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耳朵

有小说,有翻译,有随笔,想起什么写点儿什么。
个人资料
wzuo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的小时候(十六) - 小时候看的书(2)

(2025-10-16 13:33:03) 下一个

武侠小说是从小学看的《七侠五义》开始的,觉得非常引人入胜,还有《济公传》这类,多少有些民间传说的意思在里面,因为小学二、三年级就很喜欢看民间传说了。然后是初中,从同班一位叫王芊的漂亮女生手中接过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大开本,跟《啄木鸟》那种杂志一样大。这一看就放不下了,接着又看了《白发魔女》、《萍踪侠影》、《云海玉弓缘》。觉得这些小说怎么能这么好看!每天期待上学的时候跟同学和朋友讨论里面的情节、感情和武功,也期待下学以后沉浸在武侠世界里。

然后金庸小说就开始来了:第一部看的《射雕英雄传》也是从同学手里传过来的。记得是初一升初二的暑假,我家还住在胡同里四合院朝东的一间屋子里。我家的屋子和把角的邻居家之间有个小走廊,我和妹妹、邻居家的小女孩,还有院子里其他几个小孩儿一起,放张小桌儿在那个荫凉的地方,坐在那儿看着外面的小雨,打牌、看书、写作业、听音乐。我当时看的就是《射雕》,听的是尤雅和刘家昌的《在雨中》。其实那会儿流行歌曲刚起步,很多歌儿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只有这首,总是和金庸,和那个下着雨的暑假连在一起。

其实刚开始看金庸觉得这人写得不行啊,武功都没有招数,不像梁羽生的小说,每招每式都写得很细致,好像你我练习一下也能达到那种水平。而金庸的小说对招式基本都是一笔带过,更多地是形容招式带来的效果(当然比起古龙,他的小说里招式还算有细节的,古龙的小说里都“无招胜有招”了)。但是金庸的小说情节曲折完整,合情合理,历史底蕴宏大,而且感情细腻,边看还能边学习历史知识,所以看完《射雕》第一本就爱上了。以前也说过,后来老妈的单位图书馆引进了港版金庸小说,竖版繁体字,前面扉页带很多彩色铜版纸插图,简直太爱了。繁体字的人资水平也随着《红楼梦》和《金庸》大有长进。虽然时不时还看一些梁羽生、古龙、温瑞安的小说,但最爱的还是金庸,无人可以替代,尤其是那几部长篇,心情不好的时候翻一翻,可以躲避一下现实里的烦恼。

开始看琼瑶也是初一。第一本好像是《窗外》?反正也是一看就爱,毕竟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向往书里的爱情,尤其那会儿国内还没有很好的言情小说。再加上琼瑶确实笔触很细腻,更是因为她的书而爱上了唐诗宋词,以前语文书里的诗词从来没有给过我这么深的感触。从初中起,女生的话题经常围绕琼瑶的小说。虽然现在看来她的书里很多奇葩的道德观,但说她影响了我们那一代人也不为过吧。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