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佛学

本博客所有文章,均属于原创。对于佛学的研究,尚很浅薄。欢迎讨论,一起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正文

般舟三昧

(2018-08-31 19:43:15) 下一个

般舟三昧

IBDSCL, 5月26日,27日, Nancy Yu

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宇宙规律国际佛法学会,来聆听今天的佛法讲座。上周,我们讲了如何修定。修行,就是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去掉妄想,分别和执着。参悟 “五蕴皆空”,参悟“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参悟“我和宇宙本来一体,我和自然本来一体,我和众生本来一体,我和佛心性海本来一体,我和诸佛如来本来一体,我和众生本来一体。”参悟“我即是宇宙,宇宙即是我;我即是佛,佛即是我;我即是佛心性海,佛心性海即是我;我即是众生,众生即是我;我即是一切,一切即使我。”发菩提心,忏悔,茹素,持戒,念佛,诵经,持咒。这些都是修定力的无上妙法。

今天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是“老僧入定”。我们再一次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定”。

明朝有一位皇帝要到紫京山的寺院上香,当时是一个下大雪的冬天,路上满目霜雪,唯独一块地上不著雪迹,皇帝感觉很奇怪,问道:“为什么下这么大的雪,而这里竟半点不沾呢?”皇帝身边的宝正禪师说:“启奏万岁,下面有人啊!”皇帝又问:“这个人在下面多长的时间呢?”宝正禪师答:“已有七、八年之久了。”皇帝问:“他还活不活呢?”宝正禪师说:“他还活啊!”皇帝感到很惊奇,马上命人挖地,果然发现有一位比丘坐在缸裹面,皇帝称他为灯光大师。
宝正禪师用引磬为灯光大师开静,他便从缸裹面出来。
皇帝问宝正禪师:“这位灯光大师竟然能在地下入定七、八年,他的生死恐怕早已了了。”宝正禪师摇摇头说:“还没啊!”皇帝有点不相信,心想在地下入定了七、八年还没了生死?宝正禪师看出皇帝有所怀疑,就对他说:“皇上如不相信,你今晚可亲自设宴招待灯光大师。当吃饭时,在他面前放一隻银碗,一双银筷,而在我面前放一隻金碗,一双金筷。饭后你送他两个银元宝,再送我两个金元宝,你且细心观察他的面孔有何变化?”
皇帝就按照他的话去做,初时灯光大师还对宝正禪师很恭敬尊重的,及至他看到皇帝尊敬禪师比他尤甚,他心里面就生了烦恼,认为皇帝看不起他,他想:“我在此入定七、八年了,皇帝只用银碗筷供养我,及送我银元宝;这个宝正禪师不知有何本事,皇帝竟对他这么尊敬,以金碗筷供养他,及送他金元宝。”当时他的面孔很是难看,这时,皇帝才相信宝正禪师所言。
虽然灯光大师有入定七、八年的工夫,但他的无明烦恼压根儿还没断尽,他的习气毛病还未蠲除,还是有贡高我慢的心。心中的妄想,分别,执着还在,贪嗔痴慢疑还在。定力不足,心中还会起火。

我们修行,就要在日常的生活中,仔细观照自己内心,觉察自己的习气,修正自己。以智能上求无上菩提,以慈悲下化无量众生,修诸波罗蜜行,期于未来成就佛果。

佛说的三昧经有很多,比如《坐禅三昧经》,《观佛三昧海经》,《金刚三昧经》,《菩萨念佛三昧经》,《法华三昧经》,《佛说如幻三昧经》,《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佛印三昧经》,《首楞严三昧经》,《般舟三昧经》等等。在《法灭尽经》中,佛说法欲灭时,“《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化灭”。这里佛说的《般舟三昧》,也即是《佛说般舟三昧经》般舟三昧,也称为“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三昧”。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这部经的前部分。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加邻竹园中,与大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阿须轮、诸夜叉、迦楼罗、甄陀罗、摩雎勒等无央数众,一切都在大会坐。
是时,跋陀和菩萨从坐起,整衣服,长跪叉手白佛:愿欲有所问,听者今当问?
佛言:善哉!恣汝所问,今当为汝说之。
跋陀和问佛言:“菩萨当行何等法,得智慧如巨海揽万流?
云何行,博达众智,所闻悉解而不疑?
云何行,自识宿命所从来生;
云何行,得长寿?
云何行,常在大姓家生,父母、兄弟、宗亲、知识无不爱敬?
云何行,得端正,颜好美艳?
云何行,得高才,与众绝异,智慧通达,无所不包?
云何行,功立相满,自致成佛,威神无量,成佛境界,庄严国土?
云何行,降魔怨;
云何行,而得自在,所愿不违?
云何行,得入总持门?
云何行,得神足,遍至诸佛土?
云何行,得勇猛如狮子,无所谓一切,魔不能动?
云何行,得佛圣性,诸经法悉受持,皆了知而不忘?
云何行,得自足,离谀谄,不著三处?
云何行,得无挂碍,持萨云若教,不失佛意?
云何行,人信?
云何行,得八种声,入万亿音?
云何行,得具足相好?
云何行,得彻听?
云何行,得道眼,观未然?
云何行,得十力正真慧?
云何行,心一等念,十方诸佛,悉现在前?
云何行,知四事之本无?
云何行,便于此间见十方无数佛土,其中人民、天龙、鬼神,及蠕动之类,善恶归趣,皆了知?
所问如是,当云何行?愿佛说之,释一切疑。

