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灵通漫游未来》让人记忆深刻,多少年之后还想着里面的可视电话和水滴车。要知道这本书写于1961年,里面很多东西预测很准啊。可视电话现在人手一个了,但水滴车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星球大战》也是从妈妈他们图书馆借来的,一下子打开了我看科幻小说的新视界。那会儿的理想就是当个科学家,虽然科学家没当成,但对宇宙物理的叶公好龙延续到现在。虽然不再看星球大战,关于宇宙的书懵懵懂懂地倒是看了好几本。其它的科幻还看过阿西莫夫和儒勒凡尔纳的。阿西莫夫的有点儿太大部头,看得费劲。凡尔纳的作为小孩儿比较容易接受。

初二的时候从同学那里借到《人猿泰山》,看得上瘾,又因为后面同学排长队等着,就在早自习的时候也忍不住拿了出来,放在书桌下面看。没想到被班主任老师一眼看到,噌就从我手里夺了过去:“下学来我办公室!”
我这个好学生第一次被老师叫到办公室,战战兢兢,就怕请家长。还好,老师在说了几句“不要在自习的时候看课外书”、“要专心致志、好好学习”、”班干部要以身作则“等等老生常谈之后,没有说叫家长,但也没马上还我书。直到我第二天又请求了一次,说:”书是其他同学的,保证以后不再在课上看书“之后,老师终于把书还了给我。之后我再也不敢在这位老师看着的课上看课外书了。

小学最爱看的书还有《十万个为什么》,想当科学家嘛,怎么能不多学点儿科学知识呢。不过那会儿确实是对世界上所有的事儿感兴趣,而《十万个为什么》虽然有点儿枯燥,却是了解世界的好书。我和妹妹买了几本,但一整套太贵了,图书馆里借着看过几本,可惜没有看全。对讲动物和气象的印象最深。看完动物的十万个为什么就去动物园印证,看完气象的,正好和家里一本讲气象的小人书印证。这本小人书里是关于气候现象的黑白照片,让人对气候现象有个很直观的了解。高年级的时候还曾经在东城区图书馆看到过彩色铜版大开本的科学书,里面好像是给孩子看的百科全书,内容丰富,是翻译的国外作品,那时候看来实在太精美了,让人爱不释手,只是不能借出图书馆,而图书馆离家又不近,所以翻看的机会不多,至今想想还有点儿遗憾。
(照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