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耳朵

有小说,有翻译,有随笔,想起什么写点儿什么。
个人资料
wzuo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2025读书笔记(五)

(2025-11-20 13:44:32) 下一个

夕峰古刹 – (1980 – 2000)20世纪中国侦探小说精品

从老爸那儿翻来的旧书,好像都没人看过,还挺有意思的。写的没有现在的小说那么花哨,更像故事会的故事,但很真实,也有年代感。现在看来文笔就没那么好了。

 

可怕的科学大全集

是有点儿可怕,倒不是科学可怕,而是里面的“科学”有待商榷。不知道是因为这本书太老了,还是作者就不是搞科学的,什么维生素C和虾同吃产生砒霜、做美容手术要注意什么、金星上有城市遗迹这类的都出现了。而且这本书我是听的,读书的人有口音,痕(heng横)迹、引(ying影)力、爪(zhua3)哇、火柴干(gan1)(以为是类似葡萄干)、数字零(lin)(鳞什么时候成数字了)等等,还念错别字,比如悖论读成“脖”论,朱鹮念朱“鸥”,听到出戏。本来觉得是本像小时候最喜欢的《十万个为什么》那种书,前两节讲人类起源和数学的也还好,后面越来越离奇,都成传奇小道消息了。

 

书剑恩仇录

也是金庸早期作品,从翻一遍确实觉得没有以前认为得那么好看了。

 

青春在指间流转

看图书馆的介绍说是严歌苓的作品,其实根本不是,是一本杂文,作者有很多人,严歌苓只是写了其中一篇。这本书里内容有点乱七八糟,和青春完全无关,有赵薇采访、谈美学、同性恋等等,最后还有几篇小说。朗读的人声音很好听,没有口音,语气也还好,但断句的时候该断不断,不该断又不停地断,小时候老师说的“课文读得磕磕巴巴的”就是这样的。呵呵。

 

吃着吃着就老了 – 陈晓卿

陈晓卿关于美食的杂记,挺幽默有趣的。他对大学的记忆尤其让我有共鸣,像广院的鱼香肉丝、馅饼、包子之类的在我们外院也是食堂名吃,我们中学也有月亮肉,只是我们那儿叫太阳肉。那个年龄、那个时间段住过大学宿舍的看了他的文章估计都得会心一笑。

 

米拉蒂 – 严歌苓

开始在手机上读很不习惯,后面稍微习惯一点儿了,觉得还是挺好看的。故事讲的是80年代刚刚开放的时候两个有个性又美丽的四川女人的故事。她们是两代人,但命运又把她们连在一起,像好朋友和同代人。那个时候人们对美和丑的理解也带着时代的烙印。故事有对文革的反思,可能因此在中国被禁。女主也带着严歌苓自己的影子,是不是算是回忆录?书的结尾回到现在,80年代经历了最美好时光的那些人现在都一个个离去或者老去了,给人以似水流年、韶华易逝的伤感。

 

昨夜之灯 – 琼瑶

几乎忘了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很快翻了一遍,不算是琼瑶写得好的吧?怪不得没什么印象。

 

Guns, Germs and Steel – Jared Diamond

小朋友们学human geography的时候听说的这本书,当时借了DVD,但我也没好好看。后来看到网上也推荐,终于借了有声书听。这本确实经典,让人眼界大开的感觉。里面讲的很多概念,以前从来没有好好想过,比如:为什么加州那么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地方在北美被英国人占领之前农业从未发展起来?为什么历史上经济发达的地方集中在亚欧大陆?非洲为什么不都是黑人?总结一下就是,人种其实没有高下,经济文化社会发达与否和当地的环境、气候、动植物直接相关,西方文明的起源并不是白人以前一直认为的那样。

因为是听的,而且信息量特别大,所以我打算买一本来好好再读一下。这本书绝对值得拥有。

 

石破天惊 – 柳建伟

太主旋律了,本来还挺喜欢军旅小说的,但这本书一般,里面的情节太过离奇,比如一个要去导弹基地锻炼的研究生,临走的时候在北京连着碰上两个他后来朝夕相处的美女战友,在北京啊!怎么可能。再比如,在导弹基地工作的女工程师就得是完美无瑕的绝世大美女。平凡一点儿可能还更可信一些。还有,这位研究生开的车是丰田尼桑,到底是丰田还是尼桑?再加上我是听的,感觉选角不太合适:女主是个30来岁的博士军人工程师,成熟而有魅力的大美女,声音却是个成人装成十几岁孩子的嗲了吧唧的女生,听着就让人喜欢不起来。而男主应该是个40来岁血气方刚的英武军人团长,声音却怎么听怎么觉得是个已经5、60岁的官僚,恨不能每句话后面都有个“呢”、“啊”、“嗯”之类的助词,就像《我爱我家》里的爷爷,但人家那是演得夸张幽默,这个是真给演绎成这么个人了。里面的几个演员除了最主要的那个叙事人,别人都有口音,不是前后鼻音不分,就是有声调方面的口音,或者不该加儿话音的时候加儿化音。这本书有一点好,就是直来直去,不用动脑子,即使是以背景音儿放着也能听明白都在干什么。现在大部分小说都很烧脑,即使是认真读也要想一想作者在说什么。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