佛告跋陀和:善哉!汝所问,多所过度,不可复计……汝所以能作是问者,汝乃前世过去佛时,所作功德供养诸佛,乐于经法,守禁戒行清净所致;常行乞食,不就请,多成就诸菩萨合会教语,令弃众恶,视一切悉平等所致;常有大慈大悲所致。汝功德不可复计!
佛告跋陀和:有三昧,名“十方诸佛悉在前立”。能行是法,汝之所问,悉可得也。
跋陀和白佛:愿为说之。今佛说者,多所过度,安隐十方,为诸菩萨现大明相。
佛告跋陀和:有三昧,名“定意”,菩萨常当守习持,不得复随余法,功德中最第一。
佛告跋陀和菩萨:欲疾得是定者,常立大信,如法行之,则可得也。勿有疑想如毛发许。是“定意”法,名为“菩萨超众行”。

立一念,信是法,随所闻,念其方;
宜一念,断诸想,立定信,勿狐疑。
精进行,无懈怠;勿起想,有与无。
勿念进,勿念退;勿念前,勿念后。
勿念左,勿念右;勿念无,勿念有。
勿念远,勿念近;勿念痛,勿念痒。
勿念饥,勿念渴;勿念寒,勿念热。
勿念苦,勿念乐;勿念生,勿念老。
勿念病,勿念死,勿念身,勿念命,
勿念寿。勿念贫,勿念富;勿念贵,勿念贱。
勿念色,勿念欲;勿念小,勿念大。
勿念长,勿念短;勿念好,勿念丑。
勿念恶,勿念善;勿念嗔,勿念喜。
勿念坐,勿念起;勿念行,勿念止。
勿念经,勿念法;勿念是,勿念非。
勿念舍,勿念取;勿念想,勿念识。
勿念断,勿念著;勿念空,勿念实。
勿念轻,勿念重;勿念难,勿念易。
勿念深,勿念浅;勿念广,勿念狭。
勿念父,勿念母;勿念妻,勿念子。
勿念亲,勿念疏;勿念憎,勿念爱。
勿念得,勿念失;勿念成,勿念败。
勿念清,勿念浊,断诸念。
一期念,意勿乱,常精进,勿懈怠。
勿岁计,勿日倦,立一念,勿中忽。
除睡眠,精其意,常独处,勿聚会。
避恶人,近善友,亲明师,视如佛。
执其志,常柔弱,观平等,于一切。
避乡里,远亲族,弃爱欲,履清净。
行无为,断诸欲,舍乱意,习定行。
学文慧,必如禅,除三秽,去六入。
绝淫色,离众受,勿贪财,多蓄积。
食知足,勿贪味,众生命,慎勿食。
衣如法,勿绮饰,勿调戏,勿骄慢。
勿自大,勿贡高,若说经,当如法。
了身本,犹如幻,勿受阴,勿入界。
阴如罪,四如蛇,为无常,为恍惚。
无常主,了本无,因缘会,因缘散。
悉了是,知本无,加慈哀,于一切。
施贫穷,济不还,是为定,菩萨行。
至要慧,起众智。
佛告跋陀和:持是三昧行法,便得三昧,现在诸佛悉在前立。其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如法行,持戒完具,独一处止,念西方阿弥陀佛,今现在。随所闻,当念去此千亿万佛刹,其国名“须摩提”。一心念之,一日一夜,若七日七夜。过七日已,后见之。

阿弥陀佛!时间的原因,我们只学习这一部分。希望大家自己能查一下这部经,从头到尾诵持一遍,功德无量。没有执着,没有分别,专心念佛,即得见佛!感恩大家!下周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