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随翻随摘随忆 能感受得到 , 那块绕在南院上的云,又来了,看着厚。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习总说,上海人“不粘人”;其实,上海,不粘中国

(2024-01-24 05:01:37) 下一个

习总说:上海人,不粘人。其实,上海,也不粘中国

 

习总有言,上海人“不粘人”。

 

其实,上海,不粘中国。从来。

 

说近切的。上海封控,当地人受大罪了。可听到后,就是不感伤。

 

上海人干什么都有一套不假,但自恃有一套不大管顾别人也不假。上海封控在最后一年之前,听过上海人支援别地儿的事儿吗?

 

不少日本人在亚洲人面前摆“我们不属于亚洲”的大牌。上海人在中国人面前不也是这样吗?他们只对北京人不敢“优越”。

 

“阿拉是上海人”,这话复旦的教授和下只角的贩夫走卒说起来,都一股日本人在亚洲说“我是日本人”的味道。

 

在奥地利,在东京,在卢森堡,在多伦多….. “阿拉,侬”,没人听了。在中国的上海之“別”,一进欧美,小器得没有看。这可当作上海的底色看。

 

《繁花》,有点用这底色开染坊的不识数。马伊琍则把上海女人的表里演个透,使对这“不识数”的讨厌降低了不少。

 

上海不粘中国,是中国人自与外部有规模交往之后产生的自蔑式的自省,是一个地方“不吃中国这一套”的小骗骗式的反抗,上海是没有租约没有外籍居民的“租界”,它是外来文明“来了,就不走了”的国中之国。

 

出了中国,没人管顾上海是个啥。进了中国,就上海还算个啥。

 

帝国主义逃跑了,上海留下它们的全影。

 

上海是离四书五经最远的中国地方,却并不是离外国最近的地方。

 

几乎可以说,上海,让百年大变局总算有了个交待。也可以说,它使中华民族总算有了个“我们也能有不一样的能力”的根据。

 

广东是“领风气之先”,孙文的“天下为公”,那天下是普天之下”。上海是白相相,洋泾浜,游本昌演的“爷叔”;

 

广东要让中国变;上海只想上海滩洋气;

 

广东,开国门;上海,搞外贸;广东,通商;上海,经商;广东出孙文,上海出宝哥。

 

广东话,粤语;上海话,洋泾浜;

 

没广东人敢闹,中国死定了;没上海人“阿拉是上海人”之傲,中国死得定定的;

 

广东人砸开中国后,就那样了;上海人,忙着换上新行头包装自己。

 

故而,广东,有力量打破黑洞洞,但没办法不又回到黑洞洞;中国有上海,不再“铁屋子”,而且还能hold 住,而hold 住的地方,也就上海滩。它是中国的,但不粘中国。

 

中国人,几个不曾想想上海,上海人?这也可当作中国人的不用办签证地走向世界,方便店式的“拿来主义”。评价北京人,南方人,甚至江南人,说来说去可“以一言以蔽之”;评价上海人,仅凭汉语,有不到的地方。用外国语,也说不到位。能想到的话是:上海人,不粘人;上海,不粘中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