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中圈的一般特征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七九年,五十岁左右的人,不少仍写繁体字之外,仍有老思想,老习惯。人们不断地说他们旧了,不赶趟了,但也知道,他们肚子里有点墨水,不像五零后六零后,写大字报字体,都说公家话。陈丹青说,民国范儿,就是好看。像鲁迅,胡适,傅斯年,民国旧照片里的人。他还说,文革接见红卫兵的天安门城楼上的人,其实大部分全是民国[
阅读全文]
简中圈的基础病:生命的恐惧简体中文文化圈,润了后回看它,其实就是个笑话。但这个笑话里让人笑不出来的,是无时无处不存在的生命的恐惧。这两天在刷屏的一个开奔驰车的有“证”,并一口报出对方的个人信息,当地的警方还是跑到对方住处要求删除当时拍的视频。用台湾话说“好恐怖”。四九年以来,简中圈成形,定型。“字同文”形成了中华文[
阅读全文]
一简中圈简中圈里一直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生命的恐惧。简中圈里有条红线。老婆那边的一个副省长亲戚说:“什么都好办。碰上红线,谁也没有办法。”这条红线在哪里?怎么才算碰上红线?远的说了也没人听。李文亮被请喝茶,并签训诚书。李文亮是英雄,事后把签好的训诫书挂上网。接着,就没了。但有“红线”在,清清楚楚于人前。铁链女,不许追查。[
阅读全文]
凑热闹,也来来说说陈佩斯
鲁迅说的,喜剧就是杷没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你看,是简中圈之外的话。一,这里有“有价值”和“没有价值”的区分;二,人尚有余力去“撕开”。
简中圈内的话是“中国老百姓太苦了,他们太需要笑一笑了。”(陈佩斯老爸陈强语)
这有点像读沈从文的《边城》和读《在希望的田野上》。都是汉语,繁体写[
阅读全文]
“去吧,野草”,连着简中圈。为什么总会有“响应”呢?没自己的动静,却又想有点动静。一听着点动静,就去“响应”,即不但应,而且是“响”应。譬如梁启超一声“少年强则中华强”,大家跟着喊到今天,并添油加醋成“用我们的血肉筑成….”“中国也可以说不”,等等。譬如这两天的花和尚被抓,满网的“少年林前[
阅读全文]
今天的中国人要想过上别样的日子,就应该让心里渐渐没了中国王瑶对学生钱理群说,你一没有外语,二来古文的底子不好,做不出大的成就。钱理群回忆这话后说:所以我就是个没有文化的文人。王瑶说的是五零后六零后….好几代人。而像钱理群这样的自我反省,蛮有勇气的,真不多。朱学勤,刘晓波,胡平,陈丹青,李承鹏,和钱理群一样,没有外语,谈不上有古文[
阅读全文]
熟女,甚至奶奶级别的,也会动不动闹个大红脸。这其实是一个社会的高颜值。
?
话说,好几代,才出个贵族。一个社会,遇见的都不难看,遇见个好看的,不要太容易,这得用多少代啊?这个“遥遥领先”,太厉害了!
?
当年,火车离开乌兰巴托,不久进入苏联,停靠的站台上的人,看不到不像样的,不能看的。经过华沙,东德,站台上的人好看,更好看了,虽然[
阅读全文]
看王虹讲学视频有感学学问。学到,最好。学不到,也差不到哪儿去。做有学问的人。做不成,劲白费了,就白费了。就白费光阴的履历看,就这白费耐看。陈寅恪,一直在学学问,做学问。他学得很杂,在他做学问时,很多都没有用场。可一读他的书,就明明显显地感受得到,他知道得多,不是自己能看得到的。他学学问,像是也没对有没有用上想得太多。他学学问,做学[
阅读全文]
中美关系也应该是家庭个人的关系
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弄了二年半,一点点也没和自己发生点关系,算是白搭了。细了想,中美关系也是家庭个人想跟着好的学,一点点变好的最重要的关系。
清亡之后,中国人认识好歹,其实就是认识美国好歹。认识到美国好多一点深一点的人,就是三观正一点,思想深一点的人。
思想二流的,看好日本;想[
阅读全文]
“耳顺”“不逾矩”,即服老,即老实,而且颇具文化。
“为老不尊”,像毛主席晚年玩小护士;现在又来一个九十二岁的刚出锅党圆,在眼泪夹夹地说接到七十二岁党圆写给他的公开信的激动。中国人其实是忽视老,以致歧视老的。有句话叫“老了,就怕不自立”。其实就是在说“Don'tBeold”的怕。其实是,老了,手头有几个了,沾了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