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随翻随摘随忆 能感受得到 , 那块绕在南院上的云,又来了,看着厚。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润了,但还是一群润之之流

(2025-01-09 03:30:19) 下一个

润了,但还是一群润之之流

 

不知道这些年是不是有些变化了。润了之后的好年间,大陆人和港台人,外国人在一起,总是大陆人在说,声音还大。心里就不明白:尤为封闭的地方出来的人,怎么这么多话呢?不久就想通了。正因为封闭,遇见外来的,就呱呱呱。一是除中国之外就不知道;二,听不懂除中国之外的。而中国之外的,北韩除外,都见多识广,反倒觉得没什么太多的好说。遇上个好说的,还说得全是奇葩之事,就听说呗。

 

惊奇的是,奇葩有根似的,大陸人说得个没完,写得个没完。近几年来的感受是,外面的听众少了,大陸人增多。润了n十年的,现在退休了,占满文学城留园网华夏文摘。

 

只留不学,大约能概括近几十年的出国人状况七成以上。甚至有时会恍惚,这几十年间不是出国潮,而是另一次郑和下西洋,只是不回去了而已。

 

几十年了,有一部中国人写西洋生活的《大地》吗?没见过哪一亇中国人的家打扫得像洋人家一样干净;N十年了,还是用筷子划饭入口。

 

原来渣时代,涵盖润之的。

 

 

读大学时,校园里就几个外国留学生,能和他们说上句话都不容易。润了,自己成了外国人。怎么还是和外国人说话不多呢?别太往外语不好上拽。这个问题,其实是个很大的问题。不仅是我们这一代有,被我们这一代狠狠影响的下一代,也有。自己见过例外的有几家,共同的地方:父母任由;子女根本就不听,而且早早就和外国人吃住在一起。

 

“不读,或少读中国书,多读外国书”,知道,没做到。不看或少看中国,多看外国,润了以后,任由不得。问题来了,看到的是外国,可拿外国当中国看,拿外国的日子当中国的日子过。

 

色拉菜,西人,切了就吃。老中先去泡,因为怕农药,大陆亲友都这么说这么做。

 

住久中国人家的房子和印度人房子一样,不好卖,一股味。

 

笃笃地主食中餐。中国超市远近,是选房的指标。

 

……

 

鲁迅同时代的留学生,被国人视为“把灵魂卖给了鬼子”。现在呢,则如出国练摊,互通有无,多是义乌货。

 

其实,七七年出国的这几代人,蛮空占了出国名额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