想写出来一点的。
姚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如斯' 的评论 : 许广平最初写给鲁迅的信,也颇似鲁迅的表述。但写多了,就显得单一,而鲁迅则越写越不和周围相同。 总觉得,身心接受其审美,会自然接受更美的影响。鲁迅到了上海,在家里也不时穿和衣跪坐的。张爱玲差些。她觉得“隔”于欧美。但比较她和沈从文朱自清俞平伯,还是觉得她的语言更简明。读《红楼梦魇》,她写的比俞平伯的,明白,清爽。翻读她的“语录”,也会有这种感觉。什么原因呢?就想到她早年学了英语。但在意识上,张还是喜欢熟悉的中国的东西。 近来听到一个熟人说:有可能,当应生活在高消费的地方,那才是好地方。在曼哈顿住了一段,颇有同感。人文的高层次,生活质量才高。联想到当年租界,好点的人都住进去。 文言和民国白话好过公家话。 读过费正清黄仁宇林毓生等的文章,说中国的文史,他们的中文表述,明显的高质量。 我很喜欢听香蕉人说汉语,好多新东西。
姚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如斯' 的评论 : 问到了。县学在原址是在夫子庙。但府学的原址在现南京市府。李鸿章督两江,在市府一带进府学,分文德武德,并将移至夫子庙。未竟。曾国藩督两江,续之。此说出于同学认识的一位专门从事南京地方史研究的博士之口。同学说,可信的。
如斯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姚顺' 的评论 :
张爱玲的白话,我以为,可用她自己简缩的那个词来状况:鸳蝴派。你不妨一读《海上花列传》就明白我想说的了,她的容易和明白不是鸳鸯蝴蝶派,是进化了些的,鸳蝴派。我们这些读公家话长大的人觉得稀罕,真正在旧学里浸过的人未必。
我也不认为她自幼双语。从她的书信中可看到,50年代她到香港时口语不灵的。再则,她英文写作失败的另一个原因是她的一些表达,譬如一些形容手法,不合英语习惯,让编辑摸不着头脑。她的英文很好,比我们这些人好。她一生努力,以写作养活自己,值得我们赞佩。
my 2 cents. 我很非常憾自己不懂日文。
姚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如斯' 的评论 : 再韶韶。鲁迅不是白话文有多好,而是他把日文里的东西带进了汉语,就和别人不同了。张爱玲的白话有种别人不及的容易和明白,总以为和她自幼双语有关。我儿子说英译中的汉语,时不时就有出乎意料的简明汉语表达。我一直在琢磨自己能够到的德文英文的意味,自己的语言程度太浅,很少有收获。遗憾又愉快着:毕竟还有个琢磨。 我们这一代人的语言环境是日文中的政论词和政论文法构成的延安白话。粗而鄙。我斥之为公家话。烦得不得了。其实也不懂日文。读过点日本文学,受不了那份不自然。就像日本人的礼。中国近百年,和这么个邻居处,倒香。
姚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如斯' 的评论 : 是的,34中。同学答应晚上给我回答。会转给你。喜欢读文言,原因之一,觉得它旧,但旧得是那么回事。白话,尚未定型似的,读不踏实。
如斯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姚顺' 的评论 :
那么我换一个词吧,你科班出身。读《史记》的人,别和我说不是。你住城东该是太平门、34中??我住城西北。我是老病号,从小就是。今年尚好,不敢太得意。谢谢记挂,总觉是天意,听命也。也谢谢你替我问同学。晚安。
姚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如斯' 的评论 : 问你好。我住在城东。南门,去过的次数不多。你说的县学府学事,我去问同学了。怎么给你一个“学院派”的印象?我是胡扯派,扯得玩。你在夏维夷回来了。精神在在的记述,一读就知道你很健康。有一段,我老婆说如斯好像身体不大好。总也记着这事。问好!
如斯 回复 悄悄话 姚君好,请教你一个有关夫子庙“学宫”的问题:
据我理解,长毛毁了此处后,曾国藩将府学重建在朝天宫。江宁布阵使有样学样重建上元和江宁两县学,我不敢肯定是不是原址重建,好像是?康熙年的县志显示,两个县学均在此地,长毛乱前府学也在此,难道乱前是三学并存在一“宫”中吗?
你是学院派加南门通,我相信求教你最合适了,先谢在此。
姚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铃兰听风' 的评论 : 前几天偶然发现的字页。二十好几年前的。那时还不会上网。到了二零一几年才上网的。
铃兰听风 回复 悄悄话 精彩! 极难山寨, 谁模仿, 注定东施效颦.

每临食肆,一片 "欢迎光临" "好走" 之声. 乍闻见暖, 再闻有怜 ---- 同感.
最后一段, 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