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过日子边记记(六)古代婆罗门有个讲究,视野里不得有贱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类似。早年,因为没得玩,就练毛笔字。现在写毛笔字,是为了精致点过日子。看书,几乎不看民国以后的,是为了看也看有点讲究的。落后,是社会;简陋,是个人。先进,是公差;精致,是私事。如果有一拼,就拼活的尽量少些简陋多些精致吧。今日个人频道:一大早,写下这[
阅读全文]
边过日子边记记(五)
?
随手在任何文言文中,摘下一段,也在很有名的当代中国文学名家的小说散文里摘下一段。
?
截图自陆游笔记《家世旧闻》:
?
“太傅辟幾二十年,然亦時飲,或食少山果。辭後,插花帽上。先君嘗言此,游因請問:「前輩燕居亦著帽乎?」先君日,「前輩平居往來,皆具袍帶,惟出遊聚飲,始茶罷换帽子、皂衫,已爲便服矣。衫袍下,[
阅读全文]

昨天写了一页字,可谓用了十足的劲。昨天写了一页字,可谓用了十足的劲。写完了,对着看,像对着敬亭山。屏里的小孙女和她爸在疯,一串一串地笑,看得不知道有第二遍。时话叫“这也太治愈了”。感觉有点太窄,可见宽点的又说不出来。米芾临死,写下“吾自众香国来说,今复归矣”;宋神宗大病初愈,就上班。有劝,明天再说吧,神宗答案:“非喜劳[
阅读全文]
边过日子边记记(三)每周二,回收垃圾。周一下午四点以后,蓝绿灰三色箱或桶,齐放在各家车道边。周二中午,各家车道前,三箱空,或躺或倒立。黄昏前,都不见了。这也是小区每周最大动静日。想到井然有序这词。词典里没说井的出处,我猜是从“井田制”的井而来。没有到处阡陌交通的井田,秦也想不出“车同轨”的改革。所在小区,处处井然。不远的[
阅读全文]
边过日子边记记(二)收银员迎面笑,心中不由“哇!这个漂亮”“美甚!”一周好几次。读欧洲历史书,惊叹,他们怎么看到黄金分割的。走到他们人里面,惊叹,他们怎么把黄金分割变成自己身材的。儿媳姊妹四,个个画中来。看到她们坐在桌对面,像看画展。小孙女被婆婆姨妈围着捧着抱着,天花板级的得意程度。哭不到第二声,笑个没完。都是好表情,啃[
阅读全文]
边过日子边记记先在堤上走。大天大地,就是风有点大,还凉。走进树林。很暗,水气重。这两天阴雨。走走停停,也就不觉得了。到夏末,到处有倦意。绿水青山,看的,被看的,都懒懒的。小孙女去了婆婆和姨妈那边。快活得咯咯笑。全是欧洲脸,衬着个中国小贝贝,好看得很。觉得自己在缓缓转身,大陆向背后移,向远处移。丝瓜的花是黄的。四季豆的花是紫的,苦瓜[
阅读全文]
纯简中圈的时代来到了!———简中圈的面子和里子五五年生人的,整七十了。也就是说,八十岁的人,一九四五年生人,四岁就进入简中圈,当然是简中圈里的人。九十岁的,不是,但还能说得动的,有也不多了。总之,纯简中圈的时代来到了。“他妈的”国骂,变成陈丹青的一好,动不动来一句“他妈的“傻X”。”挺重复,但就当作用的是加重[
阅读全文]
“毛泽东与梁漱溟之争”说明,中华民族弱智一毛周等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梁漱溟和费孝通等,是搞了几十年中国乡朴研究的专家,闻名全国,毛周等哪有不知道的理。中国农民怎么苦?在延安呆了那么长时间的中共知道得清清楚楚。但毛周等都跳起来骂梁。毛周等要的是梁漱溟服政权之威。那梁漱溟呢?揣的是什么?装没装?梁漱溟和毛泽东同庚。学历都不高,一个是[
阅读全文]
王朔———-郭德纲———赵本山———周立波——-吐槽大会———陈佩斯王朔,京贫以致京痞;而郭德纲则把京畿一带的有如侯宝林的滑马三立的刁和马季的厚皮集于一身,变成集束炸弹,无差别地开下作的花,开丐帮的花,开皇城根下不知道什么叫丑的那朵。郭德纲在台上采访宋小宝,“你有两个小孩了。一个媳妇生的?”[
阅读全文]
简中圈这一段,就是盲肠性质毛主席当年号召“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的精神实质是,你们要关心我告诉你们的国家大事”。眼下的满网议论天下事,多半是,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惯了,变得除了关心国家大事,还有什么要关心的事情啊?所以,还是在响应号召,还是在曲里拐弯地听毛主席话。“说句老实话”,就凭简中圈这样的文化水平,有个毛主席的话听,就[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